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学设计_第1页
《花之歌》教学设计_第2页
《花之歌》教学设计_第3页
《花之歌》教学设计_第4页
《花之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花之歌》选自《泪与笑·组歌》《组歌》共五首:《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

纪伯伦年轻时曾遭到驱逐,但对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的形象,号召我们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光明。

《花之歌》这首诗除课文题目外,没有一个“花”字,却句句在写花。课文中的插图,有朦胧,有清晰,遍布在书页中,能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诗歌学习中。​【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3.感受并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拓展阅读《杨柳和水莲》,进一步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奇特的想象。【学习准备】1.思考学习提示中的问题。2.了解作者,查找阅读《泪与笑·组歌》,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习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二课《丁香结》中,作者由“丁香结”想开去,联想到人生经历,既然人生中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黎巴嫩文坛娇子——纪伯伦由“花之歌”想开去,号召我们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那他究竟又是如何由“花”想开去的呢?我们今天来欣赏一首散文诗《花之歌》。​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介绍作者​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相互补充。

纪伯伦(KahlilGibran,1883–1931)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与印度的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来自百度百科​2.介绍写作背景。

纪伯伦年轻时曾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组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学生交流生字的读音。2.交流词语意思【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孤芳自赏】自明清高,自我欣赏。【摇曳】摇荡。【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浓厚。3.自由朗读课文4.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任务三:读懂文意,把握内容,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师:课文题目为“花之歌”,而全文没有一个“花”字,那么“花”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批注。第一自然段:大自然的话语是花的生命周期第二自然段:将花比作星星,花生长在绿地之中第三自然段:“诸元素之女”,描写了花开花谢的生长过程第四自然段:礼品、冠冕、奠献,都是花的贡献第五~七自然段:花的生活与追求2.自读课文,用下列句式交流你所看到的花的形象。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3.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了“我”是什么,歌颂花的形象美。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歌颂花的精神美。学习任务四:由花的形象想开去,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1.自主学习,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学生交流。2.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感受想象的奇特: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想象的奇特,为什么?生1:“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诗人将繁花比作星星,写出了绿茵中花儿朵朵的样子,表明了对自由的向往;从苍穹坠落到绿茵中,表达出人生的无奈但是又充满了希望。生2:“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落,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诗人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的开落生动地描摹出来,使大自然显得灵动而富有生机。“藏”字更是将花开前的蓄势、力量的蕴积传神地写出,仿佛看到自然万物的努力生长。​​​3.由花的行为想开去,感受想象的奇特

生1:“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迎接;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与晨风、与群鸟交流、嬉戏,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对光明的追逐。拟人句写出了花儿的积极乐观,阳光进取。​​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学习任务五: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体会“我”的精神追求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这句话是花的理想、花的追求,作者以花喻人、以花喻理,表现了花积极乐观、追求光明的形象,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生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也不可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都要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思考:能否把每段中的“我”改成“花”?

(不能,诗人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独特感悟。)

3.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仰望高空,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与万物和谐共处。)

学习任务六:延伸阅读,交流“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默读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做好批注。

《杨柳与水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形式,写出了它们对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交流作者想象的奇特之处,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杨柳:代表执着探寻、积极追求的人生态度。

水莲: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