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门太守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解诗歌的大意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展示1、一、二组介绍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奇才”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歌的内容除了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外,也反应了一些人民的疾苦。他所写的诗大内容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李贺作品《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秋来》《蜀国弦》《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铜仙人辞汉歌》为最,著有《李长吉歌诗》传世。2、三、四组讲解背景李贺生活的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久。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诗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个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调浓丽而壮烈。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3、五组解题《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是古乐府的一种体裁。4、六、七组介绍边塞诗边塞诗词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塞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边塞诗词是以反映边塞战争、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代表人物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其他如卢纶、李益、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5、八组展示边塞诗句(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3)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唐.马戴.《出塞》)(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6)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8)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9)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1)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12)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13)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1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王贺.《南国》)二、教师导入雁门关图片导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三、朗读初感1、学生齐读2、听朗读录音2、自由朗读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明确:1-2句“紧张壮烈”3-6句“凝重悲壮”7-8句“坚定豪迈”4、初读感受请同学们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战事紧张、作者报国的情感、感受到了作战环境的艰苦、感受到大战即将开始)三、研读赏析1.缘景(梳理物象)(1)同学们找找诗中运用了哪些景象,哪些词语出能体现边塞战争诗这一题材。师生互动,共赏前六句古诗。(前两句老师示范赏析,后四句学生自主赏析)教师小结:(2)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号角、战车、辕门、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大漠、黄沙、瀚海、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单于;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3)教师提问:你们能说出哪些带有这些意象的边塞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2.明情(体会情感)直接——报君、为君死间接——黄金台、易水(用典)教师小结:(1)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1)历史典故:燕然、燕然勒功、燕然勒石: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楼兰、破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2)神话传说:天狼、射天狼天狼,又名犬星,旧说指侵掠。后用射天狼比喻诛灭贪残者或敌寇。3)引用、化用前人语句:关山、关山月“关山”、“关山月”原是边地音乐,多用来表达远离家乡、戍守边关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师讲解,学生回忆相关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2)边塞诗词的内容及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英勇;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激情;3.描写边塞雄奇景色、戍边生活的艰苦;4.描写征人念亲思归、妻儿的牵挂忧愁;5.想象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期盼;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战事连年的残酷;7.揭露前后方苦乐不均、表达深切同情;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边塞诗词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但常蕴含着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3.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报国决心。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也应该爱我们的国家,从小事做起,从升国旗仪式开始,从好好学习开始,做一个有志向有爱国情感的人。(教师配乐)四、拓展延伸“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品味其妙处。明确:一个“压”把敌军众多且来势凶猛,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将士们守城艰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五、连接中考1、古诗默写(1)(2015辽宁葫芦岛)(2016辽宁本溪),提携玉龙为君死。(2)(2016辽宁阜新),塞上燕脂凝夜紫。(3)(2014辽宁丹东)请写出两句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2、(2011·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报君黄金台上意

(2)角声满天秋色里(3)是边塞诗且书写正确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