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_第1页
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_第2页
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_第3页
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_第4页
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我在天堂等你》的艺术特色

在赞美女性文学的今天,邱山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这里所说的“别样的风景”是特指她军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999年她的长篇处女作《我在天堂等你》,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温婉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磅礴洒脱的美学风格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了裘山山创作之路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所描绘的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军进军西藏的历史画卷。我们面对这幅壮阔磅礴的画卷凝眸,把目光聚焦到其中一个个进藏女兵身上,可以看到,虽然她们都是执著地随着部队顽强地向拉萨进军,但在进军的路上,在她们心灵之路上却都是游移在抵近与拒绝之间的。于是道路上的艰难、人性深处的美好向往与现实的种种困顿都在这些游移中产生。这便是本文所要探究的作者在创作中进行女性心灵探索的意义。《我在天堂等你》中的女性世界是一组“群像”,白雪梅、苏队长、刘毓蓉、吴菲等等,她们作为女兵运输队的成员进军西藏,历尽千辛万苦,把青春甚至是生命丢在进军西藏的路上。对于今天,她们是一段历史,她们从历史中走来,走到今天。她们是在作品中被裘山山称为“阿姨”、“母亲”的女性,她们的经历是自己难于忘却却不敢触碰的,她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也是不应该被人们遗忘的。于是裘山山走近她们,讲述她们,进入了一种历史叙述,同时又与现实交叉,观照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情感和命运。女主人公白雪梅军政大学毕业,参加女兵运输队,进军西藏,组织介绍嫁给欧战军,她一生养活了六个孩子,每个人的身世都不同……她自己经历了新中国胜利的喜悦、青春的冲动、情感的波动、生存的苦难、和平的幸福等等,她的心路历程上是负着重荷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毕竟她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还活着,活到上了年纪,毕竟有那么多和她一起进军西藏的战友都没能活下来,永远地留在了进军西藏的征途上。她是经历了无数行动上和心灵上抵近与拒绝游移之后胜利抵达拉萨的人,她是历尽沧桑活下来一一讲述她们那段经历的人。在经组织介绍与欧战军结合之前,白雪梅的心里早已有了辛医生,然而,特殊时代的特殊选择并没有影响她与欧战军的感情,他们一生的爱情仍然是一曲温婉动人的歌。事实上,这是白雪梅对欧战军的态度在“抵近”与“拒绝”之间游移所谱就的。小冯去接白雪梅,拖了好几天才上路,并且她铁定主意去了以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她对欧战军是“拒绝”的。在路上遇到暴风雪,雪梅怕给两个小战士拖后腿坚持前进,坚决不退回去。这是她鲜明的性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实际上是雪梅不得不向欧战军“抵近”的行动。到了欧战军的支队时,雪梅已极度虚弱,而且只能住到欧战军的屋里,否则根本没有她可以住的地方。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她不得不向欧战军“抵近”。后来欧战军到师里开会几天没回来,雪梅却非常惦记他,突然意识到“我已经离不开他了,和他在一起,我的心才会踏实,像拥有整个世界一样的踏实”。她已经在内心向欧战军“抵近”了。但当自己怀孕,看见吴菲,吴菲告诉她,自己的那位同意坚持到拉萨再结婚,雪梅“心里一下觉得自己很委屈,吴菲多幸运呀”。虽然她已经接受了欧战军,但她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婚姻还是有很多遗憾的。或许雪梅觉得自己的婚姻缺少过程,不如自己所憧憬的那样浪漫。辛医生曾经对雪梅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知道你对自己的命运并没有真正接受。但是,世界不是靠拒绝形成的,正如命运不能靠拒绝摆脱。有些人的生命是以应该的方式存在,有些人的生命却是以必须的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方式,每个人都必须承受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命运中的苦难,并且努力战胜它。一个人可以拒绝许多东西,荣誉、地位、金钱、享受,甚至爱情,但他不能拒绝苦难。苦难是无法选择的。既然无可选择,就让我们心平气和地面对吧。辛医生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印证,白雪梅和欧战军后来的幸福婚姻正是因为在他们相依相伴面对苦难、战胜苦难的生存过程中结下的深情厚意。白雪梅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比个人的感情更为重要,更为神圣”,让她开始心平气和地等待欧战军,“像一个妻子那样”,这是她向欧战军真正的“抵近”。之后白雪梅先后生养了两个孩子都没有活下来,在漫长的岁月中她自己生养和收养的孩子一共有六个,欧战军和白雪梅非常爱他们,艰难地把他们一个个养大。白雪梅和欧战军相伴走过了一生的岁月。这一生欧战军只对白雪梅说过一次“我爱你”,他们的爱情中虽缺少浪漫,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最深挚,在欧战军遗书的最后他写到:“雪梅,我在那里等你,在我们的天堂等你。”他们的一生是镶嵌在历史进程中的,被历史锁定、被西藏锁定。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欧战军都在等待着白雪梅向他“抵近”,向他们的天堂“抵近”。与白雪梅相比,女兵运输队的队长苏玉英心灵世界里“抵近”与“拒绝”的游移显得更加复杂。因为在进军西藏的路上她带着孩子,同时还思念着丈夫,还要在极其恶劣的征途上照顾一群女兵完成运输任务,更多的矛盾困扰着苏玉英。当丈夫王政委和她商量要把孩子和保姆留在甘孜一个藏民家里时,苏队长“眼泪汹涌而出”,作为母亲她不想舍掉孩子。丈夫又试探性地问她“要不,你和孩子一起留下来,别再往前走了?”她几乎毫不犹豫地摇了头。她一下子变得坚定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向前“抵近”。她把自己带领的女兵也看成是一大群孩子,她无法“拒绝”肩上的责任,她别无选择。苏队长与丈夫相见又要长久分别,她向丈夫“抵近”,在丈夫的怀里表达女人的渴望,丈夫却因为有许多工作等着做,也不想让苏玉英在下一段征程上增加新的负担而没有满足妻子,的确,在繁重的工作任务、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怎能不选择“拒绝”呢?或许这时的“拒绝”才是彼此深爱对方最好的表达。在进军的路途上苏队长一次又一次默默想念分别已久毫无音讯的丈夫,却又要像母亲一样照顾女兵,还要在她们翻山过河怯懦的时候带头向前“抵近”,用行动鼓励她们向自己的心灵挑战。在苏队长生命的最后,她承受着孩子不知下落的悲痛继续前行,并且悉心照顾着所有的女兵和怀孕的白雪梅。苏队长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只是一味地使用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她都坚持着向西藏“抵近”,没有退却、没有“拒绝”,但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她继续前行,最后终于在即将到达拉萨的地方倒下了。在苏队长心中一直向往着到拉萨以后的生活,她曾对吴菲说,“我们要在拉萨长期住下,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一个新西藏。那时我一定要找到虎子,把他接进来,让他在拉萨上学念书。你们也成了家,我们就是邻居。”她始终是怀着心中的美好向往向西藏“抵近”的,可她却没能抵达,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路上。应该说《我在天堂等你》中的女性世界里,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留着一份美好的向往。作品中另一个对未来生活怀着无尽向往、却和苏队长一样永远留在征途上的人物是刘毓蓉。她本打算高中毕业就和未婚夫结婚的,可她因为想考军政大学而犹豫起来,最后说通了未婚夫,军政大学毕业后再结婚。然而,经过军政大学近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她比以前更坚强了,对未婚夫说,“要么你也报名参军,我们一起去西藏;要么你就耐心等着我,等我解放了西藏再回来结婚。”这是一个女孩子充满豪情的话语,同时蕴藏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未婚夫答应她只等两年。没有想到一个曾经犹豫再三才报考军政大学的女孩子在后来的日子里会越来越成熟坚强,她心存着进军西藏和与未婚夫结婚的向往上路。在路上她随着部队向西藏“抵近”,实际上是在步步远离未婚夫,远离了千里万里,是向与“抵近”相反的方向挺进,是一种形式上的无奈的“拒绝”。但在毓蓉的心里,爱情像西藏一样是一片圣地,在她心里也在向爱情的圣地“抵近”。在征途上,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毓蓉一有空就给未婚夫写信。事实上,这些信根本寄不出去,但毓蓉却坚信早晚会寄出去的。无论她走多远,经历多少艰难的跋涉,她的内心都留存着对爱情和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毓蓉在进军的路上很能吃苦,坚决要求去捡柴组。在一次捡柴爬到悬崖上捡枯枝时不幸坠崖,刘毓蓉年轻的生命从此画上了句号。于是,她的一切憧憬都被冰封在了西藏的雪山里,对于毓蓉来说,甚至是永远的冰封。她无法随着部队继续向前“抵近”,在她充满向往的心灵之路上也永远无法抵达爱情圣地。通观白雪梅、苏队长、刘毓蓉等人这组群像,她们的经历是融入历史的,她们个人和家庭命运虽曲折复杂但可能连历史的插曲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个简单的音符,但正是这一个个音符顽强地跳动着,才有了进军西藏的历史壮歌,才有了生命的强音。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有的“抵近”与“拒绝”都不是单一向度的两者之间的往复。《我在天堂等你》传达出的深挚情感是源自于人物内心世界不同层面、不同向度里“抵近”与“拒绝”的游移。这些游移彼此碰撞、融合、互渗,正是女性内心世界最丰富深邃的表现。在这些游移中,有的是必须面临的重大选择,比如白雪梅和几个同学是否参军是否进藏,苏队长是否把孩子留在藏民家自己继续前行。这一类重大选择中,虽然有的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决定要参军、进藏,但在她们内心深处难道没有滑过一丝“游移”吗?白雪梅牵挂着独自在家的母亲、苏队长不忍心把孩子丢在藏民家里、毓蓉眷恋着她美丽的爱情。这才是真正的女兵,她们虽信念坚定、意志刚强,但她们毕竟是一群年轻的女兵,她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作为女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在进藏的征途上存在最多的大概是另外一类游移,她们在抵近与拒绝之间可摇摆的空间并不大,甚至是模糊的、微妙的、不甚明了的。比如在她们即将进藏的时候,有的家长来拦卡车阻止孩子进藏,白雪梅就既希望母亲出现,又怕母亲出现;她既想再见母亲一面又怕母亲阻拦她。比如雪梅拒绝着欧战军却在做梦的时候梦到了他,等等。这一类“游移”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它们虽模糊却真实,虽微小却打动人心。这些抵近与拒绝之间微妙的游移、摇摆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女兵们在这个空间尽情展示着人性深处悲怆而复杂的美丽。在《我在天堂等你》中,作者是以白雪梅回忆性的讲述进行的,这样平静的回忆性讲述更增添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深度。“因为回忆中呈现的经历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事实,而是一种从生命中打捞出来的、浸透了主体情感思绪的事迹”。1我们随着白雪梅的平静讲述穿越了历史,这样的讲述动人心魄,我们和她一起在进军西藏的路上跋涉,看到了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看到了人性中的至美,看到了神圣的灵魂天堂。同时,这样的讲述呈现出了作品温婉抒情而又大气磅礴的美学风格。也正是白雪梅的讲述,“将理想与现实、历史与当代融为一炉,并在这种相互融合中展现了欧家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2除了作品中进藏女兵的历史空间,另一个空间是当代的。在现实的一部分,欧家子女们因为他们是进藏军人的后代,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感纠葛似乎更加错综复杂。同时,他们和父母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时代,然而,享有这么多选择,就必然面临更多的考验和困顿。因此,在当代这一部分的女性世界中,她们仍然是游移在抵近与拒绝之间。女儿木兰因为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所以和父母感情不亲。可毕竟父母是很爱她的,于是她在与父母的情感中游移着。木兰与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但因她在西藏一个陆军医院工作,两地分居的生活使她与丈夫感情出现问题。她转业后两人感情仍然淡漠,婚姻出现危机。可木兰没有勇气离婚,她怕父亲生气,母亲伤心。她忍住了离婚的念头却痛苦地游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抽去了爱情的婚姻只剩下了一个形式,面对爱情枯死的婚姻,她和丈夫的分居实际上就是对婚姻的“拒绝”。既然木兰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面对婚姻与情感,那么内心的痛楚也许将会一直隐隐地伴随着她。木槿是父母最疼爱的女儿,是藏族姑娘尼玛的亲生女儿。木槿在父亲的意愿下和父亲战友的儿子郑义结婚,郑义曾是一名西藏军人,在经历了一次战友的牺牲之后留下了心理障碍,无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木槿并不知事情的真相,她怕离婚会伤害两家老人的感情,在痛苦的生活里游移了很多年,她试图“抵近”丈夫,不离婚,在现实面前又无数次动摇,向“拒绝”游移,她越来越希望获得幸福的生活,最终提出了离婚。木槿受过大学教育,又从事编辑工作,是知识分子,这决定了她对感情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因此,她的内心深处也就被越来越多的痛苦充塞。她在忍受了无数次的“抵近”与“拒绝”之后,终于有勇气从这些纷乱的游移中挣脱,却没有想到父亲会如此生气伤心,更没有想到父亲会这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使她内心深处多了深深的内疚与悲痛。木棉是个命运多舛的女儿,出生时遇到叛乱,上学时遇到“文革”,眼看人到中年又下了岗。而且当年在西藏当兵考护校只差5分父亲没有给她说情,下岗后她要自己开店父亲又不同意,于是她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也许正是木棉物质生活的不宽裕,使她在个人情感的追求上没有太高的要求。相比木兰和木槿在感情生活中的不顺畅,木棉是幸福的,她的感情不是支离破碎的,她专注付出的所有的艰辛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也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木棉在生父亲的气之后,冲出了刚下岗时的游移与彷徨开始再次创业。她没有“拒绝”生活的挑战,没有退却,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着心中的幸福生活“抵近”。木棉恰恰成为了几个姐妹中情感世界最幸福的人。作者在当代这一部分用冷峻的笔致写出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世界。欧家的女儿,她们虽然不用像母亲那样艰难地跋涉,没有经历无数苦难,但她们的情感和命运仍然和西藏无法分割。她们中木兰和木棉自己就曾是西藏军人,木槿虽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