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全套_第1页
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全套_第2页
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全套_第3页
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全套_第4页
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录井地质师岗位操作技术规范一、岗位说明(一)上岗条件1.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上学历。2.专业技术资格:具有技术员或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工作经历:具有3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4.能力要求:熟悉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了解钻井工程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政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熟悉录井作业相关标准、规范、工艺流程,了解综合录井仪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并能熟练操作;熟悉QHSE运行;能够熟练使用常规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中文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工作总结、报告等材料;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5.身体条件:身体健康,能适应本岗位工作。6.资质要求:持有有效的上岗证、井控证、HSE培训证(海上作业必须持有有效的海上作业四小证),每年必须接受相关业务培训(二)岗位主要任务按照钻井地质设计和标书(合同)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三)岗位职责1.负责按照钻井地质设计和标书(合同)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2.熟悉钻井地质设计和邻井资料,做好随钻地层对比,及时做出地质预告。3.负责岩屑、岩心、井壁取心等实物资料的观察描述,建立录井剖面。4.负责地质相关资料的录入与远程传输。5.负责分析化验样品的选送,进行现场解释评价。6.监督、检查、指导地质工的工作,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7.负责完井地质资料的整理。8.完成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二、生产准备1.根据钻井地质设计准备邻井资料。2.按照钻井地质设计或标书(合同)的要求准备各类地质用料。三、搬迁协助队长做好搬迁工作。四、设备安装、调试1.按指定位置摆放地质值班房,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安装接地线。2.开箱检查设备、设施的完整性。3.安装、维护、保养地质仪器设备,配合仪器工程师安装综合录井设备。4.通电调试地质仪器设备。5.组织地质工整理录井所需工具、器材、场地。6.按化学药品管理与使用要求准备化学药品和试剂。7.确认地质录井作业条件(取样位置、照明、路线、水源等)。五、验收安装、调试、自检完成后,向队长提出验收申请。六、录井作业1、按照钻井地质设计或标书(合同)和“Q/SY128—2007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2、负责钻具丈量与管理,做到钻具总数、钻具组合、钻具总长、方入和下接单根清楚、两对口(钻井、录井)、一复查(全面复查钻具),严把钻具倒换关,确保井深准确无误。3、岩屑录井:按照岩屑描述方法进行描述,绘制录井剖面。3.1岩屑描述方法。(1)挑选真样逐包定名,分段描述。(2)岩性鉴定应干湿结合分辨颜色,对浅层松散岩屑要干描和轧碎描述结合,系统观察辨认岩性,挑选岩样,反复比较分层定名,从上至下逐层描述。(3)不能定论的岩屑,要注明疑点和问题。(4)岩屑失真段,主要内容描述后,要注明其失真程度及井段,进行原因分析,用井壁取心资料及时校正和补充。3.2岩屑描述内容。(1)岩性定名、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有物、物理化学性质、含油气显示情况。(2)碳酸盐岩定名主要依据岩石中碳酸盐矿物的种类,其次依据岩石中的其他物质成分。着重突出与岩石储集油气性能有关的结构、构造特征。4、钻井取心录井:负责取心位置的卡取、岩心整理和描述,绘制岩心录井图。4.1加强地层对比,按设计要求卡准取心层位。4.2岩心的出筒与整理。(1)岩心出筒时观察油气显示情况,按由左至右,由浅至深的顺序摆放岩心。(2)除密闭取心外,岩心应清洗干净,同时进行浸水试验,观察油气水显示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易挥发的含油气岩心,应及时采取封蜡等保护措施。(3)清洗后的岩心,根据岩心断裂茬口及磨损关系,对岩心进行最紧密衔接,并按由浅至深的方向在岩心表面画方向线,要求每个自然断块岩心均应有方向线。(4)由浅至深丈量岩心长度,注明半米、整米记号,在该筒岩心的底端注明单筒岩心长度。(5)由浅至深,按自然段块的顺序进行编号,编号的密度一般为:碎屑岩储集层0.2m一个,泥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及其他岩类0.4m一个,并在每筒岩心的首、尾的编号签上填写该筒井段。(6)按由浅至深的顺序依次装入岩心盒中,并对岩心盒进行系统标识,包括:井号、盒号、筒次、井段、岩心编号;在单筒岩心底放置岩心挡板,注明井号、筒次、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层位。4.3岩心描述。4.3.1分层原则。(1)一般岩性,厚度大于等于0.1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有物、油气水产状等有变化的层,均应分层描述;小于0.1m的层,作条带或薄夹层描述,不再分层。(2)厚度小于0.1m、大于等于0.05m的特殊层,如油气层、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层或标准层均应分层描述;厚度小于0.05m的冲刷、下陷切割构造和岩性、颜色突变面、两筒岩心衔接面及磨光面上下岩性有变化均应分层描述。(3)含油气岩心描述应结合岩心出筒及整理过程中油气显示观察记录,综合叙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4.3.2描述内容。(1)岩性定名、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缝洞、含有物、地层倾角与接触关系、物理化学性质、含油气情况、含气试验情况,并对含油气变化情况进行二次描述。(2)碳酸盐岩定名主要依据岩石中碳酸盐矿物的种类,其次依据岩石中的其他物质成分。着重突出岩石的缝洞发育特征,与岩石储集油气性能有关的结构、构造特征。4.3.3含油级别的划分:按“SY/T5788.3—2008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4.1规定执行。4.3.4滴水试验方法及观察:用滴管将清水滴在干净平整的新鲜岩心断面上,观察水珠的形状和渗入情况,包括以下4级。(1)速渗:滴水后立即渗入。(2)缓渗:滴水后水滴向四周立即扩散或缓慢扩散,水滴无润湿角或呈扁平形状。(3)微渗:水滴表面呈馒头状,润湿角在60°~90°之间。(4)不渗:水滴表面呈珠状或扁圆状,润湿角大于90°。5、井壁取心录井。按照钻井地质设计和甲方的要求确定井壁取心的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整理、描述。5.1井壁取心的整理及标识。井壁取心出筒后及时清洁表面钻井液,装入井壁取心瓶中,并在井壁取心瓶上粘贴标签,标识井号和井深。5.2井壁取心的描述。按4.3.2规定执行。6、荧光录井。复查地质工岩屑湿照结果,对岩屑、岩心、井壁取心进行荧光观察并进行系列对比分析。6.1录井密度(间隔)要求。(1)岩屑逐包进行荧光干照、滴照,储层逐包进行系列对比分析。(2)岩心全部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按产状进行系列对比分析(3)井壁取心样品逐颗进行荧光湿照、滴照,储层逐颗进行系列对比分析。6.2系列对比分析。取岩石样品1g,研磨成粉末,用有机溶剂(氯仿或四氯化碳)5mL,浸泡4h后在荧光灯下观察溶液发光颜色,并与本地区同层位标准系列进行对比,确定荧光系列级别。6.3定量荧光分析。按"SY/T6611—2005石油定量荧光录井规范"执行。6.3.1录井前准备。(1)试剂的选择。可任选以下4种溶剂中的一种作为分析试剂:①正己烷;②异丙醇;③环己烷;④异丁烷。(2)标准油样的选取。应选取与设计井为同一地区的邻近井的同一构造、同一层位的原油样品作为标准油样。(3)仪器的标定。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油样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标定。6.3.2样品的选取。(1)岩屑。①荧光录井井段及间距按钻井地质设计要求执行。②结合钻时、岩屑、气测等录井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且未经烘烤、晾晒的储集层岩样。③若岩屑样品代表性差,选取混合样进行荧光分析。④分析速度跟不上钻井速度时,应将样品称取后放入试管内用水密封保存。(2)井壁取心。对储集层井壁取心选取中心部位进行逐颗分析。(3)钻井取心。选取岩心中心部位,在岩心显示段处0.20m分析一次,无显示储集层段0.30m分析一次;钻井地质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执行钻井地质设计。(4)钻井液。①对每次钻井液调整处理循环均匀后选取的钻井液样品进行分析。②在气测异常井段和槽面有油气显示井段选取的钻井液样品进行分析。6.3.3样品分析。(1)取固态样品1.0g、液态样品1.0mL,用5.0mL试剂浸泡。(2)按相关仪器要求对样品浸泡液进行荧光分析。(3)必要时对钻井液添加剂进行荧光分析,扣除背景值影响。(4)填写定量荧光分析记录。6.3.4资料的解释。(1)确定解释井段。根据定量荧光分析得到的各种参数及参数值的变化趋势,确定荧光解释井段。(2)原油性质的判别。以本地区解释标准为依据,根据荧光出峰位置及相关分析参数判断原油性质。(3)不同性质原油的储层含油气性的判别。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仪器建立的解释图版,依据荧光分析参数判别储层含油气性。7、特殊条件下的地质录井。7.1井喷。收集并记录井喷起止时间、井深、层位、钻头位置、岩性、喷势、喷出物性质,条件具备时要取样;井喷过程中的喷高或射程、含油气水变化情况,泵压和钻井液性能的变化情况;压井时间、过程、钻头位置、压井液数量和性能;井喷的原因分析,如异常压力的出现、起钻抽汲等。7.2井涌。收集并记录井涌起止时间、井深、层位、钻头位置、岩性、涌势、涌出物性质,并及时取样;井涌过程中的涌高、含油气水情况和气体组分的变化情况,泵压和钻井液性能的变化情况;压井时间、过程,钻头位置,压井液性能、数量;井涌的原因分析,如异常压力的出现、放空井涌、起钻抽汲等。7.3井漏。收集并记录井漏起止时间、井深、层位、岩性、漏失量、漏失速率、漏失钻井液的性能及漏失前后的泵压、排量,初步判断漏失井段、层位;油气显示情况和放空现象;井漏处理情况,堵漏时间,堵漏的材料类型、用量,堵漏时钻井液的性能,井漏的原因分析。7.4油基钻井液钻井条件下的地质录井。(1)钻进前在常规录井方法的基础上应进行充分的循环,进行气体基值(背景值)分析,消除油基钻井液对气体录井的影响。(2)进行岩石热解基值(背景值)分析,消除油基钻井液对岩石热解分析的影响。(3)进行定量荧光分析,消除油基钻井液对荧光录井的影响,识别油气层。(4)对油基钻井液进行系列对比分析,确定基值。8、按照钻井地质设计要求选送分析化验样品。9、按不同钻井作业阶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中途测试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套管数据、固井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