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诗词五首》_第1页
第3课时《诗词五首》_第2页
第3课时《诗词五首》_第3页
第3课时《诗词五首》_第4页
第3课时《诗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巩固“比较探究”学习《诗词五首》课型:拓展阅读上课时间:2013--01-05-----2013-01-11单位:姜屯中学联系电话:巩固比较·探究:《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基础识记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纂集(cuán)逼仄(zè)蕴藉(jí)料峭(qiào)B、悄然(qiāo)熨帖(yùn)喧嚣(xiāo)斫折(zhuó)C、阻隔(gé)涟漪(yī)憬悟(jǐng)纤手(xiān)D、羁绊(bàn)拂晓(fó)惊蛰(zhè)隘口(ài)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恢弘蹒跚隐敝死心蹋地B、滂沱蕴涵旋涡突发奇想C、蜷伏寂廖惊悸色彩班斓D、按摩愁怅扼守惊滔骇浪3、解释下列词语:熨帖:憬悟:顾影自怜:改弦易辙:4、填在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它(《诗韵合璧》)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⑵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⑶过去文人要写应急诗时,查一查,套一套,很可快速地出几首来。⑷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和畏怯。A、纂集察看炮制敏锐B、搜集察看创制敏感C、收集查看创制敏锐D、纂集查看炮制敏感5、下列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倒不是由于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由于没有带着雨鞋和伞。B、如果人生和历史都是拔离了琐碎事物的构建,那么它们也就不属于现实世界。C、人和船只即使陷进漩涡里,就会立刻被它吞没。D、这样的天气不但给我们的渡江准备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而且也对敌人起了麻痹作用。6、调整下列词语或短语的顺序,使句子前后语义连贯:经过向群众调查和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岸石壁上有羊肠小道。①挂下来的②一条③从悬崖上④像锁链似的7、仿写句子: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在夜雨中,;在夜雨中,。二、理解运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8、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9、第2段中“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0、“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又怎么说是“安慰”呢?请和同学讨论一下,并谈谈你的理解。三、综合分析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迭,四季循环,像极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发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季。凛冽的冬季,像极走完了人生的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的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是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展开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⑤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燃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生命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味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孕育,人生是一条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⑥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崭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⑦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11、给加点的字注音。凛冽()()贫瘠()蜕化()沉湎()12、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写到春季是大地的再生,凋零的冬季则是一种孕育。(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是因为。(10字以内)(2)“冬季正是一种孕育”是因为。(15字以内)13、文中认为生命贫瘠的原因是。14、作者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引用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和“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的短语,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引用诗句的好处是。(2)短语排列使用的好处是。15、文坛巨子余光中不仅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散文绿洲,更被誉为“以现代文学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与同学合作,共同办一期手抄报吧,把你熟知的余光中的优秀诗文推荐给大家。答案:比较·探究:《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1、C2、B3、熨帖:妥帖舒服憬悟:醒悟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4、D5、B6、②④③①7、略8、①新鲜生动的比喻,整齐匀称的对偶。如:“想这样子的台北……黑白片子”用一个准确、简洁而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对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表露无遗。“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把伞撑着。”读来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韵味。②重重叠叠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作者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如:“惊蛰一过……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9、“这样”指代“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10、①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的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②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11、lǐnlièjítuìmiǎn12、(1)春季万物复苏,万象更新。(2)通过冬季的新陈代谢,迎来生命的春天。13、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沉思。14、(1)说明春天由冬季孕育而生,增强了说服力。(2)突出强调了冬季既是孕育万物的季节,又是人生的沉思的季节。15、通过与同学合作,办一期手抄报,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余光中的窗口,也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书写、知识积累等)的平台。学习《诗词五首》《夜雨寄北》一、了解诗的大意

1出示古诗,指生读,注意纠正字音。

2介绍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简单的介绍本诗的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3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后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4生齐读古诗。

5古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我们要来了解诗的大意,大家想想我们以前都是通过什么办法了解诗的大意的?(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根据书中的图片,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6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弄懂诗的大意。

7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只要学生说出诗的主要意思即可。

(“亲爱的妻子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巴山,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二、升华主题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对比,更深刻地表达出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2那么谁能把这种感情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试背古诗

1生小组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生自由练习背诵古诗。

3小组相互检查后,全班检查

4生齐声背诵古诗《夜雨寄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5介绍作者。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

思考并讨论: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如梦令》《声声慢》一、议一议教师设疑置难1.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2.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3.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4.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夫、思乡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也可理解为黄花落了一地,枯萎凋谢)。梧桐、细雨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5.联系作者的遭遇,这首词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正是由于国家沦丧,李清照个人的命运才如此悲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二、品一品1.“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