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_第1页
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_第2页
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a)的范畴。这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中的物质反流引起的胃肠道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反酸烧心,咽中梗阻,胃脘不适等症状。袁红霞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袁师从事中医学临床及教研工作20余年,勤求古训,治学严谨,临证辨治灵活,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皆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有幸侍诊师侧,现将2009年6月1日—2010年3月3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专家门诊反流性食管炎共86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标准86例病例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9岁,平均50.8岁;病程均大于3个月,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RE)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标准(2003年山东,济南),均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且4周内未服用抑酸剂和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86例患者中,全部经胃镜检查,29例经活组织检查。1.2临床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根据RE的主症及辨证特点,临床辨证分型为胃虚兼少阳不和型18例,胃虚兼肝胃郁热型11例,胃虚兼痰热内扰型7例,胃虚兼痰瘀交阻型6例,胃虚兼寒热错杂型16例,胃虚兼胃阴不足型12例,兼见两型的16例。2治疗方法2.1纳呆、胃不症见胸骨后烧灼、疼痛,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胸闷嗳气太息,两胁苦满,兼见口干口苦,腹胀纳呆,恶心反酸,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治法:益气和胃,和解少阳。处方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10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柴胡15g,黄芩10g,生姜3片,大枣5枚。2.2舌质红、苔藓薄黄症见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嗳气吞酸,胸胁胀痛,嘈杂呕吐,口苦咽干,神疲体倦,兼见小便短赤,大便不调,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益气和胃,疏肝泻热。处方旋覆代赭汤合丹栀逍遥散、左金丸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10g,丹皮10g,焦栀子10g,柴胡10g,当归2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薄荷6g,黄连18g,吴茱萸3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2.3质红、苔藓黄进入滑数症见胸骨后灼热、或疼痛,咽中梗阻不适,吞酸恶心,头晕目眩,泛吐痰涎,口干而黏,腹胀纳少,兼见惊悸不宁,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益气和胃,清热化痰。处方旋覆代赭汤合十一味温胆汤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15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6g,茯苓10g,黄连10g,石菖蒲15g,远志10g,酸枣仁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生姜3片,大枣5枚。2.4气和胃法症见胸骨后疼痛明显,刺痛或闷痛,入夜尤甚,吞咽不利,泛吐痰涎,脘腹胀满,纳呆乏力,兼见大便溏黏,头身困沉,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细涩。治法:益气和胃,祛痰化瘀。处方旋覆代赭汤合启膈散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10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北沙参15g,郁金10g,浙贝母20g,茯苓10g,荷叶10g,丹参20g,砂仁10g,生姜3片,大枣5枚。2.5情感由表面常用的化合物症见胸骨后烧灼、闷痛,胃脘胀满,恶心干呕,嘈杂反酸,纳呆食少,兼见行寒畏冷,肠鸣下利,舌质淡或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益气和胃,平调寒热。处方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10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生姜3片,大枣5枚。2.6少胶、少苔藓、伴裂纹症见胸骨后烧灼、疼痛,吞咽时干涩难下,口干咽燥,脘腹胀满,纳呆乏力,兼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伴裂纹,脉细数。治法:益气和胃,养阴生津。处方旋覆代赭汤合麦门冬汤加减,药用: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5g,清半夏5g,生晒参(另煎)15g,炙甘草10g,北沙参15g,麦冬20g,玉竹15g,桑叶6g,天花粉20g,白扁豆10g,生姜3片,大枣5枚。3评估疗效的标准和结果3.1临床主要症状和积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2/3以上,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好转1个级别以上。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以上,或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3.2治疗效果86例病例中,痊愈41例,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0例。3个月内无复发者。4反流性食管炎孙某,男,39岁,2009年12月9日就诊。主诉胸骨后烧灼不适1年,加重半年。自诉饮酒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噎膈,烧心泛酸,嗳气频频,胃脘无不适,口干无口苦,体力可,情绪不畅时食管症状加重,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尖红甚,苔薄黄,脉沉弦。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治以清肝泻热,益气和胃降逆,方用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药用:旋覆花15g,代赭石5g,人参10g,清半夏10g,炙甘草10g,黄连18g,吴茱萸3g,大贝20g,乌贼骨20g,地鳖虫10g,威灵仙10g,枇杷叶15g,桔梗3g,7剂后胸骨后烧灼感减,仍有口干,嗳气,守上方加麦门冬15g,焦栀子6g,丹皮10g,苏梗10g,续服7剂,食管烧灼感消失,反酸减,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后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诊3个月未复发。5降逆和和治中焦本病属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袁师认为病位在食管,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本病多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外感六淫,以及久病内伤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正如《证治汇补·吞酸》曰:“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所论各种病因作用于中焦,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虚气逆而发病。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全方由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主治汗、吐、下后表邪已解而脾胃中气受伤,胃气因虚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方中旋覆花苦辛咸,微温,能下气消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