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_第1页
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_第2页
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_第3页
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_第4页
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贡献及局限性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三、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局限性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同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同空想成为科学。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条件: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而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十月革命道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有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的经济政策;③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④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即“不发达”的阶段上,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形式,甚至会存在多种所有制的新构想;⑤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是小生产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和“中间站”的新思想。斯大林模式(1)历史成因:①内因:苏联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斯大林的个人品性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②外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的产物。(2)主要特征: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经济表现体现于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代替市场调节。同时,为了赶超资本主义强国,其将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放在了发展的首位政治表现体现在苏联的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苏共,最高苏维埃实际成为通过党的指示的表决机器(就好比本朝的人民代表大会),党的权利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利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实为“一言堂”。文化表现为大搞文化专制和思想专制,苏联国内弥漫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之风,异见统统成为“异端言论”,位于禁止之列。(3)主要弊端及其影响:①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前苏联改革的错误定位1、首先看两德统一问题。其实两德统一问题本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事情,苏联本来就不该插手,但是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苏联外交是如何取从西方的:最开始苏联是极力反对两德统一的,戈尔巴乔夫说过:两德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需要历史去解决。就是说,因该从现实出发,接受两个德国的现实。1989年戈氏还向布什表示他欢迎两德的经济文化交往,但必须承认两德存在的事实。然而到1990年初,他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总理分别表示他赞成两德统一。这期间除了国内形势等多方面的因素外,有美国经济援助的诱惑,以及考虑到改革要得到西方支持的因素。但是此时,戈尔巴乔夫还是有条件的:即要保持统一后的德国的中立。但最后德国统一后还是加入了北约,苏联再次妥协。其实是这个结果当时已成定局,但是从新思维这个角度来看,苏联也是考虑到德国对苏联经济援助的问题。2、在与美国的关系上1988年苏联开始单方面裁减军备。而且,这种妥切还表现在裁军的“单方面”和“不对等”。“单方面”是指苏联总是抢先宣布它的裁军计划而在美国回绝后,又仍然按照原计划单方面裁军。“不对等”是说,苏联裁减的数额要远高于美国。而美国从来不会在限制核武器和裁减军备中主动让步。1989年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计划。超越遏制是指在遏制基础上再超越“一点”,这一点就是攻心战,促使其和平演变,纳入西方轨道。与此同时,戈氏却节节退让。美国进一步干涉到苏联的内政。表现在与反对党接触,会见波罗的海三国领导人等。1991年最后一次苏美首脑会晤中,布什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世界热点,而是苏联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可见苏联是一再妥协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社会民主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旨在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之间的超阶级团结。民主社会主义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并指责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反伦理倾向。前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政治民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斯大林时代(历史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时代(现实因素):戈尔巴乔夫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无论是领导能力、政策水平,还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是不胜任的;从政治方面看,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鼓吹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高无限制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只是国家失去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引导,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从经济方面看,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完全倒向西方。3.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美苏之间的冷战和军备竞赛,思想战、信息战和心理战都消耗了苏联自身的巨大精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4.腐败导致党衰国亡苏共干部队伍腐败,党内出现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苏共在组织和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上出现了很多失误,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拱手交给了苏共的叛逆者5.苏共严重脱离群众;6.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和思想僵化。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时刻坚持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即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指导思想;摒弃个人崇拜之风,保持党的先进性,防止和严惩腐败问题;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增强综合国力,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避免陷入大规模的战争或冷战之中,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对国家领导人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宝贵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注:最好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也答上1、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日趋多样化。我们党长期执政,历史任务、纲领目标、活动方式、工作制度、领导体制等较过去有所不同,党在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各种问题,给党的执政带来严峻挑战。这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时代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理念,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在国内,社会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社会建设深层次问题凸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面对国际风险和挑战和国内社会问题,我们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把握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改革美好前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是90年来党所完成和推进的第三件大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