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亚洲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_第1页
中国及亚洲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_第2页
中国及亚洲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_第3页
中国及亚洲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_第4页
中国及亚洲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流行现状、特点

胰岛素治疗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策略IDF07’数据:糖尿病患者人数TOP10国家

(20~79岁患者)

2007

2025国家患者人数(百万)国家患者人数(百万)1印度40.91印度69.92中国39.82中国59.33美国19.23美国25.44俄罗斯9.64巴西17.65德国7.45巴基斯坦11.56日本7.06墨西哥10.87巴基斯坦6.97俄罗斯10.38巴西6.98德国8.19墨西哥6.19埃及7.610埃及4.410孟加拉国7.4IDFweb-site,/mediaIDF07’数据:不同区域糖尿病流行情况

(20~79岁患者)糖尿病在亚洲(2003-2025)NumberofPeoplewithDiabetes(000)Source:/prevalence/index(accessed10/7/2005)中国糖尿病快速流行且人数巨大

(IDF07’数据)0504030201060患者人数(百万)20032025200720252003年数据2007年数据23.846.139.853.9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策略

中国及亚洲T2DM

发病机制探讨中美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的差异腹型肥胖标准:腹围-美国:男>102cm

女>88cm

腹围-中国:男>90cm

女>80cmUSAdatafromEarlS.etal.JAMA2002;287:356-359ChinadatafromDongfengGu,etal.Lancet2005;365:1398–405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敏感性强于西方人群胰岛素敏感指数(SI

×10-4mU/min/L)

西班牙裔+非西班牙裔白人+非洲裔美国人中国肥胖05040302010600.37(0-0.8)1.81±0.21体重指数(kg/m2)31.9±5.729.8±4.702.01.61.20.80.4美国数据及中国数据均来自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美国数据:L.Mykkänen,etal.Diabetologia1999;42:1060–1066中国数据:JieHong,etal.Endocr2007;31:93-99非西班牙裔白人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华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样本数1359746218210255平均年龄46±2.746±2.746±2.846±2.747±2.7平均BMIkg/m227.3±6.530.8±7.028.7±5.623.1±3.822.8±3.6平均腹围84±1591±1587±1377±1073±9TorrensJI,etal.DiabetesCare.2004Feb;27(2):354-61华裔及日裔美国人肥胖程度低于白种人中国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的特点《中国人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贾伟平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2期目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中国人糖耐量变化的关系466例受试者(正常体重189例,超重/肥胖277例)糖耐量正常组(NGT)n=221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受损组(IGT/IFG)n=102糖尿病组(DM)n=143不同糖代谢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状况贾伟平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2期050100BMI<25BMI≥25BMI<25BMI≥25BMI<25BMI≥25HOMAIRHOMAβcellΔI30/ΔG30***********△****△****△NGTIGT/IFGDM#异常百分率%与NGT组比较,*P<0.05,**P<0.01;与IGT/IFG组比较,△P<0.01;与BMI<25比较,#P<0.01研究结果结论从IGT/IFG到DM的转变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对于高血糖产生起很重要的作用DM患者,除胰岛素抵抗持续加重外,有更严重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及糖负荷早期胰岛素分泌不足贾伟平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2期FukushimaM,etal.Diabetes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2004)S37–S43日本人由NGT发展成为DM的机制探讨研究发现早相分泌异常的NGT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在IGT人群中,胰岛素抵抗并不严重胰岛素分泌异常是日本人由NGT发展为DM的主导原因晚相胰岛素分泌升高可能是早相分泌受损的继发反应,而不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日本正常人及IGT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均低于白种人,早时相减退更为严重020406080100120140160180-300306090120150180210胰岛素浓度(μU/ml)Seino,Y:Japanese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52:268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300306090120150180210分钟NGT—白种人IGT—白种人NGT—日本人IGT—日本人华裔及日裔美国人β细胞功能低于白种人

(校正腹围、血糖、甘油三酯、居住地等因素)TorrensJI,etal.DiabetesCare.2004Feb;27(2):354-61p=0.0011华裔美国人

Vs.

非西班牙裔白种人日裔美国人

Vs.

非西班牙裔白种人p=0.0025亚洲T2DM胰岛素早相分泌能力差

(中国人群与日本相似)6.3±5.8DM日本数据中国数据日本数据:RieMitsui,etal.MetabolismClinicalandExperimental2006:53–58中国数据:JieHong,etal.Endocr2007;31:93-99BMI>25kg/m2BMI≤25kg/m225%75%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23.6%76.4%提示:韩国T2DM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类似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韩国研究发现KimDJ,etal.Metabolism,2001:50:590-593.韩国人中最初的糖耐量异常表现与NFG/NGT者相比,IFG/NGT以及NFG/IGT者早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减低.尽管如此,NFG/NGT者与IFG/NGT或NFG/IGT者相比,HOMA(R)没有显著差异KimDJ,etal.Metabolism,2001:50:590-593.120min血浆血糖(mmol/L)在早期糖耐量异常阶段,随着120分钟血糖水平上升,与HOMA(R)相比,早相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韩国人中最初的糖耐量异常表现东西方人三大营养素饮食供能比

中国人碳水化合物摄入高于西方人BFZhouetal.JournalofHumanHypertension(2003)17,623–630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别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碳水化合物脂肪血糖値饮食习惯的差异:东方人(碳水化合物为主)、欧美人(脂肪为主)

东方人(补充餐时胰岛素或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药为主)、欧美人(补充基础胰岛素或控制基础血糖的口服药为主)时间亚洲与欧洲T2DM血糖异常分布特点DECODAStudyGroup,Diabetologia(2000)43:1470-1475亚洲T2DM患者,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率较西方人少!DECODE研究DECODA研究JiaWPetal.Dibetologia2007;50(2):286-92中国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超过4/5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血糖升高孤立的空腹高血糖孤立的餐后高血糖空腹+餐后高血糖

总的新诊断糖尿病发病率:

4.9%总的糖尿病前期发病率:11.7%IGTIFGIFG+IGT75%15%10%中国人群研究:年龄与新诊断糖尿病血糖

异常类型分布(OGTT结果)患病率(%)0.20.70.30.90.41.21.10.53.11.50.63.53.30.74.93.30246810FPG>=7.0&2hPG>=11.12h-PG>=11.1FPG>=7.020-2930-3940-4950-5960-6970-年龄0.41.92.75.17.48.9JWP.Diabetologia,2007Feb;50(2):2862hPGFPG&2hPGFPH/PPHI-PPHI-FPH小结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减退严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更为突出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东方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分布以餐后血糖升高更为突出不同人种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中国(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策略面对大量的T2DM患者,

中国医生需要解决……针对不同发病机制需采取的策略?如何更有效的重塑1相分泌?如何兼顾餐后和空腹血糖?如何快速、持久控制血糖达标?有针对性的胰岛素治疗方案!07’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Question1——餐后血糖有危害吗?Ques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