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密码国学堂_第1页
汉字密码国学堂_第2页
汉字密码国学堂_第3页
汉字密码国学堂_第4页
汉字密码国学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密码——国学堂》1本期主题:论语,你看懂了吗主讲人:唐汉主持人:梁冬播出时间:旅游卫视-07-2523:00-23:30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较早之前的时候,我们请来了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东岳老师观点相称雷人,网络上两边观点势不两立,喜欢他的和反对他的都如此的鲜明,这我觉得这就是独立学者的意义。在跟王东岳老师聊天的时候,发现他有一位老师--起码在中文方面有位老师,是唐汉老师--他讲到中文的时候言必称唐汉老师。于是各位同窗有福了,我们又把唐汉老师请来,仍然是一位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唐老师,你好!唐汉:你好!画外音:唐汉,独立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客座专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先后出版了《发现中文》、《中文密码》、《唐汉解字》等著作,被誉为古文字学界挑战许慎、郭沫若的第一人。梁冬:我们都懂得,讲《国学堂》要讲中文。中文是全部中国文化的一种基础。但是呢,在我们的历史过程当中,其实诸多人对中文有种种种种的这种错误的见解。甚至就是说,就像拆字先生、算命先生,把一种字拆出来讲,讲得仿佛较好,很有道理同样,似乎也对,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有谬误的。那唐汉老师很数年来对甲骨文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这个中文的流变,因此,将来的几期节目里面,我们会请到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从中文当中看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固然,由于他是独立学者,他也会从批判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有某些糟粕的地方,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独立学者应当保持的一种风范。那唐老师,我想请问,您对这个学习语言中文,或者研究语言中文,这个爱好是怎么来的,您又会怎么开始入手的呢?唐汉:过去的学者,就是搞文字学的学者,叫训诂学者。他是以圣人之言,贤者之说,来作为这个立论的基点。他说的对错,大家不做逻辑追溯的,就是不再问为什么的因素。事实上,一经逻辑追溯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出现诸多问题。比方说,我们说的《论语》的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唐汉:我们老师就跟我们讲,说,就是"不亦说乎",这个"乐yuè"就是当"愉快"去讲了,就是心情很欢悦,欢悦同样的。而我总感觉到很奇怪,我就认为不是这样。对不对?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说:通"悦"。愉快,愉快。梁冬:写呢都是写成"说"嘛,对不对?唐汉:是啊。大概来讲的话,就是像这个,我们明明白白是一种"说"字,对不对?"说"字它从言兑声,古音把它念成"shuì"。而这个"兑"字是从八从兄,"八"是两边的意思,"兄"是一种孩子,会说话的孩子,大孩子叫兄,兄长。"兄"又是由"人"和"口"构成的这个字。它明明白白是一种"说"字。在《论语》中的《阳货篇》里面就有说是,子曰,孔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我们说"说服"的"说",古音都念"shuì"。字幕提示: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梁冬:我们从小到大,老师都跟我们说,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这个"说",是通假字,是通那个"愉悦"的"悦"。唐汉:它事实上不是通假!事实上,所谓通假,就是古代人说的错别字。什么通假?!就是错别字,古人不会写字,不会写那个"悦"字,就写了这个字代表"悦"。梁冬:但事实上是……唐汉:但事实上,它第一段话的意思是:学习完了后来,我不停地去复习,不就能够讲给别人听吗?--"不亦说(shuì)乎"。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完之后,不停复习,不就能够讲给别人听吗?--唐汉梁冬:是这个意思?我以前觉得,例如说,你要学习修电视机,是吧?我们有个电视系的,你要学修电视机,学习了后来,就修好了电视机了之后,觉得很high,很愉快。我觉得是这个意思哦。唐汉:今天,你要跟今天的中学生说,你学习完了回去不停地复习,再做着几百道题,这是很愉快的事情。他会怎么样?梁冬:抽你,大嘴巴抽你。哈哈哈……唐汉:因此,他这个语言还是接续的,他这句话不是独立的。孔子第一句话说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句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字幕提示: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唐汉:这第二句话是愉快的"lè"--它是乐,我们今天的乐--"不是个很愉快的事情啊?"但它前面"有朋友自远方来",这个"朋"字是不同的。梁冬:"朋"是什么意思?唐汉:"朋"在古代来讲,它这个字的造字的来源,是来自一串货币。例如说我们这个"朋"字,最早的甲骨文的"朋"字就是这样写的。梁冬:像"拜"字同样的。唐汉:它是古代的这个……。梁冬:两串货币。唐汉:两串货币。郭沫若根据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这个货币(就是古代贝壳,做钱的货贝),他就出土看,证明是它叫一朋是两系,一系是五个,等于一朋是十个货贝,串在一起,它就串着,这就是"朋"画外音:"朋"字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本义为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在青铜器铭文中,经常能够见到"贝、骨、朋"的有关统计。《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也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诗句,表明了"朋"字在当时作为一种货币衡量单位,它的本义和钱财有关。唐汉:后来,这个字再加的时候,给它加了一只手,上面就是一只手,加了一种右,提着这个"朋"字,这个字就是后来形成这两个形状,后来就改成"朋"了。梁冬:是什么意思呢?唐汉:因此在这里边,古代人就认为,共同花钱的人就是"朋",共同干活儿的是"友"。因此我们要写一种"友"字的时候,古代的甲骨文的"友"的写法,它是画出两只手。梁冬:这个字念"友"吗?唐汉:这个是"友"。因此"朋"和"友"是不同的,"友"是两只手,大家一块儿干活的。因此,我们……你说的话叫"狐朋狗友",狐狸能够单独在一块饮食,一堆能够,狐狸在一块儿吃饭。狐狸能共同打猎吗?只有狗能够共同打猎。梁冬:"狐朋狗友"来自这里啊?唐汉:啊,这叫狐朋狗友。梁冬:深刻深刻!我说了一辈子"狐朋狗友",才懂得原来"狐朋"是指一起吃饭的叫"狐朋",一同干活的是"狗友"。哈哈哈……唐汉:因此,古人分得非常清晰。在《论语》中也分得非常清晰,《论语》中讲,单独讲到"友"的地方有七处,讲到"朋友"二字合一的时候有三处,但是讲到"朋"的只有这一处。梁冬:就是"有朋自远方来",就是有一哥儿们过来跟你一起喝酒吃饭,你觉得很愉快。唐汉:不。是一种有钱的人前来,从远方过来,来了话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他来干什么呢?字幕提示: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译文:有钱人从远方来(向我求学),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唐汉唐汉:第三句话就告诉你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吗?字幕提示: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唐汉:它这个"知"字,它事实上是"智"的假借字。比方说,我们这个"智"字很简朴,它是这个画了一种公尺,就是圆规,圆规我们古代画圆,这个"口"代表圆,这个"于"代表支出,底下这个是目的符号,我们叫"日",代表目的符号。说一种"智"--圆规,能够画圆也能够量方,这个就叫"智",有智慧的人,就是很聪颖的人,很智慧。这个字,我们就演变到今天,后来省掉了这边这个"于"字,就变成今天的智慧。它在这个"智"上又省掉下边的目的符号,就叫智慧,懂得的意思,我们知识的"知",也是懂得的"知",在这里的话。因此说,人不"智",这个人不聪颖,就是有这个朋啊,他不聪颖,他不聪颖我而不"愠",我又不愤怒,因此"愠"字在我们这个字里头是加了竖心旁,加了一种"昷"。"昷"在古代是一种日字,你看底下画了一种器皿把里边水晒热,这个就叫"温",温水的"温",加了竖心就是心里忽然怒火上升了,就是很愤怒的话。"我讲了半天,他也不明白,不聪颖,你也不愤怒,不是君子乎吗?"它事实上是说,孔子说我也不是君子么,除了我们俩都是君子,这就体现了孔子的这个有教无类的思想。因此在孔子的学生里有诸多,我们说是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或者七十七个贤人,其中这里边就有很有钱的人,比方说我们这个端木赐,叫子贡,就是个有钱人;也有很穷的人,比方说有人叫曹参,他经常吃梨核子,吃饭吃草籽,他家里很穷。梁冬:草籽啊,是吧?唐汉:草籽,我们后来喂鸽子时候用的那种草籽。梁冬:对不起,稍事休息一下。刚刚刚几分钟的时间呢,我们立刻感觉到了唐汉老师对这个中文的进一步研究。从他的角度来看,忽然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疑惑,是不是很数年来我们受的教育都是错的呢?但是没关系,现在补还来得及。稍事休息,立刻继续回来《国学堂》。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也是王东岳老师的老师--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中文,从"人不知而不愠"讲起。以前我们的意思呢,我觉得说的是"人不理解我,但是我不愤怒,那我不是很君子吗?"因此说人不知,这个"知"呢,我理解就是人家不理解我的意思。唐汉:不。它在这是"不聪颖","人不知",这个人他是不聪颖的,叫不智慧,这个"知"还是智慧的意思,它是不聪颖,本义应当在还是做"聪颖"。说这个人--不聪颖的人,我来让他做学生,给他教,然后的话,我是一种不愤怒的人,因此我也不是一种君子吗?他为什么这样,由于他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这叫稻粱谋。现在大多数的老师都是这样子啊,人家拿了钱来了,在你这上课来了,给你学费,给你钱,你再生了气,人家不是就走了吗?但是里边还隐含着孔子也有这个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有这个思想,"诲人不倦",他也是。因此孔子说:"人之患,好在为人师也。"说孔子自己实际是总结的,说人最大的坏毛病是什么,就是好给人做老师。字幕提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梁冬:这事实上也是他自我的觉醒。唐汉:自我的觉醒,对。梁冬:是这个样子的。因此我们刚刚讲到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意思就是说,经常学习呢,然后跟别人分享,跟别人讲,是较好的,而不是愉快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有钱的人来求学,他觉的很愉快。字幕提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唐汉:对,是很愉快的事。因此他这个不聪颖,他要是不聪颖,不聪颖的话,我也不愤怒,教了几遍他也不会,我也不愤怒,我还继续去教会他,这也不是一种君子的作风吗?梁冬:整个这三句话,就是《论语》上的最开始的三句话吗?整个三句话全都错了。但是我有紧张啊,如果我们现在的同窗们按照您的这个办法,去参加高考,可能会答错题。唐汉:是,那必须答错题。错的是,特别是在国学这个系统的话,你想要继承这个国学,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先要批判,要扬弃,然后继承。你不能这个把糟粕都继承下来。由于它最可怕的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你就应当有一种很重要的警惕之心。因此孟子就说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字幕提示:尽信书不如无书。唐汉:你完全相信一本书的时候,你能够说没有这本书了,你不如不看书,看书干什么?由于书里面一定有迷障。比方说《论语》中的,有一句讲的是这个"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就是孔子据说之后,就曰,"再,斯可矣"。字幕提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画外音: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曾任鲁宣公、鲁成公时期的国相。相传,他在执政时期,处事十分谨慎,每事必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后,便对女婿公冶长及子贡等人说:"再,斯可矣!"唐汉:季文子这个人很简朴,他也不贪,因此他为相。但是这个人有一点,他抓权抓的很狠,他对利害的计较非常明确。因此诸多人,有人说他很坏,有人说他较好,由于他做事非常谨慎,三思而后行。这孔子就据说他了,说这个"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可矣。我们传统的解法就是,你做事应当三思而后行,再思一次就行。因此诸多人,我们今天学者对它的解读,有两种解读。由于这个"三",三思而后行,"三思"是泛指,是大概思得越多越好;有人说是实指,就是"三思",思了三次。因此孔子说,继续再思考较好。但是,事实上这个是错的。古代这个"再"字,它是个很故意义的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话,它是一种批示字。它来自什么?来自古代的"冉"字上面--这个"冉",冉冉升起的"冉"字上面--再增加一横就叫做"再"。但是古代这个"冉"字,这个"冉"来自什么?梁冬:来自那里呢?唐汉:来自男性生殖器。梁冬:哦,是吗?唐汉:日常疲软的男性生殖器叫"冉",它又和"软"……发"软"的声。因此这个"冉"字的话,把两个"冉"字对顶起来,就叫gòu。我们今天就是交媾的"媾"和构造的"构"都是它这个gòu。什么媾?说两个男人相遇了,互相搂抱就叫gòu,这是个架构,构造的意思,就是木梁构造。说它这个"冉"字上面增加一横,就是再次起来一下,就叫"再"。梁冬:因此第二次勃起叫"再"了?唐汉:第二次勃起叫"再"。梁冬:哈哈哈,失敬,失敬。唐汉:因此,孔子在这的意思就说,说的"你思考两次就行了",你不用再思考三次了。因此孔子一生是敏于行的,敏于事的。孔子一辈子这个人是做事很快的人,例如说他去出访列国的时候,想起走就走,他不提前打探好,提前布置好,因此他在陈国被人包围了,(在)蔡国又没饭吃了,饿着肚子。他这个人一辈子行动很快。梁冬:属于justdoing,行动派。唐汉:因此今天,我们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有一种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行动很敏捷,他绝对不会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就晚了,两思就够了,足足就够了。梁冬:这个事情非常含有普适意义。我自己在创业后来,发现有一种特点,诸多同事啊,我觉得他们行动力太慢。就是为什么,就是老想,思前想后,这样做对不对,那样做对不对,其实大好机会全部丧失了。你说可能都有风险,但是你核心是你要在做的过程当中,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你自己趟出一条路来。红军怎么走出来的,也不就是这样,也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对不对?唐汉:说得非常好。梁冬:稍事休息,立刻继续回来《国学堂》。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简朴的中文。诸多中文啊,每天用,每天看,或者呢经常看到啊,其实呢,我们一向没想过,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例如说"三思而后行",刚刚我们讲到的诸多人呢,就认为"三思而后行"是一种较好的一种生活品质,做事情、做人稳定,适合做官员,在领导干部层里面混呢,其实呢,最佳要"三思而后行"。其实啊,孔子恰恰是反对"三思"的,他认为想两次就能够了,"再,斯可矣!""再"就是第二次的意思,并且它是实指。什么叫实指呢?我们以前就"三思"仿佛是一种虚指,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孔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三"就是一种实数,就是,三就已经多了,二就OK了,是这个意思吗?唐汉:是这样,是这样。梁冬:OK。因此就是说,诸多人对这个儒家的这些东西有某些误解。唐汉:就像这一种理解呢,我们在研究这个孔子儒学的时候就(碰到)诸多问题。比方说一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孔子这个学说中的这个《论语》中讲到仁义的"仁"字,这个"仁"字在孔子的《论语》中有109处。画外音:"仁"字,《论语》全文共出现109处(《论语》全文共21469个字)。如"樊迟问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许慎著《说文解字》认为"仁,亲也,从人从二"。那么,《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与否符合孔子的本意,孔子强调的"仁者爱人"又终究作何解释呢?唐汉:过去我们对"仁"字的理解,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理解错了。他认为这个……,许慎就认为"仁"字是"从人从二",是两人行,互有关爱,两个人的话。事实上这个"仁"字,它不是一种这个"从人从二"的字,它是个"从人从上",它是个会意字。这个字在古代就是一种"上"字。古代的"上"字是这样写,上面是画了一种木板,上面这个,我们说一种板子上面画个东西就叫"上",或者是台子放个东西就叫"上",如果这个上面画一种(板子)底下画一种,这个就叫"下"。就是"上下"两个字,因此演变为"从人从上",是上等人。因此这个"仁者爱人"这个思想,在孔子来讲,它是有一种社会背景的。梁冬:"仁者爱人"什么意思呢?唐汉:在孔子生活的这个年代,是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转化的时代,也是个社会大转型,大变型时候的变革,整个社会上是吊国伐民,战争不停,因此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上等社会的统治阶级要爱下等社会的民众,这是个非常明确的概念。由于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它是一种贵族时代,它是个阶级社会,他一定是讲统治阶级仁者爱人。因此"仁"这个本义的话,它指的是上等社会的统治阶级,在统治阶级里边的精髓们,统治者里面的精髓叫君子。今天我们说"果仁"这个"仁"字,果仁,什么叫果仁?就是果子里的精髓嘛!"仁"是精髓的意思,对不对?它还保存这个含义。因此"仁者爱人",这个含义是很明确的。梁冬:因此这个"仁"的意思,我们诸多时候理解是一种很仁慈啊、很宽厚啊,是这样样一种意思,实际在它那里面是很明确的,"仁者爱人"的前面这个"仁",指上等人的意思,是指贵族的意思。唐汉:对,因此孔子全部的这个学说,很重要的一种立足点,就是孔子代表着统治阶级。他讲的是对统治阶级规定某些品行,这样理解了我们"仁者爱人"的时候,我们对整个孔子学说里得出的结论完全是不同的。梁冬:由于理解了"仁"这个字之后,重新来看这本《论语》,你觉得它在讲什么东西?唐汉:《论语》里的学说来讲,要是讲啊,孔子思想中他有几个立足点,我们认为有立足点。他重要在社会伦理政治,我们后来作为社会政治伦理学的原点呢,我们去找。但是我觉得第一,孔子这个作为思想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我们今天仍然继续吸取的。第一,他叫有教无类思想,就是全部人都能够进行教化,不管你是有"朋"的人,还是没"朋"的人,我都能够享有教育。今天我们甚至能够说,今天我们能够说,我们每年有将近万孩子出生,他为什么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没有权利去享有大学教育呢?比方说我大学,只录用那考试考得好的人,考试好的一部分,由于我没有院校,我只录用你,谁考分高我就用,谁考分低你就走。考分低他不一定他就没有别的才干呀?他没有说我由于考分低……,考分低是你自己设计让我低的,由于你考试就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考不上嘛。梁冬:有道理。唐汉:是不是?因此,这是孔子思想的第一种有教无类的思想。第二个孔子思想,我们就是说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我们社会一定是有职有权的人对社会下层的民众要更多的关爱某些。梁冬:有点完全颠覆我们的某些传统的这个思想,或者习惯思想,但是有时候你深思一下,也确实是这个样子,是吧?因此呢,没关系,国学堂的精髓就在于说,我们允许不同的观点各自讲话,然后呢,相信我们的观众本身是聪颖的,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更符合你的想法,那么你能够支持,不符合你的想法,也能够激发你对这个事情的思考,这就已经达成我们的节目的这个需要。好,感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仍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谢谢唐老师。唐汉:谢谢。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献丑于江湖谨为学习所得恳请斧正梁冬叩首画外音:大圣贤孔子他的文学造诣如何?唐汉:孔子这个一生他好为人师,他的这个文学水平一定很高,大家都是这样的认为的。旁白:哪些字从孔子那儿就开始被误读了?唐汉:孔子曰:"一冠三为王"梁冬:打通天地人。唐汉:打通天地人。因此古人认为的话什么是"王"?"王"是能够杀自己的人就是"王"。杀别人的不叫"王",那叫战士。画外音: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揭开甲骨文神秘面纱,《国学堂》中文密码系列,独立学者唐汉说文解字,为您揭秘孔子误读的那些字。2本期主题:揭秘孔子误读的那些字主讲人:唐汉主持人:梁冬播出时间:旅游卫视-07-3123:00-23:30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请到了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有关中文里面的种种、种种的有趣。例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音睡)乎”,大家都说是“不亦悦(音月)乎”,很愉快,经常学习完之后还很愉快,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是学完之后跟别人能够就是说了,这个因此还是要回到“说”这个字的本质。那是上一期的节目,稍事作一点简朴的回想,这一期我们仍然请到了唐汉老师跟我们讲讲,孔子的中文功底的问题。唐老师,就是说我想请问,孔子算是中国的很有文化的人了,在古代大成至圣先师,你认为孔子的文字学功底如何?唐汉: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讲,是比较差的,孔子这个一生他好为人师,他的这个文字学水平一定很高,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说文解说》这本书里,许慎的《说文解说》里记述了孔子的话,对文字学的理解,其中有七处,大概有七个字。第一种字讲的“狗”的解读,就是《说文解说》说“犬,狗字有悬蹄,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画外音:汉代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说》中,对“犬”和“狗”这两个字做出理解释:“犬”字狗之有悬蹄者也。许慎还引用了孔子的说法,“犬”,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而“狗”,孔子的说法是:“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意思是狗的叫声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狗,叩也”,孔子的解释是对的的吗?“狗”字古人在造字时,本意又是什么呢?唐汉:事实上我们过去,甲骨文这个“犬”字很简朴,就是这样画一种画,这样画,这就是我们这个“犬”字。后来我们演变成这样写的话,事实上是一种在笔画上简朴化的过程,但是甲骨文这个字早期这样写。因此孔子在那个时代,他还能认识这个“犬”字是一种狗字。因此孔子对于狗的解释说,“狗”,孔子曰:狗,叩也。这是它的发声渊源,因此说“叩气吠以守”,就是这个狗的话,用叫声守护着我们的庭院、家,看家护院。狗的话因此“从犬”,我们说“句声”。因此这个解读事实上今天严格来讲它是错的。梁冬:什么意思啊?唐汉:第一种“狗”这个字的来源,它这个字字源上发声学来讲,它不是说和“叩”有什么关系,狗的来源是说,母狗和公狗就是交配的时候,我们叫连在一起了。见过母狗和公狗交配,它匆匆卸不下来,我们叫钩住了,钩住了,钩,钩,钩,就变成狗了。字幕提示:“狗”字从字源发声学上讲,指公狗与母狗交配时,被“钩”住之意。——唐汉梁冬:“狗”这个字的发音,是指两只狗,一只公狗和母狗,在交合的时候拔不开了,钩在一起了,因此叫“狗”?唐汉:钩在一起了,因此叫“狗”。就是钩在一起,钩,钩,钩,就钩住叫狗。梁冬:Gogogo,Alealeale……哈哈哈。远了,远了,对不起了,您说回来。唐汉:对,因此这个“狗”字,它是个犬字的音转转注词,它代表了狗的全部含义。由于犬要用作偏旁的,用做类旁,做声音旁去组建中文。也能够说是“从犬钩声”,钩住了这个狗这个字,和口没有关系,和叩没有关系。因此孔子解读这个字,能够说是二分之一对,二分之一错。梁冬:“哭”这个字和“笑”……“哭”这个字,上面两个口,下面是个犬,为什么“哭”这个字,下面是个犬呢?唐汉:孔子《论语》中也有,子路死的时候,孔子大痛,叫哭,孔子哭。哭事实上是我们在古代就是什么叫做哭?你见过那个狗,惨痛的狗,你把狗关在门里头,死打它的时候,狗那种哀声,求饶的那声音就叫哭,“呜呜”那种呜声音。人很痛苦的时候,这个嚎叫声就像狗那个嚎叫,那个惨痛的嚎叫,这就叫“哭”。“笑”字在古代,它不是。这个“笑”字的来源,我们说的话是古代有一种字,是这样写这个字,这个字叫“笑”,我们今天这个“笑”。但这个字也是作为一种省字就省出来,它省出来一种字,就省出来这个“夭”字,我们再做出来一种字,把它上边旁改成这个就叫成“笑”,它是讲女人笑的时候,腰弯下来,哈哈,笑得腰像草同样弯腰,因此这个字,我们后来把它就……后来古人把它变异为这个字,两个字,异体字,这个和(音笑),也念妖(音腰),这个字。梁冬:因此“笑”是指女人很愉快的,然后把腰弯下来的样子喽?唐汉:不是,她笑声,什么叫笑,叫大笑,就是笑的就是捧腹大笑,就是腰都要弯下去这种笑叫笑。梁冬:这跟女人有什么关系呢?唐汉:由于女人经常笑的时候经常会弯腰啊,她更容易动情啊,笑得很彻底啊。梁冬:因此,你看那些谈话节目,下面全是女观众。女观众比较容易动情,是吧。唐汉:啊,也有这个道理吧。梁冬:开玩笑,开玩笑,收回来。唐汉:但那个我们古代人的那个笑啊,他是爱憎分明的,笑和哭都是很彻底的。不像今天人叫皮笑肉不笑,哭笑不得。甚至你今天看着诸多人他脸上是笑和哭你弄不清晰,他老是肌肉会动,脸部肌肉发达了,腰不动了。梁冬:因此笑一定要弯下腰,才显示出笑的真诚。唐汉:笑要真诚,笑要大笑。哭是一定要哭的悲哀,像狗同样嚎的那种,惨痛的哭,这叫哭。梁冬:这极致啊,极致人生。因此您刚刚提到这话真是太故意思了。就是当代的人啊,他为什么跟古代人相比呢就显得那么的皮笑肉不笑呢?为什么就不能像古代人那样,那么极致,笑就能够笑成那么的,腰都弯下来了,哭就哭的像狗同样连声痛哭,“呜呜……”什么因素呢?唐汉:社会是越来越……人的依靠性越来越多,适应性越来越小的,人类越来越收敛了,越来越不自由了。人类不是越来越走向越自由了,是越来越不由自主了,是这样一种过程。字幕提示:人类不是越来越走向越自由了,是越来越不由自主了,是这样一种过程。——唐汉梁冬:这因素,我想很可能是人口越来越多了,大家必须要在更小的空间里面容纳更多的人,因此要更多的收敛。唐汉:不是人的问题。就是人类现在应当是人类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类自己被反控制的就越多。你没有手机了你会怎么办?梁冬:也没怎么办。唐汉:你今天要是没手机,你会惶惶不安一天,谁也联系不着,找不着,但是它事实上控制着你。梁冬:说远了,但是说“犬”这个字啊,我们稍微延伸一下,尚有哪几个跟“犬”有关的字?它是怎么演化出来的,能适于举例吗?唐汉:比方说我们今天说的一种这个字--状。梁冬:状。《投名状》。唐汉:哎,什么叫“状”?这边事实上画了个“戕”字边。梁冬:您给大家看一下。唐汉:这块是画了一块木板,古代的木板有两个字,一种能够做成这样一种字,一种能够做成这样的字,做成片了,成两边的话,是一种木板的意思,事实上说的这个字,“状”的意思,就是说是狗啊,能够立起来,表达一种状态,狗变成了……狗用两条腿来立起来,这就是一种“状”。梁冬:这叫“状”?唐汉:哎,对对对。我们有诸多这一类和它有关系的字。比方说,我们很有名的一种字,就说了,我们画的一种四个草,这个叫“莽”字。莽字这个字在古代这个草字画的是草的象形字,之间中间画了一只狗,但它真正打猎水平很差的,它什么也打不到,老虎、狮子、豹子、野猪,哪一种它能打过?但是,狗的意思最佳的话,它就能够鼻子很尖,能够闻,它懂得,它眼睛很亮,能够发现谁。因此人类进入比方打猎时候,遇见一种画着草地和一堆荆棘灌木丛在里面,人不想进去,里面有野兽怎么办?埋伏一只狗熊怎么办?人们就叫狗进去,去去去,把狗就先放进去,狗就进去。狗就懂得我原来就不行,你让我进去,但我得进,我进去它不是个很鲁莽的行为吗?因此,狗进去到草里不懂得有无危险的地方,就叫鲁莽。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有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中文。刚刚讲到“狗”这个字呢,哇,原来是很深刻了,是跟两条狗搭在一起拔不出来,然后呢,说钩钩钩……它们钩到一起了,钩到一起了,因此呢“狗”这个字发音叫“狗”。因此说你说这个人很狗呢,其实是很深刻,已经一幅完整的图画描述了他的状况。好了,继续讲到,说到孔子对“狗”这个字呢是有一点点不全方面的认识的,那孔子尚有哪些字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唐汉:去年高考,去年高考有一种王字,就我们今天三横一竖这个“王”。王,许慎也有他自己的,说:王,天下所归往也。“王”就是我们自己先要去向往,我们受他领导的人,我们都集合在他旁边的那个人就是“王”。画外音:看似简朴的一种王字,对它的解释和说法却不一。董仲舒的说法是:懂古之造文者,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谓之王也。而孔子的说法是:一贯三为王。唐汉: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孔子说,孔子认为这个三横这个字画,上面一横是天,底下一横是地,中间一横是人,因此一贯三我们就说,谓之王。梁冬:打通天、地、人。唐汉:打通天、地、人。就是既能接上天,天上的天神,接通地下的地灵,然后把人管起来就叫君王,一贯三为王,大概意思就这样去解释。事实上这个“王”字解读是错的,这个“王”字。“王”字这个解读事实上在甲骨文的解读是个画了一把斧子,对不对?我们在甲骨文的时候能够这样画成一把斧子,是这样画。我画了一把斧子,这把斧子就是刑杀的,朝下的斧子,古代大多数的斧子都是画成这样,画的朝外的斧子。这种斧子是什么?这种斧子我们经常说是能够刑杀别人的斧子,比方它演变成“戉”,演变成“戊”、“戌”……等等一堆中文就是它来作为古代中文,刑杀别人。因此古人认为的话什么是“王”,王是能够杀自己的人就是王。杀别人,杀敌人,杀别的族系的人,杀别人的不叫王,那叫战士,只有能够杀自己人的就叫王。因此他画了一把斧子,因此这个斧子在金文的时候它演变,演变了上边一横,演变成这样的一种横,金文就我们演变成这样去写的。底下斧子的圆形还保存着,后来这个字就变成我们说上边两横紧挨着这样变成一种王。古代的玉不同,玉是三横同样,中间三横,这个就叫“玉”而这个就叫“王”。后来为了区别“玉”,给玉加了一种点子,加了一种点叫玉,因此一贯三谓之王这是孔子的解读,但是孔子由于那个时代,孔子生活那个时代受时代所限制,他没见过甲骨文。字幕提示:古人认为“王”是能够杀自己的人,才谓之“王”,殺別人,杀敌人的并非“王”,而是战士。梁冬:我们可能比孔子看到的有关古代的文字更多一点了。唐汉:我们今天出土的比他多得多,我们所见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