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要测量体温,合适的测量仪器是()A.玻璃体温计 B.红外测温枪C.寒暑表 D.实验用玻璃温度计2.如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 B.照镜子C.射击瞄准 D.小孔成像3.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4.电是人们的好帮手,但不注意用电安全,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下列行为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B.用湿手接触照明电路中的开关C.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试电笔的任何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必须接地5.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修建“草砂路”,使道路更平整,“草砂路”含有一种非晶体物质——沥青,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象是()A. B.C. D.6.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将纸屑放在鼓面上,根据纸屑跳起的高度反映鼓面振幅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通过观察“水波”,来理解声波的传播B.引入“光线”来描绘光的方向和路径C.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来确定镜前蜡烛虚像的位置D.比较物质的硬度时根据划痕的深浅来判断7.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8.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9.小刘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水1.0×103水银13.6×103冰0.9×103松木0.5×103煤油0.8×103铜8.9×103酒精0.8×103铅11.3×103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10.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A.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C.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11.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A.水结冰时,密度不变,体积变小 B.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C.水结冰时,密度变大,体积变大 D.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大1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需要介质C.“光年”是光传播速度的单位 D.“天文数据”是古代人的数字13.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要求“保持电阻不变”,在进行“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骤时,实验要求是()A.保持的滑片位置不动B.保持R的电压不变C.保持R不变,调节的滑片到不同位置D.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14.在栖凤湖上,游客坐在开动的船中,若说他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湖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湖边的树木15.在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与实际差距较大的是()A.身高1.68m B.质量500kg C.体温37℃ D.步行速度1m/s16.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飞艇能够在空中飞行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C.吸盘式挂物钩吸在墙壁上D.利用拔火罐进行治疗17.椰子是大自然对海南美好馈赠,一个成熟饱满的椰子质量最接近A.2g B.20g C.200g D.2000g18.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小孔、光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孔的形状为方形,像的形状将变为方形B.只将蜡烛向右移,光屏上仍会出现清晰的像C.蜡烛向上移动,光屏上蜡烛的像也向上移动D.只将光屏向左移,光屏上的像将变暗1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20.如图所示,下列图文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重新沸腾B.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C.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D.两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21.甲、乙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发现甲灯比乙灯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甲灯的电流比乙灯大B.乙灯两端的电压比甲灯低C.甲灯的额定功率比乙灯大D.乙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甲灯大2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图一定为图线bC.乙的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图一定为图线a23.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定要选择地面为参照物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空中加油机和歼击机相对运动时才能完成加油任务2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5℃25.下列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舞台上常见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B.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气液化形成的C.冬天空调房的窗玻璃上形成的水珠在窗玻璃外壁D.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过时留下的“白色尾巴”是飞机喷出的气体26.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倘若人物雕像的体积是真人体积的8倍,其密度为8×103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400kg B.800kg C.3200kg D.4×104kg27.如图所示光路,正确的是()A. B.C. D.28.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29.一盆水完全结冰后,它的质量、密度、体积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变大C.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D.质量和体积都变小30.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的是()A.冬天屋檐下出现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冻的矿泉水,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很多水珠C.北方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冷冻后也会变干D.用电热水壶烧开时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32.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图,这个人患了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症,可配戴装有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33.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34.天空中的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成的小冰晶组成的。形成云的过程中要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3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1)本实验应使用______(水/纸/酒精)温度计;种类沸点水银357℃酒精78℃(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______℃;(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盐水的沸点为______℃;(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36.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______(最大/最小),当水的温度由5℃升高到10℃时,水的体积将______.37.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__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____(填“液态”或“气态”)水.38.上物理课时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板书,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39.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____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如图甲所示)。鹦鹉的嘴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用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射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______色。40.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某同学们在西昌市太和镇寻到了一块鹅卵石,为测量它的密度,该同学选用天平、量筒、鹅卵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再将鹅卵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鹅卵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测出鹅卵石的质量。(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写字母)(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选填“左”或“右”)(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用量筒测量鹅卵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ρ=_____g/cm3。(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已知水的密度ρ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为_____m2;榆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_____。4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选取了一个标有“2.5V”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_;(2)电路中缺少两根导线,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暗)______;(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4)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到电流表有示数,小灯泡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5)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连续进行了4次测量,并把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里,其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次数电压表示数U/V电流表示数I/A灯泡亮度11.500.32发光微弱22.000.38较暗32.50正常发光43.000.46很亮(6)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______(“增大”或“减小”),灯丝电阻发生变化的本质是灯丝电阻随______而增大。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将一个质量为8.9kg的铜质零件,改用铝来制作,质量是多少kg?(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44.一个容积为500cm3、质量为0.5kg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后放入一金属球,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1150g,取出金属球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950g,求:(1)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2)金属球的体积;(3)此金属球如果是密度为5×103kg/m3的合金,金属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题目详解】A.玻璃体温计测量时间长,需要3~5分钟,且需要腋下或口腔测量,测量时间长且不方便,故A不符合题意;B.红外测温枪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温度,与传统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等优点,故B符合题意;CD.寒暑表和实验用玻璃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物体读数,且不能当做体温计使用,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题目详解】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射击瞄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3、B【题目详解】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4、D【题目详解】A.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断开开关时,电灯处仍带电,这样是很危险,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B.水容易导电,用湿手拔热水器的开关,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这样测电笔才能正常工作,但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D.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通过三角插头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故D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故选D。5、D【题目详解】沥青是非晶体材料。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是晶体熔化的图像,C是晶体凝固的图像;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和下降,故B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D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选D。6、D【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在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到的是转换法。A.通过观察“水波”,来理解声波的传播的产生和传播特点,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来反映光的方向和路径,利用的是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来确定蜡烛虚像的位置,利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D.通过比较划痕的深浅来判断物质的硬度,利用了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D。7、A【题目详解】A.手扣杀排球,手对排球有作用力,手感到疼痛,说明排球对手也有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铅球落地将地面砸个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选A。8、A【题目详解】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故A正确;B.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错误;C.冰熔化为水,状态变了,但质量是不变的;根据水的反常膨胀,体积变小;根据,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9、D【题目详解】A.煤油和酒精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其密度相同,故A错误;B.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大于给出的所有固体的密度,故B错误;C.铅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质量相同时,由可知,密度较大的铅块的体积小,故C错误;D.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也不同,故D正确。故选D。10、C【题目详解】A.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符合题意;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11、B【题目详解】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是由于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的缘故。故选B。12、A【题目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B错误;C.“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路程单位,不是光传播速度的单位,故C错误。D.“天文数据”是天文学上的相关数字,不是古代人的数字,故D错误;故选A。13、C【题目详解】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来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题目详解】A.坐在行驶的船中的游客,选定船舱为参照物,游客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坐在行驶的船中的游客,游客和湖水、迎面驶来的船、湖边的树木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以湖水、迎面驶来的船、湖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B【题目详解】A.中学生身高1.68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质量约50kg,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体温约37℃,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A【题目详解】A.飞艇能够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飞艇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于飞艇的重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B.注射器吸取药液时,向上推活塞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管内,用到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C.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所以在吸盘上挂毛巾,吸盘也不会掉下来,此现象与大气压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先用酒精棉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用到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D【解题分析】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一个饱满椰子的质量约为此数值的10倍,在2000g左右。18、B【题目详解】A.小孔成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B.只将蜡烛向右移,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清晰,故光屏上仍会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C.蜡烛向上移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下移动,故C错误;D.只将光屏向左移,光线更集中,则光屏上的像将变亮,故D错误;故选B。19、B【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题目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干手机将手烘干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B【题目详解】A.烧瓶里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了,是因为浇上冷水,烧瓶内水蒸气遇冷的外壁液化成水,烧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u>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2f>u>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u<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乒乓球下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在乒乓球的上、下部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从而托起乒乓球,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通过测量,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说明了单凭我们的感觉来判断事物是不可靠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1、B【题目详解】两灯泡串联,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且甲灯比乙灯亮,甲灯泡的实际功率比乙大,根据P=I2R可知,甲灯泡的电阻比乙大,根据U=IR可知甲灯泡两端的电压比乙大,因为电阻是指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甲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乙大,因为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可知,甲灯泡的额定功率比乙小。故选B。22、A【题目详解】由图象知道,经过5s的运动a的路程为,b的路程为,c的路程为,所以,根据题意知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a和b的距离大于2m,a和c的距离大于2m,b和c的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可能是a、b,也可能是a、c,综上所述,甲一定是a,不能是b、c。故选A。23、C【题目详解】A.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选择除物体本身以外的任何物体作为参照物,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以地面为参照物,但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故A错误;B.比较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路程越长则运动越快。若只知道路程的长短,不知道所用的时间,则无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B错误;C.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D.空中加油机和歼击机完成加油任务时需要在空中相互连接,所以要保持相对静止才能完成任务,故D错误。故选C。24、A【题目详解】A.图中的ABCD是晶体的熔化图像,DEFG是晶体的凝固图像,在第5min时晶体正在熔化,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虽然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C.由图像知道该物质由第12min开始凝固,到第15min结束,凝固时间为3min,故C错误;D.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点相同,图中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错误。故选A。25、B【题目详解】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A错误;B.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过时留下的“白色尾巴”,是温度很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26、C【题目详解】人的质量约为m人=60kg,且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即ρ人≈ρ水=1.0×103kg/m3由知道,人的体积则雕像的体积V雕=8V人=8×0.06m3=0.48m3雕像的质量m雕=ρ雕V雕=8×103kg/m3×0.48m3=3840kg即与C选项比较接近。故选C。27、C【题目详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故选C。28、C【题目详解】A.为了方便读数,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29、A【题目详解】水完全结成冰后,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故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V=可知,体积变大,故选A。30、A【题目详解】A.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该选项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从冰箱中取出的冷冻矿泉水,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温度较低的矿泉水瓶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中的冰逐渐升华变为水蒸气离开衣服,从而使衣服变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4:94:9【题目详解】[1]由题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是3:2,

设m甲=2,则m乙=3;设V甲=3,则V乙=2;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2]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所以若把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9。32、近视凹透【题目详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此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33、升华熔化【解题分析】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34、液化凝华放出【题目详解】[1][2][3]天空中的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还有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液化和凝华都放出热量。35、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题目详解】(1)[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2)[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1℃。(3)[3]根据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4)[4][5][6]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5)[7]25分钟后,盐水中的水蒸发了很多,盐水浓度升高,沸腾时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因此沸点升高可能与盐水的浓度增大有关。36、最大变大【解题分析】第一空.由图象知道,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为1.0g/cm3;第二空.由图象知道,当水的温度由5℃升高到10℃时,水的密度在减小,由知道,此过程中水的体积将变大。37、水蒸气液态【题目详解】第一空.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非常低,周围空气有许多水蒸气;第二空.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而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38、漫遵循180【题目详解】[1][2]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板书,则说明光在黑板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光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会原路返回,则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度。39、绿红色黑【题目详解】[1]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所以在此之前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面世;[2][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当红光照在鹦鹉身上时,嘴仍然是红色,翅膀呈现黑色。40、1mm2.59【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值读数时,不是从零刻线量起,应把所读长度减去起始的刻度.【题目详解】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