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_第1页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_第2页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_第3页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_第4页
张明楷的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个刑法经典案例解析〔二〕26、某农民甲离婚后,始终对前妻乙怀恨在心。某日,甲谎称自己是公务员,诬陷乙有盗窃的犯罪事实,并向公安机关进展了揭露。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诬告陷害罪,当无疑问。问:对甲是否需要从重惩罚?为什么?参考答案:不需要。只有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了自己的职务的状况下,被害人才更简洁被诬告陷害。本案中,甲虽然谎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其根本就无法利用自己的职务身份,无法实现更大的法益侵害性,故只须一般惩罚即可,无须从重惩罚。、甲欲杀死乙,遂教唆乙去丙。与此同时,甲私下告知丙为杀死。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的行为成立罪的教唆犯,死者本人乙成立罪的正犯。乙时被丙杀死了的结果,是正值防卫的结果,不能归责于任何人。除非甲完全支配了整个事态的进展进程,才能认定甲是有意罪的间接正犯。28乙在持刀过程中,被丙一枪打死。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1/12参考答案:甲成立罪的教唆犯。丙一枪打死乙的行为,是正值防卫的行为。甲只对自己教唆乙所犯的罪负责。至于乙的死亡,则是丙正值防卫的结果,无人需要对这一死亡结果负责。29、甲得知乙要入户盗窃,就借给了乙一把万能钥匙。乙到达现场后使用甲供给的钥匙,但打不开门。于是,乙临时找了一根铁丝,顺当地实1万余元。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乙成立盗窃罪既遂〔实行犯,甲成立盗窃罪未遂〔帮助犯。甲的帮助行为与乙之前的着手行为具有因果性。但是,在乙觉察钥匙不管用进而用铁丝入户盗窃时,甲的帮助行为就没有再起作用了,因而没有因果性。30、甲用手枪对准其仇人乙头部,马上欲扣动扳机。这时,警察在80米之外大喊:住手!甲听到警察的喊话仓皇逃走。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成立有意罪未遂。推断甲的行为成立有意罪未遂还是有意罪中止,不能无视了甲当时所处的具体客观环境。假设当时警察就在现场,甲自然是要逃走的,这自然是有意罪未遂。但本案与这种状况的特别预防的必要性几乎一样大,故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再者,假设认定为中止,对甲应免除惩罚,这不尽合理。31、甲男意欲乙女,乙女赶忙说:你假设我,我就!甲可怕事情闹大,遂放弃了行为。2/12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成立罪中止。对本案中的甲,完全可以认为是出于担忧被害妇女身亡才中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具有主动性。但假设被害人乙说自己有艾滋病,甲便放弃的,则甲成立罪未遂。32、甲杀乙后,自认为乙伤势并不重,但还是打算送乙就医。甲在路人丙的帮助之下,将乙送往医院,乙得以保命。事实上,乙当时的伤势格外严峻,假设非丙开车将乙送往医院,乙将必死无疑。问:甲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为什么?参考答案:甲成立有意罪中止。在中止的有效性问题上,不应过分强调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结果的不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只要行为人为防止结果的发生做出了真挚的努力,而且具有客观的有效性,就应认定为中止犯。33、甲、乙是狱友。刑满释放的一个下午,甲给乙发短信:今日是七夕,某大街确定有喝醉了的女人,咱俩骗个人来“搞”一下。乙回复:没问题。实际上,甲的“搞”的意思是,而乙理解为了。二人溜到达某大街后,看到丙女大醉,就驾车将丙女劫持到了滨湖公园。进入公园后,甲将丙女拉到密林深处,丙女大叫,甲就对乙大喊:快去拿刀!乙知道自己与甲其实并没有带刀出来,这句话其实是恫吓丙女的,就没吱声,只是站在原地未动。在甲丙女过程中,甲让乙去翻丙的包,乙照办,6千元现金。在甲实施完行为之后,甲乙携物逃跑,后二人平分这笔赃物。3/12问:甲、乙二人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罪与罪,应实行数罪并罚。首先,甲、乙二人成立罪的共犯。其次,甲、乙二人将丙女从某大街拉到公园的偏僻角落,客观上,这使得丙女患病的危急性大为增加。故完全可以认为乙的先行行为使丙女处于被的危急状态,所以,在甲丙女过程中,乙具有阻挡甲〔不作为。总之,甲、乙成立罪与罪的共犯,应实行数罪并罚。34、甲、乙二男在某大街闲逛时,遇见丙女,遂上前搭讪,三人很快聊得炽热。丙女想搭乘甲男驾驶的顺风车回家,甲同意,乙也一同乘车。车开到某偏僻路段之后,甲要杀死丙女。乙在车里一言不发,并目睹了甲杀死丙女的全过程。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参考答案:甲成立有意罪,乙无罪。乙只是乘车人,其并未将丙女置于生命危急的状态,换言之,乙并没有实施使丙女陷入危急状态的先行行为。故乙无救助丙女的义务。此题假设改成乙要杀死丙女,则甲具有救助丙女的义务,否则将成立不作为的有意罪。35、甲、乙二人是好朋友。某日,甲向乙借刀,乙就把自家的菜刀借给了甲。实际上,甲借刀是要去,但乙对此毫不知情。几日后,甲将被害人砍成重伤后离开现场,恰巧乙路过,目睹了这一幕,觉察甲正是用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4/12参考答案:甲成立有意罪,乙无罪。乙出借菜刀的行为并不具有法益侵害的危急性,不能成为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结果无价值论认为,只有能据此,乙无救助被害人的义务,无罪。36、甲、乙二人共谋入户。在过程中,甲下手格外重,被害人身受重伤。甲、乙二人旋即离开现场。一会儿,甲提议返回现场,将被再无任何阻挡的举动。被害人被甲杀死。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罪〔致人重伤〕与有意罪,应实行数罪并罚。首先,甲、乙二人成立罪〔致人重伤〕的共犯。其次,由于乙之前参与了使被害人陷入不能抵抗境地的行为,所以具有阻挡甲杀害被害人的义务。虽然乙说系不作为的有意罪〔帮助犯。综上,甲、乙成立罪〔致人重伤〕与有意罪的共犯,应实行数罪并罚。37由丙女将丁约到某宾馆索要通奸费,并重申不能动手。丙女照办,丁赶到1万元现金。丁不同意,甲、乙二人就对丁拳打脚踢。丙担忧将丁打伤,就阻挡甲、乙的打人行为,但因力气太小而未能1万元现金给了上述三人。5/12问:甲、乙、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乙成立罪的共犯,丙成立敲诈讹诈罪〔预备〕的帮助犯和罪〔不作为〕的帮助犯。首先,甲乙丙三人具有敲诈讹诈的有意,但甲乙二人实施了罪。在甲乙二人实施殴打过程中,丙具有阻挡的义务。到底,丁是被丙约到宾馆的。换言之,丁之所以会陷入危急境地,是由丙的敲诈讹诈〔预备〕行为所致,那么丙就具有救助丁的义务。38、甲、乙共谋入户盗窃。甲负责望风,乙负责入户行窃。乙入户后但仍连续在外面为乙望风。后甲、乙将财物均分。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乙成立罪〔入户〕的共犯。甲的望风行为客观上帮助了乙的行为的顺当实施。同时,甲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连续望风的行为会对乙的入户起到帮助作用。所以,甲是以作为的方式与乙构成罪的共犯。39、妻子乙将情人丙约到公园的偏僻之处约会,丈夫甲一路跟随妻子乙,并在二人的约会现场狠狠殴打丙,致丙重伤。在此过程中,妻子乙一言不发。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致人重伤并未使被害人丙产生重伤的具体危急,故约会行为不能评价为引起作为义6/12务的先行行为。换言之,妻子乙并无阻挡丈夫甲实施有意损害的义务,无罪。40、甲是一开锁公司的员工,乙是甲的好朋友。某日,乙谎称自己家的房门反锁了,让甲借给他一把万能钥匙。过了几天后,甲恰巧目睹了乙正在用自己的万能钥匙盗窃,但甲并未制止乙的盗窃行为,最终乙盗窃了数万元财物。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乙成立盗窃罪,甲无罪。甲之前出借万能钥匙的行为,并没有产生侵害财产法益的具体危急。所以,出借行为不是引起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故甲无阻挡乙盗窃的义务,无罪。41、甲用刀杀乙,刚刚割开了一个小口子,就心生怜悯,心想还是算问:甲是否成立犯罪中止?为什么?参考答案:有意罪,犯罪既遂,而非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需具备不能完全以行为人的主观生疏为依据。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有意罪既遂,系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42、甲欲杀乙,遂潜入乙家,将防盗门反锁并将燃气阀门翻开,欲熏死乙。乙被呛得格外苦痛,甲心生怜悯,欲送乙就医,但觉察为时已晚,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乙最终得救。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7/12参考答案:〔犯罪中止甲所实施的有意毁坏财物的行为,不是紧急避险,到底,该危急是由甲从前的行为所致,故应认定为有意毁坏财物罪。43、五岁女孩乙常常到邻居甲家找甲的女儿丙一起玩。某日,乙又来到甲家找丙玩,甲当时正一人穿着短裤在家看电视。乙见丙不在家,遂掏出甲的生殖器来玩弄,甲没有实施任何动作,但也没有制止。几分钟后,乙的父亲喊乙回家吃饭,觉察了这一幕。问:对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成立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关于不作为义务的来源,是实质的法义务来源,包括对危急物的监管义务、对无助的法益的保护义务、对自己支配领域内的危急的阻挡义务。本案中,虽然乙主动实施了猥亵行为,但其到底是幼女,故可认定其法好处于脆弱状态。而且,这种脆弱状态发生在甲支配的领域,且发生在自己身体上,故甲具有制止幼女乙猥亵自己的义务。44、甲为索回30万元赌债,遂到乙家将乙劫持,并骑摩托车欲将乙带至郊外的一地下室。在骑车过程中,甲恶狠狠地对乙说:只要你还钱,啥事儿都好办!乙几次求甲停车,但甲均不理睬。乙为了逃脱,遂直接从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后座上跳了下来,结果当场死亡。问:对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8/12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但不能成立非法拘禁致人死亡。首先,甲的行为系非法拘禁,当无疑问。其次,能否将被害人乙从摩托车跳下去导致死亡的结果归属于犯罪人甲的非法拘禁行为,要综合考虑跳下去的地面状况、行为人要载被害人去的地方、不跳车会遇到什么样的危急等因素进展推断。本案中,甲只是想让乙还钱,并无损害、杀害乙的有意。乙的跳车是特别的介入因素,故其死亡结果应由其自身担当。45、甲将仇人乙关押,二天后,甲来看看乙是否已服软。不料乙对甲破口大骂,甲操起一根铁棍直接将乙打死。问: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为什么?参考答案:甲的行为成立非法拘禁罪与有意罪的数罪并罚238条第2款的“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抵抗,进而实施了暴力,并过失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假设是使用暴力有意杀害、损害被害人的,则应以非法拘禁罪与有意损害罪或有意罪实行数罪并罚。46、村民甲和乙在河边卖鸭蛋,忽闻河对岸有人喊抓贼,同时看到窃贼丙从河对面涉水而来。甲顺手拿起木棍向丙打去,丙内心可怕,就掏出1万元钱,表示只要不再打自己这钱就可以给甲、乙二人。乙接过110001000元是自己的,但甲、乙二人置之不理。丙躲起来之后,河对岸追赶丙的群众问甲、乙二人是否见到了小偷丙,甲、乙谎称丙已朝西逃走,实际上丙是1.1万元平分。问:甲、乙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9/12参考答案: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数罪并罚。首先,甲、乙二人从丙1千元的行为,成立罪,当无疑问。其次,甲、乙二人将丙1万元据为己有,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最终,甲、乙二人向追赶丙的群众谎称丙已朝西逃走的行为,不成立包庇罪。包庇罪必需要向司法机关作证明,甲、乙二人的此行为不符合包庇罪的成立要件。47300万的300万存在甲的银行卡,二人商定日后用此钱购置婚房。但300万元存款取走。甲得知后将乙3000余元的现金和手机等财物,还将乙女抛尸。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参考答案:罪一罪。〔致人死亡,的对象是乙的财产性利益。其次,甲乙身上财物的行为,成立罪,的对象是被害人的财产。总之,对甲认定为罪一罪即可,犯罪数额累计计算,但应加重惩罚。48、甲为讹诈财物而将乙扣押,并向乙的家人索要财物。在乙被掌握之后、家人送钱之前,乙扬言要对甲进展报复,甲恼羞成怒,遂用尖刀刺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10/12参考答案:〔未遂的,该如何处理,对此问题,存在三种方案〔〕绑架未遂的,照旧239条“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规定,239条“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规定,同时适用刑法关于未遂犯从轻、减轻惩罚的规定〔3〕绑架未遂的,认定为一般绑架罪与有意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49、甲为讹诈财物而将乙扣押,并向乙的家人索要财物。在乙被掌握之后、家人送钱之前,乙扬言要对甲进展报复,甲恼羞成怒,遂用尖刀刺问: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为什么?参考答案:2392款“有意损害既然有意损害绑架人致人重伤的,应当适用“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法定刑,那么,有意致人重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