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血液循环 (四)_第1页
第3章 血液循环 (四)_第2页
第3章 血液循环 (四)_第3页
第3章 血液循环 (四)_第4页
第3章 血液循环 (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指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循环系统足够的血量充盈(2)动力:心室射血

(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3)阻力:外周阻力(4)缓冲:主/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外周阻力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推血(1/3)流动+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势能贮存+缓冲力)↓↓心室舒张大A回弹(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与测量方法

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100~120mmHg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60~80mmHg

收缩压/舒张压mmHg脉搏压(pulsepressure):Sp-Dp=30~40mmHg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100mmHg

※图正常年轻人肱动脉压曲线肱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法及原理120/80mmHg

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

①年龄:血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Sp的升高比Dp的升高更显著②左臂>右臂(5~10mmHg)③双峰双谷:

上午6~10时、下午4~8时高峰(测血压)凌晨2~3时和晚8时以后低谷

3.高血压(hypertension)和高血压前期和或或(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4.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二)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

因动脉血压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动脉管壁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动脉脉搏图图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的动脉脉搏图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一)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

概念: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为4~12cmH2O

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V回流血量关系

意义:①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②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监测指标心脏射血功能↓→→右心房腔静脉淤血→中心静脉压↑输液量、速度↑→静脉回心血量、速度↑→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中心V压动脉血压意义-----------------------------------------------------

↓↓血容量不足

↓正常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射血功能↓,血容量↑(相对)

↑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或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过高正常↓射血功能减退

(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1.体循环平均压:↑

2.

心脏收缩力:↑(心泵)

3.骨骼肌挤压:↑(肌泵)

(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4.体位改变:立变卧→↑

■患肢抬高防水肿■心衰取半卧位■体位性低血压长期站立(下肢V回心血量↓)+V瓣膜损伤→下肢V曲张静脉曲张

(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

5.

呼吸运动:吸气→↑

(呼吸泵)动脉压(BP)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一)组成及功能

微动脉(总闸门)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分闸门)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后闸门)1.迂回通路:物质交换微A→后微A→Cap前扩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肠系膜、肝脾)(血流缓慢迂回、交替开放)2.直捷通路:血液快速回流微A→后微A→通血Cap→微V(骨骼肌)(血流速快、常开放)3.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微A→吻合支→微V(皮肤皮下组织)(仅体温升高时开放)※(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1.微循环的血流阻力

微动脉的血流阻力最大,对微循环血量的调控

起主要作用。

2.微循环血量的调节血管舒缩活动(四)微循环的物质交换

1.扩散(气体、小分子溶质)

2.滤过和重吸收(水)

3.吞饮(大分子)(五)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1.N调节:交感N(+)微循环血流量↓

交感N(-)微循环血流量↑

2.体液调节:肾上腺素

缩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微循环血流量↓

(经常性调节)局部代谢产物舒血管

(CO2,乳酸)微循环血流量↑

动力: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六、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一)组织液的生成90%10%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淋巴管系统(lymphaticsystem)是组织液回流入血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淋巴液的生成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生成。动力: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二)影响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起源T1~T5胸段脊髓延髓的迷走神经侧角背核和疑核分布窦房结-心室肌窦房结-心房肌(整个心脏)房室交界(心室少)

递质NEAch

受体β1-R(β阻断剂普萘洛尔)

M-R

效应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机制Ca2+内流↑

Ca2+内流↓,K+外流↑※β受体阻断剂——降压药(如倍他乐克)

机制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时4期Ca2+内流↑窦4期Ca2+内流↓+

K+外流↑→↓↓自动去极速↑自动去极速↓↓↓自律性↑自律性↓变力2期Ca2+内流↑+内Ca2+释↑复极K+外流↑→复极化速↑↓↓

AP2期Ca2+内流↑AP2期Ca2+内流↓↓↓收缩力↑收缩力↓

变传导0期Ca2+↑0期Ca2+内流↓↓↓去极速+幅度↑去极速+幅度↓↓↓传导性↑传导性↓钙拮抗剂——降压药(如硝苯地平

心交感紧张和心迷走紧张

来源:延髓心血管中枢优势:心迷走紧张(安静时占优势)

→心率70次/分(<窦房结自律性)

临床: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心率↑

2.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节后纤维释放NE

+α-R(收缩)>β2–R(舒张)→缩血管

支配几乎所有血管(皮肤>骨骼肌内脏>心脑)

(2)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ACh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少数局部器官ACh

α1受体拮抗剂拮抗剂——降压药(如哌唑嗪

)(二)心血管中枢

1.脊髓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