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写“律崖”等四个字。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初步领悟地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初步领悟地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出示:单元首页)请同学们齐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看老师板书课题,“律”是本课的生字,左窄右宽,右边横画有长短,齐读课题(生读)3.“七律”就是七言律诗,律诗是八句,每句七个字,所以叫七律。“七律”是题材,“长征”是题目。再读课题4.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已经查阅过资料我们交流一下你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十多个省,一路跋山涉水,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这是长征中的一些数字。(出示: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380多场战斗,全长二万五千里)指名读。看了这些数字,你对长征有了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带着这些感受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毛主席笔下的长征历程。二、初读古诗,检查预习。1、出示:逶迤磅礴泥丸云崖铁索岷山大渡桥(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指导写一写“崖”。)本课还有2个多音字。出示多音字2、检查朗读古诗(出示:古诗)诗是有节奏的,听老师读,师生合作读三、研读古诗,体会情感。1、毛主席用56个字写出了漫漫长征路,诗中具体写了哪些山和水呢?在诗中圈出来。(交流)(出示:古诗)让我们走进这些山水感受一下。板书: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2、我们走进这些山山水水看一看,我们先来看五岭和乌蒙山。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特别有特点,大家看,“逶迤”都是“走之旁”,“磅礴”都是“石字旁”,这两个字不光偏旁有特点,读起来也很有味道。老师读,生读3、什么样的五岭山?(连绵起伏,连绵不断,弯弯曲曲)师画连绵不断的五岭山,又看到了怎样的乌蒙山?(气势磅礴,高大险峻,怪石嶙峋)师画4、这样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又是什么样的?看诗,(交流:细浪,小泥丸)师板书图画。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比喻)5、同学们,李白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想象成九天银河,把瀑布夸大是为了表现瀑布的壮美,毛主席把这样的高大的山想象成这样的小,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可以联系诗的前两句,抓住前两句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出示前四句。(交流)6、出示诗句,“等闲”什么意思?引导理解“只等闲”,只当做平平常常的小事。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把经历的这些艰难险阻只当做平常小事,毛主席把大的写小,又是想表达什么?(表现了革命家藐视困难险阻的情怀,表达了革命家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这句话。7、红军长征经历这样的山,还经历了哪些水?(交流,读一读)(出示:诗句)这两句诗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你知道吗?(交流: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8、我们先来看看巧渡金沙江。(出示图片: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度过金沙江的吗?(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9、这一仗打得漂亮,这个时候,战士们什么心情呀?(高兴喜悦)在这句诗里,你觉得哪个字能表现出这种喜悦呢?(板书:暖)你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吗?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过江而去,你高兴吗?齐读。10、如果巧渡金沙江是充满着胜利的喜悦,那飞夺泸定桥就是一次血与火的考验。(观看视频)同学们,们22位勇士为了打通这条生命之道,攀着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冲向了对岸,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环境的险恶,大无畏的精神)这些情感都融入了这句诗中的哪个字?(板书:寒)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句诗。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一个喜悦,一个悲壮,一个智慧,一个勇敢,一个暖,一个寒。但是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在红军面前,也只是“只等闲”,再来读这两句诗,读出一暖一寒。11、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艰险,只要再翻过千里雪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读出这份欣喜。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这个时候毛主席登山回望,这一年来的长征历程,满怀豪情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齐读12、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就经历这几处山水吗?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万水千山),同学们,看这几处山水代表我们写作文中点的描写,而万水千山就是面的描写。毛主席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和比喻夸张的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的精神。我们在作文中写场面就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文章更具体生动。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毛主席的另一首词,出示《忆秦娥.娄山关》同学们,读读这首词,完成作业单上的题目“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的是红军拂晓行军的景色。这两句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周围的环境?词中哪个句子侧面描写了红军战士日夜兼程与行军艰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默读,自主练习)学生交流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已成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同学们继承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英勇无畏的精神,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发奋学习,为祖国的富强尽一份力。六、布置作业:熟背《七律长征》搜集诵读毛主席其他诗词,感受革命家的伟大情怀。板书:万水金沙江七律.长征大渡河英勇无畏点面结合千山五岭乐观精神乌蒙岷山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六年级,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预习习惯等。一、朗读方面学生已有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大体了解的内容,大多数同学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诗的节奏和韵律。但在理解力方面还是很欠缺,对于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体会不出,不理解诗歌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出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因此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诗歌最有效的方法,读出诗歌的气势,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二、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熟读成诵。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效果分析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曲径来组织各项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是以读贯穿始终的。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轻松化解重难点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学生对“逶迤”“磅礴”两词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字面上,为了深入理解,读出情感,我画出直观清晰的简笔画,直接凸显了长征中的艰难,通过视觉的对比,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和乐观坚强的精神。“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通过让学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时,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寒”有了感性认识,为理解“寒”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惊险悲壮,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七律.长征》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都写了哪些山水?学生通过读很快找出写了“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指出这是点的描写,“红军长征途中仅仅经过这些山水吗”?当然不是,“哪个词写出了红军长征经过很多山水?”“万水千山”概括了红军长征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这是面的描写,毛泽东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长征途中红军所遇到的千难万险,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今后在作文中场面描写中也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凸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地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诗歌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先用“逶迤”“磅礴”呈现出道路弯曲绵长,山脉广大无边,突出山势险峻,又用“细浪”“泥丸”的细小与前者形成对比,想象奇特,夸张至极,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以此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事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了长征的最后阶段。“更喜”承接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尽管翻越的是“千里雪”的岷山,想着胜利在望,也不由得“喜”从心生。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纵观全诗,气势磅礴,用词精当,仅用56个字,就把长征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之气。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评测练习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五岭(lǐnglǐn)逶(wēiwěi)迤(yǐyí)岷山(mínmíng)磅(bángpáng)礴(póbó)背一背,填一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更喜岷山千里雪,—————————。按要求填空。“五岭逶迤腾细浪,—————————。”这两句诗出自《————》,作者是——。诗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精神。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一、搜集资料,走进长征。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一些长征的资料,出示长征路线图,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尽可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强对长征的感性认识。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要对语言进行咀嚼,反复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文本对话,深入长征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五岭山的连绵不断,乌蒙山的高达险峻,可在红军眼里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足见红军的英勇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运用简笔画进行对比,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四、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感官更好的体会、理解诗歌语言。“暖”与“寒”的理解是诗中又一重点。在“暖”字的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的理解时,我播放了视频《飞夺泸定桥》片段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展现了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形象,令孩子们既感心寒,对敌人仇恨,又生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