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_第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_第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红楼梦》人物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作文题目】《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象鲜明。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袭人、刘姥姥等,都是可以值得细细玩味的人物形象,请从著作中选择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认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考场文展示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更是古典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绝唱。而在这部绝唱中,曹公笔下异彩纷呈的各个人物无疑是最能触人心弦的音符,给读者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象。《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情态各异,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位,要属贾宝玉。宝玉作为故事的主角,又是小说主题的主要承载者,作者自然会着力塑浩,因而宝玉是如此的丰满灵动,跃然纸上。在我看来,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正是一句话的极佳写照——“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宝玉是难得一见的佳公子,读者初见宝玉时,他便是一个神采奕奕的俊美公子形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天然一段风骚,全前在厝稍;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除去俊朗的样貌外,宝玉的才情亦是不俗,无论是平日与兄弟姐妹吟诗作赋,还是在长辈面前应对题匾,宝玉的表现都总能获得众人称赞。如此一位才貌兼备的富贵佳公子,古今又能有几人?宝玉是奉世无双的痴情人,若要说如何形容宝玉的性格,我觉得“痴情”二字极佳。一个生长在官宦世家的男子,竟唯将“情”字看得最重,不可不谓之“痴”。故事中宝玉与秦钟素未谋面,但宁府宴席一会。两人因意趣相投,很快建立起了友谊,后来秦钟英年早逝,即使两人相处时间不长,但宝玉依旧悲痛万分,伤心欲绝,这是朋友间情义的痴情。宝玉对朋友已是如此,更不用说对他都心心念念的林妹妹。黛玉的一颦一笑,皆能在宝玉的心中掀起波澜。宝玉对所见的一人一事,甚至一草一木,都有着一番痴理、情思,在《红楼梦》这部“大旨谈情”的作品中,宝玉就是那个最多情而善感”的人。宝玉是独一无二的叛逆者。宝玉是特殊的封建礼教叛逆者,他的叛逆是“柏拉图式”的。宝玉有着轰轰烈烈的反封建思想,也深知封建礼教的毒害,自己却又深陷其中。无法进行实质的反抗。他厌恶科举,嘲讽读书人是“禄蠹”,又不得不遵循父命在私塾念书;他将男子视为“须眉浊物”,支持女性解放,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观园中的姐妹一个个远嫁;他追求自由的爱情,最后还是痛失爱人,与不爱之人成了家……宝玉的叛逆是天真的,是脆弱的,是一场独一无二的悲剧。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诞生过形形色色,各领风骚的无救个经典人物,可偏偏是这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贾宝玉,打动了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这位如玉般纯真无瑕的无双公子,让人喜爱,更惹人唏嘘,因其才俊,因其情痴,因其叛逆,亦因其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无双孤绝。“一身逆骨贱金玉,万般痴心付木石。天下第一不肖儿,举世无双真公子。”

——后记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中,“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可谓“榜上有名”位列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有人讴歌宝黛的悲剧爱情,有人赞赏宝钗的处世圆滑,有人诟病凤姐的贪婪狠毒。于我而言,“才自清明志白高”的探春,以其大方的举止、阔朗的胸襟、光彩照人的魅力卓然超乎群芳之上,却不成想“生于末世运偏消”。贾探春是个极具才能的女孩儿。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她向宝玉提议创建诗社,就很好地体现其组织能力。在众姊妹因创办诗社而互取名号时,探春能讯速引用“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的典故为黛王取了个高雅别致的名号“潇湘妃子”。可见她的文才不容小觑。虽不及“葭林雅调“,也因“一时之偶兴”,成了“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的佳句。探春是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改革者”,虽为巾帼,却丝毫不让须眉。但偏生她是庶出的姑娘家,就连身为奴才的王善保家刚开始也不把她放在眼里,“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利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便以下犯上,翻了身为主子的探春的衣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庶出身份的探春并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反而被“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思想所束缚,被夫权、神权、族权、政权四座大山所压迫。在这样的情形下,探春曾沉痛地对众人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这位自视清高的小姐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却在封建大家庭里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真是可怜又可悲!但同样是庶出的女儿,探春不同于迎春的懦弱不问世事,凡事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正如她在芦雪庭联诗时所联的“色岂畏霜调,深院惊寒雀”。“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最后的结局是远嫁海疆,“每逢佳节倍恩亲”时也只能隔海相望。探春虽有才能壮志,但父母之言、媒妁之约岂是她能抗拒的?探春是曹雪芹笔下鲜活生动的角色,但她既然身在红楼,那她的命运也只是悲剧中的一出罢了。“探”春者,叹春一去不重来也。“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红楼梦》中描绘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以十二金钗为代表,其中黛玉最为痴情,而她的痴情又与她的性格离不开关系。林黛玉,十二金钗并首之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忧郁、感性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从而给宝玉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即送她“颦颦”两字,可以说是恰当至极。黛玉的多愁善感在整个贾府中显得十分独特,就像观看荷花之时,其他人都认为残缺的荷叶,该找人清理一下,她却想着“留得枯荷听雨声”;看到落红,就泣残红,就吟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我看来是有点贴切黛玉的形象。曹雪芹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她天仙似的外貌“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暗示了她如西施般的悲剧命运。自古道“红颜薄命”,黛玉就同那“残红”一样,美却稍纵即逝。且黛玉的身世来历,也与别个不同。文中说到她是绛珠仙子化身,来凡间也是为还宝玉泪。泪的化身也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生就为还泪,且众所皆知黛玉爱哭,而使得到了“潇湘妃子”的别号。而她流泪缘故最多者,莫过于爱情了。她的一滴一泪似乎只为爱情而洒。黛玉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在进行恋爱,这也注定她爱得无私,爱得忘我,爱得悲痛欲绝。袭人说过黛玉“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钱呢”她绝尘雅致,在日常生活的表现方面就与其他姐妹不同,她将生活升华至极具诗韵的高渺层次。所以在爱情方面,她爱宝玉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她过分依赖宝玉,宝玉就是她的灵魂,正如宝玉依赖那块玉一样,于是就成就了她的痴情。从黛玉的痴情来看,其实也可引出她的敏感多思,就连宝玉也说,“林妹妹是个多心人”。而她的敏感多思也追溯到了她刚进贾府之时的谨小慎微,以及寄人篱下的那份无依不安。她的敏感也让她的诗歌有了她自己的风格,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总以诗歌体现自己的心境,“花解怜人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一首《葬花吟》何尝不是黛玉的精神挽歌?如此多愁善感,绝尘雅致,才华横溢,孤标傲世的女子,却也因她的个性特点而造成了自己的悲剧,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离不开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残红”是黛玉的形象演绎,也是她最终的悲剧,或许留有遗憾才更能让人铭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宝玉不堕世俗,顽石不忘本心却说那“通灵宝玉”本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后剩下的一块,而后修炼成神瑛侍者,因对尘世生活产生好奇,便落入凡间,进入贾府,得名——贾宝玉。初见宝玉,他“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翩翩公子世无双。他反对封建制度,敢于追寻自由,不惧束缚。他不仅是反对封建礼教的“假宝玉”,更是勇于追逐本心,追寻自身所好的“真顽石。”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宝玉生活在“风月繁华场,温柔富贵乡”,便可悟真理,得大道。众人为大观园一座傍水的亭榭取名时,面对其他人的引用与化用,宝玉匠心独创,以“沁芳”一词博得贾政赞扬。当宝玉与袭人发生口角,而后独阅《南华经》时,他又大彻大悟,提笔续写,悟老庄之道。也许贾玉有着对生活的种种幻想和对人生的思考,但他追寻的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在当时看来,宝玉是一股“逆流”,而如今,我看到了他的本心,纵使身陷封建牢笼的“囹圄”,他仍不忘本心,从始至终追寻着他的心中的“自由”。宝玉十几岁时便说:“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觉浊真逼人。”看似是“童言无忌”,实则是他内心的独白。宝玉不是好色之徒,当他看到女子被奴役,被蹂躏,更听闻尤二姐、金钊儿自杀,这些遭遇更令宝玉同情女性。他对贾琏、贾珍这些崇尚男权的“丑恶灵魂”极为不满,对女子的洁白无瑕甚是赞美,种种这些,成为“男尊女卑”世俗观念中的清流。宝玉身上闪烁着不同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光芒,他不愿像大多数人一样堕入世俗之中,只愿与心爱之人共览江山,共颂诗词。同样,宝玉是“痴情”的,他明白他对黛玉的心意,每当他们俩之间的一个眼神交流,宝玉便能明白其中深意。平日里与黛玉诸多交流,共读《西厢》,可最后却迎娶宝钗,实是一桩遗憾之事,可宝玉对黛玉的独特情感,的确与对宝钗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宝黛之爱,算得上宝玉不枉来红尘一趟的收获吧。故事的最后,贾宝玉放下身段考取功名,结果却遁入尘世之间,缥缈无踪,再也寻不到了。既然改变不了这个世俗世界,就坚守自己的本心吧。如果说王熙凤像那面“风月宝鉴”,映照出贾府兴盛荣华与衰落破败的两面。那么贾宝玉这块“顽石”,结果纵使是投入江河不见踪影,可他仍能不忘本心,不愿堕入尘网中。我想,天地才是他的家,无限宽广与博大。他也会化作一缕青烟,随处飘流,拿到他梦想中的爱情与自由罢!冷眼看悲欢《红楼梦》是一场梦,道尽了无数人的醉生梦死,写尽了无数人世沧桑,也是无数人心中的意难平。这其中,有宝钗的金玉之梦,有凤姐的权势之梦……但其中,有个人醒得很早,她,就是贾惜春。贾惜春是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的,她性格孤僻冷漠。那种冷和黛玉、妙玉的冷不一样,是表里如一的冷。在我看来,她性格成因有两个方面。从主观上看,惜春从小没了母亲,父亲贾敬也一味沉迷在修仙炼丹中,哥哥贾珍和嫂子尤氏也对她不闻不问。在这种“父不爱,兄不疼,嫂不管”的环境中长大,惜春的冷孤是必然的。从客观上看,在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的多是贾府衰败的景象,她的三个姐姐也是嫁的嫁,死的死,这种种迹象不得不让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而现实的一切也早已失去了吸引力,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其实,她选择这条路,也在前文中出现了多次暗示。如在第七回查抄大观园时,凤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来到暖香坞,在惜春的丫头入画箱中翻出了一些不属于她的东西。在不了解情况下,惜春就忙撇清关系,并将入画交由他人任凭处置。不过后来经凤姐了解,那些东西都是东府珍大爷赏给入画哥哥的。凤姐觉得这件事也没什么,打算就此作罢,可惜春却不依不饶,执意要将入画撵走。“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仿佛入画是她积怨已久的仇人似的。入画听后连忙跪地哀求,连尤氏和奶妈也帮忙劝解。谁知惜春一咬牙,并以此为契机,与宁国府一刀两断。也许,惜春看到入画的苦苦哀求也曾有过不忍,但为了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