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英华集团初中部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密度较大 B.乙的密度较大C.当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 D.当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大2.我国深海钻井平台在深水区钻探时,潜水员在水下看见平台位置会变高。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 B.C. D.3.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A.41℃,60℃ B.21℃,40℃C.35℃,56℃ D.35℃,36℃4.已知几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在四只规格相同的量筒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海水、硫酸,则()A.液面高度相等 B.硫酸液面最高 C.海水液面最高 D.酒精液面最高5.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A.一个乒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张桌子 D.一头牛6.下列单位不是时间单位的是()A.小时 B.分钟 C.秒 D.光年7.如图所示,与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B.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C.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A.瞄准鱼下方叉鱼B.放大镜C.湖中的倒影D.水碗中的筷子9.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考点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C.八年级学生李凡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实像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镜面反射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0.5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14.“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 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 D.沿途的建筑物15.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5℃ 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700kg D.一名中学生参加百米赛跑用时约为8s16.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kg/m3;中子星每1cm3的物质有101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A.金属锇 B.中子星 C.脉冲星核 D.超巨星17.下面是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两次成像的说法:(1)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3)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1)(3) B.(2)(4) C.(1)(4) D.(2)(3)18.根据欧姆定律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C.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1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灯泡L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x的规格为“20Ω2.5A”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至B端,U2与U1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滑到B端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最大电流为1A B.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6ΩC.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40Ω D.灯L的额定功率为24W20.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C.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21.如图所示,四个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2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任意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其它灯泡都能正常工作的是()A. B.C. D.23.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两导体,甲、乙的横截面及长度如图所示,电阻相等的是()A. B.C. D.2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其中在噪声传播环节减弱的是()A.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 B.在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D.室内打靶时要佩戴耳罩25.下列各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天空下落的雨滴 B.足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D.某同学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26.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7℃ 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70mmC.普通铅笔的长度大约为40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12m/s27.《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那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28.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密度小 B.弹性小C.体积小 D.硬度小29.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对一位中学生的一些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B.中学生大拇指甲的面积约10mm2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5dm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3m/s30.小明同学在探究某固体熔化特点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针对该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该固体是非晶体 B.该固体的熔点是80oCC.该物质在第8min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时间为7mi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某护士为病人测量的体温示数,为______℃。32.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能监测孕妇腹中的胎儿,此监测仪采用了与医院b超类似的超声波技术,并能通过无线WIFI与智能手机连接,在手机屏幕上就能看到胎儿清晰的实时影像.这款监测仪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_____;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歌唱家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33.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选填数字号码)。①镜花水月;②立竿见影;③海市蜃楼;④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3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35.小红的爸爸妈妈开了一家馒头店,用如图所示的蒸笼蒸馒头出售。为了知道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红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很快向上升,遇到上层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在上层发生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很多热量(填“吸收”、“放出”),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36.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2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m/s。另一位同学前一半时间为3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m/s,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m/s。37.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______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______(填一种光学仪器)。38.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____镜,使太阳光______在车身或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39.放在烧杯中的碘,一加热就出现紫色的蒸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碘,这是___________现象。40.月全食现象是由于光在_____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近似为_____m/s.晚上雨后,当我们背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面,应该走较亮的地方,因为其发生的是_____(“镜面”或“漫”反射)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小明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物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折射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物质水玻璃冰空气酒精光速(m/s)2.25×1082.0×1082.30×1083.0×1082.2×108(1)为了解决疑问,小明查阅到如图所示和如表所示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并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表格中提供的五种物质中,___________对光的折射能力最强.(2)光从酒精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选填“偏向”或“偏离”).42.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用铝块和木块分别进行实验,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体m/gV/cm31铝块127102铝块254203铝块381304木块110205木块225506木块350100
①请在上述图象中画出铝块的m-V图象。(______)②三个铝块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质量之比m1∶m2∶m3=_____,体积之比V1∶V2∶V3=_____;三个木块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_____,反映出物质自身的一种特性,物理学把这种特性用_____表示。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体积为20cm3的铜球,质量为89g,求:(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1)此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判断的过程)(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空心部分装满铝,这整个球的质量是多大?44.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1)瓶内小石子的体积(2)小石子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A【题目详解】ABD.由题中的图象可知,当时,,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故A项符合题意;BD项不符合题意;C.由题中的图象可知,当时,;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B【题目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钻井平台,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B。3、C【分析】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那么当示数为41℃时,从20℃到41℃之间有21个格,用21×℃算出的就是实际的温度;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根据上述原理同样可求。【题目详解】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故选C。4、D【题目详解】A.因为可知酒精、水、海水、硫酸的质量相同,由可知,故酒精的体积最大。因为四只量筒的规格相同,所以酒精的液面最高,A选项错误;B.由A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A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A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5、B【解题分析】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一只母鸡.所以选B.6、D【题目详解】A.小时是时间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分钟是时间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秒是时间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光年是距离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故选D。7、C【题目详解】电流表应该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应该并联接入电路,由图可知,a与L1并联,所以A为电压表,c串联接入电路,所以c为电流表,b与L2并联,所以b为电压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8、C【题目详解】A.瞄准鱼下方叉鱼,是因为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其原理为光的折射;B.用放大镜看图片时,图片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湖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ABD原理相同,故选C。9、D【题目详解】A.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值就是不准确的,估读数字只有1位即可,多估读几位数字无意义,也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D正确。故选D。10、A【解题分析】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初夏海面上雾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深秋草木上结的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寒冬的树上的雾凇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点睛: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11、D【题目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的,所以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能惊到那么远的人肯定要有大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B错误;C.中考期间考点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使发声体不发声了,故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靠声音的能量进行的,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12、D【题目详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故二者的形成原因不同。故B错误;C.八年级学生李凡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3、D【解题分析】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0.5m处又后退0.5m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1m=2m,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故选D。14、A【题目详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B【解题分析】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不符合题意;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符合题意;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不符合题意;D.一名中学生参加百米赛跑用时约为15s,不符合题意。16、C【题目详解】中子星的密度为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1018kg/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即所以密度最大的是脉冲星核.故选C.【题目点拨】对物理量的大小比较需要先统一单位,单位统一后才能进行大小比较。17、C【题目详解】(1)(2)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此放大的实像作为一个物体经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故(1)正确(2)错误;(3)(4)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位于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次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3)错误,(4)正确。故选C.18、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故AB错;对于同一段导体来说,电阻是一定的,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越大,故C正确;电阻与电压和电流大小无关,故D错;应选C.考点:电阻;电压;电流19、D【解题分析】由图可知,当滑片P滑到B端时,阻值为0,L和R0串联,此时电压表V2测电源电压,由图知电源电压为36V,电压表V1测R0的电压,由图知R0的电压U01=24V,灯L恰好正常发光,则灯L的额定电压为:UL额=36V24V=12V,A.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且Rmax=20Ω,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6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R=36V16V=20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Imin===1A,故A错误;B.当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V1的示数U02=12V,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R0===12Ω,故B错误;C.当滑片P滑到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A,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6Ω,故C错误;D.灯L的额定功率为:PL=UL额I=12V2A=24W.故D正确.20、C【题目详解】A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A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B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B【题目详解】A、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要浸入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B、此图所示的情景,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且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故B正确.C、此图所示的情景,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故C错误.D、此图所示的情景,温度计的放置没有错误,但读数时的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22、C【题目详解】A.此图中电灯泡L2与灯泡L3串联,后再与灯泡L1并联,当L2的灯丝烧断时,灯泡L3不亮,故A不符合题意;B.此电路图是灯泡L1与灯泡L3并联,再与灯泡L2串联,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了,则两个灯都不亮,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三个灯泡并联,故当其中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其它灯泡都能正常工作,故C符合题意;D.此电路图是灯泡L1与L2串联,后再与灯泡L3并联,若当L2的灯丝烧断时,灯泡L1不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A【题目详解】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两导体,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A.图中甲导线横截面积是乙导线横截面积的2倍,长度是乙的2倍,设乙的电阻为R乙,则R甲=R乙=R乙,故A符合题意;B.图中甲导线的横截面积是乙导线横截面积的一半,长度是乙的2倍,R甲=22R乙=4R乙,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甲导线的横截面积是乙导线横截面积的2倍,长度相等,R甲=R乙,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甲导线的横截面积是乙导线横截面积的2倍,长度是乙的一半,R甲=R乙=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A【题目详解】A.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内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室内打靶时要佩戴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25、C【解题分析】A.天空下落的雨滴,其速度不断增大,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足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其速度不断减小,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路线是直线,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的同学,速度不变,但是路线不是直线,因此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A【题目详解】A.正常人体温在36℃至37℃之间,孩子的体温一般会略高于成年人,大概在36℃至37.5℃之间,故A符合题意;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新的普通铅笔长度大约是18cm,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百米赛跑的成绩比步行快得多,在7~8m/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7、D【解题分析】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B、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28、A【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密度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9、A【题目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是大约50kg,而人体的密度大小与水差不多,可以求得中学生的体积约为选项A符合题意;B.中学生大拇指甲的长和宽大约是1cm,那么它的面积是,B项不合题意;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5cm,C项不合题意;D.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0多秒,可知所以速度应该是小于,D项不合题意。30、B【题目详解】AB.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80℃,故A错误、B正确;C.该固体在第3min开始熔化,7min熔化结束,则8min处于液态,故C错误;D.物质在第3min开始熔化,7min熔化结束,持续时间为7min﹣3min=4min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热胀冷缩37.6【题目详解】[1]体温计、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最末端在37℃后面6个小格处,示数为37℃+6×0.1℃=37.6℃。32、信息音色【题目详解】[1]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可以监测孕妇腹中胎儿的情况,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2]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歌唱家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33、②①④③【题目详解】[1][2][3]①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②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③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④猪八戒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①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③。34、甲丙【题目详解】[1][2]第一个图象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由第二个图知道,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是v乙=6m/s,v丙=4m/s所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同。35、液化放出【题目详解】[1][2]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36、2.42.5【题目详解】[1]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由公式v=得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物体全程时间t=t1+t2=+全程平均速度v=====2.4m/s[2]设总时间为2t,则前、后一半时间均为t,根据v=可得s=vt,前一半时间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的路程s2=v2t则总路程为s=s1+s2=v1t+v2t全程平均速度v====2.5m/s37、色散三棱镜【分析】考查光的色散现象【题目详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平面镜斜放,让镜前那部分水和平面镜形成一个三棱镜。38、凸透会聚【解题分析】留在车身上的小水珠中央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将太阳光会聚到较小的范围内,在会聚的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39、升华凝华【题目详解】[1]放在烧杯中的碘,一加热便出现紫色的碘蒸气,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杯壁上,所以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碘。40、同种均匀介质3×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