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_第1页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_第2页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_第3页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_第4页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执教教师:姚春宇(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师: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生:白居易的《琵琶行》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夸张。生:比喻。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生:侧面描写。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生笑:正面描写。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生:侧面描写。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生齐喊:梁文聪!师:聪哥,非你莫属了。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师生一齐鼓掌。师:读音都准确了吗?生笑:“丝”读成了“师”。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生有感情朗读。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生热烈讨论。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生举手。师:好的,文雪玲。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生:紫皇是天皇啊?生:是啊,兼指天皇。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师生鼓掌鼓励。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生齐读。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生:时间,秋天。师:地点?生:中国(国都)。师:演奏者?生:女娲怎么会忘职呢?师:音乐太美好,她惊呆了,忘记手头的工作了,不是忘职吗?当然,这是个人理解。生:哦。师:那什么是侧面烘托呢?(多媒体展示侧面烘托的概念)读一读。生齐: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来突出主要的事物。师:初中学过“陌上桑”!(多媒体展示内容)生齐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师:这道题这样问,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罗敷的?怎么回答呢?生:先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说明;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师:对,要写出通过人的反应还是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了什么人或者什么物的什么特点,最后,还要说说它产生的效果。罗敷怎么美丽,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想象她美丽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啊,所以它的效果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好,我们依照这种方法总结一下,怎么赏析“江娥啼竹素女愁”呢?(多媒体展示赏析内容)师:什么手法?生:侧面烘托。师:分析说明?生: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师:效果呢?生: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师:不错,懂得迁移。那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好的,细雨梧桐这一组,罗云!罗云:我们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李贺侧重侧面烘托,白居易的侧重正面描写,但是李贺的诗歌是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写音乐,而白居易是通过直接描摹音乐本身来写音乐。还有,李贺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白居易是现实主义手法。师:讲得很完整,其实,浪漫主义通常会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夸张和想象。生:我们想补充一下。其实区别还有,李诗还有用典的手法,用了江娥、素女、女娲、吴刚这些典故。师:好的,典故,比较含蓄深沉。请坐。陈梓汇有话说。陈梓汇:我们小组还得出一个结论,《李凭箜篌引》只是描摹音乐吸引了哪些听众,它没有作者的生平的叙述,而《琵琶行》有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师:确实是,《琵琶行》是一首叙述诗。好的,请坐。那么,老师再总结一下,同学们做好笔记啊。(多媒体呈现答案)师:其实,两者也都有侧面描写,李贺的诗歌主要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生:李凭!师笑:哦,是是是,李凭。而《琵琶行》除了听众如梦初醒的反应外,还用“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凄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师:同学们,这首诗很多意象,那么,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呢?看一下它的修饰词。生:“啼”“愁”“碎”“泣”“冷”“破”“湿”“寒”。师:给人的感觉怎样?生:好凄凉。师:所以,它渲染了一幅凄冷、哀伤的意境。其实,在唐朝也有人听了李凭的箜篌声之后写了这么一首诗。(多媒体展示杨巨源的《听李凭弹箜篌》)师: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我们从“清”“明”“暖”这几个字可以知道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生(齐):因为和李贺的身世有关。生(齐):知人论世。师: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是李贺!(多媒体展示李贺的照片)生(惊讶):喔,好瘦哦!师:李贺在自己的诗歌中是怎么描绘自己呢?生:“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师:“病骨伤幽秦”可见他体弱多病,李贺只活了多少岁?生:27岁,唉。师:英年早逝,跟王勃一样,很可惜。“秋姿生白发”“惊霜落素丝”,少年白发!而且,他不能够像其他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生:因为避讳,他的父亲叫“晋肃”。师:所以,李贺是很痛苦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辞官后只能骑着一头瘦驴,……生(接):带着一把小剑。师:对,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可以这么概括他的一生:孤独而苦涩。其实,这首诗处处有着李贺的影子。箜篌质地高贵不就像是李贺贵族出身吗?生:他是郑王后裔。师:乐曲如此动听不就像是名动京华的李贺吗?老鱼瘦蛟不就像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的诗人吗?而吴刚不眠不正像抑郁失眠的他吗?所以,诗如其人,这首凄冷哀怨的诗歌就像是孤独忧伤的李贺,真可谓:诗如其人。(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师:好的,我们已经知人论世,掌握了这首诗的主旨,那么,关于这首诗的总结,答案是哪一个?生:最后一个选项。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师:最后,我们做一做这道高考题。(多媒体展示2014年天津卷诗歌鉴赏《暮春山间》)师:超蓝,你怎么回答。超蓝:这首诗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洗手时闻到桃花的香味,借涧水暗写桃花的香味。还有动静结合的手法。师:我们答到一个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就可以了,因为这里只有2分。请看一下参考答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师:好的,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生:侧面烘托。师:对,同学们自己回去再消化一下,学会迁移。好的,下课!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教学设计说明:高二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诗歌知识积累,能够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但李贺的诗歌是根难啃的骨头,意象很驳杂,学生不容易读懂。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音乐的声音,而是描摹音乐产生的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它主要采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因此,诗歌重点赏析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其实,学生对于侧面烘托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的《陌上桑》主要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而在高一时学生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白诗第二自然段重点正面描写音乐声音,两首诗在音乐描摹上有很大不同,于是,我设计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更注重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的训练。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我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的修饰词,全诗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