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上睑下垂经验_第1页
针灸治疗上睑下垂经验_第2页
针灸治疗上睑下垂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上睑下垂经验

上下垂系指上睑肌肌腱和泸州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消失,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上眼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抬起的倾斜,属于中医学的“上下内脏抑郁”和“水肿浪费”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脾气虚弱:若久病体衰、年老体弱、饮食不节等均可致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脉络空虚;命门火衰: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致中气不足,主肌无力,约束失用;风邪袭络:肌腠空虚,风邪乘虚袭,风痰阻络,胞睑筋脉弛缓不用而致下垂;气血瘀滞:头、眼部外伤致气血瘀滞,胞络受阻,精气不能上承于胞睑。现将针灸治疗上睑下垂介绍如下。1养血荣筋泻下阳病泻施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风邪袭络者疏风通络、调和气血;湿盛痰阻者宜祛风除湿,针灸并用,平补平泻。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取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穴。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穴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加减:先天不足加太溪、命门、肾俞益肾固本;脾虚气弱加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另加督脉百会穴升提阳气;风邪袭络加合谷、风池宣通经络、疏风解表;痰多者加丰隆、阴陵泉祛痰除湿。操作:攒竹、丝竹空、阳白既可相互透刺,又均可透刺鱼腰穴;风池穴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百会穴多用灸法。耳穴疗法:取肝、脾、眼、目1、目2、肾。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或埋线,隔日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皮肤针:取患侧攒竹、眉冲、阳白、头临泣、目窗、目内眦-上眼睑-瞳子髎连线,轻度叩刺,每2天1次。电针疗法:取攒竹透睛明、鱼腰透阳白、太阳透瞳子髎、三阴交、足三里。由面神经炎引起的配合谷、太冲、风池、百会。每次选1~2对穴,接通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min,每天治疗1~2次。神经干电刺激疗法: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耳上切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针刺后接电针仪,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min左右,每2天1次。2新斯治疗复视组王立早报道:患者,男,31岁。因中风(脑血栓形成)而遗留左眼睑下垂,遮盖瞳孔,眼睛无力睁开,眼睑麻木不仁,晨起轻、午后重,伴吞咽困难、食欲不振、周身乏力、眩晕。求治于针灸。查:左眼上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复视,面色少华,脉虚无力。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10次好转,20次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庄仪报道:患者,男,8岁,1995年4月就诊,于去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先是右上睑下垂,继而左上睑也逐渐下垂,右眼球不能向外转动而出现复视,用新斯的明治疗,病情反复。该患儿体弱嬴小,纳少,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便溏,舌淡,苔薄黄,脉细。针刺取攒竹、丝竹空、合谷、足三里与睛明、太阳、养老、三阴交,隔日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min,每天1次。同时予中药内服,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山药15g,当归6g,麦、谷芽各20g,川芎3g,路路通10g。治疗1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身体逐渐强壮,前方去川芎、路路通加枸杞15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再治2个月后,双睑上举如常人,随访至今未复发。夏睦谊报道:患者,女,36岁。1999年9月6日就诊,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睑上抬无力,当地医院诊为上睑下垂,曾做CT、核磁共振检查均无异常。予新斯的明静脉滴注,症状稍有缓解。诉平素周身乏力,气短,食欲不佳,纳少,大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滑。查体:左眼睑无力抬举,遮盖1/2瞳孔,眼球转动尚可,视力0.9。诊断:上睑下垂。取穴:鱼腰透攒竹,补法;丝竹空,补法;风池、合谷、外关,平补平泻法;球后、足三里,补法等。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复发。郑强霞报道:患者,女,4个月,2002年4月就诊。其母代述患儿出生时难产,出生后右眼上睑不能抬起,不能眨眼,曾做CT、核磁共振检查均无异常,予新斯的明静脉滴注稍有缓解。后经医院检查认为是由难产造成提上睑肌功能损害。查体右眼睑无力抬起,遮盖3/4瞳孔,眼球转动尚可。诊断:上睑下垂(外伤)。取穴:攒竹、太阳、鱼腰、四白、风池、足三里、脾俞。用补法,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现在患儿4岁,右眼上睑目前可抬起至瞳孔上缘,并能灵活眨眼,无眼睑闭合不全。3针刺治疗组3.1针刺何汝益报道针灸治疗肌源性上睑下垂30例。方法:辨证分型取穴:(1)脾肾气虚、清阳下陷:主穴: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丝竹空透鱼腰;配穴:风池、太阳、合谷、阳白、攒竹。(2)脾虚湿困、风痰阻络,主穴:三阴交、足三里、合谷、风池、丝竹空透鱼腰;配穴:脾俞、丰隆、太阳、阳白透鱼腰。结果治愈2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郑晓兰报道运用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4例。取穴:攒竹、阳白、鱼腰;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太阳、四白。24例均获痊愈,冯起国报道采用合谷刺法为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47例。取穴: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足三里、申脉、脾俞、肾俞、三阴交。结果: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李育兰报道治疗外伤性上睑下垂15例。取穴: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合谷。治疗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张立涛报道针刺治疗上睑下垂15例。取穴:睛明,攒竹透鱼腰、三阴交、太白;配穴:辨证取穴:(1)肝郁脾虚型加太冲、章门、肝俞、脾俞;(2)脾肾两虚型加章门、脾俞、肾俞;(3)脾虚湿困型加章门、脾俞。治疗15例,痊愈14例,无效1例。蔡静芳报道针刺治疗上睑下垂30例。取主穴:百会、阳白透鱼腰、攒竹、睛明、四白、太阳;配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主穴取患侧,配穴取双侧。治疗30例,痊愈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3.2眼针结合穴位注射张德基报道运用眼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重症眼肌无力12例。方法:采用眼针疗法,取患侧脾区、肾区、上焦区;配合体针三阴交,用烧山火手法,针后加灸5min,左右交替;穴位注射取攒竹、阳白透鱼腰、丝竹空,用维生素B12注射液0.25mg,分注于2个穴位。结果:好转11例,无效1例。3.3循经灸加复痿丸治疗夏跃胜报道运用循经灸加复痿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1例。方法:采用循经灸法治疗11例,治疗时将直径1.5cm的艾条,一端点燃距皮肤2~3cm,沿督脉及足阳明胃经缓慢移动熏烤两遍。同时服用复痿丸。结果: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2例。其认为灸药合用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温阳作用,可使脉络气血充盈,筋肉得养,眼睑肌有力,上举自如。3.4按摩有学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上睑下垂23例。方法:主要手法为弹拔和提捻,治疗部位:枕下点、颈点、胸点、眉点、棘突旁线、眉下区、提睑肌和睑板肌。结果:痊愈19例,好转4例,随访1年无复发。其认为按摩上述部位可兴奋交感神经,增加提上睑肌和睑板肌的收缩功能,使上睑提举正常。3.5梅花针扣刺有学者报道用梅花针治疗上睑下垂6例。其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扣刺上眼睑局部(眉棱骨一线及周围太阳穴、阳白穴等),依次扣刺头及背部督脉、膀胱经,按经络走寻方向,先头后背,由上而下,用腕力由轻到重扣刺,以皮肤潮红、不出血为度。每次约5~10min,隔日1次。治疗10~30次,痊愈3例,明显好转3例。3.6针刺配合功能锻炼张和平报道运用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先天性眼睑下垂33例。方法:(1)针刺取穴,百会、合谷、外关用平补平泻手法;阳白、瞳子髎、攒竹、丝竹空轻刺激,补法,不提插捻转。均留针40~6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2)功能锻炼:立正姿势,精神集中向正前方平视5min后,用双手食指在太阳穴及眼周轻轻按揉20min,后持儿童望远镜向远方尽力睁望(单侧上睑下垂者可闭上健眼)15min后,休息2min,依此方法坚持30min,每天早晚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