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阐释_第1页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阐释_第2页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阐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阐释

自卡奇以来,在哲学的概念体系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开始关注权力关系、意识形态霸权、生态和环境等具体问题,并开始批判资本主义。其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结合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批判方法,提出了对生态保护更为深刻的哲学意义。一、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与经济理性的“矛盾关系”以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当今的生态问题,法国学者安德列·高兹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无法解决生态问题以及与这些生态问题紧密相连的社会危机问题。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首要关注的不是如何通过实现生产与自然相平衡、生产与人的生活相协调,它所关注的是花最少量的成本而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把降低成本看得比保护生态环境更加重要,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早在资本主义诞生之时,经济理性也同时产生了。在这种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背后隐藏的正是深层次的“经济理性”。经济理性的原则,就是“计算与核算”的原则、效率至上的原则、越多越好的原则。在经济理性的指导下,生产主要是为了交换,那么这种生产必然是越多越好。于是,那种传统社会中的“生产够了就行”的原则被突破了,人们开始崇尚“越多越好”的原则。基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经济理性”所存在的问题,高兹认为应该用“生态理性”来取代“经济理性”。他的这种提法,带有一种非此即彼的理论轻率性,并且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是一种空想。如果中国的政策导向完全用“生态理性”来取代“经济理性”显然不可取。对于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现代化才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理性”指导下兼顾“生态理性”,有克制地发展现代化是可取的。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无法互相替代,只有互为补充。二、阿格尔对“危机”的批判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指导社会变革的流派,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指出:生态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具有的无限倾向的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将导致人们对资本主义“期望的破灭”,并由此引发社会革命,由此开辟了一个生态学的批判视域。在他看来,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确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由于不能为了向人们提供缓解其异化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商品而维持其现存工业增长速度,因而将触发这一危机”316。为了进一步证明他的观点,阿格尔借对“异化消费”的批判和“需要结构理论”的提出作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危机”要害是缺乏一种“需要理论”,而这种理论对于“后社会主义”是必不可少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旨在证明危机趋势可以产生一系列需要,新需要反过来又可以转化为激进社会变革的动力,这是必要导致批判“异化消费”现象,提出一种“需要结构理论”。他认为,在考察危机理论时,将对其称之为“异化消费”的现象,即异化劳动的合乎逻辑的对应现象进行分析,而这是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所忽视的。阿格尔的立足点是好的,他想用“需要理论”、“异化消费”来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消费领域的忽视。并且他想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无限消费欲望和无节制的生产最终会导致有限生态系统的崩溃。但是,这不足以论证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生态领域这三大领域中,生态领域已经占有了绝对的主导。在他的上述论述中,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历史理论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笼统的社会形式的危机理论。这种思路显然是不深刻的,因为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尤其是全球化的社会在本质上依然没有越出马克思资本理论和历史理论的所指范围,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抛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而是在新的语境中,即晚期资本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释阶级和集团意识的产生德国学者威廉·莱易斯明确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制自然的观念85-86。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学唯心主义,是生态中心主义的表现。控制自然不仅仅是观念的事情,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人类的生存不免和自然环境打交道,从自然那里获取物质生产必需的原料,改造恶劣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对自然的控制,是物质生活的必需。只是这种控制需要做到天人合一,可持续地发展。生态中心主义者之所以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生态保护的意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了解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而只是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论上。以上这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有其共同特征:他们或多或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阐述。同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空想主义的色彩。而其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当成一种客观历史性的结果,而是当成一种主观建构性的产物。具体地说,不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阶级的产生,而是从建构共识或趋向一种合法性的角度来解释阶级或集团意识的立场出现。尽管我们的意图不是要因此而回归到从单纯的技术必然性的角度来解释阶级或集团意识的产生,但十分明显的是,上述这种思路显然割裂了文化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走向了文化的单面线索。它后来不断地沿着这一方向前进,而当现实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阶段,即实现了对社会文化的物化之后,这一线索便只能在乌托邦式的批判与解放之中飘荡了。四、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成因分析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的理论则试图摆脱这种乌托邦式的尴尬。他的理论是建构在充分考虑文化、自然与社会劳动关系之基础上,是客观性历史维度上的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他十分清楚地指出,社会劳动仍然保持着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中心地位,但作为日常生活之规范和意义的现代人类学维度上的文化范畴,以及作为一种自主生产力的现代生态学维度上的自然范畴,都应该被置放在对社会劳动范畴丰富的层面上来加以理解。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改造和沿袭,奥康纳认为应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性的历史和自然分析。这种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生态学研究方式,摆脱了人们偏激的非理性的生态感受性,抱着一种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运用一种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奥康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另外,和先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有着相似之处,奥康纳认为要想对晚期资本主义形态进行真正有效的批判,必须加深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必须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对这第二重矛盾的认识是必需的。在当今的资本主义语境中,仅从传统马克思主义所指认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是不可能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文化维度对社会劳动线索的介入,使得经济危机不但不能使资本主义崩溃,相反却能使它对自身进行重新整合,使其自身更为理性化,使其自身重新获得剥削劳动以及资本积累的能力,这具体表现在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维度上朝着更为协作化的方向的转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起来的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相关学者运用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