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年模拟第24讲 神经调节_第1页
三年高考2年模拟第24讲 神经调节_第2页
三年高考2年模拟第24讲 神经调节_第3页
三年高考2年模拟第24讲 神经调节_第4页
三年高考2年模拟第24讲 神经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课标版第24讲神经调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反射教材研读一、神经元1.结构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④

兴奋

。二、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①

反射

。2.反射(1)概念:在②

中枢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化作出的③

规律性应答

。具有④

神经系统

的动物或人才会出

现反射现象。(2)类型:⑤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3)判断下列反射的类型a.眨眼反射b.吮吸反射c.望梅止渴d.吃饭时分泌唾液e.小狗听

到铃声分泌唾液f.谈虎色变A.非条件反射:⑥

abd

。B.条件反射:⑦

cef

。3.反射弧

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完整的反射弧

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5.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一过程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兴奋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①

感受外

界刺激

后,由②

相对静止

状态变为③

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④

电信号

,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即图中

a

b

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反

。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相同

。二、兴奋的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①

突触

传递。2.突触的类型(甲图)

(1)甲图中A突触为②

轴突—胞体

型,简画为☉—<☉—<(2)甲图中B突触为③

轴突—树突

型,简画为☉—<-☉—<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④

g

),突触小体与其

他神经元的⑤

细胞体或树突

相接触形成突触。(2)结构:由⑥

d、e、f

组成(填字母),分别是⑦

突触前膜

、⑧

突触间隙

和⑨

突触后膜

。4.传递过程

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单向

。原因:(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

突触小泡

中。(2)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

。6.神经递质(1)种类

(2)释放方式:

胞吐

,体现了生物膜的

流动性

。(3)受体化学本质:

糖蛋白

。(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

兴奋或抑制

。(5)去向:迅速被

分解

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

扩散

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而婴儿却随意尿

床,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⑤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⑥

蛋白质

的合成。(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

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⑦

海马

的脑区有关。(3)长期记忆可能与⑧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

1.判断有关反射与反射弧说法的正误。(1)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2)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3)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4)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

觉。

(✕)(5)(2014安徽理综,6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

泌的反射弧相同。

(✕)(6)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7)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8)(2014江苏单科,11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2.判断有关兴奋传导与传递说法的正误。(1)(2016浙江理综,4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KCl

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2)(2016海南单科,19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3)(2016海南单科,19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4)(2016课标Ⅰ,4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2015江苏单科,18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

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6)(2015山东理综,4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7)(2014江苏单科,11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

础。

(✕)(8)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9)(2015江苏单科,18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

子通道开放。

(√)(10)(2014江苏单科,11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

制下一神经元。

(√)(11)(2015江苏单科,18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

其他酶系破坏。

(√)(12)(2013海南单科,18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突破一反射与反射弧

考点突破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反射类型形成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遗传获得,与生俱来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2.突破反射与反射弧认识的四个误区(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

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

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3)并非所有的刺激都可引起反射:事实上,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

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弱,则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另外,神经中枢的兴奋

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

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前角(较粗大的一侧)相连的是传

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

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向一依托基础判断或图示分析,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1.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组成答案

D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只刺

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C错

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

分,D正确。2.(2017湖北夷陵中学开学考,20)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

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

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答案

D该反射弧中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应器,兴奋由皮肤传至神

经中枢再传至肌肉,若g以下处受损,不影响皮肤处兴奋向神经中枢的传

递,故f处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若f处受损,会阻断兴奋向肌肉的传递。考向二借助实验分析或探究,考查反射弧的功能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

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

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③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答案

(1)不属于(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

收缩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解析(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因没有经过

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2)因兴奋在经过突触传递时具有单向

性,故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

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若传出神

经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若骨骼肌受损,用b刺激骨

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若部位d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

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突破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静息电位

电流计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

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动作电位

电流计两极都接膜外(或内)侧

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a点——由于K+外流,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b点——受到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不包括c点)——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d段(不包括c点)——K+外流→静息电位恢复过程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3.突破兴奋传导与传递认识的四个误区(1)细胞内外K+、Na+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细胞外液中K+浓度

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元静息

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2)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

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

输,故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

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4)神经递质与受体异常对兴奋传递的影响不同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

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兴奋传导。

1.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