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高纬环流(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气压带名称成因A______________气流受热膨胀______

(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堆积______

(动力因素)E________________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______

(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下沉②风带风带名称成因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______________,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中纬________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_____________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极地高气压带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图中A代表冬至日,B代表______分日,C代表______日。(填节气)(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______,冬季______。春秋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南移【真题研析】[例]

(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右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题。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压带②副热带高压带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1)图中甲和乙,哪个属于北大西洋地区的超强气旋?(2)说出该超强气旋分布的大致纬度范围,并指出该区域所在的气压带和风带。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到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故选A。【素能升华】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指点迷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对点精练】(2022·呼和浩特期末)读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A1.能正确表示图中甲气压带分布的是(

)解析图中甲是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在其北侧为东北信风带,在其南侧为东南信风带。2.下列关于乙气压带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及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上升运动动力原因 B.下沉运动热力原因 C.下沉运动动力原因 D.上升运动热力原因

C解析图中乙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垂直方向气流做下沉运动;由于赤道辐合上升气流,运行到高空后,在向极地运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30°附近上空形成横向西风,阻挡了继续向极地运行的气流,气流受阻,堆积下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原因。(2022·北京海淀期末)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向空中升起。右图为汤加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A3.汤加火山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硫扩散到了澳大利亚上空。造成此次扩散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北季风解析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盛行东南信风,当地火山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硫随东南信风扩散到了澳大利亚上空。D(2022·浙江金华期末)读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完成第1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动力因素近地面气压带成因为热力因素由北风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由南风偏转成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东风解析在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中,a处为下沉气流,应是动力原因形成的30°S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A正确;b处为上升气流,应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B正确;c位于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北风,南移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最后偏转成西风,C正确;d位于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初风向为南风,北移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下,最后形成东南风,D错误。D(2022·湖北黄冈一模)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据此完成第2题。2.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 A.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B.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C.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D.东北信风—赤道上升—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解析当撒哈拉沙漠的细小沙尘被强风扬起,由东北信风携带至赤道地区,在赤道对流空气影响下上升,上升后由高空西南风携带至副热带地区高空,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并随着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向欧洲飘移,D正确。C(2022·重庆期末)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此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低压强盛 B.北半球处于夏季 C.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D.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解析亚洲大陆出现高压,太平洋上出现低压,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亚洲高压强盛,A、B错误;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C正确;地中海地区冬季时温和多雨,D错误。C4.与①地相比,此时②地(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气温低

D.气压高

解析与①地相比,此时②地等压线较为稀疏,

风力较小,B错误;此时②地吹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降水少,气温低,A错误,C正确。读图可知,①②两地的气压相差不大,D错误。D热带辐合带(赤道低气压带)按其气流辐合的特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南北信风直接交汇形成的辐合带;另一种是在夏季,由越过赤道形成的季风与信风两者交汇形成的辐合带。右图为全球热带辐合带南北移动图。据此完成5~6题。5.关于热带辐合带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在东太平洋、大西洋与西非的移动幅度较其他地区大 B.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信风辐合带是热力因素导致的,而季风与信风辐合带是动力因素导致的 D.虚线范围内辐合带移动幅度大与季风有关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在西太平洋、大西洋与西非的移动幅度较其他地区大,A错误。大致是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错误。信风辐合带是动力因素导致的,而季风与信风辐合带是动力与热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C错误。虚线范围主要为印度洋海区,7月辐合带是由东南信风越过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