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3编世界史步骤一通史复习第12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_第1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3编世界史步骤一通史复习第12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_第2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3编世界史步骤一通史复习第12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_第3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3编世界史步骤一通史复习第12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_第4页
统考版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部分第3编世界史步骤一通史复习第12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通史概览·一目了然考点整合·一一突破命题探究·一步到位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整体发展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体现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方面。【时空定位】【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3.科技文化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国家领域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①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②影响: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冲击了战后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4)中国①经济:1966年以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强。②政治: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的结束。(2)“冷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独霸世界。②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链接新教材、新观点】1.冷战(1)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3)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2.两极格局(1)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局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3)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3.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整合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①对世界: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②对美国: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确立,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3)“关贸总协定”的影响①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秩序。②“关贸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③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盟①过程:1993年成立,由初期经济合作到政治经济一体化。②影响:促进了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之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3)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①世贸组织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②中国加入: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4.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战后初期,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迎来“黄金时期”。②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滞胀”“混合经济”出现。(2)“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4)“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链接新教材、新观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3)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凭借世界第一强国的实力,推动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调整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4)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5)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6)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整合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1.信息技术(1)产生与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2)特点①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②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3)代表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3.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态。(3)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4.现代主义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5.影视:电影事业不断发展;电视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链接新教材、新观点】社会信息化(1)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3)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主旨一

大国博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阶段特征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制确立:两极格局形成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世界形势转向“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2.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加强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主旨二

如履薄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5)贸易的全球化:国际组织的建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主旨三

改弦更张——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所进行的改革项目“斯大林模式”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4)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主旨四

科技之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背景(1)政治、经济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如计算机技术、物理学等。(3)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推动力:社会需要,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的需求和发展经济的需求。2.成就: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以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3.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3)科技各领域间相互促进,向综合化、专门化、纵深化方向发展。4.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经济、生活结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3)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命题探究·一步到位一、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全国卷研析1.命题点:二战后美国政府的冷战思维[2021·全国乙卷]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关键点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与苏联进入对抗时期。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通过极力宣扬自由、民主的思想,与苏联对抗。答案:D解析: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的态度,排除A项;纽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项;美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项。2.命题点:冷战意识对美国种族问题的影响[2022·全国甲卷,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答案:C解析: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而材料中事件发生在1951年,A项错误;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的指控是符合史实的,且此项并非材料主旨,B项错误;种族问题在美国由来已久,1951年(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将指控政府种族灭绝的请愿活动称为共产主义的宣传,这体现了美国用冷战思维解读政治事件,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国政府关注到了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3.命题点: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的文化交往[2020·全国卷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美苏签订交流协议,但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存在不平衡状态,双方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而是心存疑虑和猜忌,故C项正确。[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

第1题由表及里选取美国中央情报局推广纽约画派的史实,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和小心求证,透过现象洞察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实质第2题历史认识还原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第3题时空观念“1958年”,正值美苏冷战对峙时期转换思维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种种现象表明双方并没有完全信任对方,转换思维这是“冷战”的结果4.命题点: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和重要决议[2020·全国卷Ⅲ]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关键点拨:注意分析“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说明的问题。答案:B解析:七十七国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由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的,旨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该组织成员在联合国决议中的意见基本一致,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选B项;当时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C、D两项夸大了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5.命题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2020·全国卷Ⅰ]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负面清单”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这种清单一方面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这些规定目的不在于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故A、B、D三项错误。[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拓展视野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目标,协调内部立场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国际性组织全新立意试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努力第5题时代热点试题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相关内容。题干材料体现了时代热点,设问角度开放,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新高考借鉴1.命题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2022·湖南卷,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道:“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答案:B解析:“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将不再是大国主宰和大国控制的形式,而是大小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即欧洲的联合将以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的形式出现,由此会改变欧洲由大国主宰的局面,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故选B项;这里的欧洲统一并不是指欧洲各国合并,而是欧洲的联合,消除国家边界和新建主权实体是欧洲的合并,而不是联合,排除A项;让·莫内强调的是欧洲统一不再是由少数大国主宰,应当是共同参与,地位平等,所以就不可能做到意识形态一致,因而也就不是淡化意识形态而求同存异,排除C项;让·莫内强调的主体是欧洲,而不是世界,排除D项。2.命题点:二战后欧洲的社会状况[2022·山东卷,15]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答案:C解析:材料中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指的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该学者一方面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欧洲繁荣昌盛的阻碍因素,具有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又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那很可能导致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瓦解和共产主义力量的扩张,所以材料展示的是该学者感到欧洲社会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担忧和矛盾心态;该材料出自这位学者的《世界面临的挑战》一书,事实上1960年代末,欧美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综合上述分析C项正确;战后美国发展模式与欧洲发展模式本来就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是对各国发展模式的反思,而非两极格局的反思,故排除B项;材料中“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是指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干预控制,而非欧洲联合问题,欧洲联合对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故排除D项。3.命题点:联邦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2022·湖北卷,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D.缩小贫富间差距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选A项;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减缓老龄化进程的措施有延迟退休、放开计划生育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以上措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命题点: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2022·广东卷,1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可知尼克松总统是在讲欧洲的崛起和美欧关系的变化,美国意在调整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故排除A项;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滞涨危机”,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项;1970年美苏争霸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采取战略收缩,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5.命题点:二战后,世界贸易现状[2021·广东卷,16]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该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6月41268答案:D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受冷战的影响,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减少。而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由增加到减少,则反映出西欧在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后,减少了对东欧与苏联的出口,故能反映出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启动,表格中的材料不能作为背景,排除A项;滞胀出现于70年代,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年,排除C项。6.命题点: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2021·湖北卷,15]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A.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B.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C.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D.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答案:C解析:据材料“为免迁延生变……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可知,冷战期间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材料中的做法反映了与会国联合自强的迫切愿望,故选C项;《罗马条约》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2002年欧元才启用,排除A项;《罗马条约》致力于发展经济,“高度政治互信”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共同联合发展以免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与应对石油危机无关,排除D项。仿真题模拟1.命题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2022·桂林市、崇左市高三考试]1949年,美国联合英法等国建立“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制定了“国际安全清单”,对苏联、东欧及中国等国采取战略物资出口限制,防止“共产党国家的帝国主义侵略能力”。美国这一举措旨在(

)A.抵御社会主义国家进攻B.转变冷战中的斗争策略C.割裂东西方的贸易联系D.维持冷战中的优势地位答案:D解析:由材料美国组建“巴统”是对苏联、东欧和中国等进行的遏制,通过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限制有利于维持美国在冷战中的优势地位,故选D项;这一组织是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限制,而非抵御进攻,排除A项;这一组织的建立是冷战的表现,说明美国没有转变冷战的策略,排除B项;美国主要是限制战略物资,并没有割裂东西方的贸易联系,排除C项。2.命题点:赫鲁晓夫经济改革[2022·江西省稳派高三联考]1957年1月28日,赫鲁晓夫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完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建议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管理改组为地方国民经济委员管理,即把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赫鲁晓夫的这一提案(

)A.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试图去改变苏联经济管理体制C.有利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加剧了美苏两国军事政治对峙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的提案,建议将工业和建筑业改为地区管理,扩大了苏联地方的管理权,试图改变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选B项;提案扩大了苏联地方的管理权,而不是企业的自主权,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斯大林时期就已经实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排除D项。3.命题点: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2·临沂市高三二模]下图为美国1955年~1985年家用电器价格趋势图(以1982年美元价格计算),此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A.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B.新科技应用于生产C.电力成本逐步降低

D.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段是1955年~1985年,即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在此时期,大量的新技术、新科技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导致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故选B项。4.命题点:当今区域集团化的发展[2022·江西省二模]有学者将美、墨、加三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2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6年)、美墨加协定(USMCA,2020年)的负面清单承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比较。由图可知(

)A.北美地区经济集团化受挫B.加拿大对外资的态度越来越开放C.美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D.墨西哥对外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注:负面清单即对外资准入的范围和领域加以限制)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负面清单即对外资准入的范围和领域加以限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背景下,各国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墨西哥在三国中实力最弱,本国经济安全更易受到外资的冲击,故列出的负面清单最多,体现了对外资准入更加谨慎的态度,故选D项。5.命题点: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022·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1997年全球跨国公司有5.3万家。1990年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并购11300次,并购金额约4000亿美元;1995年实现全球并购22700次,并购金额猛增至80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1990年的2355.29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8650亿美元。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即是全球经济趋同化B.跨国公司是资源优化的唯一途径C.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垄断D.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购金额猛增……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1990年的2355.29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8650亿美元”可知跨国公司扩大了国际投资,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而不是各国经济趋同,排除A项;跨国公司是资源优化的途径之一,还有国家调控等途径,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增长,没有体现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无法说明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排除C项。6.命题点:现代世界文学成就[2022·洛阳市高三三模]1957年,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出版了小说《在路上》,作者通过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主动逃离主流社会,到处流浪,寻找新的生活体验和活着的价值。该作品(

)A.体现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浪漫情怀C.反映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危机D.深刻剖析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答案:C解析:据材料“1957年,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出版了小说《在路上》,作者通过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主动逃离主流社会,到处流浪,寻找新的生活体验和活着的价值”,可知二战后美国文学的现代主义特征主要是反传统,体现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危机,故选C项。二、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

[25分大题导练]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19·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表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微点拨: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个国家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其原因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一五”计划的影响回答。美国数据也在增长,主要是受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要考虑到20世纪70年代因“滞胀”所带来的下降。苏联数据也在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放缓。原因主要在于苏联的改革仍然以重工业为主,实现了稳步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受整体经济颓势影响而放缓。日本主要是因为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答案: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6分)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模式的僵化使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微点拨: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外资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材料二“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等信息也可概括出相关的答案。答案: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量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10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解答材料非选择题的常用方法第一步揭秘命题意图,点亮答题明灯素养价值引领→坚持唯物史观,适时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回归历史现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步审清设问层级,划定答题范围抓住引导词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材料和课文知识。“说明”——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含有分析、阐述之意。“简析”——简要分析,分条陈述。隐性时空观念→材料一中“1950~1980年”;材料二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晰核心内容→第(1)问“总体发展趋势”;第(2)问“中国钢铁业发展”。第三步精研材料主旨,获取关键信息寻找关键词句材料一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材料二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