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_第1页
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_第2页
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_第3页
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

药物具有双重性。合理使用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具。相反,它是由人类疾病引起的。药源性肝损害,系指药物用于防治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作用引起肝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因为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重要的代谢场所,特别是来自消化道、门静脉的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尤为严重。根据国内外资料记载,约有500余种常用药物,他们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病用药等,一旦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可对肝脏造成蓄积中毒,特别是在不恰当地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毒性更为增加。另外,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不能耐受药物时,即使药量在常用范围内也会引起肝损害,甚至酿成疾病。其症状有的酷似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这在医学上称为“药源性肝炎”。现将其常见者列举如下。1抗生素1.1苯丙烯-草又称苯唑西林钠。若用量过大,疗程较长,可能在用药5~24d发生中毒性肝炎。1.2汁液堆积性麻黄很容易进入肝细胞而引起肝损害,约有2%~4%患者会酿成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是过敏所致。大多在用药10~14d或重复用药过程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同时转氨酶、胆红素和磷脂酶也会升高。1.3药物致肝损伤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两药连用是为提高疗效和延缓药性的产生,有关文献报道,因尿路感染,给予多西环素0.2g,1次/d,阿奇霉素片0.25g,1次/d,口服10d后出现疲乏、食欲不振、皮肤、巩膜感染,查肝功发现转氨酶、胆红素均升高。考虑到是上述药物所致,立即停药。经过保肝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因上述两种药物对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两药不宜联合应用。1.4临床应用广泛由于此类药物具有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价格较低等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痛头晕、皮肤黄染、黄疸,应引起注意。2不能及时拯救异烟肼: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对其过敏者服用后,已引起严重的药源性肝炎,甚至发生致命的肝坏死。一般在用药后1~2个月内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肝疼痛、腹胀等,严重者若未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为这些患者的肝脏中只含有少量的乙酰转氨酶,以致异烟肼不能及时代谢、排泄从而蓄积中毒,如将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有时会引起暴发性肝炎,其特点为用药6~10个月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为正常值的26~28倍。这是因为利福平为肝药酶诱导剂,可促进异烟肼加速代谢为乙酰肼,而乙酰肼对肝脏的毒性最强,加之异烟肼本身对肝脏也有毒性,以致使毒性剧增。3抗癫痫药物3.1栓塞疾病的防治蛇毒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降血压、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的栓塞性疾病,有关文献报道肝损害3例,均发生在用药后第10~14天后,出现乏力、纳差、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抗过敏治疗好转,于停药的3周~1个月后恢复正常。说明该药对肝脏损害是可逆的。3.2药源性麻黄及肝肾受损依达拉奉是一种基清除剂,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某患者因头痛、呕吐3d于2007年7月15日急诊抬送入院,入院查体为胆囊结石,给予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血栓通活血化瘀,脑安颗粒护脑,单硝酸异山梨酯护心。次日突然剧烈呕吐,神智由清楚转为浅昏迷,查肝、肾功能均正常,降颅压,抗感染,CT显示脑梗死较前扩大。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1次/d,第2天小便深红色,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诊断为药源性黄疸及肝功能受损。患者抢救无效,最后死亡。分析:死亡原因为小脑梗死灶水肿压迫脑干,肝功能受损加重内环境紊乱,发生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4营养方面不良反应西咪替丁,又称甲氰咪呱,为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胃酸分泌,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等的预防与治疗。其不良反应少,但长期大量应用易出现不良反应,也有文献报道发生重度黄疸。某患者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部持续钝痛,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西咪替丁0.6g静脉滴注一次,腹痛明显好转。次日出现皮肤瘙痒、黄染、眼黄、尿黄、大便呈灰色,查体:皮肤重度黄染,心、肺正常,肝功能ALT40U/L、AST38U/L、GGT102U/L、T-BiL465.4μmol/L、D-BiL375.9μmol/L。诊断为药性肝病,肝汁淤滞型。治疗7d后肝功能有所好转,一个半月后肝功正常,临床症状消失。5肝损害的预防酮康唑(里素劳):为广谱抗真菌药物之一,但可明显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有关文献报道,口服酮康唑引起肝损害33例,其中27例出现黄疸(20%~40%)、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瘙痒、头痛、头晕,18例出现转氨酶AST、ALT升高8倍,33例中32例停用酮康唑,黄疸消失,生化异常恢复至正常,平均1~16周,1例因肝衰竭至死亡。因此,应用酮康唑应严密监护肝功能障碍的血清数值和临床特征,可能预防酮康唑所致的严重肝损害。一旦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6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丙戌酸钠:系抗癫痫药,对顽固性癫痫疗效颇佳,有报道该药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患者因顽固性癫痫大发作10q,服多种抗癫痫药物无效,改用丙戌酸钠0.2,3次/d,服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连续服用45d后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肝肿大及肝功能障碍。因此应用该药的过程中,需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7亚砷酸对肝胰腺疾病的影响亚砷酸: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亚砷酸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6.16%,治疗剂量的亚砷酸对肝功能损伤多为可逆性的,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增高最为敏感,而以血清总胆红素(TBIL)增高临床表现最为严重。肝功能指数升高程度与累积总量呈正相关。且肝功能与患者饮酒、肝炎病史有关。个别患者由于原有肝脏疾病,在发生肝功能损伤时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8吴忠8.1肝精血增强型病例是治疗脱发、白发的纯中草药制剂,其主要成分蓼科植物向首乌,其味甘苦涩,性湿无毒,补肝养肾精血,养发乌发。某患者因脱发,自服首乌片5片,3次/d,第7天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于第10天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严重升高。考虑到是服用首乌片后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8.2大鼠肝内汁液损伤的预防为中成药,主要用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动物实验和以往临床应用某些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又有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型肝损害的报道,应引起注意。8.3药物引起肝损害有关文献报道某患者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了马钱子15g,加麻黄、羌活、独活、威灵仙、伸筋草、五加皮、桑寄生、当归共九味,自制蜜丸15粒,每丸重10g,日服1次,每服1粒。1个月后自感头晕没注意,又将马钱子增至30g,其他药量不变,制成蜜丸,服1丸后出现四肢抽搐、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疑为马钱子中毒,立即服解毒汤,并送往医院,查肝功:谷丙转氨酶271U/L,谷草转氨酶110U/L。对症处理,2d后转氨酶有所下降,3周后复查,谷丙转氨酶21U/L,谷草转氨酶32U/L,恢复正常。马钱子属马钱科木质大藤本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性寒,味苦,有大毒,归肝、脾经,可活血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消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跌打损伤、痈疽肿毒。马钱子炮制后,生物碱转化为氮氧化物,毒性降低,作用不变。因此,马钱子内服应炮制后使用,常用量0.3~0.6g,不宜久服,应引起注意,以免中毒。此外,磺胺类、激素类、氯霉素、葛根素、布洛芬、扑热息痛、消炎类、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别嘌呤酸、氯丙嗪等,也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同样不可忽视。例如服用泽泻、注射四季青,会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发生黄疸;川楝子、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