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1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2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3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4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三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乐曲欣赏,导入课题。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文言文二则》。出示课件1:教师引导: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古琴演奏。出示课件2:教师总结:这首曲子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节课就来学习与它有关的故事——《伯牙鼓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件3:(板书课题:伯牙鼓琴)组织交流:“鼓”是什么意思呢?预设:鼓就是弹的意思。教师总结: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2.组织交流:《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总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呢?(两个)课前我们已经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调查了解,谁来分享你的资料?预设1: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上大夫,他很精通琴艺。预设2: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预设3:钟子期是春秋战国楚国人,相传他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的樵夫。3.教师总结:这两个看似身份没有关系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学习。(设计意图: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伯牙和子期的人物身份,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此后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作铺垫。)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课文。出示课件4:2.教师检查,交流反馈。(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再用PPT出示划分停顿的文章。出示课件5:(2)学生根据停顿齐读,教师指导难理解的字词。①哉和乎是两个语气词,要读准字音,善哉的意思是好啊。②巍巍乎的意思是高大的样子。③汤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āng”,汤汤的意思是: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④绝弦的意思是挑断琴弦。出示课件6:3.指导写字。教师引导:我们刚才提到的的“哉、巍、弦”是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先来观察,怎样把这三个字写好?出示课件7:预设1:“哉”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该注意“口”不能出来。预设2:“巍”在书写时,上半部分稍扁。预设3:“弦”字应该注意是两个撇折。教师补充:“巍”的下半部分还应该注意写得紧凑一些。组织写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练习这几个字,要做到端正整洁。4.疏通文意。(1)指名交流:我们刚才已经尝试对课文内容梳理了,谁来说一说?出示课件8:预设: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刚弹琴而且情志在高山上,钟子期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伯牙的情志又在流水之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琴,挑断琴弦,此后余生都没有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教师指导: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的“志”,除了心志和情志之外,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心中所想。(2)组织学习:请同桌之间再说说文章的意思,并且给对方指正。5.配乐背诵。组织背诵:知道了意思,我们就可以尝试背诵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边想意思边背诵课文,时间3分钟。出示课件8:教师指名学生背诵。(设计意图:古诗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和对文意的疏通,这个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尝试先行,教师随后再指导,更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正确读文,知道文章的意思之后,为后面的学习任务做准备。)三、深度思考,理解情感。1.想象画面,感悟“知音”。(1)教师引导:伯牙和子期的这一段对话被传为千古佳话,请你用“”画出伯牙弹琴的句子,用“”画出子期听琴的句子。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预设2: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出示课件9:(2)教师引导:你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预设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山。教师追问:什么样的高山?预设:巍峨的高山、雄伟的高山、连绵起伏的高山……预设2:我看到了流水淙淙,还看到了若隐若现的高山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美极了。(3)教师过渡:伯牙的音乐,在高昂时就如同大山那么巍峨,平缓时如同流水那样动听,通过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了音乐之美,这是伯牙心中想的,他说出来了吗?预设:没有。教师引导:而这时子期是怎么回答的?谁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9:预设:谈得真好啊,就好像高山一样巍峨!弹得真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样浩荡!教师引导:当别人能够这样夸赞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预设1:心里会很高兴。预设2:觉得这个人特别懂我。教师引导:是啊,特别是伯牙还没有说,子期却能够一语中的的猜到伯牙心中所想,欣赏他,真是伯牙的知音啊!出示课件9:(板书:知音)2.品悟重点,感受“知志”。(1)教师引导:为什么世间千万人当中,唯有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为什么唯有子期说到了伯牙心中所想?我们继续来看这两句。出示课件10:(2)组织交流:古人常常用高山和流水来寄托自己的志向。从这两句中,你可以知道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1:志向远大的人。预设2:一个比较高雅的人。预设3:伯牙是一个志向在高山和流水之间的人。(3)引导思考:那么子期呢?他的志向中有没有高山和流水?请你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0:预设: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4)教师总结:他们的志向一致,所以说这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出示课件10:板书:知志3.品析句子,体会“知己”。(1)教师引导:俗话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得到子期这个知音伯牙该是多么幸运啊!可是世事无常,子期却先一步离开。那么伯牙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找出句子反复朗读。预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课件11:(2)引导思考:伯牙琴艺高超,想必爱琴如同爱自己的生命,将琴摔坏,琴弦拔掉,这辈子都不再弹琴,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请4人小组讨论交流,说出你的理由。请学生发言。预设1:我觉得伯牙这样做值得,因为以后再也出现不了像钟子期这样能够懂他的人了,既然没有人懂,那就不如不弹了吧。预设2:我也觉得值得,自己琴技高超,却没有人理解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3)伯牙是怎么想的?我们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1:教师总结:他们的友谊太让我们感动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出示课件11:(板书:知己)(设计意图:这篇文言文篇幅虽小,但是内容和情感都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这个环节意在借助文字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再通过文字感悟到伯牙与子期的友情。)四、结合资料,升华情感。1.教师引导:知音、知志、知己,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朋友,当钟子期死后,伯牙在他的坟前哀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见伯牙的悲痛欲绝。2.我们再来读读资料袋:出示课件12:3.这是后代的文人以伯牙子期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作品。可以看出,二人的友谊成为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知音”一次也正出于此处。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简单说一说。预设1:我被伯牙和锺子期的友谊感动了,想我自己会不会也会收获这样的朋友。预设2:我想也要去学一种乐器,期待与知音相遇。预设3:伯牙和锺子期是两个非常纯粹的人,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真实的人。4.教师小结:是啊!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伯牙的音乐之美,还感受到了伯牙和子期美好的友谊,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