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_第1页
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_第2页
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王守仁在知识和行为的统一过程中强调了他的教育和道德统一。同时,在其心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治乡实践是其心学思想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心即理”、“致良知”及“知行合一”,从其发展的轨迹看,其率先提出的“心即理”思想是其宇宙观形成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其《五经臆说》之中。王守仁提出了天人合一及致良知的思想,其主要是从实践开始并从单一的自律道德及生活中出发,最终达到恢复人们的本然之心及无善无恶的目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至善标准。他的心学思想就是要以其放心而与天理融为一体,同时又能满足伦理道德的要求93。同时,他的心学思想与传统的意境构成有着相似之处,其认为辞章及艺能的学习是思想升华的重要准备,并不认同于朱熹的格物理念。在其心学思想实践中,王守仁曾经“思其理不得”而得病,并顿悟出“理”是可以离开事物而存在的,并在常年的谈佛论道中得出其心学思想的精髓。他认为“仙道”不在于“灭人性”,而是在去人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心学思想就是在系列的提炼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并将道家、佛家及儒家的思想融入其心学思想体系中。王守仁心学思想实质是对道法自然、情景交融、世界本质及人生意义的一种体验,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11。一、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上的明代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更加强化,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出现了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作为哲学范畴里最高层次的“理”指的是一种精神本体,在明代也即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其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规范一切的天理及宇宙的本体。王守仁对朱熹的理学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信仰,再从信仰到怀疑,最后开始批评朱熹的理学思想,并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明代开始,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凸显,不同阶层及同一阶层内部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断裂,这就使得当时的民间社会有了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明代的城市、交通、印刷及造纸技术非常发达,这就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进而形成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从王守仁的生活环境及个人事迹看,其心学思想并不是对于自觉模式的创新,而是对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探索68。王守仁的学术发自于其诗词文章的潜能,其对经略有着特殊的才华。王守仁出身宦官家庭,自幼追随父亲迁居京师,并能勤奋好学,有着远大的志向。王守仁倡导身心之学,并立有圣人的志向,他认为,学者就应该学圣贤经略之志,破心中之贼,从而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就是王守仁心学中去人欲、存天理的社会条件与基础,同时也是其迈向圣学的重要前提。在其漫长的心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王守仁曾经一度有过隐士入山的意念,他认为隐士入山表现上是对经略之志的否定,但实际上两者是统一的。王守仁推崇仙道,其实是因为仙道中包含顺其自然而“无容私”的重要理念,最后他摈弃的也只是其修持的方式与方法。入山与遗世也是其破心中贼的重要探索。上述都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重要探索及基础。抛弃世俗入山是其簸弄精神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其精心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人生和多次探索的结果,也是其心学归于圣学的重要保证。王守仁对佛教有着莫名的因缘,佛教的抛弃客观世界及清心寡欲理念与其“破心中贼”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是王守仁心学思想中“灭人欲、存天理”的重要基础与探索76。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观念及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其哲学理论就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王守仁否定了朱熹提出的知与行区别对待的命题,王守仁认为知行是合二为一的,其在《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中就提到“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即真知必须通过“行”(实践)才能体现出来52。二、国人理道德与善良为本的心学观王守仁认为穷理是认识的深化及获取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不行之不可以穷理,且知是行的本意,行是知的工夫。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典型,其在《传习录上》提到“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并强调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及意识的行为,即所谓的致良知。王守仁提出求真理于我心来实现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而王守仁的行范围很广,包括了学、问、思、辩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即是《中庸》中“知”的四个方面,王守仁将其纳入了行的范畴。王守仁将“吾心”看做天性,同时将性作为心的本体,其根源在于天,这点有着浓厚的形而上学思想。王守仁所谓的“知”就是良知的意思,是自然判断伦理道德及善恶的标准与能力,他又将其赋予了得到各自天理或本性的含义26。但是,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但不具有圣人般的素质,所以始终被物欲所掩盖,因此,只有通过格物致知的修炼才能真正回归到良知。王守仁心中就要改变个人行为的不足及不妥之处而实现社会的圆满,因此,人们懂得良知就在于其内心是非常重要的。就王守仁的心学而言,为了求得放心及为学习“吾心”而学习客观之理是正确的,但是为了“吾心”而只是学习经验、知识等客观道理却是没有任何收获的。因此,王守仁鼓励学者要从“吾心”上来探究心体之道,并向世人告知心外无事、无理等心学道理。王守仁心学思想中的知行合一及“心即理”思想紧密相连的,“心即理”思想是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而知行合一则是“心即理”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方法19。因此,在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它们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的集合。王守仁不但提出了知行合一、四句教、致良知等心学思想,而且还将其思想运用到现实中,其诗歌及文学的创作理念都是建立在其心学思想基础之上。王守仁非常重视心理干预的作用,强调生活中要以物为载体,贯彻其心学思想中由心悟意再到知物的重要理念。王守仁的心学体系是以吾心的存在贯穿其中,并成为其心学思想的核心。王守仁将“吾心”的存在认为是一种“理”,及存在中的又具有活动性的实体。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包含了万物为一元的宇宙论,在其渴求的天人合一及无善无恶的道德状态中不但包含有单一的道德伦理,而且还具有实践的理论特色。就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而言,“心即理”是其心学理论的核心与理论基础,而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则是对“心即理”思想的实践,探讨着良知如何落在人事上17。三、“吾心”的实践在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心即理”思想比其他两个形成的时间要早,由此可知,王守仁的心学思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人们了解“心即理”的内涵及意蕴,进而明白“吾心”即天理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也符合认知的发展规律,人们只有先对概念(“心即理”思想)进行领悟后,才能真正付诸实践,向知行合一的方向发展。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就在于对“心即理”进行认知的前提下,对天理如何落在“吾心”的可能问题,通过普遍存在的道德实践及意识进行了阐释。这样,王守仁就通过学习及教育的方式将天理及“吾心”进行了贯通,并且还通过道德及情感来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25。总之,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认为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致良知实现内圣外王的合一,这不但是圣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同时一般的凡人也能够做到,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只有圣人与凡人的良知凝聚在一起,也即所有人都去做这个事情,才能真正实现王守仁所期待及向往的至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