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_第1页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_第2页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_第3页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_第4页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经济起因

首先,长期的高积累、低消费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其次,非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导致社会对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不振,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的轻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数相对较少。因此,从六十年代开始国家无法为城镇适龄青年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待业现象大量出现。当时,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无比坚定,却又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已经建立了他们想要的国家,去仍然不能得到他们梦想的平等和富足。人民和他们的领袖都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领袖把这一切归咎于党内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时,人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

经济的破坏作用

首先,是政治动乱冲击和破坏生产建设,造成了直接的大物质损失。如大串连、“停产闹革命”使铁路运输中断、停工停产。其次,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在应有发展速度下取得大的成就。这一时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速度和”文革”之前的14年(1953年至1966年)和之后的6年(1977年至1982年)平均速度相比,是比较缓慢的。更主要的是中国永远丧失了最好经济腾飞的机会,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拉开了差距。

最后,是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到1970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对少部分人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布局受“文革”的影响很大。“文革”时期对国际形势错误的理解,导致国民经济中重工业、国防工业的畸形发展。对战争爆发的预期,使我国在很多重点项目的建设时,战备考虑多,经济因素考虑少。如:建在山区的湖北二汽和陕西陕飞等,这些耗费大量资源建立的工厂至今仍然受地理环境的困扰。但“文革”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消极的影响并不在物质方面,而在“人”的方面。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高等学校由1965年的434所减1971年的328所,减少106所。其中原有政法院校6所被全部撤销,原有财经院校18所被撤销16所。被撤销、裁并、搬迁的院校都遭到严重损失。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开门办学,上阶级斗争这门“主课”,所以也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名为大学毕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大学本科、专科的水平。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万名研究生、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科毕业生和200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许多青少年学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不清是非界限,有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十分严重。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些年轻的学生因不能适应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劳动,因病或自然灾害而身故。很多人在文革结束后返回城市,但是也有人则永远地留在了那里。部分知识青年在农村真正地「落户」,有的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部分的改变了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的割裂的文化局面。同年龄的老三届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只有少部分人在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知识青年下乡,对农村开发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知识青年务农,对中国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在文革中成为中国的主导政治理论,截止到1967年12月,已经出版《毛主席语录》3.5亿册,这对在中国扫除文盲起到了一定作用。毛泽东热爱法家思想,不爱儒家,因此在1966年兴起了「兴法批儒」运动。毛泽东的威望空前高涨,任何修正主义倾向都会受到批评和批判,全国盛行「造反有理」的口号,法律完全受到漠视。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提出了「破四旧」、「开门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提倡「大鸣,大放,大辩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