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建水第六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存在于癌症患者染色体上B.只存在于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体染色体上C.只存在于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2.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由光照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B.属于由地形差异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C.海拔越高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D.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向未完成受粉的水稻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以减少损失B.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防止柑橘未经采摘而提前脱落C.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可能出现“疯苗病”D.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5.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6.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4个锥形瓶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条件中进行培养,均获得“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准确计数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下降C.锥形瓶Ⅱ和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相同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I最后达到K值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桃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以获得无子果实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二、非选择题9.(10分)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结果可知,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不足,导致幼龄林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_____。(2)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的幼苗耐阴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研究种群,首先要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对于植物,研究者常采用样方法对此进行调查。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和_____法。(4)若(2)中推测成立,该群落发生了_____演替,这种演替相对于另外一种演替类型除了演替起点不同外,演替的速度_____,趋向于_____,经历的阶段相对较_____。10.(14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请回答:(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__。(2)植物激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A.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植物激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乙烯可以催化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由于人体没有相应受体,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表示用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越多,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从实验一的_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通过实验一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结论。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4)兴趣小组又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枝条绘制出图乙。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_______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2,4-D浓度为12ppm时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11.(14分)下列不属于免疫疾病的是()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C.风湿性心脏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12.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发展“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在稻田中养殖鱼、鸭子,一方面水稻、鸭子、鱼分别利用了上、中、下3层空间,互不干扰;另一方面鸭子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掉落的稻花和部分鸭粪可被鱼利用,鱼粪和鸭粪还可作为稻田肥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鱼和鸭投放到稻田,使生态系统_________,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鱼粪和鸭粪作为稻田肥料,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才能被水稻利用。(2)稻田中水稻、鸭子、鱼分别利用不同层次空间,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从能量流动的度看,该生态系统可以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经济效益。(3)在不考虑人为因素情况下,用箭头与文字在下图中完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2、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2)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详解】AB、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属于由温度和湿度引起的水平结构,AB错误;C、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C错误;D、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D正确。故选D。3、C【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4、B【解析】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2、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3)作除草剂: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庄稼地里的双子叶杂草。(4)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详解】A、对于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提高未能完成正常授粉的水稻的产量,A错误;B、生长素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C、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不可能出现“疯苗病”,C错误;D、乙烯利具有催熟的作用,不能促进棉花果实的发育,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及功能;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B【解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图: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性状。【详解】A、除了成熟红细胞外,人体所有体细胞含有的基因都相同,故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同一细胞中,只不过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不同,A错误。B、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②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B正确;C、④⑤不同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不同,根本原因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基因结构不同,C错误;D、①②③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部分性状,另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部分性状,例如①②④,D错误。故选B。6、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锥形瓶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锥形瓶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锥形瓶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法,可估算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A错误;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由于有毒物质积累,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B正确;C、锥形瓶Ⅲ中培养液多于锥形瓶Ⅱ中的培养液,表明锥形瓶Ⅲ中的K值大于Ⅱ中,C错误;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Ⅲ最后达到K值,D错误。故选B。7、D【解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B、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茎的伸长,B错误;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应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错误;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D正确。故选D。8、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详解】A、蜜蜂跳舞是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A错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都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控制害虫,C正确;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光照②.种群数量下降(2)①.增长②.水曲柳(3)①.种群密度②.随机取样③.五点取样法④.等距取样(4)①.次生②.快③.恢复原来的群落④.少【解析】分析曲线图:图1白桦10~20年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预测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由图2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多于成年个体,成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小问1详解】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衰退型,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下降。【小问2详解】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幼年个体多于成年个体,成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小问3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采用样方法调查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小问4详解】若推测成立,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这种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相对于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的特征,识记样方法的取样方法,识记年龄组成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小题。10、(1)发育中的种子(2)AD(3)①.A②.不能③.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4)①.根②.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③.否④.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解析】1、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生长速率大,说明生长素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乙烯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小问1详解】生长素主要合成的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A、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错误;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D错误。故选AD。【小问3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伸长;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小问4详解】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据图可知,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对曲线①发挥抑制作用时,对曲线②仍然发挥促进作用,故①表示2,4-D对根的影响;由于未测定2,4-D浓度为12ppm左右时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故不能认为12ppm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11、A【解析】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2)过敏反应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防卫过弱(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赋能的公路客运风险管理研究-洞察阐释
- 健康教育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洞察阐释
-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投资机会-洞察阐释
- 2025至2030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供需状况与未来前景发展机遇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酒窝板市场销量预测及供需平衡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迷迭香市场占有率调查与竞争力优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软磁合金材料行业供需态势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角鲨烯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方向研究报告
- 海底设施铺设工程智能调度系统开发-洞察阐释
- 文化传播中的跨文化影响路径-洞察阐释
- 巡逻盘查培训课件
- 《闽南高甲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5100字(论文)
- 客户沟通与服务技巧考核试卷
- 机场安检液态物品培训
-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 肠瘘 课件教学课件
- 加油站防雷制度档案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解析)
- 欠款抵车的协议书范本
- 设备购买合同模板示例
- 基于JAVA的宠物管理系统实现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