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籍《逢王营建赠》年状皆齐初有新考
张吉的《给王的礼物》说:“一切都是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开始的。喜鹊山漳水每当他们陪同时都会抓住它。”。使君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经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登城寄王秘书建》云“十年为道侣,几处共柴扉”,《酬秘书王丞见寄》亦云“相看头白来城阙,却忆漳溪旧往还”;王建《山中寄及第故人》同样云“十年居此溪,松桂日苍苍”,可见张、王早年曾“追随”于“鹊山漳水(漳溪)”一带,同窗十年。“鹊山漳水”何在?学界有不同说法,要之有三。一是“邢州”说。潘竟翰《张籍系年考证》最早指出“漳水在今河北南部,鹊山也在今河北省,位于邢台西北、太行山东侧”,卞孝萱《王建的生平和创作》亦持此说,但均无考证。其后吴汝煜在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张籍”条中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河东道四》有关记载,认为“鹊山在邢州内丘县”,“漳水即浊漳水”,“在平乡县(今属河北省)”再后李一飞《张籍王建交游考述》据相同材料进一步确认“鹊山漳水”在“邢州附近的山水之间”:“《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邢州·内丘县》:‘南至州五十八里’,‘鹊山,在县西三十六里,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因名。’同书同卷《邢州·平乡县》:‘西至州九十里。……浊漳水,今俗名柳河,在县西南十里。’知诗中所云鹊山、漳水都在邢州。张、王诗还有提到邢州、襄国(邢州曾名)的,可知二人‘每追随’之地,即在邢州附近的山水之间。”二是“齐州”说。谭优学《王建行年考》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鹊山”之解释———“鹊山在山东历城县北二十里沥口镇”,认为“鹊山实借指当时的齐州,今济南市”。三为“邺郡”说。朱炯远《论张王乐府中的唱和现象》认为张王“贞元初在邺郡(今河南安阳一带)同学”,但未说明理由。诸说中,吴汝煜、李一飞二先生考证最有说服力,大体可信。但认定“漳水”为邢州平乡县“浊漳水”,从而将“鹊山漳水”限定在“邢州一带”值得商榷。首先,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平乡县“浊漳水”的材料未必正确。李吉甫,中唐史学家,《旧唐书》本传(卷一百四十八)言赵郡人。虽然赵郡南临邢州,但他对邢州平乡县的地理未必存,《新唐书·艺文志》云“(唐太宗子)魏王泰命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苏勖撰”《括地志序略》五卷。可见此书北宋尚存,李吉甫无疑熟知。此书关于平乡县“浊漳水”的记载保存于张守节《史记正义》(成书于开元廿四年):“《括地志》云:‘浊漳水一名漳水,今俗名柳河,在邢州平乡县南。’”《元和郡县图志》亦云:“浊漳水,今俗名柳河,在(平乡县)县西南十里。”两者文字非常接近。但《括地志》此载与正史有关记载不符。《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上)云:“(上党郡长子县)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清漳。”《隋书·地理志》(卷三十)亦载:“上党……长子……有浊漳水、尧水。”《明史·地理志》记载相同:“潞水,即浊漳水,自长子县流入,下流至河南临漳县,合清漳水”(卷四十一)、“临漳……西有清、浊二漳水,合流于此,曰交漳口,入北直界。又有滏水,下流入于漳河”(卷四十二)。可知浊漳水源于上党郡,至邺与清漳水合流。(由《明史》可知,在明时,清、浊漳水合流后称“漳河”。)而邢州平乡县在漳水下游,距邺二三百华里,岂再有浊漳水?《括地志》记载或许不可靠,故李吉甫说亦未必正确。其次,即便《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所载正确,即平乡县确有另一“浊漳水”,亦不能认定张籍所谓“漳水”即此“浊漳水”。一方面,《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特地注明“浊漳水,今俗名柳河”,知时人通称之“柳河”而非“漳水”;张籍倘谓此“浊漳水”,应称“柳河”。另一方面,“漳水”历来是后世所谓“漳河”及其包括浊漳水、清漳水在内诸多支流的统称,如《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条就多称“浊漳水”为“漳水”;同书同卷“清漳水”条云“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此“漳水”指清漳水;《新唐书·地理志》(卷三十九)云“(冀州堂阳县)西十里有漳水堤”,此“漳水”指漳河;《旧唐书》李嗣业本传(卷一百九)云“干元二年,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此“漳水”指浊漳水;《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漳河支流亦多称“漳水”。“漳河”流经州较多,除邢州外,尚有潞州(上党)、磁州、相州、洺州、魏州、冀州等,我们何以认定张籍所谓“漳水”即平乡县“浊漳水”?再次,因“鹊山”在邢州即认定“漳水”亦在邢多,不能证明张、王十年间均游学于邢州一带。据张籍诗句“十年为道侣,几处共柴扉”(《登城寄王秘书建》)、“却忆漳溪旧往还”(《酬秘书王丞见寄》)判断,二人曾求学于多处,未必只在邢州。因此,认定张籍所言“漳水”为邢州平乡县“浊漳水”缺乏足够证据。从张籍诗歌之艺术表现看,“鹊山漳水”为借代用法,如同其下文“使君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以“使君”、“处士”指代各类师友,以“朝听易”、“夜会诗”指代各类学习活动,此是以一山一水指代二人十年同窗之地。(张籍所以选用“鹊山”、“漳水”二词,除有一山一水对比例举的考虑,或许主要因为二人既同窗于山野又同窗于水滨。)而据张王现存诗歌,可考证二人还曾同学洺州、魏州,同窗邺城、邯郸的可能性也很大。王建集中有《元太守同游七泉寺》:“盘磴回廊古塔深,紫芝红药入云寻。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狝猴出象林。”《从元太守夏宴西楼》:“六月晨亦热,卑居多烦昏。五马游西城,几杖随朱轮。西楼临方塘,嘉木当华轩。凫鹥满中流,有酒复盈尊。山东地无山,平视大海垠。高风凉气来,灏景沈清源。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愿为颜氏徒,歌咏夫子门。”由“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愿为颜氏徒,歌咏夫子门”语,知王建曾以“青衿”(学子)身份与元太守交游;又由“山东地无山”知交游地在“山东”。《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十年七月,“抱真别将权知洺州事元谊不悦虔休为留后,据洺州叛,阴结田绪”,十二年正月,“元谊、李文通率洺州兵五千、民五万家东奔田绪”。《新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十年十月,“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及摄洺州刺史元谊战于鸡泽,败之”。知贞元十年前后元谊权摄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刺史(太守)。又《资治通鉴·唐纪》德宗十年胡三省注:“昭义军镇潞州,谓磁、邢、洺三州为山东。”知洺州正在“山东”。故王建所谓元太守当为元谊。又,王建《主人故亭》云:“主人昔专城,城南起高亭。贵与宾客游,工者夜不宁。酒食宴圃人,栽接望早成。经年使家僮,远道求异英。郡中暂闲暇,绕树引诸生。开泉浴山禽,为爱山中声。世间事难保,一日各徂征。不复清。岂无后人赏,所贵手自营。浇酒向所思,风起如有灵。此去不重来,重来伤我形。”从内容看,此所谓“主人”亦当为元谊。“昔专城”谓谊曾为洺州刺史;“城南起高亭”谓谊于城南置园亭;“郡中暂闲暇,绕树引诸生”谓谊闲暇时常延王建及其同窗于园中游乐;“所贵手自营”谓王建曾参与元谊城南园亭的营建;“世间事难保,一日各徂征”谓王建及其同窗离洺州游学它方;“守吏非本名”、“重君昔为主”谓元谊贞元十二年正月东奔魏博田绪,眼下物是人非。此诗当为贞元十二年后王建重游洺州作。可见王建确曾游学洺州,且与元谊交情深厚。王建多次写到“南涧”,如《南涧》:“野桂香满溪,石莎寒覆水。爱此南涧头,终日潺湲里。”《七泉寺上方》:“晚随收药人,便宿南涧中。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送薛蔓应举》:“子去东堂上,我归南涧滨。愿君勤作书,与我山中邻。”知王建常游“南涧”并居其“滨”。据《七泉寺上方》,知“南涧”距七泉寺不远;而七泉寺在洺州,《元太守同游七泉寺》可证,可见“南涧”邻近洺州城。张籍《城南》也写到“南涧”:“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言寻参差岛,晓榜轻盈舟。万绕不再止,千寻尽孤幽。藻涩讶人重,萍分指鱼游。繁苗毯下垂,密箭翻回辀。曝鳖乱自坠,阴藤斜相钩。卧蒋黑米吐,翻芰紫角稠。桥低竞俯偻,亭近闲夷犹。目为逐胜朗,手因掇芳柔。渐喜游来极,忽疑归无由。气状虽可览,纤微谅难搜。未听主人赏,徒爱清华秋。”此诗内容与王建《主人故亭》相近,如均写到“城南”、“亭”(张诗题曰“城南”,有“亭近闲夷犹”语;王诗云“城南起高亭”),“岛”(张诗云“言寻参差岛”,王诗云“旧岛日日摧”),“主人”(张诗云“未听主人赏”,王诗题为“主人故亭”),引水造池(张诗谓“漾漾南涧水,来作曲池流”,王诗谓“开泉浴山禽”)。可见二诗所写同为元谊城南园亭。此诗与王建《南涧》所写“南涧”亦当为一水。可见,张王曾同窗洺州(或同居“南涧”),同与刺史元谊交游。元谊贞元十年秋在刺史任,唐制刺史三年,知其“摄”洺州刺史最早在贞元七年秋(此后元谊“叛”,在刺史任另当别论);“摄”刺史可能园;诗又云“经年使家僮,远道求异英”(“经年”乃满一年或几年之意),则张王在洺州至少一年。又,张王贞元八年秋结束同学生活。合上可知,张王游学洺州至迟始于贞元七年秋。又,王建《七泉寺上方》云“湿花枝茸茸”,作于春;王建《从元太守夏宴西楼》云“六月晨亦热”,作于夏;《元太守同游七泉寺》云“晚吹箫管秋山里”,张籍《城南》云“徒爱清华秋”,王建《南涧》云“野桂香满溪”,均作于秋。据此判断,张王游学洺州约在贞元七年秋至八年夏。又,王建《送于丹移家洺州》云:“忆昔门馆前,君当童子年。今来见成长,俱过远所传。……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迁。念此居处近,各为衣食牵。从今不见面,犹胜异山川。……”诗有“洺州”、“忆昔”、“今来”、“为衣食牵”语,当作于元和四五年前后王建重返“漳溪”入魏博幕时。所谓“门馆”,指“权贵招待宾客、门客的馆舍”(《汉语大词典》)。王建初到“门馆”时,邻居于丹正“当童子年”,应在三四岁;而王建“今来”,于丹已经“成长”,从其能操持“移家”之事看,时当二十几岁的成人。由此推算,王建在“门馆”当在其与张籍同学的后期——约贞元六、七年。可见王建所谓“门馆”应是二人早年同学之所。又据“念此居处近”语,知王建入幕时的居所正在于丹旧宅、昔日“门馆”附近。依据常理,王建佐幕当居魏博节度使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由此知于丹旧宅、昔日“门馆”均在魏州。这一推断此诗内容可印证:诗谓“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迁”,由诗题知“彼邦”为洺州,洺州与魏州相邻,于丹由魏州迁居洺州境实只有一日之程。王建元和七年离魏博所写《留别田尚书》云“一旦甘为漳岸老,全家却作杜陵人”,此“漳岸”即指魏州,与张籍称二人同窗之地为“漳水”吻合,此亦佐证王建所谓“门馆”在魏州。又,王建《上田仆射》云:“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弦。却忆去年寒食会,看花犹在水堂前。”田仆射即魏博节度使田绪,《旧唐书》田绪本传(卷一百四十一):“贞元元年,以嘉诚公主出降绪,加驸马都尉。寻迁检校左仆射……贞元十二年四月,暴卒。”所谓“诸生”即指张王及其同窗。此诗当作于贞元八年王建学成之后。此亦可证张王求学晚期曾同窗魏州。又,王建《酬赵侍御》云:“年少同为邺下游,白头。”明确提到自己“年少”时曾与赵侍御同“游”“邺下”。尽管未提及张籍,但我们不能否认张籍也可能同游“邺下”,因张、王十七八岁左右即“追随”于“鹊山漳水”,时正“年少”,与此诗所言时间吻合。张、王同窗很多,王建《送同学故人》即云“各为四方人,此地同事师”,张籍也说自己与元结(一作元绍)“昔日同游漳水边”(《送元结》),赵侍御也许正是二人同窗之一。可见张王也有同窗邺城之可能。又,张籍《宿邯郸馆寄马磁州》云:“孤客到空馆,夜寒愁卧迟。虽沽主人酒,不似在家时。几宿得欢笑,如今成别离。明朝行更远,回望隔山陂。”诗有“孤客”、“行更远”语,知作于张籍早年漫游时期。《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贞元十年”载:“秋,七月……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洺州。”吴汝煜、郁贤皓均据此认为诗中“马磁州”即马正卿,当是。张元十年冬北上蓟州,途经河北。此诗当作于北上途中。从“几宿得欢笑,如今成别离”看,张籍此前即求学期间与马磁州已有交往,且交情深厚。又,王建《九日登丛台》云:“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PEP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年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2025网络维护及安全服务合同
- 2025园林景观施工合同样本
- 2025电商平台代理销售合同书范本
- 2025标准的企业租赁合同范本下「」
- 2025年工程合同价格条款解析(中英文对照版)
- 2025合作伙伴合同 独家代理合作协议
- 胆囊结石患者护理常规
- 2024年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文
-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管控台帐
- JGJT397-2016 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
- 拖拉机湿式离合器
- 中学教材、教辅资料征订管理制度
-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 管道安装工程款承诺书
-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python初赛必做题模拟五卷
-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复习查缺补漏冲刺满分(牛津深圳版)
- 幼儿园小班教案《单手拍球》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