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市一等奖_第1页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市一等奖_第2页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市一等奖_第3页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市一等奖_第4页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代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工农业生产总值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发展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一五”计划(1953--1957)(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结果:超额完成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生产力)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历史:重工业基础差外部:苏联经验Fgh一五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乌鲁木齐兰州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武汉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机床、飞机(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基本途径和方式:

意义:

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起来。(变革生产关系)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个体私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改造前:改造后:主要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公私合营(方式:赎买)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B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情况是: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材料一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材料二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一、二反映什么问题?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1、1956年,毛泽东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意义: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2、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

经济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先进的社会制度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背景意义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左”倾冒进错误(1)根本原因: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2)表现(3)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材料显示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何种心态下进行的?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①“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共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源: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炼钢铁赶英超美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空山吃坐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八字方针”(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内容:(3)作用: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Fgh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算机

大背景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1967年的中国与世界一小步大革命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文革劫难恢复调整2、经济的好转(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71—73年)全面整顿(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4)影响:“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3)国民经济的再次破坏:“四人帮”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3年56年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56年66年十年探索时期:是探索就会有成功,有挫折。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66年76年十年文革动乱:国民经济曲折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有哪些重大失误,从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成就:失误:①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文革”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提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成A2、1953年开始实施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3、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