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1近世界远自己_第1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1近世界远自己_第2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1近世界远自己_第3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1近世界远自己_第4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1近世界远自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311期)主题:近世界,远自己【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观点“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结合自身感悟与思考,写一篇关于人的自我认知的文章。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为了适应世界,往往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但有人认为,这种适应过程使人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因此,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真实的自己,以及真实的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首先描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考生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面对不同情境时,是如何在保持真实自己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同时,考生可以思考这种适应与真实的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这两者。文章可以采用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但要求以第一人称写作,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以此来丰富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佳作赏析一】近世界,远自己人们常说,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呢?什么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不受外界影响,遵从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当我们离这个世界越近,意味着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和事,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能使我们受到外界的影响,偏离自己内心的方向。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远,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尝试、改变和进步。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这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正如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所说:“人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劣的,但通过教化,人可以变得善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是在不断地与世界接触,不断地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个世界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诱惑和压力,它们可能使我们偏离自己内心的方向。面对这些诱惑和压力,我们要学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远离纷繁复杂的世界,选择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从而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追求。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就拒绝接触这个世界。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因为这个目标将为我们组织和调动我们的最佳精力和技能,因为这个挑战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我们不愿意推迟,也一定要取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与世界接轨,还要保持内心的真实,追求自己的梦想。总之,我认为,人离这个世界越近,并不意味着就离真实的自己越远。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去认识自己,去实现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宁静,坚定自己的信念,从而在这个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佳作赏析二】离世界越近,离自己越远——谈人类的自我认知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丰富的时代,各种电子设备将全球各地的信息带到我们面前。然而,有人认为,人类与这个世界的紧密联系可能使我们与真实的自我疏远。这样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呢?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生物,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我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这个网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接收外界的信息和反馈,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是人类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现实中过度依赖外界信息和反馈可能会削弱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可能使我们焦虑不安,甚至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与真实的自己可能渐行渐远。现代科技使交流和信息分享变得无比便捷,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可能使我们与现实世界脱节,陷入一种虚幻的自我认知状态。我们可能会过于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而忽视真实的自我。这种情况下,我们离真实的自己就越远。如何避免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呢?我们需要意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积极寻找并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远离外界的干扰和影响,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现代社会,完全避免外界的信息和反馈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避免来自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以保持自我认知的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学会筛选信息。我们需要学会分辨哪些信息有价值,哪些无关紧要,哪些可能对我们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那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息,避免过度关注那些可能使我们失去自我认知能力的无意义信息。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拒绝。有时,外界的信息和反馈会让我们感到压力,无法承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拒绝一些信息和反馈,以保护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屏蔽或忽略那些可能使我们感到焦虑或不安的信息,寻求那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支持和帮助。“离世界越近,离自己越远”这一说法并非绝对。只要我们保持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和反馈,我们就能在这个世界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断发掘和表达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中,保持自我认知的能力,并成为真正的自己。【佳作赏析三】多彩的世界中,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在繁杂的世间,我们追寻着名利、真理,以及心灵的宁静。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是否已远离真实的自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网络轻松触及全球资讯,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畅谈风月。然而,这种看似紧密的联系,却使我们愈发难以触及真实的自己。面对屏幕,我们选择隐藏真实情感,借助表情符号和调侃来表达态度。我们过于在乎世界的认同,却忽视了内心深处的呼唤。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陷入焦虑。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我们拼命学习各种技能,提升自己。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开始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为了满足社会标准而不懈努力。我们追求名利、物质享受,却忽视了心灵的需求。我们渐行渐远,迷失了真实的自己。然而,当我们越发接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已远离真实的自己?事实上,真正的成长正源于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我们正在探索未知,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和困惑,都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只有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那么,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实的自己呢?首先,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受,恰恰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去感受那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成长的瞬间。其次,勇敢地面对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我们要学会接受并珍惜自己。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梦想,不被现实的困境所击倒。只有敢于面对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的归宿。最后,要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在追求自己的同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学会关爱他人,我们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世界共同成长。总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或许会远离真实的自己,但只要勇敢地去探索、去成长,我们终将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阅读拓展】(一)春天最先是闻到的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邦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颤;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乍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春天最先是闻到的。这是一种什么气味?它令你一阵惊喜,一阵激动,一下子找到了明天也找到了昨天———那充满诱惑的明天和同样季节、同样感觉却流逝难返的昨天。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放眼这死气沉沉冻结的世界,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逢到好天气,一连多天的日晒,冰面某些地方会融化成水,别以为春天就从这里开始。忽然一夜寒飙过去,转日又冻结成冰,恢复了那严酷肃杀的景象。若是风雪交加,冰面再盖上一层厚厚雪被,春天真像天边的情人,愈期待愈迷茫。然而,一天,湖面一处,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破碎的冰片斜插水里,好像出了什么事!这除非是用重物砸开的,可什么人、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除此之外,并没发现任何异常的细节。那么你从这冰面无缘无故的坍塌中是否隐隐感到了什么……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难以愈合。冬的黑子出现了。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瓦解。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开始这些裂痕发白,渐渐变黑,这表明裂痕里已经浸进湖水。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这期间,你应该在岸边多呆些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漆黑而依旧冰冷的湖水泛起的涟漪,柔软又轻灵,与冬日的寒浪全然两样了。那些仍然覆盖湖面的冰层,不再光芒夺目,它们黯淡、晦涩、粗糙和发脏,表面一块块凹下去。有时,忽然清脆的“咔嚓”一响,跟着某一处,断裂的冰块应声漂移而去……尤其动人的,是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捺,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惟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所有冻凝的冰的核儿,都是一滴春天的露珠;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大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邊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这些浮冰不会马上消失,有时还会给一场春寒冻结一起,霸道地凌驾湖上,重温昔日威严的梦。然而,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它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一样的颜色。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朗又蒙。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再不抽搐,软软地在空中自由舒展,那纤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小鸟们不必再乍开羽毛,个个变得光溜精灵,在高天上扇动阳光飞翔……湖水因为春潮涨满,仿佛与天更近;静静的云,说不清在天上还是在水里……湖边,湿漉漉的泥滩上,那些东倒西歪的去年的枯苇棵里,一些鲜绿夺目、又尖又硬的苇芽,破土而出,愈看愈多,有的地方竟已簇密成片了。你真惊奇!在这之前,它们竟逃过你细心的留意,一旦发现即已充满咄咄的生气了!难道这是一夜的春风、一阵春雨或一日春晒,便齐刷刷钻出地面?来得又何其神速!这分明预示着,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二)窗前竹枝几人世间,不爱竹的人,恐怕不多。早年,去南方游玩,见得竹树林林,无处不竹,就很是对南方人,生出几多羡慕。觉得南方人有福分,能够举目望竹,日日观竹,满目秀碧中,端的是水润翠雅,赋得几分人生的精致和清韵。不几年后,北方,植竹之风勃然兴起。不仅公园大兴植竹,连机关单位,也附庸风雅,每每在水池边,假山旁,栽植几棵竹树。那年单位植竹,我捡其弃而不用之小竹数株,植于自家庭院窗前。没想到就活了,更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内竟然孳生成丛,葳蕤丰茂。摇摇曳曳,成为窗前一景。于是,乡居的那几年里,观竹,赏竹,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每日晨起,盥洗已毕,我必是在几株竹树前站立一会儿。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想嗅一嗅它那特别清润的味道,看一看缀在叶尖的水珠。我奇怪,为什么竹叶上的水珠,总是静静地缀在叶片的顶尖上。那么险峭,随时都让人担心着它的坠落;又是那么晶莹,水晶一般,明澈而靓丽。似稚子之心,清纯得不得了。每有风雨即来,竹树便唰唰生响,如春蚕嚼食,似心潮轻溅。耳听竹声,不生躁,反生静。闭目倾听,尤觉滋味永长。最是那夏日,月下。一个人,坐于庭院之中,四旁寂寂,竹树生凉。竹树,枝叶扶疏,随风摇曳;月光如洗,干干净净地照在竹枝上,地面,投下斑驳细碎的影子。风拂竹摇,竹影翩翩,人之联想亦翩翩。有时候,我漏夜醒来,正看到下弦月挂满枝梢,于是,心中便畅然有一番“卧看残月挂竹梢”的诗意,便久久难以入寐。只因,那景,那情,都美得让人心悸。于是,那一夜,我心中流淌着一条南方的河。当然,窗前萧萧竹几枝,最得意處,还是常常引我,走进文化的航道,穿行其间,获一份文化的、文明的滋养。【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今夜月色好彭荆风她刚把窗户推开,山谷里那冰凉而又潮湿的浓雾就拥了进来,雾腾腾地四散着,好像要把这小屋里的一切都吞没掉、化成水、化成烟。她本来想看看正在劳动的丈夫和几个道班工人在什么地方,但眼前一片白茫茫,山峦、树林、公路,都消失在浓雾里了。她只好赶紧关上窗子。如果不是她的丈夫——这道班房的班长,一次又一次给她写信,她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自己那傍着大河的美丽的坝子,到这终年被云雾深锁的大山来。这里只有她一个女的,丈夫和他们一出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去年春天他们新婚不久,丈夫就来山上道班房工作了,一年难得回家几次,这使她很恼火。这次上山来,她本想劝丈夫回坝子里去。如今,农村在搞责任田,家里又缺劳动力,回去多好!她准备再住几天就回去。过了一个多小时,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才回来。看到小伙子们的早饭中只有咸菜,她便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腌鱼。小伙子们也不客气,一会儿就吃掉了半小罐。她轻声劝丈夫回去,但丈夫说要打仗了。看见丈夫那显得消瘦的脸颊,她很心疼。吃过饭,丈夫对自己没能陪妻子深感抱歉。她却决定过几天就回去。丈夫和工人们走远了,她还痴痴地站在门口想着心事。一点钟左右,当她挑着一桶热茶,晃悠悠地沿着山路走去时,一辆军车迎了上来,车上的战士想喝茶。她赶紧放下担子,亲切地叫同志们喝。参谋拿出一元钱给她,说是茶钱,她生气了。参谋急忙道歉,军车飞速开走了。她又回去烧第二锅开水。这天上午她忙出忙进,心情没有那么寂寞了。这天晚上,雷鸣电闪,风雨大作。风雨中,还听得见有低沉的吼声。丈夫告诉她是汽车。想到上午路过喝茶的那几个战士,她奇怪为什么这么晚还来车。丈夫说部队多是在晚上行动。听到汽车的声音越来越响,而且老是在一个地方,丈夫坐了起来。他担心有的地方又塌方了。她也坐了起来,紧靠着丈夫侧耳倾听。丈夫叫她明天回去,她明白,大概要打仗了。她心里不放心,不想走。风雨更猛烈了,仿佛从云天扑下来,又仿佛从山岩腾起。这小小的屋子也好像要被冲垮、抬走了。汽车的声音还在时停时响着。丈夫要出去看看,她的一句话还没等说完,丈夫已消失在雨夜之中。那些道班工人也在纷纷往外走。几小时过去了,丈夫和车队都不见过来。她再也坐不住了,披件塑料雨衣,锁上门就往外走。才走了几步,一阵急骤的风雨就旋转着扑了过来,刮走了她头上的竹笠。风雨围着她,扑打她,把泥水溅在她的脸上。她只好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她走走停停,终于听见了低沉的人声和车辆移动的声音,大约有几百人、几百辆车。她加快了步子,听到丈夫的声音,看到丈夫在车队前面引路。第二天,公路上摆下了许多大炮,支起了帐篷,搭起了伪装网。那天见过的那个参谋也走过来向她问好。她很高兴,要天天为战士们送茶水。吃过午饭,丈夫让她搭车回去,她不肯,要留下来照顾丈夫、照顾那些解放军战士。那天下午,她刚挑着桶去送茶水,炮声轰地一响,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震得她的心似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她只好疾走一阵,又在树脚下躲一躲。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正在公路拐弯处填一个弹坑。见她来了。都有些惊讶。但大家实在是太渴了,都拥过来抢着喝茶。丈夫催大家快喝,因为运炮弹的车队就要过来了。丈夫劝她躲一躲,她见丈夫一脸泥水,心疼得很。这天的炮战从拂晓一直轰到黄昏。开始,她只是想帮帮忙,但炮弹坑不断出现,她也就忘了疲累,拼命地推车运土。黄昏时,他们填平了弹坑。这时,她才觉得浑身酸痛。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一个年轻工人推着小车叫她来坐,她有点害羞。丈夫把她托起来,放进小车,人们争着来推。她想起了那简陋的道班房,突然觉得那里是那么温暖、诱人。她渴望着回去能洗一洗,吃顿饭,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哪知敌人的一颗炮弹在道班房附近爆炸,把房子震塌了。参谋说敌人本想打我们这门炮,可结果打偏了。她流下了热泪,说幸好打偏了,不然,真叫人害怕。听了她的话,参谋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时,清爽明净的山野,一片寂静。白如乳汁的云雾,悄悄沉睡。清澈如洗的明月,向大地倾洒着它那迷人的银光。祖国南部边睡的山谷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迷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十分渴望能回去休息一下的道班房被敌人的炮弹震塌了,这时,她流泪了,不仅庆幸敌人打偏了,没伤着战士,更痛惜那几间小房子,自己无处安身了。B.尾段景物描写中的“美丽”“迷人”一语双关,既突出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自然美景的特点,又歌颂了人民军队卫国戍边的英雄业绩和军民团结。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写,作者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小说中的被叙述对象之间,选择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多方位地展现了“她”的性格。D.小说通过一个道班房养路工人妻子思想感情的不断变化,巧妙展现了普通道班房养路工人平凡而又闪光的心灵,歌颂了共和国普通公民的无私奉献精神。2.请分析文中画线内容在小说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