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显
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
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家为什么在后世逐渐没落?标题解读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期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科学家、军事家(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走进墨子
墨子还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他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墨子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也在杠杆原理、力的作用、点线面体圆等领域有精深造诣。
中国2016年发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是对墨子在科学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
“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墨家认为“兼爱”是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的爱,没有亲疏责贱之分,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地尊重和爱。这种爱不仅包括爱自己,也包括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1.兼爱墨家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宽容和相互理解。他们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而和平、合作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2.非攻墨家认为应该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人才,不分亲疏责贱,不论出身背景,这种选拔方式被称为“尚贤”3.尚贤墨子十论墨家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可以支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5.天志墨家强调节约和勤俭,反对奢侈浪费。他们认为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费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引发社会问题。4.节用墨家认为音乐对生产毫无用处,而且音乐(声)会让人产生淫欲。因此,墨家主张禁止音乐,尤其是一些奢侈浪费的乐器。7.非乐墨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它们会赏善罚暴6.明鬼墨家反对宿命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他们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天命所决定。8.非命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反对厚葬久丧。9.节葬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乱。所以,他主张选举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正长”,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这样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因为天的意志是”兼爱”。10.尚同《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该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论证时由小及大,层层推进,明白而严谨。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认同,到了秦汉时期,墨家已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墨子的事迹知之者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所作的传,也只有寥寥数语。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背景介绍标题解读《兼
爱》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以……为:把……作为治:治理;事:事务所自起:兴起的原因;自:从;起,兴起,发生焉:于是譬之如:把它比方作,好比攻:治疗然:这样弗fú:否定副词,相当于“不”。何独:何尝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文本研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第一段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1.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标题解读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喻体)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本体)之理的论证方法。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己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构成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方式比喻比较要求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只在某一点相似;喻体可以虚构。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相似点多多益善;客体材料客观真实。效果说理形象和具体化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例如:火星与地球均有水、空气、泥土等有利生物生存的因素。在某程度上支持火星上也有生物这结论。然而,如果我们其后发现火星与地球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火星上氧气稀薄,气压低,以及气候不稳定等,在某程度上不支持火星上有生物这个结论。不管哪种结论,都是根据和地球相类似的情况来推断的。在论证方法上,就是类比。又例如:《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么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小孩乙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发热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我们就会感到凉快一点。太阳是发热的物体,在早晨时,我们会感到凉快一点。结论:早晨的物体离我们远一点。两个孩子在申述理由时都用了类比法,都把自己的观点讲得很清楚,都具有说服力,因此谁也没有被对方说服,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当:同“尝”,尝试察:明察,考察孝:孝敬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亏:使受损失自利:使自己得利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事务的人,不可不探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下爱自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即使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慈:慈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兄长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君主爱自己,不爱臣子,所以使臣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虽至:即使是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室:家窃:偷窃利:使……得利“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贼”2:动词,伤害家:卿大夫的封地国:诸侯的封地乱:侵夺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标题解读
文化常识盗与贼的区别:窃货曰盗。——《荀子*修身》害良曰贼。——《荀子*修身》盗:偷窃;偷东西的人;谗佞小人;贼:害,祸害,害人的人;杀,暗杀,杀人的人,作乱、肇货等危害国家的人;强盗;等等。“盗”的侧重点在祸害、作乱。“窃国大盗”一般指通过欺骗而篡夺国家政权的人;“国贼”一般指通过叛乱夺取国家政权,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二段)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即使是在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劫夺别人以利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起源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各自的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部都在这里了。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中有哪些“乱”?“乱”之因?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兄自爱,不爱弟君自爱,不爱臣盗爱其室,不爱异室贼爱其身,不爱人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因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三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若使:假使若:像,如
犹:还视:看待恶wū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弟子:弟弟和子女亡:同“无”,没有
有:同“又”探察它从哪里产生的?都起源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盗贼又没有了。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三段)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若:像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还有大夫间相互侵扰封地,诸侯间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像自己的封地,谁还会侵犯呢?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第三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假设论证铺排反问4个“犹有”3个“谁”10个“若”正面论证第二段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标题解读疏通文意(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第一个“恶”:怎么第二、三个“恶”:动词,憎恨,讨厌则:就劝:鼓励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译文: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国家,相互憎恶就会使天下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这里啊。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第四段本文第四段的结论是什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提出问题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分析问题天下乱——不相爱君臣父子不爱不慈贼窃异室大夫乱家诸侯攻国解决问题天下治——兼相爱盗贼无有家不相乱国不相攻君臣父子孝慈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证结构—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正反对比铺排(排例)1.有人说,墨子的《兼爱》语言不简洁,有絮叨之感。你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2.“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3.儒墨两家一度被认为是先秦时期两大“显学”,试比较: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有何异同。合作探究《说文·秝部》:“兼,并也。兼持二禾。”“兼收并蓄”、“兼容并包”。仁:会意字,从人,从二。《说文解字》:仁,亲也。亲者,密至也。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钱振鍠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墨子》一文质朴充实,直言不讳,不重文采,不加修饰,通俗易懂,有一说一,重在以理服人。总是把一种观念、一种逻辑贯穿到底,绝不旁生枝节。不但用语浅显,还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1.有人说,墨子的《兼爱》语言不简洁,有絮叨之感。你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2.“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不可能实现。一是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二是阶级局限。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时,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的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墨子的“兼爱"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他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墨子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他希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方的利益,但是,这只是墨子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的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同之处】:1、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
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2、基本内涵一致。
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不同之处】:1、理论基础不同(1)兼爱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伦理的基础之上的--
爱无差等
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2)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
爱有差等
在儒家心中,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双亲——民众——万物)(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四次调研诊断考试数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三模拟卷(一)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吉林省长春九台师范高中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5届高考模拟(三)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教学质量统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智能停车场租赁与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合同
- 专题08 解析几何(解答题)-【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皮影的制作(课件)六年级下册劳动
- 内蒙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 制图与CAD实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宜宾学院
-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 第15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2024年大学毕业生三方协议范本(二篇)
- HJ 733-201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 2024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健康养老产业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医疗服务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