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1.下列各项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鲸鱼是否属于鱼类 B.铁为什么生锈

C.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规律 D.电炉发热的原理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菜刀生锈 D.食物腐败3.既可填充飞艇,又可制作多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氦气 D.氮气4.镁的元素符号是(

)A.mg B.Mg C.Mn D.Ag5.含有两种原子团的物质是(

)A.Cu(OH)2 B.NH4NO6.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密度比空气略大

C.无色无味(气味)的气体 D.在空气中约占21%(体积)7.属于纯净物的是(

)A.泉水 B.河水 C.雨水 D.蒸馏水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C.氢气+氧气→点燃水 D.酒精+氧气→9.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10.不属于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11.“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化合物 D.单质1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13.把液体放在容积为15mL的试管里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

)A.5mL B.7.5mL C.10mL D.12mL1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不加二氧化锰会(

)A.不能生成氧气 B.生成氧气的量少

C.生成氧气的速度慢 D.氯酸钾不能完全分解15.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进橡皮塞 B.处理废弃药品

C.蒸发食盐水 D.量取液体16.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蒸发皿、集气瓶 B.量筒、蒸发皿、烧杯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试管、量筒、蒸发皿17.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该气体的密度 B.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该气体的质量18.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19.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滤液飞溅 B.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C.弄脏滴管污染试剂 D.液体或晶体向外飞溅2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不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氧化物21.下列物质中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A.空气 B.氧化钙 C.二氧化碳 D.氧气2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B.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室称量少量粗盐,可以将粗盐放在烧杯里称量

D.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23.用如图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实现的是(

)A.气体从b端通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B.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通入可检验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若瓶内装满水,可在a端连接量筒,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的体积

D.若瓶内装部分水,气体从a端通入,可观察气泡的速度2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和水(二氧化锰) B.水和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和木炭粉(水) D.氮气和氧气(石灰水)25.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C.集气瓶中灌34的水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二、非选择题(共75分)26.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③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

④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

⑤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2)写出下列表格中的名称或化学式:物质名称硫酸钾______氧化铁______碳酸钠______化学式______Ne______Al(N______N(3)请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实验内容符号表达式简答第一组: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实验现象:______第二组: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该反应是将硫粉放置于______中(填仪器名称),进行反应。第三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实验现象:______在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均需要加少量水,但原因并不相同。第______组实验中,瓶中的水可以由细沙代替,目的均是防止______。27.如图所示是物质基本分类和基本转化关系图,试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类别:①______;②______

变化类型:③______(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

(2)有下列物质:二氧化碳、硫粉、氧化铜、液态氧气、澄清石灰水、碳酸钙。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写名称,填写完整);

属于图中“②”表示的类别的是______(写化学式,填写完整);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写化学式,填写完整);

理由是:______。28.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现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需计算产率,操作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实验步骤如上图,正确顺序是______(填编号),最后计算产率。

(2)操作②中错误是______。该操作结束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______或者______。

(3)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操作④中,搭建装置时,首先应该摆放的仪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该操作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

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

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

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

当观察到______时,应停止加热或者用余热蒸干。

请简述停止加热的时机早晚对最终精盐的产率的影响______。

(5)操作⑤:在称量固体时,应首先放______,然后按______键,再放固体进行称量。

(6)操作⑥:量取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保持水平。

(7)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具体阐述理由______。29.要获得某种物质,应当从富含这种物质的地方去寻找。

(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部分组分的沸点如下:组分氮气氩气氧气二氧化碳沸点(℃)−195.8−185.7−183.0−78.4①打开储存液态空气的钢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钢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继续直接升温至约−183.0℃,逸出的气体是否为纯氧并说明理由______。3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应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则应调节图中的旋钮______。(填“①”、“②”或“③”)。该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4)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该采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在反应前后______和______保持不变。若要在反应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最简单的操作是______。

(5)收集氧气可以采用D装置,因为氧气______;适合开始收集气体的现象是______,判断集气瓶中收集满气体的依据是______。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测得收集到的氧气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6)收集氧气也可以采用______装置(填字母),因为氧气______;用该方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

(7)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制取氢气的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选择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鲸鱼是否属于鱼类,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B、铁为什么生锈,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C、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规律,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故选项错误;

D、电路发热的原理,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2.【答案】B

【解析】解: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菜刀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食物腐败,有菌类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答案】C

【解析】解:A、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能做燃料和还原剂,不能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故选项错误;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故选项正确;

D、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不能制作多用途电光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氢气能做燃料和还原剂;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B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故选:B。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铜中含有的原子团是氢氧根,故选项不正确。

B、硝酸铵中含有的原子团是铵根和硝酸根,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中含有的原子团是碳酸根,故选项不正确。

D、硫酸中含有的原子团是硫酸根,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A、氢氧化铜中含有的原子团是氢氧根。

B、硝酸铵中含有的原子团是铵根和硝酸根。

C、碳酸钠中含有的原子团是碳酸根。

D、硫酸中含有的原子团是硫酸根。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团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6.【答案】A

【解析】解: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密度比空气略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无色无味(气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空气中约占21%(体积),描述的是氧气在空气的含量,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7.【答案】D

【解析】解:A、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B、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C、雨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等,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8.【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C

【解析】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正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D、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很少,仅为总体积的0.94%,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正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很少,仅为总体积的0.94%。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硫属于有害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B、空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D、可吸入颗粒含有有毒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空气污染物中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11.【答案】A

【解析】解:含氟的牙膏有利于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氟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可以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12.【答案】C

【解析】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C。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3.【答案】A

【解析】解: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所以把液体放在容积为15mL的试管里加热,液体一般不超过5mL。

故选:A。

根据试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若不使用二氧化锰,则反应的速率变慢,但是产生氧气的量不变。

故选:C。

根据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对该反应起到了催化作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作用,难度不大。15.【答案】C

【解析】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应放在塞子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时,不能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应倒入废液缸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处理废弃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6.【答案】C

【解析】解:A、试管、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B、量筒不能进行加热,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须垫上陶土网,故选项错误。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均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正确。

D、试管、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D

【解析】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该气体的质量。

故选:D。

根据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方法的确定方法,了解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C

【解析】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A叙述正确;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故B叙述正确;

C、氧气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C叙述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19.【答案】B

【解析】解:

A、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滤液溅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正确;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不一致,故错误;

C、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没有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造成后果为:会沾污滴管或造成药品的污染。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正确;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沸腾的液体会溅出,所以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过滤液体时,没有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解答;

D、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沸腾的液体会溅出,而非“溶液蒸不干”解答.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方法及过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0.【答案】C

【解析】解: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氢气、氧气、氮气等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等;由于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氧化物。

故选:C。

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别,抓住各概念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1.【答案】AD

【解析】解: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即是以单质形式存在;

A、空气中有氧气以游离态存在,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是以化合态存在,故空气中不只含有游离态的氧元素,故A对;

B、水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B错;

C、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错;

D、氧气,是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D对;

故选:AD。

元素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区分这两种形态的方法是:在单质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本题通过考查元素的存在形态,实际考查的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只要能正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就知道了元素的存在形态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防止液体飞溅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故正确;

B、洗净的试管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故正确;

C、实验室称量少量粗盐,可以将粗盐放在烧杯里或纸片上称量,故正确;

D、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防止药品污染,故错误。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进行分析;

B、根据仪器存放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剩余药品要遵循三不原则,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3.【答案】CD

【解析】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此装置来收集氧气时,氧气由b端进入,选项说法正确;

B、用液体试剂检验气体时,气体均由长管进入,所以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C、气体的密度比水小,若瓶内装满水,可在b端连接量筒,气体由a端通入,可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的体积,选项说法错误;

D、若瓶内装部分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观察气泡的速度,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A、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观察产生气泡速率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与其有关的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所要分离的物质相关性质;然后,据此选择合适的分离物质的仪器;最后,根据物质相关性质和有关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分离物质.对多组分的混合物的分离,一般要考虑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24.【答案】D

【解析】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用二氧化锰能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用二氧化碳能鉴别水和澄清石灰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的密度比水大,加入水中会沉到水底,木炭粉的密度比水小,加入水中会浮在水面,用水能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氮气和氧气分别通入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用石灰水不能鉴别氮气和氧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B、根据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的密度比水大,木炭粉的密度比水小来分析;

D、根据将氮气和氧气分别通入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5.【答案】C

【解析】解: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14空气的氧气,即收集34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34的水,故A错;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34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B错;

C、需要收集一瓶大约14空气的氧气,即收集34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34的水,故C正确;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34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错。

故选:C。26.【答案】Al

O

O2

CO2

SO2

H2O

氖气

硝酸铝

二氧化氮

K2SO4

Fe2O3

Na2CO【解析】解:(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符号为O;

③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化学式为O2;

④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化学式为CO2;

⑤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试剂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2)硫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为−2价,则硫酸钾化学式为K2SO4,Ne的物质名称为氖气,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为−2价,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Al(NO3)3的物质名称为硝酸铝,碳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碳酸根为−2价,则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NO2的物质名称为二氧化氮;

(3)第一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点燃CO2,实验现象是出白光,放出热量;

第二组: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点燃SO2,该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将硫粉放置于燃烧匙中;

第三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点燃Fe3O4,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其中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而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则第三组的水可以由细沙代替。

27.【答案】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变化

澄清石灰

S、O2

CO2、CuO【解析】解:(1)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①是纯净物;②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单质转化成化合物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同样,化合物转化成单质时,也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纯净物;单质;化学;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粉、液态氧气都属于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S、O2;CO2、CuO;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2)28.【答案】易溶于水

①⑤⑥③②④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

溶解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酒精灯

c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若过晚停止加热会使食盐固体飞溅,造成产率偏低;若过早停止加热,水分没有蒸干,固体潮湿,造成产率偏高

一张纸片

归零

凹液面最低处

混合物

滤除去的是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食盐中还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

【解析】解:(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称取一定量的粗盐,加水溶解,通过过滤将泥沙除去,再通过蒸发得到精盐,所以实验顺序是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所以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⑤⑥③②④;

(2)过滤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所以操作②中的错误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结束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滤纸破损,滤液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烧杯中;也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有部分液体没有经过过滤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进入烧杯;

(3)操作③的名称是溶解,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4)操作④是蒸发,搭建装置时,首先应该摆放的仪器是酒精灯,因为酒精灯的位置确定后才可以调节铁圈的位置;

a.蒸发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水分,而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操作,故错误;

b.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故错误;

c.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食盐飞溅,故正确;

d.加热过程中不需要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故错误;

故选c。

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或者用余热蒸干。若过晚停止加热会使食盐固体飞溅,造成产率偏低;若过早停止加热,水分没有蒸干,固体潮湿,造成产率偏高;

(5)操作⑤是称量,称量时应首先放烧杯,再按归零键,最后再放固体,这样称量的质量为固体的质量;

(6)操作⑥:量取水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7)过滤除去的是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食盐中还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

(1)易溶于水;①⑤⑥③②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

(3)溶解;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4)酒精灯;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若过晚停止加热会使食盐固体飞溅,造成产率偏低;若过早停止加热,水分没有蒸干,固体潮湿,造成产率偏高;

(5)一张纸片;归零;

(6)凹液面最低处;

(7)混合物;过滤除去的是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食盐中还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

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可溶性杂质,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得到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