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_第1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_第2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_第3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_第4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8化学式、物质的分类【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一、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考点1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跟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后得出的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成________。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________总和。考点2查阅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①查表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根据算式计算。二、化学式考点3认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解释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________的式子。2.化学式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这种物质的________;③表示组成物质的________;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考点4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元素的原子个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原子个数)∶……考点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eq\f(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三、物质的分类考点6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四、单质和化合物eq\a\vs4\al(考点7知道单质的概念、知道化合物的概念)1.单质: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等。2.化合物: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CO2、KMnO4等。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考点8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认识常见的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单质化合物宏观组成________________微观构成由________构成的同一种分子由________构成的同一种分子化学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五、纯净物和混合物eq\a\vs4\al(考点9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________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的。内容混合物纯净物概念宏观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不同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特性1.________固定组成2.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仍保持原物质的性质1.具有固定组成2.有固定的性质考点10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1.过滤过滤适用于液体与________液体的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过滤操作要注意“________”。①“一贴”:滤纸________。②“二低”:滤纸边缘略________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________滤纸边缘。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________;玻璃棒轻靠________一边;烧杯轻靠________。2.蒸发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3.饮用水净化的方法饮用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法、________和蒸馏法。eq\a\vs4\al(考点11说明粗盐提纯的过程)粗盐提纯的步骤一般可分为:________、转移。考点11.比值正比2.相对原子质量考点31.物质组成2.某种物质一个分子元素种类考点6纯净物非金属酸考点71.同种元素2.不同种元素考点8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同种原子不同种原子考点9一种物质两种或多种没有考点101.不溶于一贴二低三靠①紧贴漏斗内壁②低于低于③烧杯内壁三层滤纸玻璃棒3.过滤法考点11溶解、过滤、蒸发【例题精析】例1.(2018•温州)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茶氨酸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的元素是()A.碳 B.氢 C.氧 D.氮【解答】解: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3):(14×2)=84:14:48:2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图示中①所占质量分数最大,所以①表示的是碳元素。故选:A。例2.(2018•金华)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解答】解: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6+12×6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12:35.5,故错误;D.六氯苯是由六氯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例3.(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解答】解:A、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乙可能是CuCl2溶液或稀硫酸,该选项说法正确;B、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丙一定是NaOH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C、丁可以是氯化铜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如果丙是稀硫酸,则乙、丁的其中一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能和铁反应,因此丙不可能是稀H2SO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例4.(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解答】解: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与硝酸反应会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B,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提供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A测得pH=7,说明显中性,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且碳酸钠在反应中不能过量。(1)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2)通过前边的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故答案为:(1)氯化钠;(2)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例5.(2021•金华)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BaSO4;(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解答】解:①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因此滤渣甲是铜,因硫酸过量,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可能有硫酸铜(铜离子不一定全部析出为铜);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碱性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滤液B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溶液中一定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钡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不含硫酸根离子,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根据以上分析:(1)步骤②中沉淀乙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BaSO4;故填:BaSO4;(2)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因此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例6.(2021•台州)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解答】解:(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4+14×4=120;故填:120;(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故填:15:1。例7.(2021•宁波)“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3种元素组成。(2)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3)侧柏莲酮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2)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3g×12×10(3)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二氧化碳和水。例8.(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解答】解: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6)=15:2。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1012×10+1×16故答案为:15:2;②88.2%。【习题巩固】一.选择题(共9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物质甲乙丙丁AH2SO4Ca(OH)2BaCl2Na2CO3BCuAgNO3Ca(OH)2HClCPCH4COO2DFeCl3SO2HNO3NaOH【解答】解:A、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钡都是盐,故A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C、磷、甲烷、一氧化碳都会与氧气反应,但是磷和氧气都是单质,故C错误;D、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四种物质的类别不同,故D正确。故选:D。2.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学生应该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以下是小明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其中分类和投放合理的是()A.旧报纸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 B.戴过的口罩属于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 D.用旧的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解答】解:A、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A不合理;B、戴过的口罩需要消毒处理,不是可回收垃圾,B不合理;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需要投放到易腐垃圾桶,C合理;D、旧电池需要进行无汞化处理,不是可回收垃圾,D不合理;故选:C。3.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E发生置换反应 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 C.A+C、C+D、A+D两两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 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一定是CO2【解答】解:A、C与E反应是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例如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B正确;C、A+C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C+D反应生成盐和水、A+D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故C错;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不一定是CO2,可以是二氧化硫等物质,故D错。故选:B。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选项ABCD物质食盐和纯碱涤纶和羊毛纤维空气和二氧化碳铁粉和氧化铜方法观察颜色点燃,闻气味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加入稀盐酸,观察【解答】解:A、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B、羊毛纤维点燃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涤纶点燃会生成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的是氧化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CaCl2、CaCO3: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CO2、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C.浓H2SO4、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CaO、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解答】解:A.CaCl2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则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可以鉴别,故A正确;B.CO2不支持燃烧,不燃烧,O2支持燃烧,则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熄灭的为CO2,燃得更旺的是O2,故B正确;C.浓H2SO4具有吸水性,浓H2SO4、稀H2SO4都不具有挥发性,浓H2SO4、稀H2SO4的打开瓶盖,都没有白雾,故C错误;D.CaO与水反应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则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温度变化能鉴别,故D正确;故选:C。6.分类是科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A.臭氧 B.小苏打 C.氧化钙 D.酒精【解答】解: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A、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钠、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7.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A.Zn B.MgO C.Fe2O3 D.CuO【解答】解: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氯化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锌,铁的位置排在锌的后面,不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铁的位置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硝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氧气不反应,故选项错误。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故选项正确。故选:D。8.形成酸雨原因之一的氮氧化合物是氮、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如NO2、N2O3、NO、N2O等,若将以上四种物质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绘制成统计图,则②表示的物质是()A.NO2 B.N2O3 C.NO D.N2O【解答】解:首先将氮的四种氧化物N2O、NO、N2O3、NO2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所以含氮量(氮元素质量分数)依次降低。②中,氮元素的含量居第二,所以该物质是NO。故选:C。9.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都具有相同硫原子和氧原子)。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可计算出SO2A.32n(m−n) B.32n(3m−2n) C.32n(3n−2m)【解答】解: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3n﹣2m)kg;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kg(3n−2m)kg×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m−n)kg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1)操作1是过滤。(2)步骤②的现象中出现了气泡,请判断原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碳酸钠。【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碳酸钙可能是样品中的,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1)经过操作1得到了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所以操作1是过滤;(2)步骤②的现象中出现了气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原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碳酸钠。故答案为:(1)过滤;(2)碳酸钠。11.“化学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氧气。(2)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Na2CO3转化为NaOH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3)“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3号门上车。【解答】解:(1)A是氧气,是因为氧气是气体单质,点燃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氧气。(2)Na2CO3转化为NaOH: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3)“旅客”稀硫酸可以从3号门上车,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3。1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NO3)2、K2SO4、KOH、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②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1)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AB。A.白色固体中一定只存在KOH、MgCl2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Cl═KCl+H2OC.BC段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存在BaSO4D.BC段可观察的现象是:沉淀溶解并产生气泡(2)加入盐酸至D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氯化氢。【解答】解: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钡或氢氧化化镁,从而得出硝酸钡与硫酸钾或者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存在至少一组;②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沉淀质量一开始不变,随后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氢氧化镁与硫酸钡混合物,因此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镁、硝酸钡和硫酸钾,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硝酸钡、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1)A、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只存在KOH、MgCl2,选项A错误;B.AB段沉淀不发生变化,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Cl═KCl+H2O,故选项B正确;C.BC段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镁,不能说明沉淀不存在BaSO4,故选项C错误;D.BC段可观察的现象是:沉淀溶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D错误;故选:B;(2)第一步反应中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钾。加入盐酸至D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过量的氯化氢;故填: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氯化氢。1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步骤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填化学式)(3)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NaOH、Na2CO3、Na2SO4(填化学式)。【解答】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逐渐减小,但是减小到一定的数值,不再变化,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生成的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所以(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C点时,加入的盐酸是刚好的,生成碳酸钡、硫酸钡沉淀时,也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钡,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3)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故答案为:(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NaCl、BaCl2。(3)NaOH、Na2CO3、Na2SO4。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Fe;(2)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解答】解:(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红色金属单质,所以A为铜,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B为氧化铜,B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的X溶液为硫酸和硫酸铜溶液,X溶液和C反应生成了浅绿色溶液、铜和无色气体E,所以C为铁单质,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所以D为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E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C为Fe;(2)通过推导可知,E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故答案为:(1)Fe;(2)CuO+H2△¯Cu+H215.2021新春之际,为了巩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成果,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员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外就地过年,为了预防病毒要勤洗手、勤消毒、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勤锻炼提高免疫力;消毒可以用75%酒精溶液(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1)酒精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8。(2)专家建议出门戴好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解答】解:(1)C2H5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3:8;(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要求外出戴口罩,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1)3:8;(2)切断传播途径。16.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试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试验次数金属质量(g)金属氧化物质量(g)145.084.9245.085.1345.085.0平均值45.0m(1)表格中m=85;(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解答】解:(1)通过计算可知,平均值为:84.9g+85g+85.1g3(2)金属元素质量是45g,所以氧元素质量是85g﹣45g=40g,所以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2x):(3×16)=9:8所以x=27.故答案为:(1)85;(2)9:8;(3)27.三.计算题(共3小题)17.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1)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的;(2)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3)31.2g奥司他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2.8g。【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