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高效实操性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高效实操性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高效实操性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高效实操性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一历史高效实操性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通过史料阅读,概括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可结合初中所学知识)。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开创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制定秦律等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目录从四分五裂到国家一统从天下共主到天下独主从自掘坟墓到分崩离析壹贰叁时空坐标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本课重要名词解释从四分五裂到国家一统【学习聚焦】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⑴政治:⑵经济:⑶社会:⑹主观:⑸民族:⑷环境:长期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各地经济发展,要求实现统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各地民族融合,便于统一;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2、秦统一的过程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了历史四分五裂的局面,促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秦统一的过程长城陇西东海南海秦统一后面临的问题?如何破解?问题:领土面积规模空前;战国贵族心怀不满;各地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思想文化等均不尽相同

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交通图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意义:秦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统一国家,疆域辽阔且有明确边界线,这意味着秦朝完成了部族国家向疆域国家的转变。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4、秦统一的意义从天下共主到天下独主东到东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国土面积360万平方千米面对如此广袤的疆土和如此众多的民众,秦始皇将如何治理?开创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核心:皇帝制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制度渗透了天命观念,贯彻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治粟内史奉常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郎中令卫尉三公九卿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中央的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无法独揽大权,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兼有“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双重特色。三公的参政方式:朝议制度(军政大事先由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再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决策失误)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集中皇帝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长官主要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调动(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2)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秦朝郡的设置特点:北方设郡数量较多并且郡的管辖范围较小;南方设郡数量较少,但郡的管辖范围较广;在边境地区设郡管辖数字总结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关于郡县制的知识延伸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与中央关系作用性质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地方有行政权、财权、军权,独立性强

世卿世禄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实行郡县制的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拓展】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从自掘坟墓到分崩离析【学习聚焦】: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告终。自掘坟墓——秦朝的暴政历史纵横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秦时全中国人口约2000万左右,被征发的人口总数不下300万人,占总人口15%。葛剑雄则在《秦皇汉武究竟征发了多少人力》中认为,当时全国总人口在4000万左右,秦始皇强行征发了2000万人口。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班固《汉书·食货志》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原因:大兴土木,征调民力焚书坑儒,思想专制严刑峻法,施行暴政合作探究:秦速亡的原因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致使阶级矛盾尖锐化,从而爆发农民起义。导致分崩离析——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1)秦末农民起义①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②发展: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谁主沉浮——楚汉之争(BC206年—BC202年)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性质:楚汉之争是地主阶级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1.秦灭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2.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地位,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其正式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3.行政权力从宗法世袭向专职官员流动;社会管理从礼乐制向刑罚制转变;宗法天下向吏治天下转变;贵族政治集团向官僚政治集团转变,这些意味着古代中国从早期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向相对成熟的民族国家方向过渡固化并演进发展,推动了古代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4.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5.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

本课主旨总结

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