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编制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六月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设内容 11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30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6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8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79七、结论 87(一)专题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生态影响专题评价(二)附件附件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同意玉溪供电局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批复》(云电规划〔2021〕419号)附件3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云南玉溪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通知》(电规电网〔2021〕1226号)附件4-1变电站站址及线路路径规划意见附件4-2华溪镇人民政府《关于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供水、弃土场意见的函》(华镇政函〔2021〕6号)附件5-1~5-2相关工程前期环保手续文件变电站电磁环境类比监测报告线路噪声类比监测报告检测资质证书本项目现状监测报告华宁县自然资源局查询结果及回复意见专家评审意见、复核意见及修改清单(三)附图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110kV翠溪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3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路径走向及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示意图附图4110kV翠溪变电站周边情况及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5-1~5-4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走向及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处监测点位示意图附图6110kV翠溪变电站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布置图附图7新建线路塔基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附图8新建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附图9项目区域水系图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3本项目基础一览图—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宁州街道地理坐标110kV翠溪变电站4110kV泉盘Ⅰ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起点经度102度59分28.277秒,纬度24度3溪侧)经度102度58分30.028秒,纬度24度分37922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1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积9506m2、线740m2/39.1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无项目审批(核准/)文号(选填)无总投资(万元)9400环保投资(万元)施工工期12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附录B”要求设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附录B”要求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在下列规划的基础上进行。2、《华宁县“十四五”中低压配电网规划》;3、《玉溪市高压配电网远景饱和规划》;4、《玉溪电网2021年运行方式》。同时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及新建线路路径避开了村镇建设规—2—划范围,并已取得了华宁县人民政府的原则同意(详见附件4-1)和华宁县自然资源局对路径的原则同意(详见附件10),符合华宁县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符合玉溪市、华宁县电网规划,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其他符合性分析1.项目与云南省及玉溪市“三线一单”的符合性(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和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穿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对审批中发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法定保护区的输气管线、铁路等线性项目,指导督促项目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让的,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规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应科学有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禁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其中包括: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等。目前,国家及云南省尚未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根据《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采用无害化方式穿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输电线路为供电基础设施,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和破坏。项目建设已取得华宁县人民政府的原则同意意见和华宁县自然资源局—3—对路径的原则同意,符合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后续若与国家出台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冲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项目相关手续办理完成后方可开工建设。(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在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基础上,并采取本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后,各项污染因子能够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等级,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本项目会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资源,本项目的用地已经获得了华宁县人民政府的原则同意意见,项目用地符合当地要求;项目施工及运营期用水量很小,项目所在地水资源量可以承载,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用上限。(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云政发〔2020〕29号)、《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溪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的通知》(玉政发〔2021〕15号),本项目位于华宁县,属于优先保护单元(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区)和一般管控单元。表1-1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一览表管控单元云政发〔2020〕29号、玉政发〔2021〕15号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优先保护单元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单元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有关要求进行管控。一般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参照主体功能区中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和管制原则进行管控,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控制,防止过度垦殖、放牧、采伐、取水、渔猎、旅游等对生态功能造成损害,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涉及占用一般生态空间的开发活动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加强论证和管理。符合。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穿 (跨)越的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理要求,取得了华宁县人民政府的原则同意意见(详见附件4-1)和华宁县自然资源局对路径的原则同意(详见附件10),符合空间布局约束的管控要求。一般管控单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项目建设和运行应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管理规定符合。本项目建设期按相关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建设和运行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管理规定,符合一般管控单元相关管控要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云南省及玉溪市生态环境“三线一单”管控要—4—求。求2.项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2.1项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2.1.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项目新建输电线路临近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线路距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近处的距离约为140m,距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处的距离约为480m,未占用其范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2017年10月7日修订并施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21年9月29日修订并施行)的符合性分析详见表1-2和1-3。表1-2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条款要求符合性对照分析1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符合。本项目输电线路建设未占用登楼山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施工垃圾集中定点堆放,每天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所处置,不乱扔丢弃。2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符合。本项目输电线路建设不需在登楼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设立生产设施,项目所经区域距离核心区较远,也不在核心区和实验区内开展施工活动。符合。表1-3项目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序号《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相关条款要求符合性对照分析1第十实验区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编制方案,方案应当符合自然保护区管理目标,符合。本项目输电线路建设未占用登楼山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施工等活动。—5—不得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2第十八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符合。本项目输电线路建设未占用登楼山自然保护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施工垃圾集中定点堆放,每天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所处置,不乱扔丢弃。综上,项目建设符合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规定要求。2.2项目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2.2.1与云南省、玉溪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2022年4月8日),在“十四五”时期,锚定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推动实现以下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1)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行业单位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明显上升,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和设市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生态安全不断夯实。自然生态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巩固提升,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4)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涉危、涉重和医疗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持续加强,核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5)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智慧化环境监管—6—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建成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期新建变电站及塔基基础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当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运行期无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不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玉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暂未出台,无相关管理要求。2.2.2与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华宁县人民于2021年9月13日发布施行《玉溪市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本项目与该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详见表1-4。玉溪市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序号《玉溪市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相关要求符合性对照分析1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云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玉溪市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落实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等调控策略及导向性的环境治理要求。符合。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穿(跨)越的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理要求,取得了华宁县人民政府的原则同意意见(详见附件4-1),符合空间布局约束的管控要求。2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结果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符合。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输电线路已最大限度地避让了沿途各类环境敏感区,但由于路径长、跨度大,受城镇规划、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完全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根据规划,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属于规划中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综上,项目建设符合《玉溪市华宁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相关要求。—7—2.3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符合性分析《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从选址、设计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本项目与其符合性分析见表1-5。表1-5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符合性类型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选址选线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本项目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已取得华宁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变电站选址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本评价已对项目选线无法避让生态红线区等环境敏感区情况进行唯一性论证,并提出采用无害化方式通过意见。符合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变电站选址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本评价已对项目选线无法避让生态红线区等环境敏感区情况进行唯一性论证。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变电站站址为园地,无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本评价已对项目选线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并提出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的措施。符合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在110kV线路采用并行架设的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并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符合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经现场调查,本项目不涉0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变电站站址优化了平面布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土地占用;站址处植被主要为橘园,植被较为单一;开挖的土石方优先回填利用,减少了弃土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符合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项目选线无法避让集中林区,已进行唯一性论证,符合—8—并提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措施。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已编制专题报告,对输电线路进入生态红线区进行调查分析,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相关的环境保护内容,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设计,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设施及相应资金。本项目在可研报告中设置有环境保护专章,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设计。符合改建、扩建输变电建设项目应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及监测情况,项目不存在原有的环境污染情况和生态破坏。符合输电线路进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时,应采取塔基定位避让、减少进入长度、控制导线高度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本评价已提出对进入生态红线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进行优化设计的建议,并提出抬高跨越等环保措施。符合变电工程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及其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和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应能及时进行拦截和处理,确保油及油水混合物全部收集、不外排。本项目变电站建设的事故油池容积满足相关要求,并配套建设相关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设施。符合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直流合成电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经类比分析和预测评价,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建成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输电线路设计应因地制宜选择线路型式、架设高度、杆塔塔型、导线参数、相序布置等,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本项目输电线路充分考虑线路沿线自然环境特征,采用特殊塔型以及基础,减少电磁环境影响。符合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应采取避让或增加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本评价提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避让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等措施。符合新建城市电力线路在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路、人口密集区、繁华街道等区域应采用地下电缆,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本项目选线不经过城市区域。符合变电工程的布置设计应考虑进出线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根据可研设计资料,在输电线路进出站时,与周边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以减小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符合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出现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电压符合—9—交叉跨越或并行时,应考虑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kV,且与已建500kV线路交叉跨越处评价范围内无电磁敏感目标。变电工程噪声控制设计应首先从噪声源强上进行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排放噪声和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别满足GB12348和GB3096要求。本工程将优选低噪声主变;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户外变电工程总体布置应综合考虑声环境影响因素,合理规划,利用建筑物、地形等阻挡噪声传播,减少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本项目为主变东南、西南侧有站内建筑环绕,有效减少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将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或远离站外声环境敏感目标侧的区域。本项目变电站在设计时,已充分优化站内布局,高噪声设备远离厂界布置。符合变电工程位于1类或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较多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时,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噪声源的噪声水平,并在满足GB12348的基础上保留适当裕度。本项目将优选低噪声主变;经预测,在落实环评提出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符合位于城市规划区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变电站应采用全户内布置方式。位于城市规划区其他声环境功能区的变电工程,可采取户内、半户内等环境影响较小的布置型式。本项目变电站位于乡村区域。符合变电工程应采取降低低频噪声影响的防以减少噪声扰民。经预测,在当前条件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本评价已提出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符合输电线路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以减少土石方开挖。输电线路无法避让集中林区时,应采取控制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可研设计资料,本项目输电线路充分考虑线路沿线自然环境特征,采用特殊塔型以及基础,抬高架线高度,减少电磁环境影响。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临时占地,应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设计。本评价已根据临时占地类型,提出相应环保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加快土地功能恢复设计。符合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根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塔基定位应避让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物和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根据保护对象本项目输电线路不涉及进入自然保护区。符合—10—的特性设计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设施等。变电工程应采取节水措施,加强水的重复利用,减少废(污)水排放。雨水和生活污水应采取分流制。本期项目变电站雨水、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放。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方式,排至站外道路排水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符合变电工程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宜考虑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具备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条件的变电工程,应根据站内生活污水产生情况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水池、蒸发池等),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定期清理或外排,外排时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符合换流站循环冷却水处理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阻垢剂、缓蚀剂等,循环冷却水外排时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求。本期项目不涉及循环冷却水系统符合经对比分析,本项目在选址选线以及设计阶段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相关技术要求相符。—11—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境内。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1)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工程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位于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2)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形成翠溪变~泉乡变kVkVkV0kV泉盘I回π接点;线路位于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宁州街道境内。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组成本项目建设内容组成包括变电工程和送电线路工程,具体组成如下:①变电工程(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工程);三华跳线π接110kV翠溪变35kV线路工程、10kV甫甸线π接110kV翠溪变10kV线路(东侧)工程、10kV甫甸线π接110kV翠溪变10kV线路(西侧)工程、10kV小寨线及10kV西康勒线T接110kV翠溪变10kV线路工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在100千伏以下的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从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角度,100kV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电场、磁场、电磁场的设施(设备)可免于管理。故本项目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1。—12—表2-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变电站工程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户外布置,本期主变1×50MVA。线路工程新建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泉乡侧),采用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约19.6km;新建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盘溪侧),采用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约19.5km。辅助工程配电综合楼、警卫室及其他功能房、进站道路公用工程给水系统、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和站内消防系统。环保工程生态恢复设置排水沟、挡土墙、护坡、植被恢复措施等污水处理站内新建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噪声防治低噪声主变和防振基础固体废物站内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固定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集箱环境风险站内新建一座有效容积约为25m3事故油池依托工程无临时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牵张场、施工临时道路、塔基施工场地、电缆施工场地2.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2.1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工程110kV翠溪变电站按无人值班1人值守设计,变电站总征地面积8506m2,其中围墙内占地面积6966m2,进站道路占地面积223m2,其他截排水沟、挡土墙等2.1.1主体工程(1)主变容量:终期2×50MVA;本期1×50MVA,户外布置,采用油浸风冷有载调压变压器。(2)110kV出线:终期4回;本期建成2回,分别至220kV泉乡变、220kV橘乡变(未建),户外AIS单列布置。(3)35kV出线;终期4回;本期建成2回。(4)10kV出线;终期16回;本期建成6回(其中电气备用2回)。(5)10kV电容器:终期2×(2×5.01)Mvar;本期2×5.01Mvar。2.1.2辅助工程(1)新建1栋2层综合配电楼,建筑面积约911.64m2;新建1栋1层警传室,建筑面积约89.2m2。(2)进站道路:由变电站东北侧的乡村道路引接,新建进站道路长约20m,—13—宽约4m。2.1.3公用工程(1)给水系统:变电站水源引接甫甸社区自来水管网,接引长度约450m。(2)排水系统:雨水、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放。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方式,排至站外道路排水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3)消防系统:站内设置独立消防水池及水泵房,其中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不小于180m³,消防用水池水源采用打井取水。2.1.4环保工程(1)污水处理装置站内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一座;雨水、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放。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方式,排至站外水渠;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2)事故油池站内新建埋地式事故油池一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约为25m3。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浇筑,并分别在其下方基础层铺设防渗层,防渗层为至少1m厚的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3)危险废物暂存间本工程拟在110kV翠溪变电站内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1个,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置在站内警卫室及其他功房内,占地面积约14m2,危险废物暂存间主要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更换时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的临时堆置。(4)生活垃圾站内设置垃圾收集箱,运维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统一清运处理。2.1.5临时工程在站区东北侧的平整场地内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约1000m2。—14—2.2新建110kV线路工程2.2.1建设规模本项目从新建110kV翠溪变出两回110kV线路π接110kV泉盘I回,π接点位于110kV泉盘I回线路#4~#5杆塔之间,采用单回路架设。新建线路总长约39.1km,其中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泉乡侧)线路全长约19.6km,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盘溪侧)全长约19.5km。2.2.2导线、地线型号采用JL/LB20A-240/30铝包钢芯铝绞线,单分裂,导线横截面积为276mm2,直径为21.6mm。线路地线采用一根JLB20A-80铝包钢绞线,一根OPGW-24B1-80光缆。2.2.3杆塔及基础新建线路杆塔采用南网通用设计1B1Y1和1B2Y1模块,共新建杆塔112基,杆塔使用情况详见表2-2和附图12。结合新建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本项目采用掏挖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详见附图13),基础使用情况详见表2-3。表2-2杆塔使用情况一览表塔型数量(基)备注kVIkV10kV线路工程(泉乡侧)1B1Y1-ZM1363单回路直线塔1B1Y1-ZM221~361B1Y1-ZM324~4891B1Y1-ZM427~421B1Y1-J118~366单回路转角塔1B1Y1-J22421B1Y1-J324~3051B1Y1-J43021B1Y1-J524~3661B2Y1-J4272双回路转角塔小计57/kVIkV10kV线路工程(盘溪侧)1B1Y1-ZM1363单回路直线塔1B1Y1-ZM221~361B1Y1-ZM324~421B1Y1-ZM427~4281B1Y1-J118~273单回路转角塔1B1Y1-J2241—15—1B1Y1-J324~3051B1Y1-J418~3041B1Y1-J524~3061B2Y1-J4271双回路转角塔小计55/共计112/表2-3基础使用情况一览表基础型式数量(基)kVIkVkV线路工程(泉乡侧)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40小计228kVIkVkV线路工程(盘溪侧)掏挖基础220小计220共计4482.2.4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和项目资料,本项目新建110kV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下表。表2-4本项目新建110kV线路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跨越项目交叉次数交叉跨越方式和地点设计规范要求净空距离(m)kVIkVkV线路工程(泉乡侧)500kV线路钻越:500kV红宁甲、乙线。220kV线路4次钻越:待建220kV线路、220kV小泉I、II回≥4.0110kV线路2次跨越:110kV巡通线;钻越:110kV泉福I、II回≥4.035kV线路跨越:35kV三华跳线≥4.010kV线路7次跨越≥4.0公路3次跨越:待建高速公路隧道、阿法路和新田路。kVIkVkV线路工程(盘溪侧)500kV线路钻越:500kV红宁甲、乙线。220kV线路4次钻越:待建220kV线路、220kV小泉I、II回≥4.0110kV线路2次跨越:110kV巡通线;钻越:110kV泉福I、II回≥4.035kV线路跨越:35kV三华跳线≥3.010kV线路7次跨越≥4.0公路3次跨越:待建高速公路隧道、阿法路和新田路。≥7.03.建设项目占地和土石方量(1)项目占地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1246hm2,其中永久占地约1.6346hm2,临时占地约3.49hm2。永久占地为变电站站区及进站道路用地、输电线路塔基用地;临时占地—16—为变电站施工营地、塔基处施工临时用地、牵张场及施工道路等。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见表2-5。表25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工程名称占地性质及面积(hm2)占地类型及面积(hm2)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合计新建变电站工程翠溪变站区0.696600.6966园地0.9506进站道路00223000223排水沟、护坡、挡土墙等0施工营地00101小计0.85060.10.9506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及其施工区0784904、耕地0.433、217牵张场00.320.32人抬道路、施工便道0小计0.7843.39总计1.63463.49/(2)项目土石方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新建110kV翠溪变挖方量约6758m3(含剥离表土569m3),剥离表土用于施工区域复垦,需填方量约3885m3,弃方约2873m3,弃方运输至政府指定弃土消纳场处理。塔基剥离的表土在塔基施工区内定点堆放,全部用于塔基区和临时占地区绿化,塔基开挖产生的基槽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不另设弃渣点。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110kV翠溪变电站总平面布置110kV翠溪变电站站区东北侧为110kV户外AIS配电装置区;东南侧为警卫室及其他功能房(内设置有危废暂存间)、消防水池、水泵房、事故油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西南侧为综合配电楼(35/10kV屋内配电装置室)、10kV出线架构区、站用变及接地变区;西北侧为电容器组、35kV出线架构区和10kV出线架构区,主变位于站区中部。进站道路自东北侧乡村道路引接。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1。—17—图2-1110kV翠溪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2.输电线路路径(1)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泉乡侧)新建线路从110kV泉盘I回#4塔“π”接后右转自北向南走线,途经大坟、新田、三家寨、上龙洞、老孔寨到达阿矣寨东侧,然后线路左转平行500kV宁七甲线继续向南走线,途经麻栗树、波洛位、马站田、普茶寨村到达红皮寨附近,接着线路再一次左转大致向东南方向走线,途经小土城、麦勒果、到达三合土附近,紧接着线路右转向南走线至华溪箐,最后线路再一次右转向西南方向走线跨越110kV巡通线及穿越500kV红宁甲、乙线后进入新建110kV翠溪变,新建线路全长约19.6km,全线单回架设。(2)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盘溪侧)新建线路从110kV泉盘I回#5塔“π”接后左转自北向南平行本次新建110kV线路(泉乡侧)走线,途经大坟、新田、三家寨、上龙洞、老孔寨到达阿矣寨东侧,然后线路左转平行500kV宁七甲线及本次新建110kV线路(泉乡侧)继续向南走线,途经麻栗树、波洛位、马站田、普茶寨村到达红皮寨附近,接着线路再一次左转大致向东南方向走线,途经小土城、麦勒果、到达三合土附近,紧接着—18—线路右转向南走线至华溪箐,最后线路再一次右转向西南方向走线跨越110kV巡通线及穿越500kV红宁甲、乙线后进入新建110kV翠溪变,新建线路全长约19.5km,全线单回架设。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路径见图2-2。图2-2110kV泉盘I回π接110kV翠溪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3.施工布置3.1变电站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土建施工活动主要在变电站用地范围内,站外临时占地约1000m2,主要为施工材料临时堆放场地和施工人员生活办公场地,利用东北侧的平整场地布置。本项目变电站工程不设置专门的取土场和弃土场,变电站产生的弃方运输至政府指定弃土消纳场处理。弃土场应设置相应的拦挡和排水措施,排水沟末端布设沉沙措施及散水消能措施,在本项目施工完成后弃土消纳场应及时做好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复。3.2输电线路(1)施工道路布置施工道路主要包括施工便道和人抬道路;根据现场踏勘,部分新建线路塔基无道路直达,需从附近乡村道路引接人抬道路,共需设置临时人抬道路及施工便—19—道长约9.75km,其中人抬道路宽约1m、施工便道宽约4m,总占地面积约19500m2。(2)塔基施工场地布置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分散布置。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用作塔基基础施工和铁塔组立,兼做材料堆放场地。由于施工工艺需要,场地选择需紧邻塔基处,尽量选择塔基四周平坦、植被稀疏一侧,尽量利用草地或植被稀疏的灌木林地,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每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面积约100m2,总占地面积约11200m2。(3)牵张场布置牵张场一般选择地形平缓的场地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占用林地及耕地,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始地貌,牵张场均采取直接铺设钢板或苫布铺垫的方式,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始功能。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间设置牵张场8处,单个牵张场占地面积约400m2,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3200m2。(4)其他临建设施线路主要的材料站和相关办公场地均租用当地房屋,不进行临时建设。材料站主要堆放塔材、导线、地线、绝缘子、金具和水泥等,其中水泥堆放在室内,当各塔位基础施工时由汽车分别运至各塔位附近公路旁,然后由人力畜力沿施工便道运至塔位。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1.1新建变电站变电站施工阶段主要分为站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施工、电气设备及屋外配电网架安装、给排水管线施工、站内外道路施工等。变电站主要施工工序见—20—图2-3变电站施工工序流程图(1)站区场地平整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拟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合理、科学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重复施工和土方乱流。场地平整工艺流程:将场地有机物和表层耕植土清除至指定的地方,将填方区的填土分层夯实填平,整个场地按设计进行填方平整。挖方区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2)建(构)筑物施工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开挖基槽,钢模板浇制钢筋混凝土。砖混、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建材采用塔吊垂直提升,水平运输采用人力推车搬运。基础挖填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定位、放线→土方开挖→清理一垫层施工→基础模板安装→基础钢筋绑扎→浇捣基础砼→模板拆除→人工养护→回填土夯实→成品保护。(3)电气设备及屋外配电网架安装采用人工开挖基槽,钢模板浇制基础,钢管人字柱及螺栓角钢梁构架均在现场组装,采用吊车吊装,设备支架和预制构件在现场组立。—21—(4)给排水管线施工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沟槽,管道敷设顺序为:测量定线-清除障碍物-平整工作带-管沟开挖-钢管运输、布管-组装焊接-下沟-回填-竣工验收。开挖前先剥离表层土,临时堆土一侧铺设防尘网,防止堆土扰动地表,剥离的表层土置于最底层,开挖的土方置于顶层,堆土外侧采用填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土方顶部采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土方回填时按照后挖先填、先挖后填的原则进行施工。(5)站内外道路施工站内外道路可永临结合,土建施工期间宜暂铺泥结砾石面层,待土建施工、构支架吊装施工基本结束,大型施工机具退场后,再铺筑永久路面层。1.2新建架空线路线路施工主要分为杆塔基础、杆塔组立和导线架设几个步骤,施工在线路路径方向上分段推进,即在一个工段上完成基础、立塔和架线后再进行下一个工段的施工。各工序安排见图2-4。—22—图2-4线路施工工序流程图(1)基础施工本项目采用掏挖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土石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结合方式。以掏挖基础为例,根据基坑开挖尺寸先挖出样洞,然后应复测根开、对角线等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再继续开挖,为防止超挖,每挖掘0.5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100~200mm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掏挖部分位置线。由掏挖位置线下方20~40mm外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然后清理基坑并及时用混凝土直接浇筑。(2)铁塔组立施工采用内拉线悬浮抱杆或外拉线悬浮抱杆分段分片吊装。铁塔组立采用分片分段吊装的方法,按吊端在地面分片组装,吊至塔上合拢,地线支架与最上段塔身同时吊装。吊装或大件吊装时,吊点位置要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塔材出现硬弯变形。—23—(3)架线施工本项目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用无人机牵着迪尼码绳在空中展放牵引绳,再配合牵引机用牵引绳带动导线,可不用开辟放线通道,减少对地面植被的损伤。2.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9月开始建设,至2023年8月建成,项目建设周期约12个月,本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见表2-6。若项目未按原计划取得开工许可,则实际开工日期相应顺延。表2-6本项目各阶段施工进度一览表施工阶段2022年2023年912345678新建变电站土地平整基础施工建筑物施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架设线路调试其他1.变电站站址方案比选本项目新建110kV变电站拟定两个站址方案,甫甸站址(推荐站址)和小寨站址(备选站址)。1.1甫甸站址(推荐站址)站址位于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西侧约2.1km的甫甸社区东侧侧。站址地形为山坡,现为柑橘果园,地表植被以柑橘为主,该站址方案占地属园地,需征地面1.2小寨站址(比选站址)站址位于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西侧约9.2km的小寨村东北侧。站址地形为山—24—图2-5推荐站址与比选站址卫星图表2-7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方案环境条件比选比较项目甫甸站址(推荐站址)小寨站址(比选站址)比较结果土地性质该站址土地属性为园地该站址土地属性为耕地相当地形地貌站址地形为山坡,海拔高度约1210~1215m,自然高差站址地形为山坡,海拔高度约1213~1224m,自然高差7~9m。相当水文地质无洪水淹没风险。无洪水淹没风险。相同场地地震效应项目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项目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相同搬迁情况站址内有1条10kV线路改迁。场地内柑橘树需青苗赔偿。站址内的灌溉渠道、管道搬迁。偿10kV线路改迁。场地内水稻、柑橘树需青苗赔偿。甫甸站址优交通运输及进站道路需新修进站道路约20m。进站道路挖土方:无进站道路挡墙量:无需新修进站道路约94m。进站道路填土方:780m³进站道路挡墙量:560m³甫甸站址优进出线廊道进出线廊道好进出线廊道条件不好甫甸站址优供水及施工用电引接村庄用水。引接村庄用水。相同防洪及排水地势较高,不会被洪水淹。地势较高,不会被洪水淹。相同环保及对相邻企业影响对环保及周围企业、村庄无影响。对环保及周围企业、村庄无影相同城镇规划的影响经查询不影响城镇规划,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经查询不影响城镇规划,对周边环境无影响。相同—25—施工及运行管理生活条件用电引接较方便,交通较便利、生活较方便,施工、生活用水比较方便,运行管理维护条件好。施工用电引接相对方便,进站道路不易引接、生活方便,施工、生活用水引接较远,运行管理维护条件较差。甫甸站址优主要土建基础施工指标相对高差约3~7m左右。回填土方量:约4313.9m³。开挖土方量:约4486.96m³。挡墙毛石砌筑量:约720m³。相对高差较大,约7~9m左右。回填土方量:854m³。开挖土方量:约20902m³。挡墙及护坡毛石砌筑量:约3100m³甫甸站址优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占用不涉及占用相同环境敏感区不涉及占用不涉及占用相同①技术经济角度由表2-7可知,通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甫甸站址方案在搬迁情况、交通运输及进站道路、进出线廊道、施工及运行管理生活条件和主要土建基础施工指标较小寨站址方案优,其余条件两者相当或相同,因此主体设计推荐甫甸站址方案。②环境保护角度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甫甸站址方案和小寨站址方案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敏感区。甫甸站址方案土方开挖量较小寨站址方案小,对站址周围环境的扰动程度相对较小;因此甫甸站址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寨站址方案优。综合以上分析,从技术经济条件上看,甫甸站址方案较小寨站址方案优势明显。从环境影响角度看,甫甸站址方案的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甫甸站址方案较小寨站址方案更具环保优势,因此本环评也推荐甫甸站址方案为本工程站址方案,并据此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3电气总平面布置比选方案本项目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电气平面布置为推荐站址唯一方案,无比选方2.线路路径方案比选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按照路径选择基本原则,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拟定路径方案如下。(1)西方案(推荐方案)详见上文(P9~P10)输电线路路径。(2)东方案(比较方案):①π接110kV泉盘I回接入110kV翠溪变新建110kV线路(泉乡侧):线路从110kV泉盘I回#34塔π接后接后向南走线,途经山岩、明期寨、红—26—石岩、干塘子到达老鹰岩,然后线路右转继续向南走线,途经老马寨、龙谭营村、树密诺、落塘田到达拉咱龙潭附近,接着线路再一次右转大致向西南方向走线,途经拖白、暮舍白上营到新开田附近,最后线路继续向西南方向走线穿越220kV小泉I、II回、跨越110kV巡通线及穿越500kV红宁甲、乙线后进入新建110kV翠溪变,新建线路全长约20.5km,全线单回架设。②π接110kV泉盘I回接入110kV翠溪变新建110kV线路(盘溪侧):线路从110kV泉盘I回#35塔π接后自北向南平行本次新建110kV线路(泉乡)走线,途经山岩、明期寨、红石岩、干塘子到达老鹰岩,然后线路右转继续向南走线,途经老马寨、龙谭营村、树密诺、落塘田到达拉咱龙潭附近,接着线路再一次右转大致向西南方向走线,途经拖白、暮舍白上营到新开田附近,最后线路继续向西南方向走线穿越220kV小泉I、II回、跨越110kV巡通线及穿越500kV红宁甲、乙线后进入新建110kV翠溪变,新建线路全长约20.6km,全线单回架设。两个路径方案比较详见表2-8,线路路径图详见图2-6。图2-6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示意图—27—表2-8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环境条件比选西方案(推荐方案)东方案(比较方案)结果新建线路泉乡侧盘溪侧泉乡侧盘溪侧/线路长度(km)全长约19.6km全长约19.5km全长约20.5km全长约20.6km西方案优系数相当地形概述架线地形系数:山地100%;杆塔地形系数:丘陵7%;山地相当海拔1210-2090m1210-2000m相当开挖土质坚土:40%,松沙石:50%;岩石坚土:45%,松沙石:30%;岩相当地震烈度Ⅷ度Ⅷ度相同沿线村庄线路周围分布有村庄3处,协调难度小线路周围分布有村庄4处,比西方案协调难度较大西方案优运距二次运输:15km,人力运输:0.7km;西方案优重要的交叉跨越线路4处、钻越处;跨越110kV线路1处、跨越跨越10kV线路7处、跨待建高1次钻越500kV线路1处、钻越220kV线路4越110kV线路1处;跨越kV处、跨越35kV线路1处,跨越V跨待建高速隧钻越500kV线路1处、钻越220kV线路4kV处、跨越35kV处、跨待建高速钻越500kV线处、钻越220kV线路41处;跨kV线路1处、跨越35kV线路1待建高速隧道相当拆迁情况无无无无相同运行维护条件运行维护较好运行维护较好运行维护一般运行维护一般西方案优线路是否经过护区不经过不经过不经过不经过相同植被分布情况相当沿线压覆矿情况无无无无相同—28—生态保护红线4基塔在生态保护红线内4基塔在生态保护红线内4基塔在生态保护红线内4基塔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相同水体占用情况不涉及跨越水体不涉及跨越水体不涉及跨越水体不涉及跨越水体相同国家一级公益林无无无无相同覆冰mm相同投资投资比东方案小投资比西方案大西方案优①技术经济角度由表2-8可知,通过技术经济条件比较,西方案线路长度较东方案短、线路周围分布村庄少、运距短、运行维护条件较好、投资较东方案小,因此主体设计推荐西方案。②环境保护角度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东西两个方案均不涉及经过自然保护区、不涉及跨越水体,线路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数量相同。通过核对设计资料,东方案路径沿华溪河河道径流向方向建设,西方案路径则远离河道。同时东方案线路途径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项目建设过程中塔基基础需对山体进行大面积开挖,会对沿线水土保持造成不利影响;东方案路径较西方案长,对线路沿线的植被破坏程度较大,因此西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东方案优。综合以上分析,从投资上看,西方案较东方案优势明显。从环境影响角度看,西方案线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与东方案比较相对较小,西方案较东方案更具环保优势,因此本环评也推荐西方案为本工程路径方案,并据此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3.施工方案比选本项目尚未开工,施工单位尚未确定,施工组织方案暂按常规方案考虑。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活动应集中在昼间进行;变电站施工项目部硬化地面,设临时化粪池、垃圾收集箱、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干燥天气定期洒水抑尘,开挖土石方集中堆放、及时回填;铁塔施工临时场地选择需紧邻塔基处;施工人抬便道分布于塔基附近,尽可能利用既有小道进行修整;牵张场设置于塔基附近便于放紧线施工、临近既有道路便于材料运输;跨越施工场设置于线路跨越既有线路处;铁塔施工临时场地、施工人抬便道、牵张场和跨—29—越施工场应尽可能避让植被密集区,以占用植被较低矮、稀疏处,以减少对当地植被和农作物的破坏;划定最小的施工作业区域,划定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范围红线,严禁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超出作业区域施工。—30—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1.1主体功能区划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云政发〔2014〕1号),本项目评价区域主体功能规划为:①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华宁县;②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图3-1本项目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对位置关系1.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9年),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如下表:表3-1本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生态功能分区单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Ⅲ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Ⅲ1滇中高原谷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Ⅲ1-6昆明、玉溪高原湖盆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农业面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性昆明中心城市建设及维护高原湖泊群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高原湖泊水体污染和流域区的面源污染。—31—态亚区Ⅲ1-12南盘江、甸溪河岩溶低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人口密利用过度引起的潜在石漠化敏感岩溶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的生态林业,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清洁漠化。主要生态特征:①Ⅲ1-6以湖盆和丘状高原地貌为主。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高原湖泊都分布在本区内,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在900~1000mm,现存植被以云南松林为主。土壤以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②Ⅲ1-12以石灰岩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1000~1200mm,东部局部地区达到1500~2000mm。主要属南盘江水系。主要植被类型为云南松林和灌木林。土壤类型主要是黄红壤和石灰土。图3-2本项目与云南省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相对位置关系1.3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现状详见《110kV翠溪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摘录生—32—态影响专题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3.1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边生态影响评价区总面积约950hm2,其中林地约470hm2、园地约330hm2、耕地约95hm2、草地约47.5hm2、交通运mhm0.8506hm2,临时占地均位于征地范围内;变电站站址及其周边区域土地覆盖类型为园地。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总占地面积4.17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0.784hm2,临时占地面积3.39hm2;输电线路沿线占地土地覆盖类型主要为林草地0.217hm2。1.3.2植被根据《云南植被》(1980年)对云南植被进行的区划,评价区属于II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IIAii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1a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根据现场调查和《云南植被》,评价区域自然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5个群系,自然植被主要有云南松、白栎等,农业植被主要有玉米、时令蔬菜以及橘树等经济树木。1.3.3动物经综合分析,本项目影响评价区分布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4纲7目9目2科3种,两栖类有1目1科2种。评价区域内生态结构简单,生物量及种群分类不复杂,数量较少,主要为蛙、蛇、鼠、麻雀以及家禽家畜等常见种。通过现场走访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4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情况经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无区域特有种。同时,本项目评价区域不占用候鸟迁徙通道,区域内亦无“打雀山”分布。—33—1.3.5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7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发〔2018〕32号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本项目穿越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该区域位于我省中西部,地势起伏和缓,涉及昆明、玉溪、红河、大理、丽江等5个州、市,面积0.57万km2,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4.81%,是云南省构造湖泊和岩溶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植被以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等为代表。1.3.6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概况(1)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概况2020年3月20日,华宁县人民政府以华政复〔2020〕7号印发了《华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该自然保护hmhm2922.1hm2。由大里拉、西山、龙潭河、丫口、羊槽、大新寨6个不相连的片区组成,保护对象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根据《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拐点图》显示,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2)自然保护区与本项目位置关系根据设计资料以及现场踏勘,本项目新建110kV架空线路未穿越华宁登楼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线路距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近处的距离约为140m,距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处的距离约为480m,未占用自然保护区范围。2.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区域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踏勘,本项目不涉及跨越或占用水体河道的情况。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距离华溪河最近处约285m,新建110kV输电线路距离华溪河最近处约82m。本项目与周边水体相对位置关系见图3-3,线路沿线水体情况见表3-2。表3-2项目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环境情况一览表水体名称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要求文件水环境功能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水质华溪河本项目新建变电站距离华溪河最近处约电线路距离华溪河最m《云南省水功能2014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南盘江宜良~弥勒保留区II类IV类—34—图3-3本项目与周边水体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本项目涉及的华溪河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IV类水域标准,主要功能为农业、工业、景观,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敏感区,也无取水口等水利设施。根据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显示,华溪河所在的南盘江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为II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35—图3-4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南盘江水质监测结果3.声环境质量现状3.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3.2监测点位及布点方法(1)变电站新建工程拟建变电站声环境监测选择在110kV变电站站址四周边界、距地面1.2m高处,共4个测点。(2)环境敏感目标①新建110kV翠溪变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故未布点监测。②新建110kV线路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目标数量为3处,噪声敏感目标的监测点布设在靠近线路侧最近的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外1m处,测点高度为距地面1.2m高度处,共4个测点。3.3监测频次各监测点位昼、夜间各监测一次。3.4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监测单位:湖北君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见表3-2,监测期间运行工况见表3-3。—36—表3-2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检测日期天气温度(℃)湿度(%)风速(m/s)2022.2.24云44~510.2~2.02022.2.25云43~502022.2.26云48~51备注:2月26日为凌晨时段声环境监测时天气3.5监测方法及仪器(1)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监测仪器监测仪器情况见表3-4。表3-4监测仪器情况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有效期起止时间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1AWA5688声级计1.101022BR0100028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AWA6021A声校准器1022BR02000073.6监测结果及分析项目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5。表3-5项目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序号测点名称昼间监测值夜间监测值昼间修约值夜间修约值执行标准达标情况(1)新建110kV翠溪变电站工程N1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东北侧44.740.24540昼间55夜间45村庄区域/达标N2东南侧41.04341N3西南侧45.241.44541N4西北侧43.340.34340(2)π接110kV泉盘I回接入110kV翠溪变新建110kV线路N5甫甸社区花兮河畔饭庄(2F坡顶)39.74038昼间70G357国道范围内/达标N6华溪村三合土组(1F坡顶)40.036.84037昼间55村庄区域/达标N7(1F坡顶)38.24038N8马鞍山村阿矣寨组果园看护房(1F坡顶)43.240.54340备注:本项目噪声昼间监测时段为9:30~17:00,夜间监测时段为夜间22:00~次日1:00。(1)变电站—37—根据监测结果,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所在区域噪声昼间监测值在 (43~45)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40~41)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2)声环境敏感目标输电线路沿线位于村庄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在 (40~43)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7~40)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GB)中1类标准限值;位于G357国道两侧5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为40dB(A),夜间监测值为38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4.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中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所在区域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如下:本项目拟建110kV翠溪变电站站址中心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0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04μT。新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在(3.1~79.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03~0.105)μT之间,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现有工程环保手续履行情况110kV泉盘I回线路为“220kV泉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内容。2007年8月22日,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以“云环许准〔2007〕189号”文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详见附件5-1);2014年1月14日,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以“云环辐验〔2014〕2号”文通过了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2.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2.1原有环境污染状况及问题(1)电磁环境根据建设220kV泉乡输变电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中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110kV泉盘I回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相应标准要求。—3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航空运输企业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范本细则
- 2025版外语翻译公司外教聘请与专业翻译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铁路工程进度管理合同范本
- 河北省承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房地产项目推广及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地下室租赁合同范本下载涵盖2025年度税收优惠政策
- 海南省文昌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新型厂房出租安全标准及风险评估合同
-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外墙涂料施工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标准)淘宝分红合同协议书
- 矿山工程合同范本
- 产品需求分析模板及开发计划表
- 商用中小型冷库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银行理财规划配置方案(3篇)
- 2025年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30中国城市更新政策演变与实施路径专项调研报告
- 儿科川崎病课件
- 2025年书记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