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1页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2页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3页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4页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裂缝特征1.1剪力墙裂缝特征1绝大多数是竖向裂缝,多数裂缝长度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2墙体裂缝数量较少,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的很少,大多数裂缝不大于0.2mm;3墙体拆完模后不会立刻出现裂缝,一般都在混凝土养期完成后裂缝才逐渐出现;4随着时间裂缝继续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增大不多;1.2楼板裂缝特征1混凝土浇筑终凝后即出现细小的微裂缝,裂缝一般较短,不超过1米长,大多数在300~600mm间;2裂缝数量较多,无规则,宽度大约在0.5~2mm左右;3裂缝分布一般在次梁所围成的方框内,有些沿板筋分布。有些裂纹呈不均匀分布;4单块面积大的楼板裂缝现象多于单块面积小的楼板。5楼板出现的裂缝均属于贯通裂缝,如楼板面有积水,在下一层有滴水现象。1.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特征:1混凝土表面裂缝较多。2混凝土浇筑后,贯穿裂缝不会立即出现,随着表面温度降低与上部荷载增加,陆续会出现贯穿裂缝。2.原因分析2.1收缩变形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混凝土中水分蒸发、湿度降低、体积减少,而产生收缩变形。如果混凝土构件中收缩受到限制,则混凝土内会产生拉应力,现浇楼板角部受到纵横两个方向上下墙体或梁柱构件的约束,并在角部合成一个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出楼板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楼板就将产生与主拉应力方向垂直的切角斜裂缝,且裂缝贯穿楼板。在楼板跨中预埋通长线管处、后浇板带处、施工缝处是楼板混凝土截面抗拉能力最薄弱处,当楼板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时必然先在上述部位产生裂缝,由此可见,混凝土收缩变形是产生上述裂缝的主要因素。2.2温度变形混凝土同其它工程材料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湿胀干缩的特性,尤其是工程在浇筑混凝土时气温较高,其混凝土冷却收缩变形同干缩变形一样也会在板内产生拉应力,当其最不利因素组合在一起时,更易产生楼板裂缝。2.3材料原因商品混凝土与非商品混凝土相比较,其水泥用量大、含砂率大、石子粒径小、塌落度大,商品混凝土虽然渗入了外加剂,但因其可泵性、塌落度的需求以及含砂率大等情况,而往往不能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的用量,因此商品混凝土的收缩性比较大。2.4施工方面原因1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停置时间过长。2混凝土浇捣时入模过高,粗细骨料分离,振捣不均匀,抹平压实不到位,有些部位粗骨料全部下沉,面层砂浆集中,造成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一性。3施工时混凝土接搓处延续时间过长而凝固,使得混凝土接搓处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4板厚尺寸控制不严,造成板厚不均匀。5模板和支撑构造不当,漏水、漏浆、刚度不足,过早拆摸,施工荷载不当,造成楼板裂缝(此裂缝不同于收缩裂缝,一般情况下施工期间就可发现)。6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一是养护措施不到位,二是养护时间不够。3.处理方法3.1表面涂抹砂浆适用于没有抗渗要求的板面,裂缝宽度较大的死裂缝或活裂缝处理。1表面清理:把存在裂缝的板面清扫干净,不能存在积水。2凿槽:沿裂缝凿一条宽10mmV形槽,深度为15mm,并将槽内混凝土碎屑清洗干净。3嵌槽:采用M30微膨胀砂浆将槽嵌填密实,且在表面宽度增加为200mm厚为10mm砂浆保护层。4养护:完成后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3.2注射法注射法应于有防水、抗渗要求的卫生间、核心筒剪力墙;1裂缝清理:板面及裂缝内部保持干燥,必要时可采用碘钨灯烘烤;2配制胶粘剂:调制低稠度、不掺加粉料的环氧树脂胶粘剂;3注射工艺:现场修补采用医用注射器沿裂缝方向注射,注射次序从裂缝较低的一端开始,针头尽量插入缝内缓缓注入,使环氧树脂粘剂在缝内从一端流动填充,便于缝内空气排出,注射完成后在表面涂刷环氧胶泥二遍。3.3化学注浆化学注浆应用于有抗渗要求的地下室顶板、外挡土墙的处理。1表面清理:清除裂缝两侧各50㎜的浮浆、残留砂浆、油渍及松散杂物,并将粉尘、浮灰清理干净,并保持裂缝干燥。2埋置灌浆嘴:埋置时,先在灌浆嘴角抹上一层约1㎜的环氧胶泥封闭胶,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缝中心。根据裂缝的大小,其灌浆嘴的间距一般为150~300㎜(如图示)。对于贯穿裂缝,当梁、板、墙厚度大于150㎜时,应在裂缝的两侧错开埋置灌浆嘴。注:①—注浆器;②—灌浆嘴;③—裂缝;④—楼板。3封闭裂缝:封闭裂缝应根据不同裂缝情况及注浆要求确定。用环氧胶泥封闭胶在裂缝两侧宽20㎜涂抹一层厚约1㎜的封闭胶将裂缝封闭。4注浆:将专用灌浆材料浆液拌匀,装入灌浆的气囊,拧紧压力筒。将压力灌浆器紧扣已粘结好灌浆嘴,由左向右(右口出浆,再扣第二个灌浆口)逐一灌注,稳压3-5分钟,使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可卸下灌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