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A)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说法提出的。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比方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说“东篱”,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了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诗人急于想归去,心情并不悠闲。可是他看到寒波淡淡,白鸟悠悠,很悠闲的样子,跟自己的心情并不相同。诗人于是把悠闲的物态写出来,用来同自己的心情对照,起到反衬的作用。当时诗人的心情并不悠闲,这种悠闲的感觉是外界的景物唤起来的,所以也是触景生情。这种情当然也是诗人所本有的,所以能够被外界景物所唤起。“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构成缘情写景。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位女子因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在“无计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又写花的飘零,来显示自己的感触。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眷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谪,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馆锁闭,又是在春寒袭人的季节,更是冷寂凄切;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是“斜阳暮”的时候,更显得悲苦。(摘编自《“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下列各项诗句所呈现的“境界”,从“有我…‘无我”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B.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C.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D.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以我观物”,以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有我之境”是指诗人因心情悲喜的不同,诗所描写对象的感情色彩也相应不同。C.“有我之境”即由于心情的不同,则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带上了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D.“无我之境”指外物刺激作者原本平静的心而激起感情,这种感情似从外物传来,达到“物我合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述陶渊明的<饮酒》一例旨在证明“无我之境”中有“我”的观点。B.引述<颍亭留别》诗是为了阐述“无我之境”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的观点。.C.本文作者对王国维的“‘有我之境,说”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有什么不同。D.本文作者对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说”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有什么不同。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桂萼,字子实,安仁人。正德六年进士。除丹徒知县。性刚使气;屡忤上官,调青田不赴。用荐起知武康,复忤上官下吏。嘉靖初,由成安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世宗欲尊崇所生,廷臣力持,已称兴献王为帝,妃为兴国太后,颁诏天下二岁矣,萼乃以二年十一月上疏日:“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则陛下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又何疑?臣闻非天子不议礼;天下有道,礼乐自天子出。”帝大喜,明年正月手批议行。三月,萼复上疏日自古帝王相传统为重嗣为轻故高皇帝法前王著兄终弟及之训陛下承祖宗大统正遵高皇帝制执政乃无故任己私,背祖训,其为不道,尚可言哉。夫陛下之孝其亲,不在于皇不皇,惟在于考不考。使考献帝之心可夺,虽加千百字徽称,何益于孝?陛下遂终其身为无父人类。”疏上。帝益大喜,召赴京,为翰林学士,卒用其言。萼自是受知特深。六年三月,进礼部右侍郎。其年九月改吏部左侍郎。是月拜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故事,尚书无兼学士者,自萼始。甫逾月,迁吏部尚书,令密封言事与辅臣埒。七年正月,手敕加太子太保。《明伦大典》成,加少保兼太子太傅。萼既得志,日以报怨为事。廷臣莫不畏其凶威。独疏荐建言狱罪邓继曾、季本等,因事贬谪黄国用、刘秉鉴等,诸人得量移。世亦稍以此贤萼。然王守仁之起也,萼实荐之。已,衔其不附已,力齮龁。及守仁卒,极言丑诋,夺其世封。给事中孙应奎诋萼最力。帝已疑萼,立夺萼官,以尚书致仕。明年四月还朝,尽复所夺官,仍参机务。萼初锐意功名,勇任事,不恤物议,骤被摧抑,气为之慑,不敢复放恣。居住数月,屡引疾,帝辄优旨慰留。十年正月得请归,卒于家。赠太傅,谥文襄。【注】世宗:(1507—1566)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名朱厚熄。宪宗之孙,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祜杌之子。生于安陆州(在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无子,朝臣议定由朱厚熄进京承继大统,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不久,就因为给生父兴献至上尊号一事,与执政大臣发生著名的大礼仪之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萼复上疏日/自古帝王相/传统为重/嗣为轻/故高皇帝法前王/著兄终弟及之训/陛下承祖宗大统正/遵高皇帝制/“咱们寄的钱,家里会不会没收到?”“不会。”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咱们回去后翻开本子一笔一笔查对。”“会不会有人认为咱们不干净?”“你真能瞎操心。谁干净不干净在脸上会写着字?”“众人口里有毒哩,硬把白的说成黑的。”不叫二亚的姑娘有些不耐烦,她哼了一句歌词作为回答:“白天不懂夜的黑。”然后她说:“我要唱歌。”然后她扭动屁股,怪声怪调地唱起来:“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我也唱。”二亚说,“唱完咱们爬坡。”她看见太阳在东沟坡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她们唱歌。她们的歌声一高一低,在沟川里被凌厉的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实在不成什么调子。“呀,”二亚说,她突然位了声,“我们的脸!”不叫二亚的姑娘愣着。二亚顿了一下脚:“我是说咱们嘴唇上的口红,还有描的眼影!”不叫二亚的姑娘说:“你多漂亮啊。”二亚说:“我给你说正经的呢。我这个样子怕我妈认不出来,说我是个妖怪。”不叫二亚的姑娘哑了声。她看着二亚。她们互相看着。她们以前没想到这会是个问题。她们每天都要化化妆的,包括在拥挤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汽车上。“一定得擦掉。”二亚说。她们开始找纸巾。但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和小包,也没有找出一片软一点儿的纸。她们带的纸巾一路上大手大脚地用光了。她们甚至用纸巾擦火车的茶几和汽车的玻璃,还擦了几次鞋,惟独没想到最后会用它来清除嘴上的口红。她们低头四处探望,希望能看见—汪水。但是,没有。沟川是干的。她们盯住自己的衣服,可她们舍不得橘黄色和天蓝色的外套上不同颜色的斑迹。她们快要恨死自己了。“我说,咱们吃了它。”她们用唾沫把嘴润湿,拿牙齿啃上唇,再啃下唇,让舌头转了一圈儿,又转了一圈儿。她们把唾沫吞下去,又呸呸吐出来,沾在手指上擦拭眼影。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呀,咱们的口红不高档,吃下去怕会有毒。”“不管她,”二亚说,“这个不重要。毒不死人。”她们擦呀,抹呀,脸上已麻麻的,只是不知道此时脸上的样子。她们互相看也看不清,因为太阳早已熄灭了。她们想着这么一弄她们的脸就很本色了呢。“呀,天都黑了,”她们说,“咱们快爬吧,看谁先看见村庄。”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主要以语言、动作来描写“她们”的心理,从而刻画出主人公形象。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边城》中描绘翠翠的有些手法基本相同。B.在描写“她们”约定比赛“谁先看见村庄”的过程中,作者表现了“她们”渴望早点儿看到自己的家,早点儿回到父亲母亲身边的迫切心情。C.小说语言朴素,人物简单,情节简单,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平淡的故事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思考,这正是小说的深度所在。D.二亚她们怪声怪调唱着不成调儿歌曲的举动,显出她们充满青春活力,她们的歌声里没有烦忧,只有随心所欲的旋律和青春之美。E.“她们”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二者各不相同,但两位作家借助主人公形象表现的主题却是一样的。(2)小说描写“她们”每天涂口红,描眼影,现在又急于擦掉的行为各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6分)(3)“二亚”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传》中的一众英雄好汉,比如鲁智深、李逵等,以无所不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和腐败昏庸的贪官污吏作斗争。B.东晋大隐士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漫长历史长河中清高的典型。C.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总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一个性情非常孤僻、总是特立独行的怪人。D.这口早巳枯竭的井蹲在人来人往的路中间,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大家一致决定把它填平,于是纷纷投井下石,一会儿就把它填平了。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巴金晚年创作《随想录》,是对自身以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洗尽铅华,去除雕饰,文雅中内蕴着庄严的愤怒。B.小明翻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竟全是理论,没有一个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案例。这让深陷苦恼中的他更加烦躁。C.在APEC双部长会上,各方一致认为应当直面新的机遇与挑战,就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APEC更大的引领和协调作用。D.人类的尊严终于在经历了巨大的恐惧和怨恨后点燃希望的火花,连那些挣扎在病榻上的人们也盘算起抗拒的可能。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蹯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A.因为,他们义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B.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C.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D.山,却缄默不语一一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15.请从必修五《滕王阁序》、《逍遥游>中任选一篇课文,拟写两句话,要求所写语句能准确概括课文内容,必须使用对偶的修辞。(5分)示例:《荷塘月色》——清清幽幽,荷塘边上斯人独处;隐隐约约,层林深处月色无边。16.模仿例句,围绕给定的节日,写一句演绎该节日的话,前半句自拟,后半句必须引用与该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句。(任选其中一个作答)(4分)春节:辞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七夕:____,____。元宵:______,。(任选一个)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有效性”,使全球数百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颁给了中国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