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惯用语认知机制研究_第1页
基于语料库的惯用语认知机制研究_第2页
基于语料库的惯用语认知机制研究_第3页
基于语料库的惯用语认知机制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语料库的惯用语认知机制研究

惯常语(或习惯语)是一种用于表达意义的习惯语。惯用语的意义一般不是其词素意义的总和,而是脱离原构成材料意义升华为新的整体意义。从语言学功能上说,惯用语是一种比喻性词组,通常以三字格为主。对惯用语心理机制的研究,实践上有利于加强人们对比喻性语言的认识和使用;理论上有助于建立普通字词的认知模型。1惯用语的认知过程传统的观点认为,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以整词形式表征,对它的理解是一个提取过程。但是,提取的观点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惯用语成分单词的意义会被激活,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惯用语具有句法生成的能力。针对上述现象,一些研究者尝试以构造观点来诠释惯用语的认知过程。构造的观点认为惯用语的理解中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构造观点同样遇到语言理解上的难题,即有些惯用语本身就没有字面意义可以让人理解,那么对这些惯用语的理解将如何进行,如“出风头”中对“风头”该如何理解。大量的研究表明,单纯使用提取或者构造的观点不能解释所有的惯用语理解现象,因此,关于多词素词的加工,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混合加工阶段。研究者认为,在惯用语加工的早期阶段,词素表征和整词表征都作为混合加工的成分发挥作用。但是,无论是混合表征模型还是Superlemma模型,都没有具体讨论词素信息(lemma和concept)对惯用语是如何发生影响的。另外,对于词素性质(如词频,比喻意义等)如何影响惯用语的加工没有一个详细的解释。本研究试图探讨词素性质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2方法2.1惯用语预测性评定从《汉语惯用语词典》中选出150个三字格的惯用语,对惯用语的熟悉性、透明度、语义倾向性分别进行7级评定。预测性评定采用添字成词的方法,若有大多数(70%)被试能补充成原有的惯用语,说明惯用语的预测性高。采用拉丁方设计将评定材料分为四组,每组包括四个部分:熟悉性评定、透明度评定、预测性评定和语义倾向性评定;共有两所大学的120名学生参加了评定,每组30名。2.2实验1中没有对常见短语的理解和比较2.2.1测试对象大学本科生34名,男女各半,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2.2.2实验刺激的频率实验1的材料包括作为启动刺激的语义倾向性不同的惯用语各6个,作为填充的无关三字词12个,与整词比喻意义相关的双字词12个,与词素字面意义相关的双字词12个,无关双字词24个,匹配基线刺激与实验刺激的频率;填充双字非词48个。2.2.3实验结果与分析采用E-prime编程。96个刺激随机排列,每个被试接受所有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既快又准的判断屏幕中出现的双字词是否有意义,有意义按F键,否则按J键。双字词为2cm×2cm黑色宋体,背景为白色。正式实验之前,首先呈现指导语,接着呈现红色的注视点300ms,掩蔽刺激XXXX,2cm×4cm,200ms,启动刺激400ms,空屏100ms,最后呈现目标刺激。被试做出反应后,间隔2s,呈现下一个刺激。实验之前进行20个项目的练习。2.2.4简单效应分析剔除平均数±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以及错误数据(1%)。结果见表1。对启动量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F(1,33)=6.81,p=0.013。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倾向字面意义惯用语启动的条件下,词素语义条件下目标词与整词语义相关条件下目标词的启动量差异显著,F(1,33)=7.49,p=0.01;两类启动刺激对词素语义相关条件下的目标词的启动量达到显著水平,F(1,33)=6.86,p=0.013。2.3实验2单词剖面频率对通用语言理解的影响2.3.1测试对象大学本科生27名,男生10名,女生17名,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2.3.2实验材料和过程包括词素高低频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各5个,匹配相同位置词素的普通偏正结构的三字词10个,填充无关惯用语10个,实验材料重复2次,每个trail共有60个刺激。2.3.3熟练语“为”反应与实验1同。单字词作为启动词,对惯用语进行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惯用语是否是前面单字词家族中的一员,如当前面出现“虫”时,后面出现“大青虫”,被试做“是”反应,按F键;如果后面出现“可怜虫”,被试做“否”反应,按“J”键。2.3.4反应时间及错误试验删除平均数±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见表2。对反应时结果进行2×2重复测量统计分析表明,目标词类型(惯用语与普通三字词)的主效应显著,F(1,26)=15.57,p=0.001,两个因素交互作用显著,F(1,26)=7.28,p=0.012。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高、低频词素对普通三字词反应时间影响显著,F(1,26)=5.73,p=0.024;高频词素对两类目标词加工时间影响显著,F(1,26)=24.17,p=0.000。对错误率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启动单字频率主效应显著,F(1,26)=13.00,p=0.001;目标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1,26)=6.65,p=0.016;交互作用不显著。启动单字频率主效应显著,对词素频率高的整词反应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对词素频率低的整词反应,表明词素频率高对整词判断容易出错;目标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对惯用语反应错误率明显高于对普通三字词反应的错误率,表明被试对普通三字词做出判断更加准确。3惯用语的加工关于多词素词的加工,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混合加工阶段。本研究的两个实验中,词素语义都得到激活,表明并非所有惯用语是直接提取比喻意义的。另外,如果惯用语意义是直接提取的,那么倾向于比喻意义的惯用语直接提取惯用语的整词意义,必然抑制字面意义加工,两者启动量应该差异显著,这与实验1结果不相符合。如果惯用语整词意义是直接提取,那么被试对目标词的加工就不会受到词素影响,词素频率高低不会影响对整词反应时和错误率,这与实验2的结果不符。同时,依据构造观点,词素频率高的词将很快得到加工,整合惯用语的意义,而且加工准确率将高于词素频率低的惯用语,但是实验2的结果恰恰相反。实验2中,词素频率高延缓惯用语的加工时间,同时增加惯用语反应的错误率。因此,我们认为,惯用语的加工遵循混合加工的观点,词素和整词都有可能成为通达表征的单元,两者加工存在资源竞争,哪个占主导依赖于惯用语自身表现出的语境效应。在实验1中,倾向于字面意义的惯用语则有利于词素字面意义的加工,词素成为加工的主导;倾向于比喻意义的惯用语则有利于整词意义加工,整词分配更多的资源。由于倾向于字面意义的惯用语,整词和词素的意义相一致,因此启动量显著高于倾向整词比喻意义的启动量。而倾向于比喻意义的惯用语,词素与整词存在着竞争,因而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得到前人研究结果的支持,Cacciari和Tabossid,Titone和Connine等人的结果都表明,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词素意义得到加工;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惯用语是一种混合(hybrid)表征。同时,实验结果也与Peterson等人实验结果一致。他们使用惯用语和匹配的普通词语对惯用语加工过程中句法和语义水平处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加工过程中句法和语义独立自主加工的观点。我们的实验同样证明,在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相一致的条件下(即词素存在比喻意义的惯用语条件下),词素得到优势加工,因为句法和语义水平加工不互相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