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_第1页
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_第2页
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_第3页
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_第4页
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东阳《联句录》诗歌考论

李东阳(1447-1516),宾之,西亚。一生著述宏富,“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明史》本传)。钱振民先生曾经在《李东阳著述考》1一文中,对李东阳的存佚作品作了全面的考论,用力甚勤,搜罗甚夥,这对于李东阳及茶陵派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挂万漏一,笔者在撰写博士论文当中,发现李东阳编著的一部作品——《联句录》目前在学术界尚未得以流传,李东阳的研究者们亦未注意到本著作的存在。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抛砖引玉,对该书作全面介绍,以飨同好。一周正—《联句录》基本概况目前我所见到的《联句录》,珍藏于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在两馆都属于古籍善本,借阅时均需开具介绍信才能一睹其真容。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委员会在整理时,收录了此书,题为《联句录一卷》,署“[明]李东阳编”,版本注为“南京图书馆藏明成化二十三年周正刻本”。丛书收录者之所以断言其为“明成化二十三年周正刻本”,其主要依据是此书后所附《书〈联句录〉后》一文中落款标识:“时成化二十三年仲秋之吉,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文江周正识”,书后还有“周正”的篆刻印章。据本人考证(详尽考证一文另著),该书就是李东阳在《与顾天锡书》中所言云南周子建本,也就是钱振民先生在《李东阳著述考》一文中所提到的今亦不存的云南周子建刻本,周子建就是周正。原书并序跋共86页,缺第45页,未分卷。现存诗歌255首,残缺诗3句,如果周正所写书跋中统计数字“……起自成化纪元乙酉(1465),讫于己亥(十五年,1479),凡十馀年诗共二百五十八首”(《书〈联句录〉后》)无误,则缺页当载诗3首。《联句录》整体保存还比较完好,除了缺页和少数字、诗句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等因素导致模糊不清外,大部分诗歌内容清晰完整。书首有李东阳于成化甲午(即成化十年,1474)夏六月二十四日亲笔撰写的《〈联句录〉序》一文,书后附周正成化二十三年仲秋所写《书〈联句录〉后》。四库存目丛书编者在收录该书时还在本书后附《四库全书总目·联句录五卷提要》一文。不过此提要实为李东阳《联句录五卷》所写,五卷本《联句录》并非本文所言的《联句录》一书。五卷本《联句录》确实如钱振民先生一文中所言,今已不存。据笔者统计,书中涉及诗人达44人之多,分别是:罗璟、计礼、谢铎、刘淳、刘大夏、张泰、彭教、陆釴、倪岳、李东阳、焦芳、程敏政、吴希贤、陈音、宋应奎、傅瀚、潘辰、吴宽、姜谅、萧显、吴珵、沈钟、陈璚、李仁杰、李杰、王佐、周庚、张升、冯仲兰、屠勋、朱守孚、杨光溥、吴原、王臣、柳琰、马绍荣、陈洵、谢迁、洪钟、奚昊、蒋廷贵、陆简、刘大夏、王汶。据考证(考证文见本人博士毕业论文《茶陵派研究》第二章《茶陵派作家考》),这些诗人中大部分属于茶陵派成员,因此本书比较鲜明地反映了茶陵派成员的酬唱情况。二联句诗,即主坐标从内容上看,《联句录》一书是李东阳官翰林时与同年进士及交往的士大夫在斋居游燕时所作的联句诗,诗歌集中反映了当时文人集会倡和的盛况,内容丰富,涵盖斋居、宴饮、赠别、怀人、游览、赏花、庆祝、戏谑等方面,其主旨正如李东阳在自序中所言:“凡所代晤,语通情愫,标纪岁月,存离合之念,早箴规之义”,意即为了抒发友人之间的情感,在岁月长河中烙上友谊的痕迹,以诗歌作为聚散离合的标志,同时也是以诗歌表达与朋友的共勉之情。联句诗作为联系茶陵派成员,密切他们相互关系的载体,已经成为他们文娱笔墨、壮大声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流派得以在明代中期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李东阳与友人所创联句诗歌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想:(一)与茶陵派的有待聚合处,这对文学雅集的作用流派一般有聚会,聚会往往有宴请,宴请必然诗酒酬唱,这是文人骚客雅集之常情。茶陵派成员时常宴集饮酒,《联句录》中有不少诗歌描写了李东阳与友人相约聚会(这些友人大都是茶陵派成员),在家开怀畅饮,清谈文艺,赋诗比赛的场景,宴饮之乐、欢愉之情跃然纸上,“良朋喜会合,高论共峥嵘”(《斋居寄答鼎仪》2)。据《联句录》统计:成化十三(1477)年这一年时间里,茶陵派成员聚会饮酒、酬唱和诗达14次之多。《联句录》首篇就是《斋居》一诗,此诗作于成化乙酉(1465)年正月。“斋居”一词语出《论语·乡党篇》:“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齐,同斋。此语本义是孔子在斋戒时要具备的礼仪:斋戒沐浴的时候,必具备用布制作的浴衣。斋戒的时候,必须改变平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葱、蒜等刺激味强的食物。居住也必须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可与妻妾同房。通过全诗来看,本诗题中的“斋居”已脱离本意,是家居、闲居之意,诗云:“城南千载情,及此同脍炙”,一起喝酒吃肉,畅饮欢谈。诗中所提及的李东阳诸友,既能即兴赋诗,一比高下,促进诗歌的创作:“自负各不凡,豪吟肯相亚”,又能促进彼此友谊,其乐融融。《联句录》中反映的茶陵派聚会在性质上属于谈文论诗的文人雅集,其名目却非常繁多,不仅有李东阳闲居在家时与朋友们的小酌,“厨空无宿肴,炉深有遗火铎。劝杯君意勤,耽句我情颇璟。”(《鸣治崇澹轩小饮》)虽无佳肴,亦无炽火,但相逢时的浓浓情意,写诗时的快乐使诗人们兴趣昂然;也有三五友人聚会时的畅饮,“高兴蔼堂坳,歌声振林樾钟……明河闪半倾,冻鼓迭三代。漏下惊鸣鸡,霜清动栖鹘铎”(《夜酌》)喝得高兴,大声歌诗,一直唱到半边银河隐没了,钟鼓敲响了三次,公鸡即将打鸣,虽酒已尽,诗已终,但诗人们仍意犹未尽,兴致勃勃:“酒尽诗复终,余怀尚崷崒东阳”(《夜酌》)。既有皇帝所赐庆成宴,虽场面浩大,也是聚会,诗人们却无嬉戏之趣,在联句诗中满怀感激涕零之心,诗歌台阁气息很浓:“龙墀春色满华筵宽,环佩声来集众仙东阳。雉尾分班瞻九五岳,鳌头专席领三千铎。庆成有赋人争献宽,近侍无才我亦联东阳。共喜华夷同雨露岳,太平今日自年年铎。”(《赐庆成宴有述》)庆成宴是皇帝祭祀﹑封禅礼毕时,庆贺成功的筵宴。此诗是李东阳、吴宽、倪岳、谢铎四人联句而作,诗歌语词华丽,馆阁近臣的应制心态比较明显:“庆成有赋人争献,近侍无才我亦联”,歌功颂德的语气也多有体现:“共喜华夷同雨露,太平今日自年年”;也有在宫内值勤时与友人饮酒驱寒,虽仅一二人,气氛不热烈,但谈笑作诗间流露出君恩难忘的馆阁心态还是非常明显:“坐怯冬寒念酒樽东阳,暖襄高拥更重门铎。……遭逢此日皆涓滴铎,伴食难忘侍从恩东阳”(《内直大寒留官酝小酌》)。既有朋友之间的促膝谈心:“促席移灯共夜阑,小堂风露溢清寒简”(《夜饮》其一),朋友间频繁聚会,有感于光阴似箭,惜浮生难会:“两日城东三燕会东阳,多情非是惜年光简”(《夜饮》其二),“世事坐来双鬓短,匆匆那敢尽交欢东阳”(《访姜用贞小酌》);也有友朋之间饮酒解闷,借酒消遣,排除心愁:“展转为君中夜话东阳,梦回心事各茫然铎。”(《斋夜有感兼柬院署九寅长》),“信宿倾肝肠,世路从欺绐士实”(《夜酌,在李若虚宅作》)明代中期文坛流派繁荣,李东阳为宗主的茶陵派成员众多,斋居宴饮是他们诗歌唱和,密切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相互比赛,能促使朋友们竭尽才能,表现学识,对于明中期诗歌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茶陵派在明中期诗坛大放光彩。在这种联句作诗,饮酒酬唱的情况下,聚会是形式,联诗是纽带,将李东阳与友人紧密相联,对李东阳诗学理论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对李东阳的联句诗李东阳与朋友交往中,斋居宴饮之乐虽多,但离别的场面也不少,很多时候是刚刚相聚又要离别:“晓望旌麾出饯迟东阳,相逢何意复分岐铎”(《寄送戴廷节太守,廷珎宪副之兄也》)。以相互离别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以往的联句诗中比较少见。同年进士,同游大夫,这份难得的友谊在诗人看来是非常可贵的,正如李东阳在自序中论其编著《联句录》的目的时所言:“窃以为是亦交义所系,不宜遽泯没,乃与鸣治掇其存者,得若干篇成卷”(《联句录序》),李东阳非常珍惜与友人的交往,由于古代交通落后,对于每一次的离别朋友们都十分重视,以联句诗的形式相互勉励,述说相知相遇的友谊之情。诗集中写赠别怀友的诗非常多,有的怀友甚至联句作了数首之多,如《宿别顾天锡》就为赠别顾天锡写了十首,《李若虚席上饯别天锡》又是联句六首送顾天锡。虽都是赠别联句诗,但离别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在诗中,既有送别朋友回家乡扫墓的诗作:《夜窗话别》,此诗作于壬辰(成化八年,即1472)正月,是李东阳与潘辰(字时用)所联的诗。成化八年,李东阳任翰林编修,这一年曾请假陪父亲李淳回湖南扫墓。这次南行历时七个月,是他平生唯一的一次故乡之行,沿途所写诗文编为《南行稿》。本诗是李东阳将回湖南前夕,友人也是茶陵派成员的潘辰与之联句所作赠别之诗。诗中不仅对李东阳作为茶陵派宗主的才气给予了高度的赞颂:“李白风流更可怜辰”,把李东阳比作李白,赞其英俊杰出,富有文采,又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满堂离思绕冰弦东阳”,同时对友人的洒脱自然表达了钦佩:“潘郎潇洒似神仙东阳”,以潘安比潘辰,对朋友之间的友谊特别珍惜:“聚散有期交谊重,为君倾倒夜灯前东阳”。又有送朋友即将去边塞时的联句诗:《送李士仪归宣府》。宣府,卫名,驻兵之地,明朝时设,治在今河北宣化,为近畿防卫要地。此诗作于戊戌(成化十四年,即1478)四月,在李东阳家所作。联句者也是李东阳与潘辰。诗中赞扬了李士仪、李士常兄弟俩的才气:“将家门阀士林风东阳”、“兄弟有名真二陆辰”,交待他们虽出身武将之家,但不泛文人之气,把他们比作陆机、陆云,同时对李士仪远赴边防,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孤凰求树得梧桐东阳”,对他们的离去满怀留恋,恨时光太匆匆,人生散多聚少:“离筵夏日看犹短东阳,客路年光觉未穷辰”。既有对远在异乡朋友的怀念:《寄汪时用》。时汪时用罢官归家,李东阳、谢铎途经汪时用故宅时在马上所联诗。诗中怀念以前交往时的快乐情景:“御水东流忆暂分铎,酒杯诗卷几斜曛东阳”,“江雁过时空有札铎,菊抱开尽不逢君东阳”,同时对汪时用罢官归家感慨万端,叹世事无常,官场如梦:“仕路百年真幻梦铎”,伤感朋友的离别:“错识辋川诗里画,不胜离思乱如云东阳”。也有送朋友出使外地时所作的诗歌:《送顾天锡使浙江二首》。此诗是顾天锡即将出使浙江时所联。诗句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送别基调:“我友将远行,离歌暮当发东阳”,即将远行,互诉友情,但时间飞逝不等人:“肝肠几倾吐,岁月莽超忽钟”,一方面为朋友远行道路艰险表示担心:“值兹冰雪交,适彼山水窟钟”,另一方面也对朋友的才能极为称赏,对他能委以重任,展示自己才华表示由衷的高兴:“家声起三吴,才名动双阙。骨奇天厩龙,翮健秋空鹘士实”。既有对远在他乡朋友的思念:《怀舜咨》,诗中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希望朋友能经常有书信往来,怀念在一起赋诗的情景。也有即席赋诗时想念缺席的朋友的联句诗:《即席怀鸣治二首》。朋友聚会,谢铎(字鸣治)没有参加,李东阳、潘辰、萧显、周庚、陈璚五人为谢铎而作,诗中对谢铎的缺席深表遗憾,满怀想念之心。李东阳与朋友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充分展示了茶陵派成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一旦分离,就生发无限思念之情:“广平离思逼残年希贤,把酒都亭各怅然仁辅。”(《酌别邦用去后有怀并发小兴三首·其一》)怀念一起聚会联诗的日子,离别的心情虽然沉重,但诗中所透露出来的伤感气息并不浓,充分享受聚会带来的乐趣,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人生须信早行乐仁辅,何用区区妻子忧东阳。”(《酌别邦用去后有怀并发小兴三首·其二》)但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牵挂与关心,同时对朋友的安慰与勉励在诗中也常有表现。《联句录》中也有一首是悼念友人早逝的作品——《哭罗应魁》,这首诗是李东阳、谢铎为怀念死去的朋友而写,感情真挚,痛惜朋友的早逝,心情异常悲痛。不过,全书中仅此联句诗是为悼念死去的朋友所写的。除此,赠别怀友的联句诗都脱离不了上述几种分别的场景。(三)意境意境的表现《联句录》中除了斋居宴饮、赠别怀友的诗歌外,怡游玩赏方面的诗歌占据了相当比重。在诗集中,士大夫无论在朝或在野、得势与失势,大都喜欢以山林为乐,以郊游为趣,借助灵山秀水寄托个人情怀。“惟馀江山兴,岁岁无穷休”(卷一P9),四处赏景就成了茶陵派成员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抒写山林怡游之悦,叙说赏花写景之趣,祈复归自然之愿,寄世外桃源之志,于是结伴出游、赏花写景所作的联句诗歌随处可见。在李东阳的文集中就有不少诗歌是反映他与朋友游览赏玩的作品,尤其是李东阳作品中大量风景组诗的创作在当时茶陵派成员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虽成就高低因各人才情的不同出现差异,但派中风景组诗群的出现却是文学史上其他文学流派少有的现象,形成茶陵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就构成其流派特色之一。同样,在李东阳所编著的《联句录》中,记游作品大都是茶陵派成员在仰拾俯取中捕捉到各地景色的不同特点,有对故园小居旖旎风光的描绘:“亭亭池面一枝红璟,隔卒香传别院风铎”(《曰川宅赏莲四首·其二》),也有对灵山秀水神来之笔的形容:“望尽江南水接空东阳,满湖烟雨正冥濛辰”(《东湖》);同时又在写景中杂以述怀和用典,或借道路妙景来抒发山林之愿:“江山极目无尘土铎,云雾何年更郁蒸。退直几人逢此景东阳,咏诗今日愧吾能铎”(《云后过西苑内直道中作》);或因历史名胜而引出对古人事迹的缅怀:“题诗尚恨潘邠老东阳,醉酒谁同石曼卿。洞里乾坤今日别铎,春来风雨几时晴东阳”(《游大德观答陆鼎仪》)。有时在较逼仄的范围内将景色尽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应接不暇:“远凝缁色正釴,近昵垩光殷。喜甚应麰麦璟,愁深是螣蟁。饥离沟壑半铎,娇怯绮貂群。冻雀争枝啅东阳,窃狐失冗狺。截肪随岭断釴,散氄逐溪分。咏絮才何妙璟,移舟意独动。眩疑摇地轴铎,青识露山筋东阳”(《咏雪》);有时又在较长距离的行程中写尽途中景色的复杂变化,让人留连忘返:“碧山凉雨过城西东阳,约伴追欢信马蹄显。十里薰风乘爽气泰,六街晴日走芳泥东阳。市槐官柳参差见显,水寺林亭点检题泰。”(《游慈恩寺七首·其一》)这些诗独立欣赏,就恰似诗人运用“蒙太奇”手法构筑出的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使人叹为观止;而一组诗贯穿起来看,就如众多画面连贯成的幻灯图片展览,让人美不胜收。赏花也是茶陵派怡游玩赏主要活动之一。春天感受茶花的芳香:“意倾葵藿诚,芳袭兰蕙馣教”(《海榴》);夏天催促荷花的开放:“三年曾记看花期东阳,重到君家未后时铎……我亦种花花负我音,不妨长此醉深卮瀚”(《曰川盆茶未花,以诗促之》);秋天欣赏丛菊的乐趣:“丛菊有佳趣,寻盟开我怀璟”(《对菊有作》);冬天慨叹梅花的傲骨:“清益梅花骨璟,寒空瘴海氛铎。”(《咏雪》)赏花聚会不仅仅促成茶陵派成员一起相互交流,促进友情,而且能促进文学发展,使他们在聚会时能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避开官场的困扰,能自由抒写性灵,畅达心灵的情致,与应景之作有很大的区别,正如杨一清所言:“诸君吟讽玩赏各极其趣,虽体裁音节言人人殊,要之畅舒性情,模写风物,不作雕镂叱咤语。”(卷13)景色是优美的,心灵是畅达的,在怡游玩赏之时,诗人们寄情山水之意,就是希望能够脱离官场的纠缠,摆脱尘世的纷争,在山水间释放情怀:“林壑可能忘国虑显”(《寄丘苏州时雍二首时雍罢官居饶州在文明席上作》),能够使自己:“客底且判今日醉大夏,世途休问向时炎铎”(《与时雍仁辅小酌鸣治宅予赋未竟复赴吴道本燕三君续成二首》其一),在山水中忘记人世的烦恼与忧愁,在山水中寻求心灵的自由。所以,《联句录》一书在李东阳看来,是其与同年进士以及朋友“斋居游燕”时所作,“往复倡和,兴出一时,而感时触物,喜怒忧佚,不平之意或错然有以自见”(《联句录序》),所作联句诗不是细细推敲之作,而是朋友们“要其兴之所至,不能皆同,亦不必皆同”(《联句录序》),诗人率意而为,“当对垒时,各出己意,不相管摄”(《怀麓堂诗话》),所以诗人们所作联句诗歌“未尝校多寡,论工与拙”(《联句录序》)。三《联句录序》《联句录》是一部鲜为人知的著作。尽管在艺术上它没有特别的创新之处,甚至有的诗歌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纯粹是一时消遣游戏之作,对此,李东阳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序言中评价有的联句诗歌“然时出豪险,亦不之禁,如明仲有云‘磊块铜盘蜡’,鼎仪有云‘喑噤隐灭霎当得’句,时皆抚几矍坐,击指节,铿锵不休,谈谑相传,至为故事”(《联句录序》)。但它的出现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补充了茶陵派的诗歌主题,而且还在于它所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价值:1、联句诗人及诗《联句录》充分反映了明中期文人集会的盛况,文人们时常隔三差五地聚集在一起饮酒倡和,几乎无时不聚,无事不和。故毛纪在《联句私抄引》中不无感慨说:“近时西涯、方石联句有录,二公之道义,相与名重于时,其所论著亦盛矣哉!”集会吟诗已经成为茶陵派成员的家常便饭:“诗句留连向晚频东阳”(《时雍初至小酌时以父艰服阕在鸣治宅作》)除李东阳所编著的《联句录》外,明代诗人毛纪也编有一本《联句私抄四卷》四卷,此本作品中涉及诗人亦有32人之多,还有就是李东阳散佚的《联句录》五卷,参与的诗人达69人之多,这些联句诗歌大部分都是“夫顾惟诸公之在当时,皆卓然朝著之英俊。公务之暇,相率有作,特出于一时偶然之兴,信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