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1/1,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1.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是()①甲可能是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可能没夹紧,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玉石制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对玉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A1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B.该物质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C.该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2g3.以下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101kPa)和溶解性(标准状态),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气体

氢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密度(g/L)

0.089

1.977

2.716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易溶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5.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B.1个过氧乙酸分子含有9个原子C.过氧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6.日常生活中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7.水在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A.溶解物质 B.铁丝燃烧C.水的电解 D.保存白磷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B.地球上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C.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接近D.组成我们周围物质世界的元素为100多种9.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铜块很难被压缩,因为铜原子间没有间隙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淡化海水可得到饮用水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自然界中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D.Cl2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表示电解水实验,a管中产生20mL的气体时,b管中同时产生气体_______mL。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请回答:(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3)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4)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5)32克甲烷中含有多少克的氢元素?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填编号)。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实验前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兴趣小组同学又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们把红磷换成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无误。请和他们一起分析:①该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②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____。14.请用化学知认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常常加些食醋,食醋中含有的酸是_____(填化学式)(2)给树木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的目的是_____;(3)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4)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功能;(5)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就是指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课下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又进行了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展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永远小于瓶容积的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下图。(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_________%。

(深入探究)合肥某中学化学老师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研究)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16.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1)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______。(2)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______,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现象为______。(4)该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5)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______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______。A36:3

:3

:3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题分析】

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1/1,故正确;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②正确;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③正确;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④正确。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是①②③④。故选D。2、C【解题分析】

A、NaAlSi2O6中硅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8×2):(16×6)=56:96=7:12,故错误;B、NaAlSi2O6是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四个,故错误;C、钠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x+(-2)×6=0,则x=+4价,故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1”而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故选C。3、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A。考点:氧气的制取4、C【解题分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D【解题分析】

A、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故A正确;B、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可知,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4+3=9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C、过氧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2∶4=1∶2;故C正确;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过氧乙酸(C2H4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D错误。故选D。6、D【解题分析】

日常生活中,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7、D【解题分析】

A.溶解物质,水起溶解溶质的作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能防止瓶底炸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水是反应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为防止白磷自燃,通常将白磷保存在水中,水用来隔绝空气,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B【解题分析】

A、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A正确;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B错误;C、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48.60%,故C正确;D、组成我们周围物质世界的元素为100多种,故D正确。故选B。9、B【解题分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题目详解】A、铜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铜原子间的间隔较小,故A不正确;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正确;C、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C不正确;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是因为温度降低,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故D不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10、A【解题分析】

A、淡化海水可得到饮用水正确,故选项正确;B、可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过滤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离子,故选项错误;C、自然界中水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气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氯气将水中细菌等氧化杀死,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0氢元素和氧元素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解题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水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a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电解水实验,a管中产生20mL的气体时,b试管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0mL.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0;氢元素和氧元素;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612:4(3:1)25%1:48g【解题分析】

(1)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4=16;(2)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3:1;(3)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25%;(4)由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可知,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5)32克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32g×=8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4P+5O22P2O5①②③④防止高温物质落下炸裂瓶底212Mg+O22MgO氮气(或N2)【解题分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测定的结果小于五分之一;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测定的结果小于五分之一;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测定的结果大于五分之一;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测定的结果大于五分之一;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2)①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瓶底铺细沙的原因是防止瓶底受热不均而破裂(防止高温物质落下炸裂瓶底);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若镁只和氧气反应,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不会超过21%,而题中的实验结果为进入了约70%,所以结合空气的成分可以知道镁条可能是与氮气也发生了反应,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14、CH3COOH保护树木,防止冻伤,防止害虫生卵氢氧化钠固体吸水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乳化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解题分析】

(1)食醋的中含有的酸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2)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具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给树木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的目的是:保护树木,防止冻伤,防止害虫生卵;(3)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4)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5)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就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5.18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答案合理给分)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