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产生脱落酸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 B.全部黑色C.二黑二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3.某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假设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根据下表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S”型曲线上的点N(K-N)/KS1200.90S2500.75S3l000.50S41500.25S51800.10A.(K-N)/N值为0.9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渔业捕捞控制剩余量在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附近较好C.防治蝗虫应在蝗虫种群数量达到S4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进行D.若种群为田鼠,调查时被标记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调査结果比实际值偏小4.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病毒呈球形,在核衣壳外包含有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脂双层膜,膜上插有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糖蛋白。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侵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CV能进入肝细胞,有赖于两者之间的识别功能B.HCV的RNA复制需要有两次形成双链的过程,发生在肝细胞质中C.HCV的基因可以直接做翻译的模板,能够合成出逆转录酶以保障RNA的复制D.从HCV增殖的过程可以看出,其进传信息的流向可以表示为RNA→蛋白质5.某小组将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置于含有钠钾离子的溶液中,测定其电位变化以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中钠钾离子浓度应与枪乌贼神经元内环境保持一致B.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C.给予神经纤维一次刺激,电流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若提高溶液中钾离子浓度,则电流表向右偏转幅度变小6.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饲喂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B.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和一些抗生素C.为避免病毒感染,需用聚乙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D.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原理7.小明在寒冷的冬季,没吃早饭就去学校,结果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症状。关于此生理反应的表述,不合理的是()A.此时内环境中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收缩以加速热量产生C.此时小明同学体内血糖含量有所下降,细胞产热不足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8.(10分)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生活在同一块林地中的杂色山雀和大山雀,通过选择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乔木筑巢抚育后代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A.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B.在同一水域中的鲢鱼和鳙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C.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D.生活在同一水域的华吸鳅和后平鳅消化系统消化能力不同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图中杂食性鸟所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请写出图中包含杂食性鸟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大型真菌属于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从种间关系分析,图中杂食性鸟与蜘蛛既存在________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10.(14分)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11.(14分)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生长但不弯曲的是________;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________。(2)据此实验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应该在________;(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12.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如图是利用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_________;冷却后从上一区__________开始划;首尾区不相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三:一是促进生长;二是促进果实的发育;三是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物生长旺盛的部分,特别是芽的分生组织及幼叶均能产生生长素,所以保留芽和幼叶的枝条容易生根。C正确。故选C。2、D【解析】本题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建立在子代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的数学统计比例。【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3、B【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种群数量增加的过程中,种群的增长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呈现S型,其中S3点时种群增长量最大,表示K/2处。【详解】A、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刻是在(K-N)/N值为0.50时,即K/2时,即S3,A错误;B、根据A项分析渔业捕捞控制剩余量在S3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数量恢复最快,B正确;C、防治蝗灾需要防止种群数量达到K/2,所以应该将种群密度控制在S3以下,C错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故选B。4、C【解析】题图分析,HCV的衣壳上有一层衍生于宿主细胞的膜,膜上有糖蛋白,它们能识别宿主细胞,诱导细胞胞吞病毒,从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HC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利用肝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繁殖。【详解】A、HCV能进入肝细胞,需要受体介导,即有赖于两者之间的识别功能,A正确;B、RNA通常为单链结构,而其复制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HCV的RNA复制需要有两次形成双链的过程,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该过程发生在肝细胞质中,B正确;C、图中显示,HCV的基因可以直接做翻译的模板,能够合成出复制酶以保障RNA的复制过程顺利进行,不包含逆转录过程,C错误;D、由HCV增殖的过程可以看出,其遗传物质RNA既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也可作为复制的模板,因此,其遗传信息的流向可以表示为RNA→蛋白质,D正确。故选C。5、B【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放在钠离子、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A正确;B、据图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内正外负的静息状态,此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B错误;C、给予神经纤维一次刺激,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C正确;D、图示为静息电位,其电流表向右偏转的幅度与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有关,若提高溶液中钾离子浓度,则浓度差变小,则电流表向右偏转幅度变小,D正确。故选B。6、B【解析】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向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蛋白质饲喂小鼠,水解失去活性;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缺乏天然培养基中某些无法替代的成分,则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B正确;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C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最后能获得完整个体,而单克隆抗体制备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其结果是获得杂交细胞,未产生完整个体,D错误7、A【解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全身颤抖是因为骨骼肌战栗以增加热量引起的,B正确;C、小明同学没吃早饭,此时体内血糖偏低,细胞产热不足,C正确;D、小明面色苍白的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D正确。故选A。8、C【解析】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详解】A、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属于竞争关系,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属于同域共存,A正确;B、同一水域中的鲢鱼和鳙鱼属于竞争关系,生活的空间层次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B正确;C、蝉的幼虫和成虫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D、生活在同一水域的华吸鳅和后平鳅的消化系统消化能力不同,所以摄食对象不同,实现同域共存,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生产者②.第二、三、四营养级③.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2)①.分解者②.无机盐、CO2、H2O(3)①.捕食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题图分析: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杂食性鸟、蝗虫、蜘蛛属于消费者,大型真菌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分析题图可知,在乔木→杂食性鸟中,杂食性鸟处于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中,杂食性鸟处于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中,杂食性鸟处于第四营养级,即杂食性鸟所占有的营养级是第二、三、四营养级,含有四个营养级的为最长食物链,为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小问2详解】根据分解者的功能分析,能分解有机碎屑的生物应为分解者,即图中大型真菌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可产生无机盐、CO2、H2O等(可参与光合作用)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小问3详解】从种间关系分析,图中杂食性鸟与蜘蛛之间有共同的食物,而且杂食性鸟还以蜘蛛为食,因此,二者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叫竞争【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生态系统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写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种间关系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10、(1).A(2).B(3).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A1+B1+C1+D1(5).高于(6).一(7).D/A(8).多级利用(9).利用率【解析】题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详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的A,总光合作用分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和净光合作用C两部分,图中的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图中的C表示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而B1+C1+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由图可知D=A1+B1+C1+D1,图中D即表示被蚕同化的能量,因此桑树到蚕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A。由于D/A介于10%~20%之间,而C是桑树的净光合量(小于A),所以正常情况下D/C高于10%。蚕的粪便是蚕沙中的能量未被蚕同化,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即桑树第一营养级的能量。(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能量流动研究的意义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1).C(2).B(3).AD(4).E(5).尖端(6).生长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