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豁达乐观的苏轼

了解不一样的苏轼学习目标1.用真挚的感情准确诵读作品。2.体会作者在词中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牌名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点明写作时间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交代写作缘由。mǎo解

题: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知人论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悼亡诗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王弗去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生死相隔,深情难忘。这首悼亡词一开篇便抒发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于千里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诵读这首词,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梦境的记述、对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的。注释1缘由学习提示题材情感内容对照课本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知人论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旷世奇才——苏轼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苏辛”苏轼

辛弃疾书—“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米芾(fú)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知人论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背景解读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但苏轼对亡妻依旧地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mán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ɡānɡ)。“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沉痛悲伤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整体感知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mán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ɡānɡ)。沉痛悲伤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整体感知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跟你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译

文: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记梦梦前思念——“十年生死……鬓如霜”梦中相逢——“夜来幽梦……惟有泪千行”梦醒悲凉——“料得年年……短松冈”理清思路结构1.赏析“梦前”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十年相隔相思太苦、旧情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妻子葬千里之外的故乡,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凄凉:这十年,诗人经历了哪些难言的现实之痛?丧妻之痛:生死无常,恩爱不再,知音难寻。仕途之痛:多遭贬斥,颠沛流离,沧桑悲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通过假设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思念亡妻的苦楚仕途坎坷的艰辛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上片小结:2.赏析“梦中”诗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十年死别,思念至苦,夫妻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端感慨要向对方倾诉;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3.赏析“梦醒”诗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料想年复一年痛断柔肠的地方,那是荒郊寒夜冷月映照下,你坟墓孤栖的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岗。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下片:

梦中相逢之喜和醒后之悲――写人、记事、抒情1.这首词题为“记梦”,具体写梦境的句子是哪几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整体感知总结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记梦梦前思量(怀念)——梦中相逢——梦醒悲凉——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恨绵绵无绝期现实梦境现实

题虽为记梦,实际是以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主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写虚。全词虚实结合,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艺术手法1、虚实结合(梦实交织)2.比喻(鬓如霜)3.对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凉)4.白描(小轩窗,正梳妆)5.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整体感悟

体会艺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知识补充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知识点补充(一)虚实结合2、“虚”包括三种: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知识点补充(二)白描手法

白描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事辞藻雕饰,不加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知识点补充

从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白描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1、描写人物,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白居易)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情态等,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田家》聂夷中)

全诗客观叙事,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白描手法知识点补充

从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白描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3、状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

白描手法课堂练习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第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明确:①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鸣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②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1.苏轼《江城子》开头三句:“

。”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句:“

”,表现了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3.“

”苏轼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他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4.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却已经“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

”,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考试发下卷子心正凉,一紧张,全都忘。似曾相识,何意却不详。单选双选两茫茫,看简答,泪千行。

步出考场见同窗,都一样,很受伤。如此成绩,何以见爹娘。只待明照发榜日,结绳套,系房梁。千古豪情—苏轼的爱情1.他的结发之妻叫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县进士王方的女儿,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性情温和。庆历六年(1054),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王弗与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治平二年(1065)五月,妻王弗卒于京师,年仅27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王弗去世后,苏轼悲痛万分,他按照父亲苏洵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