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5_第1页
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5_第2页
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5_第3页
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5_第4页
高考语文全国作文训练讲座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确立了好的中心、选择了好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呢?那可不一定。

有一个人,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中心),买了名牌的衣帽鞋袜和装饰品(这是材料),可是,他把衬衣穿到毛衣的外面,鞋穿反了,帽子带歪了,把胸章别到了裤兜外……结果别人看他不仅不漂亮,反而感到他很可笑。为什么?因为他把穿着打扮的顺序搞乱了,一点条理也没有。写作文也是一样,也要讲究顺序、条理,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所以,在构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结构)。

思维方式在这里就要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

一、创造性思维的例文:

思维就是搭桥

,创造就是与众不同的搭桥

这主要在思维的起始阶段。

1、“十”的五天经历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它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发生变化,只要能体现更大人生价值就行。于是才有了五天的经历……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开始了它的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十”汲取头一天的教训,它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仍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晨”之义,但也含有“古”那个“早先、过去”的意味。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值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先后找到了“办”和“甫”。“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它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堪为后卫的字。接近中午,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花的‘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它成为“叶”后心又不甘:“老是跟在后边,总没有处于前面或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可花去大半天时间仍没结果,直到黄昏才又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入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再也没有出来。因为它从几天的经历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不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努力进行心田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价值的红花。

旁批

“十”发现新位置,找寻更大人生价值之旅开始了!

第一主体:初试新位置,心中多忐忑,不知成功与否。

好个“高人一等”,一语道出人们对价值的偏见。

“古”的联想颇有意味,说出了作者找寻新生活、新价值的心声。

“委身”远不如“高人”来的显耀,但价值体现却令人深思!

“委身低下”却出乎意料地价增百倍,恰与“高人一等”形成对照。

第二主体:高不成、低乃就之后,体会到新位置带来的新价值;于是新尝试接踵而至,新收获纷至沓来。

“当先”仍不忘协作,有了“兄弟”的辅佐,先锋才能有不错的表现;广博是站在别人肩上的成果。

红花还需绿叶衬,这个“后卫”的价值不可小觑。

为什么“不甘”呢?反复找寻的位置究竟何在?想要体现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自我价值是一路苦苦找寻的对象,上下前后似乎都不及心中的位置重要!

“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找到努力耕耘的“心田”!

2、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

据3号家属楼反映,5楼过道上近日出现一块香蕉皮,其个头之大实属罕见。老话说:西瓜皮滑,滑到哪儿是哪儿。而香蕉皮的滑度比西瓜皮更甚。5楼几户人家都有老有小,万一有人不小心哧溜一下从5楼滑到底楼,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近日打亮了过道上的3盏灯,不分昼夜地照明,以期不出差错。

据有关人士调查,这块香蕉皮的最初落点非常不理想,它恰好在赵钱孙李四家包干区的边界处。每天早上,不是李家媳妇每天上班出门后踢上一脚,使其进入其他三家之一的包干区内,便是赵家老太买菜回来时一脚又将其踢至孙家墙根。据报道,这块香蕉皮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故我居委会一致认为应写一份终极报告上报有关部门,敬请尽快采取措施。

一、这块香蕉皮极有可能在赵钱孙李四家组成的“女子香蕉皮足球队”的脚下,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更是可能继续下去的事实。

二、这块香蕉皮会在某天被回家的某个“红领巾”捡起,扔入垃圾筒中。这是一个让人期待的结局,但可能性不大。一是已过了两天了,尚不见哪家的“红领巾”有此壮举。二是据外界人士透露,这四家“红领巾”所受的教育是:“拾到1元钱交给教师,拾到10元钱交给家长。”也该是香蕉皮自己不好,如果它所在地区为学校操场或学校过道的某一地方,早就有“红领巾”处理它了。

三、就是碰上爱国卫生月,被某位戴红袖章的老太检查时捡起。但是爱国卫生月极少,再加上老太太往往眼力不济,不知能否瞅见它。也可能在赶上爱国卫生月之前,香蕉皮已经经过变黑发臭的阶段,化成泥了。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虽然历时长了一点。

由于水平实在有限,本居委会实在无法想出第四、第五乃至三百四十五种终极结果了,恳请上级部门立即开会研究,尽快给我居委会一个答复,在此多谢。

××居委会2000年×月×日有些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总有人冠之以“深思熟虑”、“创新除旧”的名号将其复杂化。要不然为何会有人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有总也开不完的会。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本应想到用朝霞般灿烂的语言描绘孩童的天真烂漫抑或是聪明人无比广阔的想像力。但我遗憾,我只想到了这些。

二、尽管从发展角度讲,

我们强调创造性思维;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还是要练就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看满分作文,

我们能够看到每年都有几篇备受吹捧的富于创造性的作文,但就全国那么多大考生而言,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众多的学生还都在运用常规的几种思维方式。有很多分数较低的作文,

考生连常规的思维方式也没掌握。

我们的作文教学,

面对的是广大的考生,所以,

有必要让同学们掌握几种大众化的思维方

4、《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二、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某些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由于“联想——类比”思维是一种从具体事物到具体事物(或从个体到个体)的思维方法,它总是以鲜明生动的类体去说明本体,或者借物喻人(喻理),或者托物言志,或者寄情于物,或者调用各种表达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都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想像,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觉,启人深思。

例如2004年江苏考生的《西安与南京:山和水的对话》,借用拟人手法,赋予西安沉稳的性格、南京灵动的性格,通过这两个城市的对话来展开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思索,灵动而睿智;安徽考生的《择善而从》思维深入历史深处,通过“项羽之死”、“马谡之死”、“桓公之死”悲剧性结局的比较、分析,来演绎“听取别人意见,择善而从”的道理,形象而不失深刻;重庆考生的《没有翅膀的飞翔》借用可爱的小飞蛾、平凡的小鸡、翅膀残疾的天鹅对飞翔的认识——有些飞翔并不一定需要翅膀,有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设事明理,来阐述“认识自我与他人期望”的道理,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类似如此巧妙的构思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是很常见的,而这正是运用“联想——类比”思维所灵活创造出来的个性化思维成果。

“联想——类比”思维用于构思立意,可以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寻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深刻独到的立意和精彩巧妙的构思;用于表现中心、抒情议论,则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的效果,增强语言的魅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2004年广东考生《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这个开头抓住燕子对鸣、鸳鸯互啼、母牛长哞、苍狼厉嗥、雄鹰尖唳这些现象背后的相似性,由物及人,自然引出观点,“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形象生动,启人思考。此外,灵活运用依附于“联想——类比”思维的多种表达技巧,也让本段的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灵动的美。再如:

一个后生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这样的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后生大悟!

——刘诚龙《割断欲望之绳》

文章巧妙地以“牛被绳索所缚团团转而不能吃草”,来类比“人被无形的欲望之绳所缚团团转而不得解脱”,给人以深刻的思索,牵牛的是绳,那牵人的又是什么呢,将哲思蕴于形象之中,借形象来传达智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尽意莫如象”。老禅者“一理通百事”的睿智,其实正是“联想——类比”思维带来的智慧,读者在形象中不难领悟到“割断欲望之绳”的人生哲理。

总之,“联想——类比”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运思和表达的思维操作模式。如果写作者能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联想——类比”思维,善于为事物寻找关系,从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中寻找感悟,将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拥有一个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充满创意的表达世界。

1、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2、〈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