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1页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2页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3页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4页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3"\h\z\uHYPERLINK\l”_Toc248744936”历史特征: 1考点1:中国古代科技 2HYPERLINK\l”_Toc248744938”一、纸的发明 2二、指南针技术的进步 3HYPERLINK\l”_Toc248744940”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3HYPERLINK\l”_Toc248744941”四、印刷术的进步 4▲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5HYPERLINK\l”_Toc248744943"考点2:中国古代艺术 9HYPERLINK\l”_Toc248744944"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9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2一、《诗经》 21三、汉赋P34 23_Toc248744952"五、宋词 25HYPERLINK\l”_Toc248744953"六、元曲 27HYPERLINK\l”_Toc248744954”七、明清小说 28八.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 30九、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1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历史特征:▲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特征(1)四大发明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经验性特点,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进行理论性探讨。(2)中国古代科技思想重现完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特征(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1)具有讲求神似,追求气韵,崇尚自然、优美和谐的特点。(2)具有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3)总体上具有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平和、宽容,侧重理性的文化性格特征。考点1:中国古代科技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二、要求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成就,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II、基础知识梳理一、纸的发明1、必要性:2、过程:(1)、考古发现: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2)、东汉蔡侯纸:不是最早的纸,却是最早普及的书写用纸.3、外传: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4、意义:(1)(2)P24二、指南针技术的进步1、原理2、发明(1)战国时期:出现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a《武经总要》b沈括:《梦溪笔谈》……(3)南宋:3、外传:13世纪(南宋后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4、意义: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条件:(1)(2)2、发明3、应用:唐末至宋初4、传播:14世纪初(元代)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5、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同时还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古代的火箭推进原理与当代卫星发射技术的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科学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走自主科技创新之路,建设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四、印刷术的进步1、表现:(1)唐代:雕版印刷术(2)宋代:(泥活字)(3)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4)明代:铜活字(5)清代:2、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14世纪末,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3、意义:P26▲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1、发展原因:(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2)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4)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5)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2、外传影响:(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1)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素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连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如何看待四大发明在中西方所起作用的不同?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重大作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封建主义农业文明的产物,可它们却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它们处于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同。3、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国的科技有以下特点:(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3)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4、16世纪后中国未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科技的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功不可没。明清时期,这一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又成为科技发展的桎梏.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略)1、主要思想2、主要特点:▲中国古代的哪些思想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1)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2)僵化保守的哲学思想(3)中国教育反对对长者和权威的怀疑与否定的传统(4)自大保守的心态(5)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与抽象的科学思想.考点2:中国古代艺术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法中国画京剧的产生二、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的主要书法成就,知道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II、基础知识梳理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象形文字,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发展演变: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金文(周朝)——小篆(秦朝)——隶书(起于秦,盛行于汉)——楷书(魏晋由隶转楷,盛行于隋唐)——草书、行书(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①魏晋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其审美功能.②魏晋后(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2)五大书体的发展概况和特点书体代表人物特点发展篆书李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创始于秦朝。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楷书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实用价值高.始于东汉、魏晋定鼎、唐朝盛行、通行至今。草书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源于汉初熟于东晋.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兼具楷书的规范和草书的放纵。自东汉至西晋约两个世纪演变完全成熟。DD楷书C隶书B金文A印刷体(3)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著名书家朝代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王羲之东晋楷书《乐毅论》;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书圣”欧阳询洵初唐《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颜真卿盛唐《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公权晚唐《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朝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颓,创立赵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3、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中国古代汉字为什么会成为一门艺术?(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4)笔墨纸砚与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书法更注重实用性.这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定型时期.从此,中国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了实用功能。在各种字体中,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字体。行书是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是行书的艺术个性。楷书则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拟的实用性。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1、国画概述:(1)绘画工具:笔、墨、纸、砚、绢索以及矿物颜料。(2)分类:A.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B.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C.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3)特点: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形式上以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独树一帜,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宫廷画、民间画写实,文人画写意。2、中国画的发展演变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其杰出代表作是彩陶《鹳鱼石斧画代表当时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岩画、壁画、地画等.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画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如战国帛《人物龙风图《人物御龙图等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魏晋南北朝士族兴起开始出现显现个性的文人画涌现出顾恺之(代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代表《北齐校书图)等画家。隋唐五代中国绘画的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两宋宫廷画进入最活跃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文人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都是写意画的精品。3、中国古代绘画名家: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隋)———《游春图》(现存最早原山水画);阎立本(初唐)——《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盛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隋唐);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赵孟頫(元)—--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神品";唐寅(伯虎)(明)——-《孟蜀宫妓图》等;徐渭(明)-—-—《黄甲图》;郑燮(板桥)(清)-—-《墨竹图》《兰竹》▲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绘画风格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并且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化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中西绘画的差异(1)功能不同:西方绘画沿着写实的、功利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魏晋之后,出现两个方向:一个是注重写实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一个是与之对立的非功利、主要写意的文人画,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技巧不同:①西方画家注重定点透视,中国画家的视点则或高或低,或近或远。②西方画家重视物象,着重刻画,着色较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中国画家则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以墨代彩,随心而作。文人画家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借助灵活、自由的表现手法,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它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4.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注写意的文人画。(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5.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6。山水画与风俗画的区别性质不同:山水画带有政治色彩,如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的《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反映隋唐社会政治大统一.风俗画带有经济色彩,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自北宋起,绘画作品成为一种商品。三、中国古代的戏曲1、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原始歌舞后人称为“傩”(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3)宋代出现了杂剧和南戏。(4)元代:元杂剧(5)明代:传奇剧(6)清代:京剧傩戏:萌芽——优伶(春秋战国)—-宋南戏:开始成熟--元杂剧:真正成熟——传奇(明)——清京剧:高峰2、戏曲的成熟-—元杂剧:3、戏曲的繁盛——京剧(1)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1790年),安徽的四大徽班(三庆、和春、春台、四喜)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并形成一个新剧种,后称为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2)特色: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角色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性(表演将唱念坐打有机结合,多采用虚拟动作。)写意性(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1)京剧的形成。元代的杂剧和宋元南戏的产生为地方戏曲树立了楷模,大大推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从明中叶到清初,昆腔由于唱腔的优美和剧目的丰富,在剧坛上几乎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但昆曲由于多为上层社会服务,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从清初到近代,地方戏曲日趋繁盛,有的唱腔更加丰富了,有的剧目更加多样了,并且有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北京自金元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北方的戏曲中心.清初北京已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争胜的场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城里形成了“满城争唱”的局面.由于京剧来源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自从占据北京舞台后,很多演员又走出京城,到全国各地演出,使京剧风靡全国,首先是天津,然后是上海、武汉、济南等地,都成了京剧的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京剧观众。京剧具有其他剧种难以相比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国剧”。(3)京剧走向世界。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考点3:中国古典文学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二、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了解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及其文学成就,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II、基础知识梳理一、《诗经》1、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2、内容:风(“国风”)——民间的歌谣(精华);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风》是精华P333、特点:(1)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2)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3)采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4、影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2、特点:(1)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P33—34(2)(3)(4)3、屈原(1)文学地位: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2)政治理想:毕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变,举贤授能,变法图强.(3)作品:《离骚》4、影响:楚辞体称为“骚体”,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举.▲《离骚》在文学史上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1)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融合成的激越的精神力量。(2)具有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三、汉赋P341、主要特点2、西汉的赋3、东汉的赋四、唐诗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物质条件。(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放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代的繁荣(进士科以声律取士)(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前来。(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2、代表(1)李白:风格特点及原因:①“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②他所抒发的“行路难”、“多歧路”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风气有关;③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代表作:主要有《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月下羞酌》、《静夜思》等。(2)杜甫:风格特点:①诗风具有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等特点;②同时还具相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代表作:《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3、特点:(1)内容丰富多彩,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诗歌艺术形式完善(3)诗人队伍壮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4)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五、宋词1、主要特点:(1)(2)(3)2、演变过程(1)唐代:(2)宋词人艺术成就名篇名句柳永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风光、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人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的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表达的内容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开拓了词的境界。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辛弃疾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宋词繁荣的原因:(1)根本原因: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和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加丰富.(2)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唐及两宋社会的变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1、唐朝时期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期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期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期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两宋社会变迁对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的愤慨.六、元曲1、分类:包括元杂剧和散曲2、散曲: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特点: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散曲代表作:《别情》《秋思》3、元杂剧(1)风格特点(2)名家名篇(3)影响:在城市里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肆”或“勾栏"▲元杂剧和京剧的形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及从中得到的启示1、元杂剧的形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1)杂剧是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戏曲表演形式。(2)元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生活也进一步繁荣。(3)元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出现了许多人民群众抗争的作品。2、京剧的形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乾隆和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同台演出,互相融合,兼收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形成,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称为京剧.3、启示:(1)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2)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创造,必须以服务大众为根本宗旨,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元杂剧是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他的出现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七、明清小说1、繁盛原因:(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要求表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3)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成就(1)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2)五大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3)三大批判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在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书名作者成书时间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反映古人的谋略智慧,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写得出神入化,寓意深刻,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以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中心,把醉心功明利禄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红楼梦》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清朝以对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特点(1)数量繁多、内容丰富(2)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思想内容多变,既有开始歌颂伤人、农民的做平,也有较多批判封建制度的力作。(4)艺术水平高超,人物形象丰满。八.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1)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2)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3)宋词: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配乐演唱。(4)元曲:元散曲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5)明清小说: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九、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④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⑤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⑥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中国古代四个文化发展的高潮①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有特殊地位,具体表现在:疆域辽阔;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商朝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天文历法也具有世界水平.②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张骞通西域后,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如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秦汉文明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巨大,如日、朝等国;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如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即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称为“汉学”.③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唐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如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就是隋唐时代完成的;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如日本的和服又称“唐服”,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称聚居该地的中国人为“唐人”,有些街道叫“唐人街”,日本称中国为“唐土";还有“唐学"、“唐言"、“唐山"等。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易错点: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2.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易混点:1.学生易弄错四大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②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活字印刷术出现于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需要注意的是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③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时候发明的。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唐末用于军事的火箭等。④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2.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因素的模式。(1)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3)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4)文化政策因素:分析当时的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5)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当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6)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高考题】专题题量选择材料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41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文综一)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解析】A初唐书法解析:

初唐书法“娟秀淡雅”

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特征。2。(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解析】D《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3.(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解析】D题眼:“秦朝官方文献”。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③项;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收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②项;5。(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解析】注意活字印刷的活字是篆刻时是反着的。6。(2009高考浙江文综)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解析】A。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7.(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C。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8。(2009高考浙江文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解析】D.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9.(2009安徽文综高考)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