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_第1页
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_第2页
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_第3页
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_第4页
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嘉祥宋墓发掘简报

1979年冬天,嘉祥县满社宋山俱乐部成员在村北山坡上采集了两座古代石屋墓。1980年春进行了清理。这两座墓距离前年发现的一号墓约20—25米之间,乃编为二号墓和三号墓(M2、M3)。清理时,墓顶均已揭开,墓壁石块亦已部分移动,室内积满淤土。一墓葬形制及织物两墓结构相似,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除墓道外,墓室平面呈凸形,全用石块砌成。墓道斜坡式,没有全部发掘,近墓门处,有1米多宽。墓道内填土和墓圹内填土,都是黑、黄色的五花土,不是回填土。封门石长1.2—1.25米。M2上下三块石板侧立横垒,每块宽45—55厘米。M3并竖两块石板。封门石砌在墓门之外约0.6—0.7米处,门扉上用长条石作过梁,左右立石作门框,下有垫石。墓门向南,安两扇石门。M2的石门上刻亭长和铺首。M2前室东西宽3、南北长2.2米。M3前室东西宽4、南北长2.2米。两墓前室顶部都已坍塌,结构不明。两墓前室的地面都比后室低约0.5米,地面也都用四块石板顺放平铺。M2前室的铺地石中有两块画像石。两墓前室的东、西壁,都是各用两块石板侧立横垒,北壁中部则用条石和石板砌成似门框的方框,作为通向后室的豁口。M2后室东西宽2.2、南北长3米。M3后室东西宽2.2、南北长2.6米。两墓后室东、西、北壁均用石板侧立横垒,地面均横铺四块石板。M2后室顶用四块石板铺盖,M3顶部据说为叠涩结构,高度约为1.22—1.33米。两墓墓室上下四壁全用厚度约0.5厘米的石灰抹平,因此,一部分画像也被涂盖了。石灰面上没有绘画,仅在四边或中部画了一道宽约6厘米的红色或黑色框栏。墓门上未抹石灰。两墓都被盗。M2在前室底部发现两枚五铢钱。一段长约5厘米的残铜簪。灰陶数片,有一片可以看出是陶壶的口沿。一小片鲜红发亮的漆片。尚有残骨渣、残木板渣、残铁棺钉等。后室淤土下,只清理出四枚残铁棺钉和少量骨渣。棺钉断面有圆形和方形的,径约0.5厘米。有的钉保留着径约1厘米的圆帽,长度不明。M3淤土中只清理出一件残的陶耳杯。还有三块极残的画像石,估计原石应在墓顶,被盗墓者砸碎后落入墓中。三十三卷,明确规定,一人不足,二人环其指导使用此两墓的墓底、墓壁、墓顶都嵌着汉画像石,表面又被抹上一层石灰,显然是从旧汉画像石墓(或祠堂)移来修建的。现将所嵌的画像石选介如下。M2共出画像石二十一块。其中:第一石(图二),纵1.14、横0.67米。采用凹入平面雕,地为阴阳竖线条。画分四层。第一层仅刻一男子,戴冠,面向左而立。第二层刻孔子见老子图。左方为老子,中为项橐,右方为孔子,孔子之后有颜回,手捧简册,颜回之后为子路,也是拿着简册。第三层为宰狗图,第四层刻一辆轺车。第二石(图三),纵1.15、横0.65米。画分两层。上层刻汉胡作战图。左方一汉骑兵弯弓射一胡骑。其下为一汉骑兵持长矛刺一胡骑。右方有一条曲线表示重叠的山峦,山后隐藏着胡人马匹。山里有一胡臣向首领回报战况。战场下方为审俘图。一将官前面捆绑着两人,即是俘虏。下层为斩蛇图,中间一人双手执蛇,其右边一人执斧,左边一人执锤,似在斩砸。第三石(图四),纵1.24、横0.52米。凹入平面雕,地为粗糙的阴阳竖线条。画分五层,左上残。第一层为施刑图(?)。右边三个戴冠的士兵是施刑者,左边戴尖顶帽的士兵是受刑者。有的已被砍下头颅,有的正要受刑。第二层是敬老图。左边坐一老人,左肩上靠着一根鸠杖;右边五人,向老者跪坐。第三层为舞蹈图,一人长袖,一人短袖。第四层为车行图。前有一轺车,后有从骑。车前有持戟前导。第五层为斗虎图,虎前一人执剑,与虎相斗,虎后一人执长矛,猛刺虎腿。第四石,纵1.11、横0.56米。是M2墓门的右门扇,门轴径8、长3厘米。弧面浅浮雕一亭长捧盾。上方有垂幛纹两个,周有边框二、三道。第五石,纵1.11、横为0.56米。是M2墓门之左门扇,雕刻技法同右扇。上刻一个铺首啣环。上方亦有垂幛纹两个,周亦有边框两、三道。第六石(图一七、一八),纵0.3、横1.63米。原为石祠上的房檐部分,上部刻云纹瓦当图案,下部刻出乳钉。乳钉正中刻一枚五铢钱纹饰,圆孔,“五铢”二字头朝下,朱字头方折。瓦当云纹尾端连于边轮。椽头也刻五铢钱纹饰,方孔,“五铢”二字头朝上,朱字头也是方折。第七石(图六),纵1.02、横0.67米。正中有一圆坑,坑沿有一水波纹和密折纹的花边,坑的中央凸出一个圆堆,圆堆外周饰水波纹和密折纹一圈,正中刻一枚五铢钱纹饰。“五铢”两字反置,朱字头方折。圆坑外周围饰八叶纹(似柿蒂纹),叶间空隙处有八条鱼。其中一条鱼的头部作鸟头形,一条作人头形,一条还刻上一双人手,均为极浅的平面浮雕。第八石(图七),纵0.7、横1。2米。平面浅浮雕。纹饰图案略似第七石,也有圆坑、圆堆和八叶纹。所不同的是,圆坑周围饰“”连纹,圆堆上饰密折纹和篦齿纹。五铢钱纹饰上的“五铢”两字,正置。八叶间有鱼四条,飞鱼两条(其中一条为鸟头),有翅似兔的异兽一只,有翅似龙而仅长前足的怪兽一只。图案两边有菱形斜线纹作地。第九石(图八),纵0.61、横1.39米,平面浅浮雕。纹饰图案与第七石相似,但中心的圆堆为素面。圆坑边饰“”连纹。八叶间隙饰鱼八条,其中三条鱼胸鳍特别大,有点近似翅膀。第十石(图九),纵0.64、横1.44米。平面浅浮雕。饰纹与第七石近似。但圆堆为素面。圆坑周围饰一圈“”连纹。八叶间饰鱼八条,其中三条为鲇鱼,五条为草鱼。第十一石(图一O),纵0.65、横1.22米。纹饰图案与第十石基本相同,但圆堆上饰篦齿纹和密折纹。圆坑周沿“”连纹。八叶间刻鹿头带翅奔兽一只,长尾鸟一只,鱼和飞鱼共六条。第十二石(图二三),石面纵0.24、横1.88米。平面浅浮雕。右端残,画像上方刻菱形纹和五铢钱纹。中部刻一羊头,羊头左方,有一人口中喷水,其前下方有一条龙,龙左方是双人头的怪鸟。怪鸟右方又一条龙。龙前有一羽人。再前是怪兽,长发仙人,怪物头。中部羊头右方刻三条龙均有双翅。最右方也是一个人面怪头。空白处填以云纹或鸟头、全图意义不明。第十三石(图一九),纵0.31、横1.3米。平面浅浮雕。上刻垂幛纹、斜线纹、水波纹、绚纹等。阴刻垂幛纹较规整。全幅图案布置十分妥贴。第十四石(图一四),纵0.71、横1.2米。右端残。平面浅浮雕。画分二层。上层右方有一栋两层楼房。楼上二女人正面坐,其左有二男子拜谒,男子身后有一女子,手执珠树。其右坐二女子,有一人手执珠树。楼前有一雕花遮板挡住。遮板上雕“”连纹、平行线和菱纹,正中饰一五铢钱纹。楼的左右各有一人,一手托住屋顶,另一手端有一物。楼下中部坐一戴进贤冠者,手举便面,向左。其后有一侍者,手托锦囊。坐者前面有二人跪拜,拜者头上置物。楼下外面左右各一人求见。楼两侧均有阙。左阙上四人,二人面向外,二人面向楼。右阙上只见二人。阙下立一人,面向楼,手举板。楼左的大树上及空中有鸟六只。树下有一匹马,一人执弩射鸟。楼阙上空还有禽、兽、人物。下层为车骑行列图。轺车前导,车后两扛戟导骑。导骑后两名步卒。最后,是一辆四维主车,上乘二人。第十五石(图一五),纵0.74、横1.2米。左右端皆残。平面浅浮雕。画分两层。上层,左方有一双层楼房。楼下坐一男,背后一侍者手托锦囊,坐者面前二人跪拜。楼外,左右各一人求见。楼上坐一女人,身旁四个女侍。楼侧各刻一人手托屋顶。屋顶上方有凤凰两只。楼两侧各有一双层阙。右阙上三人,一人面向楼房,二人面向外。阙顶上一长发羽人,手伸向凤凰。阙顶房檐上坐一执弓人。左阙上只见一人。双阙上各有一熊状怪物,用上肢托着阙顶。楼右有大树,大树上空也有禽、兽、人物。树下一马,一轺车。下层,为车骑迎送图。右方一辆四维主车,车中一人乘坐,车后一人正欲登车。车前有一方榜,无字。马前二骑者各扛一幡。二骑后一人向车执板躬身,此人背后尚有两辆轺车和一执板者。三辆车全向左。执板人和骑者均面右。第十六石(图一六),纵0.7、横1.2米。平面浅浮雕。画分两层。上层,中部为一栋双层楼房。楼上并坐三女子,左右侍者数人,似为闺阁梳妆图。楼下,一戴进贤冠官员手执便面,坐在一个绣有花边的圆墩上,身前倾。其前二人跪拜。官员后一侍者持锦囊。侍者身后尚有一人执板似欲谒见。楼外两侧各一重檐阙,左阙下二人执板垂立,阙上有二人,一人手持珠树,一人面向外立。尚有一熊状物手托阙顶。阙顶上停鸟二只。右阙下二人腰佩长剑,举板躬身。阙上坐三女人,阙顶上停立一鸟、一猴。上层右方,还露出一栋二层楼,楼顶、楼中、楼下人物画像与其左边楼房情况相似,但较为简单。下层是车骑出行图。中部有一辆系四维的轺车。前有二导卒,再前为一导车。主车后有两名从骑。第十七石(图二〇),纵0.74、横1.20米。平面浅浮雕。画分两层。上层,左方有一栋两层楼房。楼上坐一女子,旁有四个侍女。楼下一戴进贤冠官员坐在绣花墩上,一手前伸。其前二人跪拜。坐者背后一侍者,手抱锦囊。楼外左右各一阙。左阙下二人,右阙下一人,均举板似欲谒见。左阙上一人手执珠树。右阙顶上一人,似在拉弓射鸟。楼、阙上下层之间均有托檐者,一为人像,三个像熊。楼阙上空,刻禽、兽、人物等。楼右的大树上及空中有鸟九只、凤凰一只。树下左方一马、一鹅。树右停放一辆轩车。下层为车骑出行图。右方是系四维的主车。车前二卒,再前为二扛戟导骑。导骑前有马拉导车二辆。第十八石(图二四),纵0.27、横1.87米。平面浅浮雕。画面上方刻五铢钱和菱形纹。“五铢”二字有的是反刻的。下方为狩猎图。其中,有捕鸟场面:云中有一个鸟头,云左有一只狗。五名猎人中,三人步行,二人骑马,均持猎具,猎捕飞鸟。有猎虎场面:云下的五个土丘中藏着两只鹿,一只虎。虎左方一猎人,双手举弩射虎。有捕捉野猪场面:一猎人带狗追捕野猪。此外,尚有分散的兔、鸟、鹿。第十九石(图二五),纵0.26、横1.34米。平面浅浮雕。右端残。画面上方用阴线刻五铢钱纹,以细的密折线相连。左为西王母。在西王母右边有鸟、虎画像。画右半部为六博、饮酒场面。中置六博盘,矮案上置箸。弈者二人,均戴进贤冠。对饮者二人,面前放着酒樽、勺、耳杯。饮者左方有侍者二人,一男一女。饮者右方石残,只见一人半身。第二十石(图二七),纵0.21、横1.33米。平面浅浮雕。右端残。上方也是阴刻五铢钱纹。下为一列云纹,云间或有鸟头,或有兽头,或有人头。每团云纹均饰一片鸟羽。M3出土的画像石共十块,主要的有:第二十二石(图五),纵1.29、横0.52米。凹入平面雕。“地”为粗糙的阴阳线条。画分三层。上层刻四个戴冠男子,面左持板而立。中层为二骑向左行进。下层为一辆系四维的轺车,向左驶。其前一人迎接,其后一人送别。第二十三石(图一),纵0.43、横1.65米。平面浅浮雕。“地”为阴阳斜线。上刻垂幛纹和一些略微凸出的菱纹,外有双边,内有框栏。第二十四石(图二二),纵0.31、横1.88米。用平面浅浮雕垂幛纹、绚纹。阴线刻一条水波纹。第二十八石(图一二),纵0.68、横1.09米。平面浅浮雕,中部有一圆坑,周沿阴刻双圈。外为八叶纹,图案同第七石。叶间空隙处都刻双鱼。右边刻隶书一行:“阳遂富贵,此中人马皆食太仓,饮其江海。”第二十九石(图一三、二六),纵0.68、横1.07米。平面浅浮雕。中部一圆坑,周沿有一圈密折纹,圆堆上也有一圈密折纹。八叶纹的空隙间,三边均刻鱼两条,另一边刻两个人首蛇身有翅的怪物。石左方题刻十行,四百六十二字,铭文试释如下:永寿三年十二月戊寅朔廿六日癸巳惟许卒史安国礼性方直廉言敦笃慈仁多恩注所不可稟寿卅四年遭(第一行)□泰山有剧贼军士被病徊气来西土正月上旬被病在床卜问医药不为知闻闇忽离世下归黄泉古圣所不勉寿命不(第二行)可诤(增)乌呼哀哉蚤离父母三弟其弟婴弟东弟强与父母并力奉遗悲哀惨怛竭孝行殊义笃君子熹(第三行)之内脩家事亲顺勑兄弟和同相事悲哀思慕不离冢侧墓凷窀负土成坟徐养凌柏朝莫祭祠甘珍(第四行)?味嗛设随时进纳省定若生时以其余财造立此堂募使名工高平王叔王坚江胡?石连车采石县西南小山(第五行)阳山琢砺磨治规矩施张褰帷反月各有文章调文刻画交龙委虵猛虎延视玄猿登高熊□戏众禽群聚(第六行)万狩□布台阁参差大兴舆驾上有云气与仙人下有孝友贤仁遵者俨然从者肃侍煌煌濡濡其色若备作治连月功扶无亟贾钱二万(第七行)二金朝时期的图片面七千父母三弟莫不竭思天命有终不可复追惟倅创伤去留有分子无随没寿生无扶死之里恩情未反迫褾有制财帑务隐藏魂灵悲(第八行)痛夫夫何涕泣双并传告后生勉修孝义无辱生主唯诸观者深加哀怜寿如金石子孙万年牧马牛羊诸僮皆良家子来入堂宅(第九行)但观耳无得刻画令人寿无为贼祸乱及孙子明语贤仁四海士唯省此书无忽矣□以永寿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大岁在□一目戊(第十行)画像右方也有题字一行,共二十八字:“国子男字伯孝年适六岁在东道边孝有小弟字闰得天年俱去皆随□”。第三十石(图二一),纵0.81、横1.87米。用平面浅浮雕,画中为弧面浅浮雕双龙盘缠,左方刻一条鱼。交龙上方有两个圆璧。第三十一石(图一一),纹饰与二十八石相似。叶间所刻双鱼,有的脊鳍较长。四关于汉代早期画像石的年代和刻法一、这两座墓和前年发现的M1相比,墓室结构要复杂得多。墓室内壁都用石灰糊盖,汉画像石的砌置杂乱无章则是一样的。M3所出永寿三年题刻,侧砌于前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