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课件(24张PPT)_第1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课件(24张PPT)_第2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课件(24张PPT)_第3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课件(24张PPT)_第4页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课件(2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前预习二课堂研学三基础导练1.了解七七事变的过程,理解其影响。2.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3.了解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1937年7月7日全民族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上海330万1.图一是抗日爱国将领__________,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______________后,他率部参加保卫北平的战斗,后壮烈殉国。2.图二是____________示意图,此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3.图三是记载了______________的史实,反映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和野蛮,也是日军在中国犯下不容抹杀的罪行的侵略罪证。赵登禹

卢沟桥事变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核心点

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二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7月8日中共抗日通电材料三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材料一中的“命令”针对什么事件?该事件中中国守军态度如何?事件:七七事变。态度:浴血抵抗。(2)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回答,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上有何相同点?都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都主张全民族抗日等。(类似亦可)(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最终实现了合作,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有何意义?国共两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时刻能再次合作抗日说明了什么?最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意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它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说明:(开放性答题)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传统;合作、团结是民族挽救危亡、实现振兴的重要保证等。

提示: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是国共合作最终实现的根本原因。【易错易混】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双方协调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难点解读】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原因

(1)对日本来说,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的侵略一直是试探性的渗透,有限度地侵占后消化控制。七七事变则是野心膨胀的日本帝国主义,欲全面灭亡中国而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战争爆发后,日军随即开始全面进攻平津、华北,进而进攻全中国。

(2)对中国来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七七事变发生时,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虽然战事不利,但中国军队一直在试图统一指挥全面抗击,因此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核心点

南京大屠杀【例2】

假如你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你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场地及“万人坑”遗址之上。据史料记载和见证者回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曾在江东门集体屠杀一万多名中国俘虏及平民,遇难者尸体经慈善团体就地掩埋于“两个水塘和一条壕沟内”。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启迪今人和后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来来,本馆于1985年8月正式建成开放。后经1994年至1995年

,2005年至2007年两次扩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9800平方米。新馆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史料分析】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解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开创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

七七事变1.“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演习,以士兵失踪为名挑起了事件,士兵失踪'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C.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知识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2.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A.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愿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要求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D3.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D.西安事变的爆发B知识点

淞沪会战4.1937年8月,淞沪会战时,率领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最后壮烈牺牲的是(

)A.姚子青 B.杨虎城C.佟麟阁 D.赵登禹A5.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知识点

南京大屠杀6.“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从这段祭文中我们感受到了(

)A.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B.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C.日本侵略者无比的残暴D.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石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达成了合作,而共赴国难了。这对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前途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啊!……因此,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材料二正当胡宗南指挥所部与友军在苏州河岸苦战之际,(1937年)11月5日晨,日军援军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全公亭、金山卫等处登陆成功,并迅速推进,相继攻占金山、松江,切断了沪杭线,从南面向上海包抄。在淞沪的中国军队即将陷入被敌人全面包围、前后夹击的险境。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与各友军接到南京大本营命令,放弃苏州河阵地,全线撤退。——《西北王胡宗南》(1)材料一中“国难极端严重”指的是什么?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具体指什么?这个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2)材料二描述了哪次会战的惨烈场景?

此次会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淞沪会战。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3)请举两个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