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_第1页
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_第2页
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_第3页
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_第4页
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行知在南京高师学生兴趣培养中的作用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他的新教育中,他说:“如果学生有兴趣,他们想用最好的训练精神工作,那么‘学习’和‘快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P125)在《与贵州教育团的谈话》这篇文章中,陶行知指出:“大凡人做一件事,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P201)在职业教育中,他还说到:“对于一业,才能兴味皆最高,则此业最适;因其最适而选之,则才能足以成业”(P85)。它精辟地阐述了兴趣、择业与学习的密切关系。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他还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今天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探究行为的鼓励是培养儿童学习和认识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儿童的兴趣往往始自好奇心,始自基于这种好奇心上的探究,如果大人能以肯定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积极地探究,认识兴趣将由此产生,学习效力将由此提高。(P69)陶行知南京高师时期,就利用各种方式办法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引发、激励、整合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1、运用多种方法,引起兴趣陶行知把唤起兴味作为新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此,他潜心开展新的教育实验。首先,他把注重启发作为新教育的办法之一,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陶行知把它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不得不发。(P125)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们发生疑问,所以教师应积极设法启发学生,让他们产生疑问,对事物产生兴趣,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以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陶行知提倡办活教育,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影响的,学校里面先生有了笑容,学生也就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另外,他还提倡利用多种教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画、幻灯和留声机的使用,图画是辅助了解课文和引起学习兴趣的工具;幻灯能使学生注意集中在影上,使学生口、耳、眼三部都受到练习,并且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两个月以前不认得一个字的,到现在都能写能认了;利用留声机,不仅可以增加听曲的乐趣,而且可以多识字。2、师生合作,互相切谈治学以兴趣为主。陶行知在《学生的精神》文章中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得意、心满意足。尤其是教员,觉得自己处在教师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就照着别人编的书本,依样画葫地教,当学生的固然不能受益,当教师的,也觉得没有多大兴趣,如果教师天天去研究,将所得授予学生,则学生收益也多,教师也就有无穷的乐趣了。”(P569)集会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以众人之才力经验,补正知识之缺陷与不足,共研共学,互相切磋,不仅可以互易兴趣,彼此激励,且学理会因辩难而大明,知识以互易而愈广矣,随之教育的方法也会多种多样,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高。教师同时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与同学们共研共学,共同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共同进步。因此,他特别看重师生“集合研究”的形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及教师,特别是教师,要不断研究、学习,以求知识的创新,才能更加激励学生学习。现在的学校每周都开一次教师会议,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等,互相切磋。学生每周也有至少一次的班会,在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对老师提出意见建议等,老师与学生针对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能使学生更加有兴味地去学习。另外,在课外还可以组织辩论会、演讲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来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子自然根据学的公司法与教学做合一1919年,陶行知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提出“教学合一”。他指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怎样教”(P88)。“教学合一”使学习不再是孤立独自的学,而是将教学整合,在这种整合中,由以前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了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后来他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合一”扩展成了“教学做合一”(P42)。这一生活教育的理论,其实就是以做为中心,重视保护儿童好动的心理,激发学生广泛而热烈的好奇心。对教师来说,要拿活的东西去教学生,比如拿一件花草来教授儿童,将这花草把它解剖开,研究其中的奥秘,看它是如何构造。在后来的晓庄学校时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得到了更好地体现与发展。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把先生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络起来,指出了千年教育的流弊,提升了学的重要性,在一定阶段和一定范围内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而“教学做合一”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法子之一,以“做”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环境是乡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元素学习,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所谓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是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因此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P138),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就主张建立活的教育,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P2)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拓展、熏陶、纯澈学生的学习兴趣。1、做农村学生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的目的,就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活的教育,让学生融入乡村社会中产生活的兴趣,发展活的生活本领。他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P17),课程不分课内和课外活动,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以做指导员。例如学校准备了田园二百亩供师生耕种,荒山十里供师生造林,学生们植树造林,建立“百花园”,自造茅屋居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必须做农事,每个学生至少有六分地,供自己耕种,在耕种、建房中培养学生劳动的兴趣。再如上生物课,陶先生带领学生上山捉蛇、杀蛇等,在这些野外训练中获得生活上的技能。学生们提高了改造社会的本领,拓展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陶行知指出,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所以我们的农村教育也要利用农村的特色,使课程与农村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有的乡村学校在学校里设立试验基地进行学习实践,还可以通过摆摊或者到农民的家中免费检修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些活动中是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得到了技能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力。2、艺术的教育功能陶行知把艺术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才能之一,主张通过培养艺术的兴趣,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教师对艺术的爱好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造就真善美的大活人。(P141)学校里面设有艺术馆、农艺馆、并有小剧场及电影院,学生们学习编剧、演戏、布景、唱歌、画水彩画和油画、写诗文、雕刻、弹琴等等技能;学校成立了晓庄剧社,师生共同切磋技艺,使学生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各种晚会上,师生也一起同台演出。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中,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使性格开朗活泼,生活充满情趣,不少学生毕业后成为知名的文艺工作者;陶行知还提倡环境诗话,认为从日常生活中创造一种优美的环境,能使人心怡目悦,如学生们天天烧饭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实践,一顿饭烧得好,能使自家吃得愉快舒服,也是一种艺术;扫地抹桌,养成扫除肮脏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在这种美的环境中学习,也能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兴趣。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也注意到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开办舞蹈、绘画等辅导班;乡村学校也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在音乐课中开设文艺活动设计、组织及民乐编排等,美术课可以开设装潢、庭院美华设计等,还可以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例如歌咏比赛、话剧表演等来熏陶学生实际的艺术兴趣;老师也应加强艺术兴趣的培养,通过自身美的修养影响学生,创造一种美的环境,师生共同追求真善美的人生。3、将知识转化为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陶行知说:“与农民做朋友,是极好的教育”。(P199)在学校里,指导员和学生都是农民的样子,他们深信:要想化农民,必须农民化,师生们都抱着跟农民学的态度,起初有一种功课,叫到民间去,后来改为会朋友去,并创办了中心茶园,可以随时约几个农友喝喝茶谈谈心,向农民朋友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陶行知说:“学问来自世界,学问还给农人”(P621),因此学生还要学习读法、写法、乘除法等与农村生活有联系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帮助农民写信,就是最实际的语文成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对农民的帮助中发挥作用,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十二个小村去做乡村调查,两个人负责一个小村庄,与村民做极好的朋友,他们成了学校与村庄通电的电线,乡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乡村,学生们在与农民朋友的接触中,虚心向农民学习,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纯澈。我们的农村学校改革,也应该利用乡村的优势,开办一些乡土课程,创造机会使学生多与农民交往,向农民学习,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农民服务,建设我们的新农村。而现在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学校并没有开始切合当地特色产业的课程,致使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使他们的所学无法直接应用到农村实际中去,所以学校里应该开设地方课、科技活动课,调整充实农村经济急需的教学内容。三、引导家长进行检测兴趣往往产生于对事物的认识,随着认识的加深,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如果儿童对某一事物有了好奇心,教师和家长如能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使他们深入了解这个事物,这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办法。(P140)陶行知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只是因为没有培养的机会而枯萎了,觉得很可惜,所以创办了育才学校,利用各种方法,保护、稳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以特殊的教导和培养,使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不致枯萎。1、发展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才之幼苗当从小培养,如果孩子从小就发现有特殊的才能,就应立刻给予他适当的水分、阳光等,教师和家长应当以宽容和了解的态度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就像爱迪生的母亲和法拉第的老板一样,积极引导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另外育才学校着重分队晚会,对于当天指导员所教的东西予以充分的讨论,这除了增加儿童对于学科的了解以外,同时增进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除跟教师学外,还可以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自然界与社会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发展,还每日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作为自由思索与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种民主教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利的保护,使知识的授受、析理的深入更加畅遂。儿童教育应从小抓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要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开展民主教学和指导,如孩子对音乐或绘画比较感兴趣,可以送他们去少年宫或专门的学习班;在课堂上,教师应创造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课外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课后辅导乐于给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有的学校在教室里设立了“知识角”、“问题箱”等,就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有力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普教课的育人基础上陶行知说:“我们不是培养小专家,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那样的办法也是我们极反对的。我们只是要他在幼年时期得到营养,让他健全而有效地向前发展。因此,在特殊才能以外,还需给予普通功课,使他获得一般知能,懂得一般做人的道理”。(P378)学生首先是要为人的,通过普通知能的传授,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育才学校在开始时便很注重使儿童获得一般知能及优良的生活习惯及态度,培养儿童对于世界和人生一元的看法。普修课约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三。其次,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感情,使学生更加执著追求,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性。我们现在的学校特别是高中,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了理科学生对文科的忽视,文科生对理科的漠视,过早地剥夺了学生广泛兴趣的培养。另一个方面,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其中健康的人格教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现代教育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及人格完善。人的思想、道德、精神等人格的健全,而人格培养最重要的普通知能教育的重要性就提上了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