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_第1页
《牡丹亭》游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_第2页
《牡丹亭》游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_第3页
《牡丹亭》游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亭》游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代文学不仅继承和斗争了前代文学。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艺术见解,往往通过论争表白,而有时于也见之于创作。《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戏目为清人毛声山所标),就是创作上针锋相对的典例。16世纪,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问世。通过写一对青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歌颂反礼教斗争,宣扬个性解放。全剧55出戏,第10出“惊梦”(通称“游园惊梦”)是关键性的一出。这出戏揭开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序幕,以下剧情便由此展开。杜丽娘读《诗经·关雎》,启发她对自由爱情的美好向往。这种美好向往不能实现,就使她产生“伤春”的苦闷。为消除苦闷,她和丫鬟春香到官府后花园游赏。面对着“姹紫嫣红”的大好春光,她触景生情,更感自己的青春虚度。因而,伤春的苦闷不但没消除,反而增添了。她郁郁地回到房中小憩,不觉入梦。梦中又来到花园,于是遇到一位多情书生与之缱绻。然而梦醒了一切皆空,再往花园寻求,则杳无踪迹。以下剧情即由杜丽娘寻求梦中情人展开。因此说“游园惊梦”是《牡丹亭》全剧中关键性的一出戏,是全剧的真正开端。汤显祖从“游园惊梦”展开剧情,固是整个创作构思的需要,但却使人想到剧情、人物与之截然相反的《琵琶记》第三出“牛氏规奴”。14世纪,戏剧家高明翻了南戏旧作《赵贞女》的案,写出旨在宣扬封建伦理的《琵琶记》。将“背亲弃妇”的蔡伯喈改成“全忠全孝”,渲染赵五娘的“有贞有烈”。此外,又极力赞美相国小姐牛氏的贤德。牛小姐是仅次于蔡伯喈、赵五娘的重要人物,所以剧本安排她在第三出就上场,也就是“牛氏规奴”这出戏。“牛氏规奴”的主旨是教训女子恪遵礼教,不得轻易走出闺房,更不可伤春胡思乱想。牛小姐的丫鬓借春因伤春苦恼到官府后花园玩了一会,牛小姐得知便将丫鬟训斥一顿,讲了一通封建礼教。在“牛氏规奴”这出戏中,牛小姐可谓礼教的化身、封建淑女的典范。为表现牛小姐恪守礼教,作品在她上场前就做了许多渲染,先是通过老奴院子的口对这位小姐的思想、品行做了如下描述:……且说贤德小娘子。看他仪容娇媚,一个没包弹的俊脸,似一片美玉无瑕;体态幽闲,半点难勾引的芳心,似几寸清冰彻底。珠翠丛中长大,倒欣着淡雅梳妆;绮罗阵里生来,却厌他繁华气象。怪听笙歌声韵,惟贪针指工夫。爱此清幽,整白日何曾离绣阁;笑人游冶,傍青春那肯出香闺。开遍海棠花,也不问夜来多少,飞残杨柳絮,并不道春去如何。要知他半点贞心,惟有穿琐窗皓月;能使他一双娇眼,除非翻翠帐轻风。决非慕司马的文君,肯学选伯鸾的德耀。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若论他有德有行,好一个戴冠儿的君子。(钱南扬校《元本琵琵记》)以上大致画出了这位小姐的精神风貌,说明她是一位恪遵礼教的典范。牛小姐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幕后道白的第一句话是问老姥姥:“将我的《列女传》那里去了?”第二句话问丫鬟惜春:“将我针线箱儿那里去了?”两句话画龙点睛,又画出了这位小姐的情性旨趣。牛小姐一出场,看到惜春在花园打秋千,就扯着耳朵大加训斥。接下与惜春对白对唱,进一步非议女子伤春,表白自己恪遵礼教:“我芳心不解乱萦牵,羞见游丝飞絮”、“无情何事管多情,任取春光自来去”、“千斛闷怀,百种春愁,难上我的眉头”、“任他春色年年,我的芳心依旧”。这都在表白自己不伤春,说明这位小姐的感情巳被礼教凝成坚冰,春风吹到那里也不能使她的感情解冻,在她的心里只有“礼”而无“情”。《琵琶记》以赞扬的态度塑造牛小姐形象,就是要树立一个恪遵封建礼教的女子典范。而写牛小姐恪遵礼教,又着重渲染她的不伤春、谨守闺阁、遵从闺训。所以选择她训斥丫鬟到花园戏耍的细节,用丫鬟惜春的伤春游荡来反衬她谨守闺阁、遵从闺训。但作者还嫌不够,又写了第六出“丞相训女”:牛丕相训责女儿对奴婢管束不严,任其到花园戏耍。这还是在女子游花园上作文章。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妇人之德,不出闺门”、“但把不出闺门的语言相戒”。可见反对女子外出游园是《琵琶记》着力宣扬的题旨。牛小姐则是精心塑造的谨守闺阁、恪遵礼教的典范。清初毛声山评《琵琶记》,称赞牛小姐“冰清玉洁,严正自持”,又以牛小姐与《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对比,说“始知崔双文之听琴、杜丽娘之寻梦,皆当以为戒,而不当以为慕者也。”毛氏的评论固陈腐,然与崔莺莺、杜丽娘对比却给人以启示。可以看出,高明《琵琶记》塑造牛小姐就是要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针锋相对。《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顾父母既订婚姻,另与张生相爱并私下结为夫妻,违背了封建礼教,不堪为大家小姐榜样。所以高明要在《琵琶记》中塑造一位恪遵礼教的大家小姐与之抗衡。崔莺莺是相国小姐,牛小姐也是相国小姐,崔莺莺有才有貌,牛小姐也才貌双全。二人旗鼓相当。但崔莺莺违背礼教,牛小姐恪遵礼教,二人截然相反。高明《琵琶记》在第三出推出牛小姐,极力赞美,可知就是要树立一个大家小姐的典范,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针锋相对。《琵琶记》第一出副末开场就说:“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就否定了包括《西厢记》在内一切违背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所谓“风化”就是指封建礼教。由于《琵琶记》宣扬封建礼教,曾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极高赞赏,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徐渭《南词叙录》)《琵琶记》问世二百年,到明中叶,中国封建社会机体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新兴市民阶层要求打破封建枷锁,使商品经济、思想文化、个性得到更自由的发展。王学左派、李贽等首先向传统的封建思想发起猛攻,戏剧家汤显祖则以自己的作品向封建思想开战。他的剧作《牡丹亭》就是投向封建礼教的重磅炸弹。14世纪,《琵琶记》中的牛小姐走上舞台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针锋相对;16世纪,《牡丹亭》重的杜丽娘则以更越轨的思想行为与牛小姐一类封建女性对垒。可以看出,《牡丹亭》“游园惊梦”是针对《琵琶记》“牛氏规奴”精心设计的一出戏,处处与《琵琶记》针锋相对。《琵琶记》为塑造牛小姐形象,在女子游园上作文章;《牡丹亭》为表现杜丽娘的叛逆精神,也从女子游园入手。-牛小姐谨守闺阁,心安理得地习女红、读《列女传》。自己不游园,也不准丫鬟游园,发现丫鬟花园戏耍,就扯着耳朵大加训斥。杜丽娘则不顾塾师劝诫,背着父母随丫鬓春香到花园游赏,后来又避开春香独自再去花园寻梦,甚而临死还留言要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她与柳梦梅的爱情因缘就发生在花园中。牛小姐遵从礼教不伤春,对春去春来无动于衷,说“无情何处管多情,任取春光自来去”、“千斛闷怀,百种春愁,难上我的眉头”、“任他春色年年,我的芳心依旧”。杜丽娘面对大好春光,却感到伤春愁绪“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唱道:“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思。”牛小姐对春天的各种物象漠然置之,说“我芳心不解乱萦牵,羞见游丝与飞絮”;杜丽娘则为一缕游丝牵动情怀。注目“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因而心驰神往,竟忘记了梳妆对镜,而于镜中看到自己的肖象,反认为镜子偷看了她,为之羞怯。所以唱:“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对于婚姻大事,牛小姐恪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非慕司马的文君,肯学选伯鸾的德耀”。卓文君自主婚姻,随司马相如私奔,违反了礼教,不足为训;要学的是为礼教所称颂的孟光,嫁后对丈夫梁鸿“举案齐眉”,做个贤妻良母。所以后来与蔡伯喈成婚全凭父亲作主。杜丽娘则置礼教于不顾,为个人婚姻而苦恼,自叹:“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弈,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更想入非非,到梦中去寻求佳偶,并为之而死、为之而生,比那位“慕司马的文君”背离礼教更远。牛小姐对婚事谨遵父命,杜丽娘则不向固守礼教的父亲低头,宁可割断父女亲缘,也不愿抛却生生死死争得的爱情婚姻。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牡丹亭》“游园惊梦”从剧情构思到人物塑造,都与《琵琶记》“牛氏规奴”针锋相对。《琵琶记》否定女子游园;《牡丹亭》则肯定女子游园。《琵琶记》中的牛小姐恪遵礼教,不游园、不伤春、不为婚事忧虑,一切由家长做主,《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则违反礼教,游园、伤春、忧虑婚事,寻求梦中的情侣,自主婚姻,置父母之为、媒妁之言于不顾。“牛氏规奴”突出的是“礼”字,赞扬牛小姐“知书知礼”、“有德有行”;“游园惊梦”则突出“情”字,如《牡丹亭》作者“题词”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琵琶记》的创作宗旨在于宣扬封建礼教,《牡丹亭》则反对封建礼教。二者针锋相对,旗帜鲜明。《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针锋相对,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艺术见解在创作上的斗争。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