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三个物体A、B、C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C物体走过的路程最长D.三个物体在0至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箱子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对箱子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地面对箱子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地面对箱子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地面对箱子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的过程中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2v增加到4v的过程中位移是A.4S B.3SC.2S D.S4、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m1,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在推进器工作时测出飞船和空间站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空间站的质量m2为()A. B.C. D.5、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木箱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下滑前,车厢倾角越大,木箱所受摩擦力越大B.木箱下滑前,车厢倾角越大,木箱与车厢间的压力越大C.木箱下滑时,车厢倾角越大,木箱所受摩擦力越大D.木箱下滑时,车厢倾角越大,木箱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大6、某研究小组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于是开展如下探究:利用轻重不同的五个物体做为研究对象,这五个物体的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⑤,它们的重力依次增加。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这些物体在空中沿直线下落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出这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B.物体下落速度越大,所受的空气阻力就越大C.各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D.各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它们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相同7、如图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8、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缓慢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和细绳的拉力FT的变化为()A.FN一直减小B.FN先增大后减小C.FT一直减小D.FT先减小后增大9、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一定为Fsinθ11、如图,在河水速度恒定小河中,一小船保持船头始终垂直河岸从一侧岸边向对岸行驶,船的轨迹是一个弯曲的“S”形,则()A.小船垂直河岸的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小船垂直河岸的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C.与船以出发时的速度匀速过河相比,过河时间长了D.与船以出发时的速度匀速过河相比,过河时间短了12、以v0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当它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为.设小球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之比为3:5B.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之比为1:3C.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与无阻力情况下的最大高度之比为3:4D.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与无阻力情况下的最大高度之比为5:8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14、(10分)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P点有一质量m=1.0kg的滑块,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墙面,右端与滑块接触(不粘连),弹簧处于原长。现推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Q点,PQ间的距离△x=0.20m。t=0时刻释放滑块,利用速度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图象如图乙中的Oabc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Od是速度图象上O点的切线。取g=10m/s2。求:(1)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弹簧的劲度系数k;(3)滑块滑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6、(12分)如图所示,用细绳AB将质量为m的球系在电梯内的竖直光滑的墙壁上,绳与墙壁间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当电梯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上升运动时,求:(1)请画出小球受力图;(2)绳对球的拉力T的大小,(3)球对墙的压力大小N’17、(12分)如图所示,人重300N,物体重200N,地面粗糙,当人用100N的力向下拉绳子时,人和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求(1)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2)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D【解题分析】A.物体A的图像的斜率不断减小,在x-t图像中斜率等于速度,则得知物体A速度不断减小,因此得出物体A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B的图像的斜率不变,在x-t图像中斜率等于速度,则得知物体B速度不变,因此得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依题得:A、B、C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因此他们的运动轨迹是相同的,由x-t图像可以看出物体A、B、C在内运动相同位移,因此三个物体走过的路程应该是相同的,故C错误;D.三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根据得知三个物体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择D。2、A【解题分析】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箱子,箱子与地面仍保持相对静止,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故A正确、BCD错误3、A【解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去求物体发生的位移【题目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速度从v增加到2v时:(2v)2-v2=2as,速度从2v增加到4v时:(4v)2-(2v)2=2as′,联立两式得,s′=4s;故选A【题目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4、B【解题分析】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根据整体法求出整体的质量,从而求出空间站的质量【题目详解】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1+m2)a,则空间站的质量m2=−m1.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A【解题分析】AB.木箱下滑前处于平衡状态,则有:mgsinθ=f,FN=mgcosθ,θ增大时,FN逐渐减小,f增大,故A正确,B错误;C.木箱开始下滑时,受到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大小f=μmgcosθ,则车厢倾角越大,木箱所受摩擦力越小,故C错误;D.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与正压力无关,所以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石块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6、B【解题分析】ACD.从图中可知重力不同的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同,重力最大的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最快,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故有所以各物体重力不同,做匀速运动时它们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同,ACD错误;B.从图中可知每个小球的图线的斜率减小,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同一个物体重力不变,加速度减小,则其阻力增大,所以可知物体下落速度越大,所受的空气阻力就越大,B正确。故选B。7、BD【解题分析】对甲、乙两人及绳子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水平方向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对甲、乙两人的摩擦力;整体从静止到运动起来产生了加速度,故受外力不平衡,由此可判断甲所受摩擦力大于乙所受摩擦力;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8、AD【解题分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重力G、细绳的拉力FT和斜面的支持力FN,作出细绳在三个不同方向时力的合成图,由几何知识得知,当FT垂直于FN时,FT最小,所以FT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减小;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9、AB【解题分析】A、在t1时刻甲乙位移相同,故两车相遇,由于相遇前乙车在后,故是乙车追上甲车,故A正确;B、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C、丙、丁两车在t2时刻速度相等,为相遇前距离最远的时刻,没有相遇,故C错误;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位移不相等,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故D错误;10、BC【解题分析】受力分析时注意弹力和摩擦力一定在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面上进行分析,注意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本题中将拉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后,结合运动情况和摩擦力和弹力的产生条件对木块受力分析,得出结论【题目详解】A、B项:物体一定受重力,拉力F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水平向右拉木块,竖直向上拉木块,由于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必有摩擦力与拉力的水平分量平衡,即一定有摩擦力,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则必有支持力,因而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故A错误,B正确;C项: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水平方向有:f=Fcosθ,故C正确;D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知,竖直方向有:FN=mg-Fsinθ,故D错误故应选:BC【题目点拨】对物体受力分析通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同时本题还要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11、BD【解题分析】把渡河时间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分别研究沿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可得知船垂直河岸的速度的大小变化,和船保持恒定的初始速度过河相比过河时间的变化情况【题目详解】船在沿河岸的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在河岸方向上的位移是相同的;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参照船在沿河岸方向上的时间),开始时位移较小,后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所以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因中间那段时间速度较大,所以与船保持恒定的初始速度过河相比过河时间要短了;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题目点拨】该题考查了渡河问题,运用图象结合船沿河岸方向上的运动情况来分析船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该题船的实际速度不变,则根据轨迹判断船垂直于河岸的速度发生变化,这是易错点12、AD【解题分析】选择上升过程和全程根据动能定理表达式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设初速度为v0,返回出发点为,阻力大小为f,上升高度为h,根据动能定理知:,从抛出点到最高点,应用动能定理知:﹣fh﹣mgh=0﹣,解得:f:mg=3:5,故A正确,B错误;无阻力时高度为H,则有:﹣mgH=,结合AB项的分析知h:H=5:8,故C错误,D正确.所以AD正确,BC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应用,注意阻力一直做负功,全过程重力不做功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14、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0.50;(2);(3)【解题分析】(1)从图象上知bc段对应滑块脱离弹簧后的运动,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当滑块脱离弹簧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知代入数据计算得出;(2)由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当时刻滑块的加速度此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计算得出;(3)根据v-t图像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离开弹簧后的位移滑块离开弹簧前位移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1)受力图见解析;(2)(3)m(g-a)tanθ【解题分析】画出受力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报废统计管理办法
- 东莞机械换人管理办法
- 落实专项债务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与标准区别
- 社区矫正法管理办法
- esd防静电管理办法
- 自动堆垛机管理办法
- 一事一议工程管理办法
- 要实施自动化管理办法
- 脱钩后资产管理办法
- 2025年电子商务设计师国家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版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考核题库(含答案)
- 综合执法局执法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AI应用AI Agent架构新范式报告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第四代住宅白皮书-HZS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竞赛考试
- T∕CPSS 1007-2021 公用交流电网稳态电能质量综合指标评估方法
- 风电项目升压站土建工程安全文明二次策划施工技术措施
- 小学美术课件-第4课诱人的水果-广西版(26张PPT)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