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长集司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1年5月15日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在110米栏中以13秒07夺冠。在这样的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之比、体内血浆渗透压、呼吸作用速率较平静时A.升高
降低
不变
B.降低
升高
降低C.不变
升高
升高
D.升高
升高
升高参考答案:C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参考答案:C3.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
)①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
②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
③胰岛B细胞受损
④胰岛A细胞受损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B4.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参考答案:D5.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各个细胞中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体细胞增殖时从不发生联会行为
D.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可能含有一条性染色体参考答案:C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之后获得物质乙,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参考答案:D7.某种植物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参考答案:B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参考答案:C9.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新形成的DNA分子单链通常是
A.DNA母链的一个片段
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母链DNA相同,但T被U取代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参考答案:B10.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而导致ks5u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参考答案:A11.某遗传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患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此病孩子的最大概率是1/4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C.产前诊断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该遗传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无关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患病,当两对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时,患此病孩子的概率=1/4,若有1对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时,患此病孩子的概率=1/4,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正确;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C正确;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12.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参考答案:A13.在用胡萝卜做菜时,菜中浮油会呈现出橘黄色,为了增加胡萝卜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在进食胡萝卜的同时,应()A.多喝水
B.多吃蛋白质类食品C.多吃脂质食品
D.多吃蔬菜参考答案:C1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光照、温度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参考答案:D15.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D.植物体的任何一个体细胞经离体培养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参考答案:C16.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参考答案:A17.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适用于_____________的动物。(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年份种名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06.85.5曼陀罗3.02.11.10.30.1灰绿藜3.22.81.71.30.6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3)第三小组的成员发现该地区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___等。(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参考答案:
(1).3200
(2).标志重捕法
(3).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
(4).随机取样
(5).竞争
(6).阳光
(7).食物条件
(8).复杂
(9).次生演替【分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群落的垂直结构常表现为分层现象,引起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物种数量越多,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群落的结构越稳定。【详解】(1)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池塘内鲫鱼符合此特点,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计算公式为:N=M×n/m(N为种群数量,M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为第二次捕获的总数,m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即N=200x160/10=3200。(2)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随机取样,表中数据显示随着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灰绿藜的种群密度在减少,故推测两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3)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环境和食物分布。
(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种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18.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巨噬细胞参与
B.肖黏膜烫伤后会因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D.第二、三道防线都涉及到免疫细胞,它们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参考答案:C19.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参考答案:A20.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自独立、没有联系的B.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参考答案:C21.为了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研究人员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在图中A、C两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请分析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A点,微电流计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B.刺激A点,肌肉可发生收缩,这一现象可称为反射C.刺激C点,微电流计可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兴奋传至B点时,Na+内流可导致此处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参考答案:D从图上来看,AB处是神经,C是肌肉,也就是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所以是从神经到肌肉。微电流计接触在神经的两端,就是当着两个点的点位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流。A,错误,是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当刺激A时,A处点位反转,而后恢复,另一端不变;当电流流经另一端时,那一段的点位反转,而A处不变。所以两次的电位差正好相反。B,错误,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无中枢神经参与。C,错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从C点传不出来。22.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的方法防治参考答案:A【考点】UB:生态农业工程.【分析】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解答】解: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了,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错误;B、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中物种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确;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的方法防治,D正确.故选:A.
23.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下列预测正确的是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色盲
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色盲参考答案:B24.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创造无氧条件,更有利于发酵B.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C.果醋发酵过程中,适时通入氧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果酒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的温度控制在20℃参考答案:C【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详解】A、酵母菌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A错误。B、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应为拧松瓶盖,放出CO2,注意不能打开瓶盖,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C、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C正确。D、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条件,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参考答案:D26.下列说法描述正确的是(
)①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②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③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反④配子的多样性和受精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27.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参考答案:C28.“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缝合的部位是()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与脱氧核糖C.DNA双链上的磷酸二酯键 D.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恢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据此答题.【解答】解:在基因工程中,限制酶主是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恢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故选:C.29.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参考答案:B30.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参考答案:B3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参考答案:D32.通过刺激休眠种子,改变各种激素的含量,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在刺激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存在拮抗作用C.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参考答案:D33.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植株,当该植株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该细胞内共有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以推知,马铃薯正常个体细胞内共有多少个染色体组A.2个
B.3个
C.4个
D.6个参考答案:C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进行胚胎分割参考答案:D35.我国科考队员已多次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到达后,他们生理上可能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A.机体耗氧量降低
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C.体温显著下降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参考答案:D36.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参考答案:A【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正确;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D、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正确.故选:A.37.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下列表示HIV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T细胞数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A38.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图中的e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⑥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参考答案:C39.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
)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
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生产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在其体内筛选能够产生单一抗体的效应B细胞(②);其次是将效应B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由于融合后会形成多种细胞(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等),因此需要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①);最后再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③)。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0.采用ABCD中的哪一套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为研究影响人体内胰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大小相同的6个小滤纸片A~F,分别用不同液体浸润,具体操作如下②将处理后的滤纸片贴在含淀粉的培养基表面(见图)。然后,置于恒温箱在适宜温度下保温30分钟。③去除6个滤纸片,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1分钟后冲去多余碘液。④观察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
:实验过程ABCDEF胰淀粉酶液---1滴1滴1滴稀HCl-1滴--1滴-稀NaOH--1滴--1滴蒸馏水2滴1滴1滴1滴--实验结果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ABCDEF?深蓝深蓝浅蓝浅蓝不变蓝
(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中编号为A、B、C的滤纸片起____作用。实验结果,接触过A滤纸片区域的颜色为____。步骤②中,适宜温度应约为_____℃。(3)上述实验表明,胰淀粉酶在______(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4)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重复完成步骤②~④。若实验结果是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实验结果是由于淀粉酶活性_____(“较高”、“较低”、“丧失”)造成的。参考答案:
(1).pH
(2).对照
(3).深蓝
(4).37(左右)
(5).碱性
(6).较低(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A、B、C三个小滤纸片都没有加入胰淀粉酶液,分别是D、E、F的对照实验。(3)由于A小滤纸片没有滴加胰淀粉酶液,因此淀粉没有被水解,因此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为深蓝色;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牙规保持在最适宜温度,即37℃左右。(4)E组实验结果是是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元活动 环保综合探究活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鲁教版2004
- 冀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A (3a-3c)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5法律本科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管理会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级安全教育试题+答案(班组级)
- 2025消防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之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题库带答案
- 2025年贵州省建造师试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36T 1418-2025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雷峰山茶
- 外踝撕脱骨折课件
- 钢架油漆翻新施工方案(3篇)
- 数字平台治理 课件 第五章 数字平台生态治理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6月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妇科葫芦灸中医适宜技术
- 陕县支建煤矿“7.29”抢险救援案例-图文.课件
-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英语自我介绍高中课件
- 企业设备研发计划方案(3篇)
- 日本0到3岁早期教育
- DB2101∕T 0118-2024 装配式模块化箱型轻钢结构房屋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