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造型基础 课件 【ch05】作品欣赏与分析_第1页
设计造型基础 课件 【ch05】作品欣赏与分析_第2页
设计造型基础 课件 【ch05】作品欣赏与分析_第3页
设计造型基础 课件 【ch05】作品欣赏与分析_第4页
设计造型基础 课件 【ch05】作品欣赏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分析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全媒体』创意创新系列教材设计造型基础01大师经典解读PARTONE1.罗丹和马蒂斯

罗丹晚年时期的人体速写(如图5-1所示)是飞扬跋扈的,与马蒂斯的线条(如图5-2所示)有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对物象都有透彻的观察。罗丹一直被认为是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他的地狱之门系列震撼人心,他对人类生命的狂热歌颂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感和透析力。而他的纸本速写却有很多绘画性的线条,如图5-3所示的古希腊瓶画速写(局部),氛围高古清雅,有中国文人画的空灵感。马蒂斯的“变形”其实有中国文人画的通达感,但中国文人画是逐渐离开对物象的比照和观察的,而马蒂斯和罗丹则真的那样观看物象,他们其实从未放弃写生。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而儿童是如何观看的呢,他们通常都是自发但非“科学”地看的,可能只看物象的轮廓或者局部,画画时通常画左眼不顾右眼、画额头不顾头发、画耳朵不顾鼻子等。毕加索受塞尚立体主义的影响,将立体主义的散点式拆开物象结构的观看方式和儿童般的局部观看凑在一起,看一处画一处,局部有合理写实但整体虚构不合理,由此创造出了许多新造型和构局。2005年,巴黎毕加索美术馆举办“安格尔与毕加索比较展”,安格尔是经典尊崇者,而毕加索则有叛逆道统的气质,两者貌离而神合,画面有相同的精神质感,可意会亦可赏读。毕加索和安格尔作品比较如图5-4至图5-10所示。2.毕加索和安格尔毕加索曾说:“我在十几岁时就能画得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儿童与职业画家或者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画法,那些假天真假变形的成人的画只是造作和肤浅的,二者真正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观看”方式。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艺术贯穿科学、写实、自觉的成人观看方式,如透视、比例等对画面的要求;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3.大卫·霍克尼与马格利特大卫·霍克尼是一个写实具象才能与装饰表现才能都同样高明的画家,他的绘画受毕加索和马蒂斯影响,又从中生发出新的枝叶,其作品的形变、色彩一直在写实绘画和当代生活中探索,他的作品让人感觉愉悦开心,他的美学思想属于早期现代主义。他有多幅大型的人物风景照片的拼贴图像作品,还为此研究了中国画中长卷的视觉境界。他的作品多表现他自己多姿多彩的感官生活,虽然年龄上他比新绘画这代人要大,但他的作品总是显得年轻又有活力。大卫·霍克尼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架上绘画的美学和表现语言,而欧美的生活文化又让他具有天然的享乐主义天性,他的作品真实反映了西方艺术和文化背景,他在高消费的商业文明中如鱼得水,并自然而然地保持着纯艺术家的身份。他的作品没有压力,因此他的艺术也没有“重量”,这是他的魅力之一。相较而言,20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马格利特就显得冷静而独立他的作品又薄又均匀,尺幅小且方法看似都很简单。马格利特思考的是画什么而不是怎么画,他的作品散发着一种美丽的镇定,那些意象的画面如天空漂浮的面包、蓝天白云间的帽子、超大尺寸的日常用品,马格利特总是能将奇思妙想和优雅写实结合到最高境界。大卫·霍克尼在他的工作室如图5-11所示,作品如图5-12至图5-15所示。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安塞姆·基弗和格奥尔格·巴塞利茨都是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在画布上放置枯草、铅块、铁皮、油漆,也用铁皮和水泥做了许多大型的装置。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看到他超大尺寸的画作,会被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深沉的低吟震慑。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伤痛还有德国人具有的刚毅、决绝、崇高的力量美感。安塞姆·基弗与克劳斯·德穆兹的谈话记录中写到,安塞姆·基弗的作品有一种“残余美学”或者称为“废墟美学”的烙印,是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艺术生产的思索。对安塞姆·基弗来说,艺术家的宇宙中隐藏着诸多世界和迷宫,他在画作和装置中探究了变换的能量。基于安塞姆·基弗的哲学和神学信仰,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焕发生机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推向了国际社会,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和安塞姆·基弗一样来自德国,受到美国人的影响而画出德国人的血性,安塞姆·基弗的第一幅售出的画作就是他买的。他的画作很粗暴,招牌“符号”是形象倒过来画,他不如安塞姆·基弗广阔、深邃、刚正,他的作品有的是霸悍和无人能比的强度。他还做大型木雕,在原木上砍出人形后就在累累刀疤上涂抹几笔油漆,他早年画的《旷野里的士兵》坚忍而悲惨,他用纯真敦直的方式表达与安塞姆·基弗同样的想法,有一种蓄势待发、无可寄托的能力与自信。安塞姆·基弗在他的画作前如图5-21所示,作品如图5-22至图5-24所示。作品如图5-26至图5-29所示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在创作如图5-25所示。4.安塞姆·基弗和格奥尔格·巴塞利茨5.1大师经典解读4.安塞姆·基弗和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安塞姆·基弗和格奥尔格·巴塞利茨都是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在画布上放置枯草、铅块、铁皮、油漆,也用铁皮和水泥做了许多大型的装置。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看到他超大尺寸的画作,会被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深沉的低吟震慑。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伤痛还有德国人具有的刚毅、决绝、崇高的力量美感。安塞姆·基弗与克劳斯·德穆兹的谈话记录中写到,安塞姆·基弗的作品有一种“残余美学”或者称为“废墟美学”的烙印,是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艺术生产的思索。对安塞姆·基弗来说,艺术家的宇宙中隐藏着诸多世界和迷宫,他在画作和装置中探究了变换的能量。基于安塞姆·基弗的哲学和神学信仰,他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焕发生机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推向了国际社会,以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5.1大师经典解读

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和安塞姆·基弗一样来自德国,受到美国人的影响而画出德国人的血性,安塞姆·基弗的第一幅售出的画作就是他买的。他的画作很粗暴,招牌“符号”是形象倒过来画,他不如安塞姆·基弗广阔、深邃、刚正,他的作品有的是霸悍和无人能比的强度。他还做大型木雕,在原木上砍出人形后就在累累刀疤上涂抹几笔油漆,他早年画的《旷野里的士兵》坚忍而悲惨,他用纯真敦直的方式表达与安塞姆·基弗同样的想法,有一种蓄势待发、无可寄托的能力与自信。安塞姆·基弗在他的画作前如图5-21所示,作品如图5-22至图5-24所示。作品如图5-26至图5-29所示格奥尔格·巴塞利茨在创作如图5-25所示。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罗伊·利希滕斯坦和杰克逊·波洛克

罗伊·利希滕斯坦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他最出名的是漫画和广告风格相结合的绘画。借用当时大众文化与媒体的意象,罗伊·利希滕斯坦用标志性色调和标志性大圆点的手法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哲学”。除放大印刷网纹的油画外,他还有大量的用彩色铅笔认真涂描的素描作品,其上标满各种线框或记号,这些都是“结结实实”的工作。虽然年事已高仍坚持画素描,这位波普元老于1997年去世。“系统的感知,就是艺术的一切。”这是他留给世人的-句足以寻味的话。杰克逊·波洛克的滴彩画充满原始和野性的灵感,很多人以为他就是乱画的,其实他简单狂热地临摹米开朗基罗、格列柯和其他古典大师的作品。杰克逊·波洛克是个超越了抽象绘画的抽象画家,在素描画写实的道路上勤勤恳恳,即使画得不准、画到精疲力竭的感觉、画到一些阴影被铅笔掐到快破了,其作品数量也十分惊人。这两位艺术家的公开作品和他们的素描展、素描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他们理解的素描对各种形式艺术创作的支持比常人理解的要深远得多。罗伊·利希滕斯坦坐在他的画作前如图5-30所示,作品如图5-31和图5-32所示。杰克逊·波洛克在创作如图5-33所示,作品如图5-34至图5-36所示。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6.彼埃·蒙德里安和弗里登斯莱布·百水

彼埃·蒙德里安(如图5-37所示)是荷兰画家,被称为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他的画面对空白、格局,原色的尺度把握非常微妙,具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睿智的气质。他非常崇拜直线美可以说他用了一生的纠结画直线,主张透过直角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经常用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如图5-38所示的作品中,画面主导是鲜亮的原色,其不仅面积巨大,色度还极为饱和。图5-38中,除三原色外,再无其他色彩,除垂直线和水平线外,再无其他线条除直角与方块外,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将平面抽象成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彼埃·蒙德里安作品如图5-39至图5-42所示。5.1大师经典解读弗里登斯莱布·百水(如图5-43所示)也称百水先生,是奥地利一位“古怪”的艺术家,经常拒绝理论而相信感官领域,一生排斥直线和刻板。他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直线,他认为自然界是没有直线的,同时还厌恶对称和规则。他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风格,抽象的、如梦境一般的画面,明亮艳丽的色彩,令观者仿佛进入了童年记忆里的童话世界,有时近乎天真幼稚。除了平面艺术作品,百水先生还有很多建筑作品,如图5-44和图5-45所示。“童趣”是百水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具体表现为形状抽象、色彩斑斓。百水先生也是动画艺术家宫崎骏的偶像,坐落在日本三度市的森吉卜力美术馆就是向他致敬的一件作品。百水先生作品如图5-46至图5-52所示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5.1大师经典解读02学生作业分析PARTTWO本节从学生的角度讲解作业的创作思路,通过学生的体会介绍学生如何完成感受力挖掘专题训练中的“盲人摸象”作业。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这幅画是我尝试用脚画的。老师说用各种方式感受事物,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避讳各种表达的方式,而我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所以选择用脚画。我画的是一块木头,但发现脚的灵动性很差,最终呈现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一抽象破形、凌乱、毫无控制可言。画这幅画时,可以明确感受到自己感情上的纠结,事实上,这种绘画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很破格、不寻常的,只能说说而已。但真这样画的时候,正是自我放松的时候,也是放飞灵魂的时刻,这一节不愧为“感受课”。用各种方式尝试新鲜的事物,既要学会放飞它也要学会收住它。在画完这幅画后我想到了失去双臂的人,想到了雕塑维纳斯,他们没有双臂又该如何前行,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度过每一天。用脚画画是一种打破自我束缚的有力行为,是跳脱于常规之外的姿态,也是一种新角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的美。5.2学生作业分析最初摸到这个类似葡萄形状的静物时,遵照以往习惯,我会先考虑按葡萄进行构图,再一粒一粒地勾勒出葡萄的形状。但这只是遵照以往作画的经验和思维习惯所“认为”的葡萄画法。我发现其实并不需要像写生一样仔细观察葡萄的形状、色彩,只需将当时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即可。之后,我停下了画笔,采用触摸的方式去感受这串葡萄,用心感受每一粒葡萄带来的不一样的体会,有的感觉热情强烈,有的感觉虚无飘缈,似乎每一粒葡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心事”紧接着,我触摸到另一件静物,它是一个类似坚果树枝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凌乱的残枝,十分扎手。从这个触觉,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心情,似有万箭穿心、如坐针毡的感觉,此时刚好听到了一首比较伤感、挣扎的歌曲,创作的灵感一下涌上心头便立即用锋利、凌乱的线条,较为强烈的黑白对比充分表达了当时的所想所感。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用木炭条进行创作,根据自己对所触摸物体的直观感受绘画,通过揉擦的方式表达树叶光滑的质感,运用木炭条表达枯叶的质感,整体画面具有国画的韵味。通过触摸树干和枝叶进行创作,再加上主观对造型的臆想,得到的画面具有一定的写实感。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画第一幅画时,摸到的是沙子和干枯的树叶、草,感觉手很刺痛,让我很不舒服(加上早上有些烦躁),所以画得比较尖锐。还有一些东西,我能感受出来是什么,也知道是硬的东西,所以画得比较黑。最后,手指还被扎进了一个小刺,我只能把它挑出来(特别疼),所以整个画面显得很痛苦。画第二幅画时,想运用新的绘画技巧,就想到了擦,但是中途感觉画出来的效果不好,后来开始直接凭感觉画,没想太多,并且后来都是用左手画的。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这是第一次画“盲人摸象”。我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出发画,所以摸到什么就画什么主要用线条表现对这些东西的感觉。5.2学生作业分析刚开始画时,和之前画素描一样讲究造型,但是单凭触觉画出来的画面很丑,很多素描关系和变化体现不出来,于是心情越来越烦躁。通过触觉,感觉树皮是尖锐的,因此,给画面加上锋利的边,又加强黑白对比,突出我的感受;感觉草是柔软的,就在画面下方排线,又“柔”了一遍;对小果子则直接用手擦出形状。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这是第一次不看着物体画画,内心真的既期待又好奇。当我在背后摸到奇奇怪怪触感的物体时,内心充满了疑惑,这是什么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又有点软又有点毛糙的物体,而且我的手有点小,竟然不能直接摸全这个物体,感觉它很大,所以就干脆选择把它放大化表现。画的过程中觉得又迷茫又好玩,画完之后看到那个物体本身的时候,大笑起来,原来它是一块树皮。的确摸着物体画画让人觉得更真切,如果不是一直在摸着它,单靠看,我会觉得它就是硬硬的粗糙的树皮,不会发现它的柔软与毛糙。下午画第二幅画,摸到的第一个物体比上一个长多了,此时我的触觉比画第一幅画时要灵敏了一点。先摸到的是圆圆的相对比较光滑的树枝,由于它头尾的触感和中间部分的触感很不一样,用力抓它时会有一种刺痛的感觉,所以我着重加深了头尾的线条。第二个物体是画面右下角那个干枯的柔软的叶子,于是将线条画乱了以表达它的枯萎与谢。第三个物体是压在木棍下的枝干,是采用右手摸物体+左手画画+闭眼的方式画的,线条不好控制但有凌乱美,画面感觉不错。后面的荷叶也是用左手画出来的。左手画出来的线条会更加狂放,有一种自由的感觉。5.2学生作业分析10.20级设计12班茅孟坤作业(如图5-65所示)这是一次解放双眼的绘画,也是一种反常规的作画方式。这次作画让大家抛下自己的作画技法,通过触觉感受物体最真实的质感。于我而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触感画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在触碰物体的过程中,用手去感受每一个果子的朝向,用粗糙的笔锋对接粗糙的木质和纹理。在画面构图方面用了以往不会用的物体平行的构图,将叶子做留白处理期间尝试了闭眼画与左手画,感受颇深。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刚摸到这个物体时,感觉到它是一块年久且快腐烂的木头,上面附着了许多灰和摸就脱落的木屑,之后手上也有了一层灰,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一把那种灰灰的感觉表达出来。开始画时,摸到静物上有许多凹凸、小刺,便用了中锋,把木屑锋利尖锐的质感表达出来。摸着摸着就摸到了一处比较光滑的树干,突然想到留白会怎样,于是尝试留白,并给了一层小灰色来过渡。结束时,为了表达那种灰灰的感觉,把笔削出一点点笔屑,让它从上而下滑落,这样画面上有一层灰灰的、脏脏的感觉。但是,由于颜色太淡,就用手擦了一下,结果停不下来了,索性用手都擦了一遍。总体的感觉是好奇一探索一感受一思索一有趣一起笔一沉浸一完。5.2学生作业分析5.2学生作业分析我最有感觉的部分是画面中间的那堆枯草。当时我摸到的是一把枯叶,像是打了很多结,缠绕在一起,十分杂乱。开始时,我试着用笔去画出我感受到并想象的样子,后来干脆闭着眼睛去感受它的触觉、它的形态。5.2学生作业分析早上画第一幅画时,摸到的是一整块东西,触感光滑但在边缘处又有刺。翻了一面发现它坑坑洼洼,而且带刺的地方还有一根一根像树根一样的东西,直至画完我也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再往旁边摸就摸到一个比较好辨别出来的植物枝干,它的三分之一处才有叶,共分两权,一权的叶子摸起来感觉比较硬、刺刺的,于是画得就比较短、比较尖;另一权的叶子摸起来比较软,于是画得长一点、弯一点。后来看到了实物,发现叶子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长,而是扁的。下午开始画第二幅画。先摸到的是正中间的树枝,感觉刺刺的很扎手,这个物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手感不一样,一半光滑一半粗糙。再摸到的是一片大叶子叶子摸起来皱皱的,背面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